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4792410
汉画是绽放在两汉时期的艺术奇葩。收入本书的60品70余纸汉画拓片,是收藏家方清刚先生的热情捐赠,也是北京鲁迅博物馆自建馆以来接收到的*批拓片捐赠,丰富了本馆的收藏。这些捐赠作品,部分曾在海内外展出,其中不乏精品珍品。方清刚先生的诗意解读,为古老的汉画增添了别有韵味的诗情画意。
该书为北京鲁迅博物馆新入藏精品汉画拓本汇编。全书共分四编:象之大者、神飙灵飞、与石永年、万福之门,展示了汉画的博大沉雄和灿烂瑰丽之美。这些汉画分别来自河南省南阳市、平顶山市,湖北省襄阳市,山东省济宁市、临沂市,分布地域较为广泛,反映了各地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和审美价值。本书还对相关汉画的内容做出考释解读,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和欣赏汉画。该书为北京鲁迅博物馆新入藏精品汉画拓本汇编。全书共分四编:象之大者、神飙灵飞、与石永年、万福之门,展示了汉画的博大沉雄和灿烂瑰丽之美。这些汉画分别来自河南省南阳市、平顶山市,湖北省襄阳市,山东省济宁市、临沂市,分布地域较为广泛,反映了各地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和审美价值。本书还对相关汉画的内容做出
编 象之大者
太平有象组图 002
白虎·神牛·鲤鱼 011
尚飨台 012
鱼鳖飨案 013
建鼓舞 015
木偶龙·木偶虎 017
戴常青树冠的开明兽 019
千秋画 021
天车出行图 022
风伯出行图 027
吉祥文字、花纹组图 028
第二编 神飙灵飞
汉龙王 043
二龙交尾 044
公孙龙 045
龙腾虎跃庆有鱼 046
龙抬头 047
龙鱼戏 050
应龙翼豹 051
常青树·青龙白虎 052
常青树·青龙白虎 053
雀之灵 055
武步朱雀 056
比翼鸟 057
鹤家欢 058
朱雀会玄武 059
水云间 060
乳虎 061
玄武 062 羊 063
羊·虎·鱼 065
獬豸 066
第三编 与石永年
东王公 068
广寒宫 069
蚩尤 071
三界九宫 073
泗水捞鼎 075
献斗图 077
碧鸡天马 078
庭院 079
童画家园 080
文官 081
半身文官 082
“遣汉使” 083
白丁 084
汉家女 085
孤鸿 086
第四编 万福之门
万福之门 089
天命玄鸟 090
七头鸟·铺首衔环 091
比翼鸟·饕餮 093
双身雀 094
福鸟 095
朱雀玄武门 096
天犬司门 097
三足乌 098
开明兽 099
鸱鸮 101
布老虎之门 102
下山虎 103
公猴门 104
后记 105
鲁迅青少年时代热心搜集乡邦文献,搜集和整理乡邦文献,对于金石资料自然有所涉及。他在*的工作范围包括古物保护和整理,曾发布过相关政令,也颇留意古物市场。当时中国古物处于自然流通状态,尚无博物馆之类的国立机构担负管理之责。鲁迅在 1912 年 6 月的一天看到一种景象,记在日记中:“午后视察国子监及学宫,见古铜器十事及石鼓,文多剥落,其一曾剜以为臼。中国人之于古物,大率尔尔。”鲁迅时任*社会教育司科科长,主管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事务,对筹建历史博物馆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是中国国立博物馆的创始者之一。鲁迅倾心美术,故在搜集古物研究金石学时,对于图案给予较多注意。汉画像正是金石品中以美术著名者。
因此,鲁迅对汉画像的喜爱和关注就不难理解了。
鲁迅早年多收山东地区出土的汉画像,晚年则更多搜集河南 —具体说是南阳—的汉画像石拓片。鲁迅并未去过这两个地方。山东汉画像石出土较早,鲁迅在北京的市场上购买、托同事到山东搜集,所得三百四十余帧。鲁迅搜集南阳汉画像拓片是去世前几年的事。他托人请南阳本地的专业人士椎拓,得到三百多帧。1936年夏天南阳发了洪水,一些做了桥基的画像石淹没水中,无法椎拓,他写信叮嘱南阳的朋友,等汛期过后再行着手。可是等到水落石出,他已去世,所以其中有一些拓片他并没有看到。鲁迅搜集和提倡研究汉画像,对汉画像的保护和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全国各地出土了大量汉画像石、画像砖,汉画研究蔚为大观。南阳汉画馆不断丰富收藏。今天汉画馆的陈列中,鲁迅的影响在在可见,一些画像石的解说词就提到鲁迅收藏该石拓片的情况。
北京鲁迅博物馆对鲁迅的汉画像收藏十分重视,不但妥为保存,而且根据鲁迅生前的计划加以整理、研究和出版。20世纪80年代,鲁迅博物馆从鲁迅收藏的汉画像拓本中选出438帧,编成两卷本的《鲁迅藏汉画像》(河南一卷,山东及其他地区一卷),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91年出齐。鲁迅博物馆还与南阳汉画馆合作举办过展览和研讨会。2014年,鲁迅博物馆又将鲁迅收藏的全部汉画像整理出版,编为《鲁迅藏拓本全集·汉画像卷》(两册),由西泠印社出版。
鲁迅去世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仍不平稳。汉画像石、画像砖和其他文物一样,磨难不断,内战外战、饥荒、运动、经济开发等等,让很多汉画像石遭受了比做桥基更悲惨的命运,造锅台、砌猪圈尚属幸运,更有的化为齑粉,永远消失。这是令人痛心的。
在混乱和漠视中,民间的古物爱好者搜集保存下一些汉画像石、画像砖。方清刚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收藏家。他保存的汉画像石和汉画像砖不乏珍品,如“太平有象”,体型较大,图案精美,有演乐、驯象等场面,颇为壮观。
方先生决定将他珍藏的汉画砖石拓片六十帧及砖石实物四件赠送给北京鲁迅博物馆。方先生是南阳人,鲁迅也珍藏了南阳汉画像石拓片,其间的缘分自不待言。方先生珍爱他的藏品,由珍爱而认真研究、积极推广。这种爱艺术、爱家乡的情操,让人感佩。
我觉得,方先生有收藏家的追求、研究者的勤奋和诗人的浪漫情怀。
“太平有象”是他汉画像石、画像砖收藏的代表作,所以本书不但以该石为开篇之作,也以该石命名。这块画像石,目前还没有看到第二份。据方先生说,他请人拓了几幅,在国内外展示并且参加学术研讨会,历史、美术、音乐等领域的专家都很有兴趣。这方面我是外行,恕不敢赞一词。对其中的“象”,我并不陌生。据说这庞然大物曾在中原生活过,过去中原地区气候湿热,相当于现在的广东广西,但那究竟是什么时候、大象北抵达中国哪个州县,我不知究竟,只在古书中看到过,很早很早以前有人“驯象”—河南省简称“豫”,象旁立人,文字学家便如此解释。但也有人说这“豫”是安逸的意思,河南居中,四平八稳的,可不是有些安逸吗—实际上,河南历来天灾人祸也很不少。到底作何解释,让专家们讨论去。至于妇孺皆知的三国时期“曹冲称象”的时候,河南恐怕已经像现在这么冷了吧,大象到中原来,是作为珍稀物,供人观赏,相当于养在帝王或富豪的宫苑里,就像现在北方动物园的珍稀动物,或者到马戏团里当演员。古事寥远,我们不必拘泥纠缠,只回过头来还说汉画像石上这个画面,的确表现了人象共处的场景,加上笙歌场面,颇有百兽率舞的升平意味。
……
民间收藏家得到珍品,观赏把玩,日久生情,融入学识、情趣和想象力,解说自成一家,研究允称独到。我们编辑本书,特请清刚先生撰写解说文字,相信读者能从中得到启发,感到乐趣。
清刚先生对鲁迅敬佩有加,念念不忘鲁迅对汉画像石保存和研究所做的贡献,有意将自己保存的较为罕见的汉画像石拓片捐给鲁迅博物馆。鲁迅生前提倡版刻研究,对古代版画和外国版画均极为关注,希望广泛借鉴,发展中国新兴木刻。我们应该继承鲁迅先生未竟的汉画像研究事业,也希望鲁迅博物馆和汉画像的缘分永续,既把鲁迅的遗产整理好,又收藏更多的汉画像拓片珍品,开展相关学术活动,推进鲁迅倡导的现代版画事业。
清刚先生捐赠的珍品通过展览同观众见面,展品又编成《太平有象》一书,由大象出版社出版,使更多读者得以欣赏,令人高兴,给人鼓舞。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常务副馆长
黄乔生
2016年12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