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538314
编辑推荐
神经科医师、影像学医师及医学院校学生、研究生
内容简介
《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与分析》共分15章。第1章和第2章为总论部分,讲解了神经系统影像诊断的意义、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第3章至第15章分别阐述了神经系统各类疾病的影像诊断相关内容,编者精选了多幅典型影像学图片,在此基础上介绍每种疾病的诊断要点、影像学特征、鉴别诊断、临床与影像相关方面的内容。《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与分析》第1版深受读者欢迎,**特点是图文结合,影像诊断与临床结合,文字叙述简洁,便于读者掌握相关信息。
目 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第2章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简述 (3)
**节 定位定性诊断 (3)
第二节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5)
第3章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19)
**节 三叉神经痛 (19)
第二节 偏侧面肌痉挛 (25)
第三节 位听神经疾病 (26)
第四节 臂丛神经痛 (27)
第五节 坐骨神经痛 (29)
第4章 脊髓疾病 (33)
**节 急性脊髓炎 (33)
第二节 脊髓压迫症 (37)
第三节 脊髓空洞症 (44)
第四节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46)
第五节 脊髓血管疾病 (48)
第六节 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 (50)
第5章 脑血管疾病 (52)
**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52)
第二节 脑梗死 (66)
第三节 脑出血 (92)
第四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111)
第五节 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 (121)
第六节 高血压脑病 (155)
第七节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161)
第八节 脑淀粉样血管病 (167)
第九节 其他脑血管疾病 (170)
第6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89)
**节 概述 (189)
第二节 病毒感染性疾病 (189)
第三节 细菌感染性疾病 (196)
第四节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213)
第五节 脑寄生虫病 (216)
第六节 朊蛋白病 (227)
第7章 脱髓鞘疾病 (230)
**节 多发性硬化 (230)
第二节 视神经脊髓炎 (240)
第三节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243)
第四节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248)
第8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252)
**节 运动神经元病 (252)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 (254)
第三节 多系统萎缩 (258)
第9章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 (261)
**节 颅颈区畸形 (261)
第二节 脑积水 (263)
第三节 脑灰质异位症 (266)
第四节 胼胝体发育不良 (267)
第10章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 (269)
**节 遗传性共济失调 (269)
第二节 结节性硬化症 (270)
第三节 Sturge-Weber综合征 (272)
第11章 运动障碍性疾病 (274)
**节 帕金森病 (274)
第二节 小舞蹈病 (276)
第三节 肝豆状核变性 (277)
第四节 亨廷顿病 (279)
第12章 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281)
**节 重症肌无力 (281)
第二节 线粒体肌病和线粒体脑肌病 (283)
第13章 内科系统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294)
**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神经系统表现 (294)
第二节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296)
第三节 Wernike脑病 (298)
第四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和迟发性脑病 (302)
第五节 酒精中毒 (304)
第六节 放射性神经系统损害 (307)
第七节 缺氧性脑病 (309)
第八节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313)
第14章 颅内压增高综合征 (315)
第15章 低颅压综合征 (324)
第1章 绪论 (1)
第2章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简述 (3)
**节 定位定性诊断 (3)
第二节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5)
第3章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19)
**节 三叉神经痛 (19)
第二节 偏侧面肌痉挛 (25)
第三节 位听神经疾病 (26)
第四节 臂丛神经痛 (27)
第五节 坐骨神经痛 (29)
第4章 脊髓疾病 (33)
**节 急性脊髓炎 (33)
第二节 脊髓压迫症 (37)
第三节 脊髓空洞症 (44)
第四节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46)
第五节 脊髓血管疾病 (48)
第六节 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 (50)
第5章 脑血管疾病 (52)
**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52)
第二节 脑梗死 (66)
第三节 脑出血 (92)
第四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111)
第五节 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 (121)
第六节 高血压脑病 (155)
第七节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161)
第八节 脑淀粉样血管病 (167)
第九节 其他脑血管疾病 (170)
第6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89)
**节 概述 (189)
第二节 病毒感染性疾病 (189)
第三节 细菌感染性疾病 (196)
第四节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213)
第五节 脑寄生虫病 (216)
第六节 朊蛋白病 (227)
第7章 脱髓鞘疾病 (230)
**节 多发性硬化 (230)
第二节 视神经脊髓炎 (240)
第三节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243)
第四节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248)
第8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252)
**节 运动神经元病 (252)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 (254)
第三节 多系统萎缩 (258)
第9章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 (261)
**节 颅颈区畸形 (261)
第二节 脑积水 (263)
第三节 脑灰质异位症 (266)
第四节 胼胝体发育不良 (267)
第10章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 (269)
**节 遗传性共济失调 (269)
第二节 结节性硬化症 (270)
第三节 Sturge-Weber综合征 (272)
第11章 运动障碍性疾病 (274)
**节 帕金森病 (274)
第二节 小舞蹈病 (276)
第三节 肝豆状核变性 (277)
第四节 亨廷顿病 (279)
第12章 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281)
**节 重症肌无力 (281)
第二节 线粒体肌病和线粒体脑肌病 (283)
第13章 内科系统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294)
**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神经系统表现 (294)
第二节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296)
第三节 Wernike脑病 (298)
第四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和迟发性脑病 (302)
第五节 酒精中毒 (304)
第六节 放射性神经系统损害 (307)
第七节 缺氧性脑病 (309)
第八节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313)
第14章 颅内压增高综合征 (315)
第15章 低颅压综合征 (324)
前 言
`
媒体评论
`
在线试读
第1章 绪论
神经病学是神经科学中的临床分支之一。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其他学科疾病的诊断程序相似,一是定位,二是定性。
一、神经内科疾病诊断程序
1. 初步定位主要依靠体征。
2. 初步定性主要依靠病史。
3. 进一步定位、定性结合辅助检查。
4. 再一步定位、定性要有系统观、整体观。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许多新方法、新手段不断涌现,尤其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出现,对神经科医师诊断疾病非常有利。这就需要神经科医师能够正确选择这些方法,并且能够与临床结合阅读和理解这些结果,以便及时正确地诊断和合理地治疗。
二、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
1. 脑脊液检查。
2. 神经影像学检查。
3. 神经电生理检查。
4. 超声诊断。
5. 核医学。
6. 脑、神经和肌肉活组织检查。
7. 基因诊断。
其中,神经影像学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方法之一。
三、神经影像诊断程序
1. 阅片。
2. 结合病史与体征。
3. 再阅片。
4. 再结合病史与体征。
然后,做出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一般说来,定位诊断比较容易,定性诊断时要注意一些征象的特异性与特征性。所以,有的诊断是确定的,有的则是可能或可疑。
四、神经影像诊断应当注意
1. 各种图像,多数是以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图像来显示的,但不同的成像手段,其原理不同,则表现不同。
2. 不同成像技术在诊断中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因此,就需要恰当地选择一种或综合应用几种方法进行诊断。
3. 影像诊断的确立是根据影像表现而推论出来的,因此,可能与病理诊断不一致,这是影像诊断的限度。在进行诊断时,还必须结合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互相印证。
作为神经科医师要想提高影像诊断水平,应该做到:阅片-阅报告-再阅片-再结合病史和体征。影像诊断水平的提高能够起到“望而知之谓之神”之效果。但是,对于影像诊断结果应该认识到有些可以确定诊断或定性;有些则只是有特征性,可以见于1~2种疾病,这时,需要结合临床;有些则缺乏特征性,只能提示几种可能,不仅需要结合临床,而且,还需要临床进一步观察、随访。
神经病学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常见之“十大病因”有血管病变、感染或炎症、免疫或脱髓鞘、肿瘤、外伤、变性、中毒、先天发育异常、遗传和营养缺乏或代谢障碍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可能为特异性、特征性、非特征性和无阳性发现。
本书重点描述在影像学检查中有阳性表现的疾病。
第2章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简述
**节 定位定性诊断
一、定位定性诊断原则
1. 初步定位 主要依靠体征,必须进行全面、可靠、准确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神经系统的病变部位根据其病损范围可分为局灶性、多灶性、弥漫性、播散性和系统性病变。
不同部位疾病各有其特点。定位诊断时应该注意:有些并不具备定位意义的假性定位体征,如双侧展神经麻痹(图2-1);发病早期某些体征往往不能真正代表病灶所在,如脊髓疾病(图2-2)。
图2-1 假定位体征
男性,18岁,上呼吸道感染后头痛10d。EEG异常,头部CT未见异常,以脑炎收入院。查体:神志清晰,双侧视盘边界模糊,双侧外展受限。脑脊液压力:500mmH2O,白细胞(WBC)10×106/L。MRI:双侧额顶白质内、小脑可见多发片状FLAIR高信号病灶(A、B)。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呈多发斑片、结节状(C)
2. 初步定性 主要依靠病史,如中医“十问歌”讲“妇女尤必问经期”(图2-3),神经内科“十大病因”。
3. 进一步定位、定性 结合辅助检查。
4. 再一步定位、定性 要有系统观、整体观。系统观念: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是否主要累及神经系统或是否为内科疾病在神经系统的表现。整体观念: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图2-2 颈椎病
女性,39岁,主诉腰部以下麻木无力15d。查体:双下肢肌力Ⅳ+,T10以下痛觉减退,双侧巴宾斯基征(+)。行胸椎MRI检查未见异常(A、B)。追问病史,病初伴右拇指麻木、右肩部酸痛3d,按摩后消失。再行颈椎MRIT1(C)和T2(D)矢状位像示C6-7椎间盘突出;T1横断像示椎间盘向右后突出,压迫脊髓右侧和神经根(E)
图2-3 垂体瘤并瘤内出血
女性,45岁,头晕15d,头部CT蝶鞍内似有等密度灶,追问病史闭经5年。建议查头部MRI显示垂体肿大,其内可见T1高信号病灶(A-C)
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顺序
1. 意识和精神状态
2. 语言 失语、构音障碍。
3. 头颈部 四诊。颈有无抵抗。
4. 脑神经 1、2、8感觉,3、4、6、11、12运动,5、7、9、10混合,3、7、9、10含副交感。
5. 上肢 运动、感觉、反射、自主神经,脉象。
6. 躯干 运动、感觉、反射、自主神经,心肺腹,脑膜刺激征(布氏征之颈、胸、耻骨征)。
7. 下肢 运动、感觉、反射、自主神经,布氏征之大腿、小腿征,Lasegue征,足背动脉。
8. 自主神经 发汗、二便。
9. 脊柱 曲度、压痛、叩击痛。
10. 姿势和步态,Romberg征
三、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临床记录顺序
1. 意识和精神状态
2. 语言 失语、构音障碍。
3. 头颈部 四诊。
4. 脑神经 1、2、8感觉,3、4、6、11、12运动,5、7、9、10混合,3、7、9、10含副交感。
5. 运动系统 肌容积、肌张力、肌力、不自主运动、共济运动、姿势和步态。
6. 感觉系统 浅、深、复合感觉。
7. 反射系统 浅反射、深反射、踝阵挛、病理反射。
8. 自主神经 发汗、二便等。
9. 脑膜刺激征 颈、胸、耻骨、大腿、小腿征。
10. 脊柱、四肢和Lasegue征
四、神经疾病的特殊病史特点
1. 意识障碍 从旁人采集病史。
2. 卒中(急性偏侧功能缺失) **病损区域,时间,病程,过去发作病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用药情况等。
3. 抽搐 从目击者处采集病史,目前抗癫痫用药、其他药物及毒品使用情况,其他代谢性疾病,持续时间,外伤或其他潜在疾病史。
4. 头痛 起病方式、部位、持续时间、搏动性,伴发无力、麻木、视物障碍、恶心、呕吐,与进食的关系,每年发作次数,意识活动丧失,外伤,用药情况。
5. 外伤 外伤性质及类型,意识丧失,特殊的局灶症状,全身系统性症状。
6. 头晕 持续时间,加重因素,运动感,视觉、听觉改变,恶心、呕吐,毒品史,用药情况等。
7. 晕厥 脑或全身性内科疾病。
8. 复视、失明 双侧或单侧视力改变,其他相关神经症状。
第二节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选择原则
目前神经系统辅助检查种类很多,临床比较常用的有:脑脊液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血管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病理检查、基因诊断等。
选择合理恰当的辅助检查有利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然而,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任何辅助检查均有其局限性,绝不能以辅助检查代替详尽的病史询问和全面、仔细的体格检查,更不能以辅助检查代替临床思维。临床医师必须熟悉各项辅助检查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优缺点,才能正确选择检查项目,明确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及其意义,对检查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腰穿禁忌证如下。
1. 颅内压明显增高者,尤其颅内占位性病变所致时,如有明显视盘水肿者,怀疑颅后窝占位者等(图2-4)。
图2-4 小脑下蚓部肿瘤
女性,53岁,头痛、头晕3d。MRI显示小脑下蚓部肿块,T1呈等信号(A),增强明显强化(B、C)
2. 穿刺部位有感染者,如皮肤化脓性感染,脊柱结核(图2-5)。
3. 出血倾向者,如血液病、应用抗凝血药物等。
4. 病情危重、烦躁不安、不能合作者。
5. 疑有慢性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Arnold-Chiari畸形),常见于颅底凹陷症(图2-6)。
图2-5 腰2椎体结核伴右侧腰大肌肿胀
女性,40岁,腰痛6个月,双下肢无力1个月。MRIT1、T2像示L2椎体下缘骨质破坏,结构不清,L2-3椎体间软组织肿胀向后突入椎管压迫马尾(A、B);冠状T1像示右侧腰大肌肿胀(C)
图2-6 颅底凹陷症合并小脑扁
桃体下疝MRIT1像矢状位示颅底角变小,幕上脑室扩大,颅后窝小,小脑扁桃体疝入椎管内
神经病学是神经科学中的临床分支之一。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其他学科疾病的诊断程序相似,一是定位,二是定性。
一、神经内科疾病诊断程序
1. 初步定位主要依靠体征。
2. 初步定性主要依靠病史。
3. 进一步定位、定性结合辅助检查。
4. 再一步定位、定性要有系统观、整体观。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许多新方法、新手段不断涌现,尤其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出现,对神经科医师诊断疾病非常有利。这就需要神经科医师能够正确选择这些方法,并且能够与临床结合阅读和理解这些结果,以便及时正确地诊断和合理地治疗。
二、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
1. 脑脊液检查。
2. 神经影像学检查。
3. 神经电生理检查。
4. 超声诊断。
5. 核医学。
6. 脑、神经和肌肉活组织检查。
7. 基因诊断。
其中,神经影像学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方法之一。
三、神经影像诊断程序
1. 阅片。
2. 结合病史与体征。
3. 再阅片。
4. 再结合病史与体征。
然后,做出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一般说来,定位诊断比较容易,定性诊断时要注意一些征象的特异性与特征性。所以,有的诊断是确定的,有的则是可能或可疑。
四、神经影像诊断应当注意
1. 各种图像,多数是以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图像来显示的,但不同的成像手段,其原理不同,则表现不同。
2. 不同成像技术在诊断中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因此,就需要恰当地选择一种或综合应用几种方法进行诊断。
3. 影像诊断的确立是根据影像表现而推论出来的,因此,可能与病理诊断不一致,这是影像诊断的限度。在进行诊断时,还必须结合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互相印证。
作为神经科医师要想提高影像诊断水平,应该做到:阅片-阅报告-再阅片-再结合病史和体征。影像诊断水平的提高能够起到“望而知之谓之神”之效果。但是,对于影像诊断结果应该认识到有些可以确定诊断或定性;有些则只是有特征性,可以见于1~2种疾病,这时,需要结合临床;有些则缺乏特征性,只能提示几种可能,不仅需要结合临床,而且,还需要临床进一步观察、随访。
神经病学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常见之“十大病因”有血管病变、感染或炎症、免疫或脱髓鞘、肿瘤、外伤、变性、中毒、先天发育异常、遗传和营养缺乏或代谢障碍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可能为特异性、特征性、非特征性和无阳性发现。
本书重点描述在影像学检查中有阳性表现的疾病。
第2章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简述
**节 定位定性诊断
一、定位定性诊断原则
1. 初步定位 主要依靠体征,必须进行全面、可靠、准确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神经系统的病变部位根据其病损范围可分为局灶性、多灶性、弥漫性、播散性和系统性病变。
不同部位疾病各有其特点。定位诊断时应该注意:有些并不具备定位意义的假性定位体征,如双侧展神经麻痹(图2-1);发病早期某些体征往往不能真正代表病灶所在,如脊髓疾病(图2-2)。
图2-1 假定位体征
男性,18岁,上呼吸道感染后头痛10d。EEG异常,头部CT未见异常,以脑炎收入院。查体:神志清晰,双侧视盘边界模糊,双侧外展受限。脑脊液压力:500mmH2O,白细胞(WBC)10×106/L。MRI:双侧额顶白质内、小脑可见多发片状FLAIR高信号病灶(A、B)。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呈多发斑片、结节状(C)
2. 初步定性 主要依靠病史,如中医“十问歌”讲“妇女尤必问经期”(图2-3),神经内科“十大病因”。
3. 进一步定位、定性 结合辅助检查。
4. 再一步定位、定性 要有系统观、整体观。系统观念: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是否主要累及神经系统或是否为内科疾病在神经系统的表现。整体观念: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图2-2 颈椎病
女性,39岁,主诉腰部以下麻木无力15d。查体:双下肢肌力Ⅳ+,T10以下痛觉减退,双侧巴宾斯基征(+)。行胸椎MRI检查未见异常(A、B)。追问病史,病初伴右拇指麻木、右肩部酸痛3d,按摩后消失。再行颈椎MRIT1(C)和T2(D)矢状位像示C6-7椎间盘突出;T1横断像示椎间盘向右后突出,压迫脊髓右侧和神经根(E)
图2-3 垂体瘤并瘤内出血
女性,45岁,头晕15d,头部CT蝶鞍内似有等密度灶,追问病史闭经5年。建议查头部MRI显示垂体肿大,其内可见T1高信号病灶(A-C)
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顺序
1. 意识和精神状态
2. 语言 失语、构音障碍。
3. 头颈部 四诊。颈有无抵抗。
4. 脑神经 1、2、8感觉,3、4、6、11、12运动,5、7、9、10混合,3、7、9、10含副交感。
5. 上肢 运动、感觉、反射、自主神经,脉象。
6. 躯干 运动、感觉、反射、自主神经,心肺腹,脑膜刺激征(布氏征之颈、胸、耻骨征)。
7. 下肢 运动、感觉、反射、自主神经,布氏征之大腿、小腿征,Lasegue征,足背动脉。
8. 自主神经 发汗、二便。
9. 脊柱 曲度、压痛、叩击痛。
10. 姿势和步态,Romberg征
三、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临床记录顺序
1. 意识和精神状态
2. 语言 失语、构音障碍。
3. 头颈部 四诊。
4. 脑神经 1、2、8感觉,3、4、6、11、12运动,5、7、9、10混合,3、7、9、10含副交感。
5. 运动系统 肌容积、肌张力、肌力、不自主运动、共济运动、姿势和步态。
6. 感觉系统 浅、深、复合感觉。
7. 反射系统 浅反射、深反射、踝阵挛、病理反射。
8. 自主神经 发汗、二便等。
9. 脑膜刺激征 颈、胸、耻骨、大腿、小腿征。
10. 脊柱、四肢和Lasegue征
四、神经疾病的特殊病史特点
1. 意识障碍 从旁人采集病史。
2. 卒中(急性偏侧功能缺失) **病损区域,时间,病程,过去发作病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用药情况等。
3. 抽搐 从目击者处采集病史,目前抗癫痫用药、其他药物及毒品使用情况,其他代谢性疾病,持续时间,外伤或其他潜在疾病史。
4. 头痛 起病方式、部位、持续时间、搏动性,伴发无力、麻木、视物障碍、恶心、呕吐,与进食的关系,每年发作次数,意识活动丧失,外伤,用药情况。
5. 外伤 外伤性质及类型,意识丧失,特殊的局灶症状,全身系统性症状。
6. 头晕 持续时间,加重因素,运动感,视觉、听觉改变,恶心、呕吐,毒品史,用药情况等。
7. 晕厥 脑或全身性内科疾病。
8. 复视、失明 双侧或单侧视力改变,其他相关神经症状。
第二节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选择原则
目前神经系统辅助检查种类很多,临床比较常用的有:脑脊液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血管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病理检查、基因诊断等。
选择合理恰当的辅助检查有利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然而,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任何辅助检查均有其局限性,绝不能以辅助检查代替详尽的病史询问和全面、仔细的体格检查,更不能以辅助检查代替临床思维。临床医师必须熟悉各项辅助检查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优缺点,才能正确选择检查项目,明确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及其意义,对检查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腰穿禁忌证如下。
1. 颅内压明显增高者,尤其颅内占位性病变所致时,如有明显视盘水肿者,怀疑颅后窝占位者等(图2-4)。
图2-4 小脑下蚓部肿瘤
女性,53岁,头痛、头晕3d。MRI显示小脑下蚓部肿块,T1呈等信号(A),增强明显强化(B、C)
2. 穿刺部位有感染者,如皮肤化脓性感染,脊柱结核(图2-5)。
3. 出血倾向者,如血液病、应用抗凝血药物等。
4. 病情危重、烦躁不安、不能合作者。
5. 疑有慢性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Arnold-Chiari畸形),常见于颅底凹陷症(图2-6)。
图2-5 腰2椎体结核伴右侧腰大肌肿胀
女性,40岁,腰痛6个月,双下肢无力1个月。MRIT1、T2像示L2椎体下缘骨质破坏,结构不清,L2-3椎体间软组织肿胀向后突入椎管压迫马尾(A、B);冠状T1像示右侧腰大肌肿胀(C)
图2-6 颅底凹陷症合并小脑扁
桃体下疝MRIT1像矢状位示颅底角变小,幕上脑室扩大,颅后窝小,小脑扁桃体疝入椎管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