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包 装: 平脊精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548863丛书名: 海岱考古
编辑推荐
从事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
内容简介
《海岱考古》是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编的关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研究的集资料性与学术性为一体的系列考古学文集。此丛书集中发表了山东省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的简报与报告,有重点地刊载了本地区考古学研究的论文。
第十辑收录了20 篇发掘、调查、分析鉴定报告和8 篇研究论文,并在书后附上创刊以来**至十辑的目录索引。
第十辑收录了20 篇发掘、调查、分析鉴定报告和8 篇研究论文,并在书后附上创刊以来**至十辑的目录索引。
目 录
目录
2012年青岛莱西市旧石器考古调查简报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 莱西市博物馆 (1)
山东蓬莱范家遗址调查、勘探、发掘简报 烟台市博物馆 (13)
枣庄建新遗址考古勘探报告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38)
青州市郝家庄遗址发掘报告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66)
日照市东灶子遗址发掘简报 日照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110)
临沭东盘遗址龙山文化时期动物遗存鉴定报告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139)
昌邑火道—廒里遗址群01 (唐央)遗址发掘简报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昌邑市博物馆 (150)
山东沂水纪王崮M1 动物鉴定报告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178)
乐陵尹家遗址发掘报告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194)
东营广北农场一分场一队东南盐业遗址发掘简报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 (213)
东营广北农场一分场一队东南遗址炭化植物遗存分析报告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33)
东营广北农场一分场一队东南遗址动物遗存分析报告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42)
东营广北农场一分场一队东南遗址软体动物遗存分析报告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48)
济南市魏家庄遗址战国、唐代墓葬发掘简报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 (258)
章丘靖家村出土一批汉代陶俑 章丘区博物馆 (265)
山东新泰南鲍村汉画像石墓 新泰市博物馆 (282)
山东龙口望马史家墓地发掘简报 山东博物馆 (294)
济南市商河县西甄村唐墓发掘简报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 (317)
济南市历城区赵家庄宋元、清代墓葬发掘报告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 (325)
青州市明代故城2014 年发掘简报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青州市博物馆 (355)
大沽河、沂沭河流域旧石器考古新进展 李罡任雅鹏 (375)
后石家河文化玉器的初步研究 张溯申超 (386)
松嫩平原晚商时期遗存文化性质探析 董文斌 (403)
商文化后期在东方地区的发展 燕生东 (424)
临沂竹书《库法》与兵器试器验收制度——库、府、仓、廩、舍、馆铸器说商榷 王恩田 (447)
东平汉代墓葬壁画及其相关问题 朱华 (461)
唐代孙遇墓志铭考释 荣敦宁荣子录 (471)
威海李家夼明清墓志碑刻考释 刘晓燕马超 (483)
《海岱考古》**至十辑目录索引 (496)
2012年青岛莱西市旧石器考古调查简报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 莱西市博物馆 (1)
山东蓬莱范家遗址调查、勘探、发掘简报 烟台市博物馆 (13)
枣庄建新遗址考古勘探报告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38)
青州市郝家庄遗址发掘报告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66)
日照市东灶子遗址发掘简报 日照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110)
临沭东盘遗址龙山文化时期动物遗存鉴定报告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139)
昌邑火道—廒里遗址群01 (唐央)遗址发掘简报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昌邑市博物馆 (150)
山东沂水纪王崮M1 动物鉴定报告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178)
乐陵尹家遗址发掘报告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194)
东营广北农场一分场一队东南盐业遗址发掘简报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 (213)
东营广北农场一分场一队东南遗址炭化植物遗存分析报告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33)
东营广北农场一分场一队东南遗址动物遗存分析报告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42)
东营广北农场一分场一队东南遗址软体动物遗存分析报告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48)
济南市魏家庄遗址战国、唐代墓葬发掘简报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 (258)
章丘靖家村出土一批汉代陶俑 章丘区博物馆 (265)
山东新泰南鲍村汉画像石墓 新泰市博物馆 (282)
山东龙口望马史家墓地发掘简报 山东博物馆 (294)
济南市商河县西甄村唐墓发掘简报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 (317)
济南市历城区赵家庄宋元、清代墓葬发掘报告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 (325)
青州市明代故城2014 年发掘简报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青州市博物馆 (355)
大沽河、沂沭河流域旧石器考古新进展 李罡任雅鹏 (375)
后石家河文化玉器的初步研究 张溯申超 (386)
松嫩平原晚商时期遗存文化性质探析 董文斌 (403)
商文化后期在东方地区的发展 燕生东 (424)
临沂竹书《库法》与兵器试器验收制度——库、府、仓、廩、舍、馆铸器说商榷 王恩田 (447)
东平汉代墓葬壁画及其相关问题 朱华 (461)
唐代孙遇墓志铭考释 荣敦宁荣子录 (471)
威海李家夼明清墓志碑刻考释 刘晓燕马超 (483)
《海岱考古》**至十辑目录索引 (496)
在线试读
2012年青岛菜西市旧石器考古调查简报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
莱西市博物馆
一、引言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山东大学考古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莱西市博物馆等专业机构,于2012 年3-4 月组成旧石器考古调查联合队,在莱西市境内开展寻找早期文化遗址的专项考古调查工作。此次调查历时一个月,发现多处旧石器地点,采集到具有人工打击痕迹的石制品标本88 件。本文仅就此次调查情况做简略的报道。
二、调查区域的选择和调查方法
在青岛地区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工作尚属首次,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因此调查区域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次调查之所以选择莱西市,是因为之前曾在该市北部肖家庄地点发现过可能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磨制石器和疑似打制石器。选定拟调查区域后,联合调查队根据莱西地区的地质地形图和相关资料,以该地区的河流和山区洞穴为切人点,规划出可能的调查路线。本次调查分三个阶段:
**阶段:地质地貌调查
结合莱西地区的地形地质图和卫星照片,联合调查队乘车在莱西全境进行了全面地质地貌调查,寻找适于古人类生存并具备旧石器遗存埋藏条件的河流阶地、谷地、山丘和洞穴等。调查过程中,我们借鉴以往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的经验,除了河流阶地和山区洞穴外,还特别注意了砖瓦厂的分布区域,对出露的土层断面(剖面) 进行观察,希望得到较多的接近**取样性质的石制品,从以上场地的剖面中寻找未脱层的标本,以解决它们的相对年代。经过上述工作,*终确定了花岭地区、五沽河上游、潴河上游、肖家庄和望连庄等区域作为下一步重点踏查的对象。
第二阶段:具体地点的详细踏查
在**阶段的基础上,联合调查队对位于重点踏查区域内的90余个行政村进行了拉网式徒步踏查。在针对河流阶地的调查过程中,调查队员分为两大组,分别从河流的上游和下游沿河行进,每一大组又按照实际人数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间相隔5~10米,对调查区域进行拉网式的全方位踏查。
调查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地层堆积,寻找石制品、动物化石、陶片和烧土炭屑等遗迹现象,对发现的遗迹的位置、范围、堆积状况、年代、文化面貌、环境和保存现状等进行测量、记录,并采集遗物标本等。对有石制品的地点,用手持GPS确定地理坐标,详细观察周边环境,测定海拔等。对于采集的标本,按照采集地点进行统一编号。
第三阶段:标本的筛选、识别与描述
鉴于本地区首次进行旧石器时代调查,在调查的*后阶段,联合调查队先后邀请了山东大学考古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多位专家学者对队员采集的标本进行了讨论鉴定,挑选出88件人工打制痕迹明确的石制品。*后,参照相关资料[1]对这88件石制品进行描述、绘图和拍照,并尝试对本地区旧石器文化特征进行初步的归纳与总结。
三、区域环境与地质地貌
莱西市位于胶东半岛中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青岛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2′~120°40′,北纬36°34′~37°09′,东临烟台莱阳市,北靠烟台招远市,西隔小沽河与平度市相望,南临五沽河与即墨市为邻,南北长63千米,东西宽36千米,总面积1522平方千米。莱西市地处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干湿显著,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1.3℃,气温年温差较小,年平均降水量732毫米[2]。
莱西境内地层出露大体以潍(坊)石(岛)公路为界。北部以太古界至元古界的古老变质岩为主,局部出露中、新生界沉积岩系;南部以中、新生界沉积岩系为主。望城街道以东出露元古界变质岩系。太古—下元古界胶东群岩石出露于市北部。上元古界震旦系蓬莱群岩石出露于市中部直蕨山南山脚下。中生界侏罗系与白垩系岩石大面积出露于市南部和中部,构成中生代胶莱坳陷的一部分。新生界第四系底层区内广泛分布,但厚度不等,一般不超过10米,主要为冲积层、坡积层、湖积层等,由砂质黏土、中粗砂及砂砾组成。大沽河及其大小支流两侧,特别是中下游地区冲积淤积层较为发育[3]。
莱西地形总趋势是北高南低。北部为低山丘陵,中部为缓岗平原,南部为碟形洼地。地势由西北边境向南逐步降低,过蓝烟铁路后逐步向西南倾斜。地貌类型可分为低山、丘陵、平原、洼地4种。其中,低山占总面积的2.4%,丘陵占42.4%,平原占40.6%,洼地占14.6%。
此次调查,在莱西北部大沽河、小沽河、五沽河和潴河的上游河流阶地区域发现的打制石制品地点较少;莱西中南部区域发现的打制石制品地点则相对较多;在岘山地区发现黄土剖面,堆积较厚,有明显的黄土—古土壤分层特征(图一),但是很遗憾在剖面和周围地区均未发现明确的带有人工打制痕迹的石制品。
图一 莱西岘山地区的黄土堆积局部
四、旧石器地点概要
本次调查在莱西境内共发现19处旧石器地点①(图二),共采集人工打制石制品标本88件(附表)。石制品全部为地表采集。
图二 2012年莱西地区旧石器调查地点分布示意图
1. 前我乐村地点
位于莱西市南部孙受镇前我乐村南,该地点曾发现商代遗物。当地曾经大规模动土,地层扰动情况严重,因此该地点石制品全部为地表采集,共9件,类型包括石核5件,砍砸器3件,刮削器1件。
12LXQWL∶01,单台面石核,黄色石英岩,长、宽、厚分别为35毫米×57毫米×46毫米,重86.9克。刃角为80°~102°。人工台面,锤击法加工,打击点放射线清晰,沿台面一周剥片,可见9个片疤,背部保留大部分石皮(图三,1)。
图三 2012年莱西地区旧石器调查发现的部分石核
1.12LXQWL∶012.12LXJDC∶013.12LXWLZ∶024.12LXQWL∶03
12LXQWL∶02,砍砸器,黄色石英岩,长、宽、厚分别为118.7毫米×96.4毫米×30.1毫米,重588.2克。刃角为50°。原型为扁平砾石,在一端反向修整成凸刃,轻微磨蚀(图四,8)。
12LXQWL∶03,多台面石核,黄色石英岩,长、宽、厚分别为149.6毫米×119毫米×53.5毫米,重1029克,台面角范围78°~15°。混合台面,锤击法剥片,打击点、放射线明显,片疤不少于10个,片疤间呈叠压关系,石核通体仅保留5%的石皮(图三,4)。
12LXQWL∶05,砍砸器,黄色石英岩,长、宽、厚分别为77.6毫米×90.8毫米×49.4毫米,重356克,刃角58°。原型为砾石,在一边正向修整成直刃,修整简单(图四,7)。
2. 花岭村地点
该地点位于前我乐村地点东北方向约2千米。
在地表采集到3件石制品,其中包括砍砸器1件,刮削器2件。
12LXHL∶01,砍砸器,黄色石英岩,毛坯为砾石,长、宽、厚分别为63.8毫米×85.1毫米×38毫米,重260克,刃角50°。在一边正向修整成直刃(图四,6)。
12LXHL∶03,单刃刮削器,脉石英,毛坯为石片,长、宽、厚分别为34.4毫米×19.8毫米×11.5毫米,重8.7克,刃角80°。在毛坯上端正向修整成直刃,有5个连续修理疤痕。
3. 天井山村地点
位于前我乐村地点西南3千米。在该地点地表采集到3件石制品,其中包括砍砸器1件,刮削器2件。
12LXTJS∶03,砍砸器,黄色石英岩,块状毛坯,长、宽、厚分别为94.8毫米×67.2毫米×45.5毫米,重309克。在毛坯一边修整出凸刃。
4. 丁家山后地点
位于前我乐地点西900米。该地点采集到2件石制品,均为刮削器。
12LXDJSH∶02,单刃刮削器,黄色石英岩,石片毛坯,长、宽、厚分别为71.7毫米×54.5毫米×21.4毫米,重90.4克,刃角65°。在毛坯一边修整成刃,单层修疤,连续排列。
5. 望连庄地点
位于莱西市沽河街道办事处望连庄村西。该地点采集到石制品9件,包括石核4件,石片2件,砍砸器1件,刮削器2件。
12LXWLZ∶02,石核,黄色石英岩,长、宽、厚分别为72.3毫米×58.2毫米×17.2毫米,重129克,台面角范围90°~100°。整体呈扁平状,上下面平整,自然台面,以上下台面一周锤击法加工,片疤多,利用率高(图三,3)。
6. 肖家庄地点
位于莱西市东北河头店镇肖家庄村附近。该地点采集到石制品20件,包括石核2件,刮削器15件,石片1件,不完整石片1件,石球1件。
12LXXJZ∶01,双台面石核,白色石英岩,长、宽、厚分别为124.5毫米×98.3毫米×49毫米,重739克,台面角范围70°~86°。整体呈扁平状,自然台面,以上下两个平面作为台面,围绕石核近一周锤击法剥片,有不少于13个片疤。
12LXXJZ∶02,单刃刮削器,黄色石英岩,石片毛坯,长、宽、厚分别为78.5毫米×87毫米×33.3毫米,重106克,刃角40°。在毛坯左边正向修成直刃,修疤单层,连续排列,修理简单。
12LXXJZ∶03,石球,灰色石灰岩,长、宽、厚分别为105.4毫米×83.7毫米×63.5毫米,重824克。呈不规则球形,锤击法剥片,可见打击点,整体布满片疤,仅保留10%石皮。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
莱西市博物馆
一、引言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山东大学考古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莱西市博物馆等专业机构,于2012 年3-4 月组成旧石器考古调查联合队,在莱西市境内开展寻找早期文化遗址的专项考古调查工作。此次调查历时一个月,发现多处旧石器地点,采集到具有人工打击痕迹的石制品标本88 件。本文仅就此次调查情况做简略的报道。
二、调查区域的选择和调查方法
在青岛地区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工作尚属首次,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因此调查区域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次调查之所以选择莱西市,是因为之前曾在该市北部肖家庄地点发现过可能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磨制石器和疑似打制石器。选定拟调查区域后,联合调查队根据莱西地区的地质地形图和相关资料,以该地区的河流和山区洞穴为切人点,规划出可能的调查路线。本次调查分三个阶段:
**阶段:地质地貌调查
结合莱西地区的地形地质图和卫星照片,联合调查队乘车在莱西全境进行了全面地质地貌调查,寻找适于古人类生存并具备旧石器遗存埋藏条件的河流阶地、谷地、山丘和洞穴等。调查过程中,我们借鉴以往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的经验,除了河流阶地和山区洞穴外,还特别注意了砖瓦厂的分布区域,对出露的土层断面(剖面) 进行观察,希望得到较多的接近**取样性质的石制品,从以上场地的剖面中寻找未脱层的标本,以解决它们的相对年代。经过上述工作,*终确定了花岭地区、五沽河上游、潴河上游、肖家庄和望连庄等区域作为下一步重点踏查的对象。
第二阶段:具体地点的详细踏查
在**阶段的基础上,联合调查队对位于重点踏查区域内的90余个行政村进行了拉网式徒步踏查。在针对河流阶地的调查过程中,调查队员分为两大组,分别从河流的上游和下游沿河行进,每一大组又按照实际人数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间相隔5~10米,对调查区域进行拉网式的全方位踏查。
调查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地层堆积,寻找石制品、动物化石、陶片和烧土炭屑等遗迹现象,对发现的遗迹的位置、范围、堆积状况、年代、文化面貌、环境和保存现状等进行测量、记录,并采集遗物标本等。对有石制品的地点,用手持GPS确定地理坐标,详细观察周边环境,测定海拔等。对于采集的标本,按照采集地点进行统一编号。
第三阶段:标本的筛选、识别与描述
鉴于本地区首次进行旧石器时代调查,在调查的*后阶段,联合调查队先后邀请了山东大学考古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多位专家学者对队员采集的标本进行了讨论鉴定,挑选出88件人工打制痕迹明确的石制品。*后,参照相关资料[1]对这88件石制品进行描述、绘图和拍照,并尝试对本地区旧石器文化特征进行初步的归纳与总结。
三、区域环境与地质地貌
莱西市位于胶东半岛中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青岛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2′~120°40′,北纬36°34′~37°09′,东临烟台莱阳市,北靠烟台招远市,西隔小沽河与平度市相望,南临五沽河与即墨市为邻,南北长63千米,东西宽36千米,总面积1522平方千米。莱西市地处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干湿显著,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1.3℃,气温年温差较小,年平均降水量732毫米[2]。
莱西境内地层出露大体以潍(坊)石(岛)公路为界。北部以太古界至元古界的古老变质岩为主,局部出露中、新生界沉积岩系;南部以中、新生界沉积岩系为主。望城街道以东出露元古界变质岩系。太古—下元古界胶东群岩石出露于市北部。上元古界震旦系蓬莱群岩石出露于市中部直蕨山南山脚下。中生界侏罗系与白垩系岩石大面积出露于市南部和中部,构成中生代胶莱坳陷的一部分。新生界第四系底层区内广泛分布,但厚度不等,一般不超过10米,主要为冲积层、坡积层、湖积层等,由砂质黏土、中粗砂及砂砾组成。大沽河及其大小支流两侧,特别是中下游地区冲积淤积层较为发育[3]。
莱西地形总趋势是北高南低。北部为低山丘陵,中部为缓岗平原,南部为碟形洼地。地势由西北边境向南逐步降低,过蓝烟铁路后逐步向西南倾斜。地貌类型可分为低山、丘陵、平原、洼地4种。其中,低山占总面积的2.4%,丘陵占42.4%,平原占40.6%,洼地占14.6%。
此次调查,在莱西北部大沽河、小沽河、五沽河和潴河的上游河流阶地区域发现的打制石制品地点较少;莱西中南部区域发现的打制石制品地点则相对较多;在岘山地区发现黄土剖面,堆积较厚,有明显的黄土—古土壤分层特征(图一),但是很遗憾在剖面和周围地区均未发现明确的带有人工打制痕迹的石制品。
图一 莱西岘山地区的黄土堆积局部
四、旧石器地点概要
本次调查在莱西境内共发现19处旧石器地点①(图二),共采集人工打制石制品标本88件(附表)。石制品全部为地表采集。
图二 2012年莱西地区旧石器调查地点分布示意图
1. 前我乐村地点
位于莱西市南部孙受镇前我乐村南,该地点曾发现商代遗物。当地曾经大规模动土,地层扰动情况严重,因此该地点石制品全部为地表采集,共9件,类型包括石核5件,砍砸器3件,刮削器1件。
12LXQWL∶01,单台面石核,黄色石英岩,长、宽、厚分别为35毫米×57毫米×46毫米,重86.9克。刃角为80°~102°。人工台面,锤击法加工,打击点放射线清晰,沿台面一周剥片,可见9个片疤,背部保留大部分石皮(图三,1)。
图三 2012年莱西地区旧石器调查发现的部分石核
1.12LXQWL∶012.12LXJDC∶013.12LXWLZ∶024.12LXQWL∶03
12LXQWL∶02,砍砸器,黄色石英岩,长、宽、厚分别为118.7毫米×96.4毫米×30.1毫米,重588.2克。刃角为50°。原型为扁平砾石,在一端反向修整成凸刃,轻微磨蚀(图四,8)。
12LXQWL∶03,多台面石核,黄色石英岩,长、宽、厚分别为149.6毫米×119毫米×53.5毫米,重1029克,台面角范围78°~15°。混合台面,锤击法剥片,打击点、放射线明显,片疤不少于10个,片疤间呈叠压关系,石核通体仅保留5%的石皮(图三,4)。
12LXQWL∶05,砍砸器,黄色石英岩,长、宽、厚分别为77.6毫米×90.8毫米×49.4毫米,重356克,刃角58°。原型为砾石,在一边正向修整成直刃,修整简单(图四,7)。
2. 花岭村地点
该地点位于前我乐村地点东北方向约2千米。
在地表采集到3件石制品,其中包括砍砸器1件,刮削器2件。
12LXHL∶01,砍砸器,黄色石英岩,毛坯为砾石,长、宽、厚分别为63.8毫米×85.1毫米×38毫米,重260克,刃角50°。在一边正向修整成直刃(图四,6)。
12LXHL∶03,单刃刮削器,脉石英,毛坯为石片,长、宽、厚分别为34.4毫米×19.8毫米×11.5毫米,重8.7克,刃角80°。在毛坯上端正向修整成直刃,有5个连续修理疤痕。
3. 天井山村地点
位于前我乐村地点西南3千米。在该地点地表采集到3件石制品,其中包括砍砸器1件,刮削器2件。
12LXTJS∶03,砍砸器,黄色石英岩,块状毛坯,长、宽、厚分别为94.8毫米×67.2毫米×45.5毫米,重309克。在毛坯一边修整出凸刃。
4. 丁家山后地点
位于前我乐地点西900米。该地点采集到2件石制品,均为刮削器。
12LXDJSH∶02,单刃刮削器,黄色石英岩,石片毛坯,长、宽、厚分别为71.7毫米×54.5毫米×21.4毫米,重90.4克,刃角65°。在毛坯一边修整成刃,单层修疤,连续排列。
5. 望连庄地点
位于莱西市沽河街道办事处望连庄村西。该地点采集到石制品9件,包括石核4件,石片2件,砍砸器1件,刮削器2件。
12LXWLZ∶02,石核,黄色石英岩,长、宽、厚分别为72.3毫米×58.2毫米×17.2毫米,重129克,台面角范围90°~100°。整体呈扁平状,上下面平整,自然台面,以上下台面一周锤击法加工,片疤多,利用率高(图三,3)。
6. 肖家庄地点
位于莱西市东北河头店镇肖家庄村附近。该地点采集到石制品20件,包括石核2件,刮削器15件,石片1件,不完整石片1件,石球1件。
12LXXJZ∶01,双台面石核,白色石英岩,长、宽、厚分别为124.5毫米×98.3毫米×49毫米,重739克,台面角范围70°~86°。整体呈扁平状,自然台面,以上下两个平面作为台面,围绕石核近一周锤击法剥片,有不少于13个片疤。
12LXXJZ∶02,单刃刮削器,黄色石英岩,石片毛坯,长、宽、厚分别为78.5毫米×87毫米×33.3毫米,重106克,刃角40°。在毛坯左边正向修成直刃,修疤单层,连续排列,修理简单。
12LXXJZ∶03,石球,灰色石灰岩,长、宽、厚分别为105.4毫米×83.7毫米×63.5毫米,重824克。呈不规则球形,锤击法剥片,可见打击点,整体布满片疤,仅保留10%石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