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0473143
尊重年轻人,了解年轻人,更多地拥抱年轻人,跟多元化的青年人平台和组织结合起来,拥抱起来。
龙丹妮、何炅、李宇春、张杰、范冰冰、陈坤、周迅、黄渤、徐峥、邓超、华晨宇、陈丹青、向京、魏晨、蒋方舟、张嘉佳、刘慈欣、姬十三、丁俊晖、周源――来自文化、艺术、演艺、体育等行业的意见领袖关于当代青年文化的对话。
目录
1.“我世代”的速写像
关于“我世代”的二十二条速写 / 006
90 后洞察报告 / 016
2.娱乐十二年二十人
李宇春 / 027
何 炅 / 037
范冰冰 / 045
张 杰 / 055
周 迅 / 063
陈 坤 / 073
徐 峥 / 083
蒋方舟 / 091
黄 渤 / 099
丁俊晖 / 109
3. 娱乐十年的荧屏
邓 超 / 117
陈丹青 / 125
刘慈欣 / 133
姬十三 / 141
魏 晨 / 149
张嘉佳 / 157
周 源 / 163
向 京 / 169
华晨宇 / 177
龙丹妮 / 183
年轻人的娱乐影像记忆 / 194
4. 另一种人的分析报告
90 后青年:大时代里的小世界 / 210
他们是陌生人,是他们的时代派来的 / 226
从“我们”的时代到“我”的时代 / 232
王晓渔:青年亚文化值得期待 / 236
张颐武:大众文化是抚慰青年的知心姐姐 / 242
“我世代”的100 种气质 / 246
打量全球90 后 / 258
中美90 后比较报告 / 284
90 后的视觉时代/ 272
他们是代互联网原住民,他们拥有互联网童年/
276
2014年12月3日,首届“青年力·全球青年文化峰会”上,作为中国内地领先的青年文化公司代表,天娱传媒总裁龙丹妮女士在发表“年轻得久一点”的主题演讲中多次提及,“必须把青年文化作为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青年文化是全球性的文化现象,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不断出现的青年流行文化现象,如风靡全国的“超女”“快男”选秀,大众娱乐中的粉丝文化、韩流文化,网络世界的二次元、弹幕,社会生活中的各类流行语等等,这些都属于典型的青年文化。青年正在创造着自身属性的文化,不仅在自己的文化中寻找乐趣、宣泄情感,塑造思想,还通过自己的文化聚合力量,向社会展示自己的存在,表达理念、诉求,某种程度上也在影响着社会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
对天娱传媒而言,并不是要引导当下的青年文化,而是努力成为青年文化的敏感者。天娱通过多个活动密切关注着年轻人和他们拥有的世界——两年一次的“全球青年文化峰会”,汇集全球智慧和案例;中国规模的明星跨界当代艺术展“明天的派对”,将雕塑、影像、装置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明星影响力传递给每一个普通观众;妙趣横生的“挠痒痒Now Young Young”青年文化沙龙,每月带来鲜有趣的话题,近距离了解年轻人在想什么。“我们更多的是希望可以尊重青年人,了解青年人,更多拥抱青年人,跟多元化的青年人平台和组织结合起来,拥抱起来”,正如天娱传媒对“青年文化敏感者”的定义——找到好玩的年轻人,一起来做有意思的事。
《年轻得久一点》一书由天娱传媒联合《新周刊》杂志和“生活方式研究院”共同编写,采写了何炅、李宇春、张杰、范冰冰、周迅、陈坤、邓超、徐峥、黄渤、魏晨、华晨宇、丁俊晖、向京、张嘉佳、刘慈欣、蒋方舟等演艺圈、体育圈、艺术圈、文化圈的酷世代偶像以及天娱总裁龙丹妮、文艺评论家陈丹青、知乎网CEO周源、果壳网CEO姬十三等青年文化生活观察者,综合描摹、分析现代青年文化生活的特质。访谈中,年轻的一代人对自己未必自信满满。青年偶像李宇春坦白自己的自信波段经常有不确定的起伏,“当很多人质疑,问为什么是李宇春,我也会问为什么是我”;85后青年作家蒋方舟表示:“每一世代的年轻人都是脆弱的,敏感的,容易受他人影响的。而对正在年轻着的一代来说,这个挑战却异乎寻常的艰难。‘个性张扬’只是狐假虎威的外衣,为了掩饰自卑与自恋此起彼伏、相爱相杀的脆弱。”相反,上一代人对“我世代”充满好奇而乐观的期待。知乎网CEO周源表示:“创业不再是中国青年追求个人成功的事情,它已经有了一个新的定义,是这代人的自我解放运动。当你有了这种勇气、抱负和信心的时候,就是力量爆发的时候。”龙丹妮则表示:“所有你认为有价值的、有可为的事情,都可以去尝试——而这恰恰是青年文化的精髓。”
文化的发展总是与当下的社会环境及群体思想状况紧密相联,研究青年文化有助于我们了解当代年轻人的普遍思想状况,他们的兴趣取向和文化诉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时期青年的价值观、自我认知和对社会的表态。特别感谢由中国青年文化研究机构“青年志”(China Youthology)提供的有关90后的社会分析报告,描述了90后所向往的品质生活,深度自我,独而不孤和善良微光。
努力保持年轻得久一点的心态,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更加积极正能量,更加精彩、更具个性化和本土化的青年文化,而青年文化的研究也依然任重而道远。
关于“我世代”的二十二条速写
中国应划分为几个世代?反观中国,这样重量级的社会运动就是新中国成立、“文革”和改革开放,之后就是全球化与互联网了。如此,中国社会可粗分为三个世代:老三界(新中国、“文革”、上山下乡),80年代新一辈(改革开放、高考),新生代或“我世代”,即80后、90后(全球化、互联网)。过去是20年至25年为一代,现在是10年为一代,所谓“80后、90后”的说法,不过是媒体的简称。
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我世代”跟上两代人有什么不一样?
一、一个以谈“我”为荣、谈“我们”为耻的新鲜族群“我世代”已经登上舞台。
二、超级自信的一代。央视采访某90后小伙,小伙说“我想当国家领导人”,报评:小伙子加油!
三、无历史感的一代。每当你提起那个狂飙突进的80年代,他们总是一派茫然:“拜托,大叔,那年我们还没出生啊!”
四、去政治化的一代。新的时代到了,再也没人闹了。价值观变了,连语言的源代码都换了。说不到一块或说不通,怎么搞政治?
五、娱乐至上的一代。一切皆娱乐,所有的传播和营销都要带上娱乐元素。
六、粉丝经济的一代。他们爱周杰伦,因为他才貌双全还开公司;他们也爱李宇春,因为她够自我、够率性、够中性。
七、爱作秀的一代。“超女”“快男”引发表演欲和诉求欲。爱偶像,更爱自己。
八、并非“脑残”的一代。马佳佳喜欢冯仑那样的大叔,因为大叔对他们赞赏有加。马自称他们是没被阉割的一群“正常人”。这句话很挑衅,意思是80后、90后之前的世代都是没资格指责他人的“阉割人”。
九、为自身利益才去抗争的一代。他们与60后父辈的差别:不喊大口号,只为自身利益,为自己、为朋友、为家园:别动我的奶酪!
十、同龄群影响化。QQ群、微信群、粉丝团对此有重大贡献。他们是永远挂在群上的一代,群取代了“发小儿”。从交友、性教育、购物到找工作,同龄群超过家长、老师、传媒而成为成长影响要素。
十一、族群分化的一代。兴趣多元化、利益多元化,90后是分裂的,正如80后的分裂一样:85前与85后在行为和做派上都不是一个调调儿。所以郭敬明说过,“韩寒和我都代表不了80后”。更没人能代表90后。
十二、特有主意的一代。小QQ取代MSN成办公工具,“我世代”上位。他们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一代,虽然暂时做不了主,但他们迟早要做主。
十三、活在当下的一代。他们随心所欲,想做就做,想爱就爱。他们享受生活,痛恨房价,特别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或决不为工作牺牲生活,抛弃老一代“先生产后生活”的观念。
十四、拼爹的一代?80后说90后有个更好的爹。苦逼的80后的爹是苦逼的50后。90后是“非常6+1”中那个宝贝的“1”,上面是父母、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其性格养成的环境可概括为“出身于独生,生活于市场,长成于网络”。他们的60后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大多较平等,不再用“我们小时候如何如何”教育他们。
十五、“宁可,绝不!”的一代:宁可不要这份工作,绝不迁就委屈自己。不屈就、不妥协、特自我。这代人不盲从。
十六、注重未来发展空间多过薪酬的一代。段子曰:工作狂基本上都是70后,80后拒绝加班,90后拒绝上班。
十七、自主创业的一代。拜移动互联网所赐,他们站在“风口”上。
十八、对广告无感的一代。他们是对广告无感的一代,传统品牌策略对他们不再起作用。
十九、完全依赖网购的一代。
二十、敢花未来钱的一代。过去,银行卖信用卡在街头摆摊,现在直接跟网购、微信捆绑。
二十一、手机达人一代。他们是互联网原住民和常住民。
二十二、改变中国的一代。任何传媒标签看来都不合适。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