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864802
内容简介
本书是继《走向法治的缺失言说——法理、行政法的思考》原辑一,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走向法治的缺失言说(二)——法理宪法与行政法的诊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之后的第三辑,书名为《走向法治的缺失言说(三)——法治推进与行政法实施问题评析》。该书依然保持了前两辑的风格与体例,但与前两辑略有差异。前两辑更多的是“天女散花”式的散论,而此次探讨主题相对集中,其内容主要涉及法治进程与行政法改革、行政法实施的现状与困境,其中重点围绕行政法的实施问题并结合现实中的个案而展开分析.
全书由两大部分共4章构成,第一部分“法治推进与改革”共障,评析了法治推进过程中的若干现象,分析了全球化对于中国行政法改革的推动,结合具体事例探讨了我国财政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问题;第二部分“法律实施”,结合事例具体分析了法律实施过程中的“软”“硬”现象、法律实施困境、行政立法执法体制及改革、行政执法方式、行政诉讼体制等问题。
全书由两大部分共4章构成,第一部分“法治推进与改革”共障,评析了法治推进过程中的若干现象,分析了全球化对于中国行政法改革的推动,结合具体事例探讨了我国财政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问题;第二部分“法律实施”,结合事例具体分析了法律实施过程中的“软”“硬”现象、法律实施困境、行政立法执法体制及改革、行政执法方式、行政诉讼体制等问题。
目 录
第一部分 法治推进与改革 第一章 角色定位:法治推进中的若干现象评析 一、法治推进中的正当性:遵循法治基本规律,摒弃非正当化举措 二、党在法治中的定位:加强党的政治领导,避免不当干预与关系错位 三、立法机关在法治中的定位:当好立法者,不宜担当裁判者 四、行政机关在法治中的定位:强化行政职能,防止行政过度政治化 五、司法机关在法治中的定位:在公正之下实现“为民服务”功能 六、地方在法治中的定位:促进法治中国建设,防止“法治”区划泛化 第二章 改革路径的分析:全球化与中国行政法的应对 一、问题的提出:全球化与中国行政法的发展 二、已然之路:中国行政及其行政法的改革进展与检讨 三、应变之路:中国行政及其行政法改革的转向与新思路 四、前行之路:中国行政法的发展趋势与未来 第三章 财政预算决策弊端与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以中央财政出资治理北京及周边地区雾霾为例的分析 一、雾霾治理举措与“钱治”新闻回顾 二、正面意义与问题提出 三、财政决策的正当性之问 四、财政决策正当性的保证:体制机制创新及其法治化 五、结语:深化改革与法治推进互动第二部分 法 律 实 施 第四章 法律实施的困境分析:以环境治理困局及其突破为对象 一、“法律治理”的困境:环境保护法的实施问题 二、“法律治理”的贫困:环境治理中的现实场景 三、“法律治理”困境的突破:多主体的合作“共治” 四、法律有效实施的保障:使民主运转起来 第五章 法律实施中的“软”与“硬”:规则的不服从与服从 一、问题的提出:法律实施中的“软”与“硬” 二、悲惨事件的过程昭示:良心与规则的服从困境 三、守法抉择与制度环境的关系:为何选择服从规则? 四、原则与规则的适用问题:本不应遵循的规则 五、抵抗权问题:规则的不服从 六、结论:法制应回归人性 第六章 公共治理为何失灵:以“汽车限购”为例的实证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公共治理为何失灵 二、负效应还是正能量:公共决策的过程与结果分析 三、法益单一还是多元:公共决策的利益取向分析 四、守法还是违法:公共决策的依据、内容、程序及形式分析 五、有效治理的保障:对公共决策的责任约束 第七章 服务行政的解读和提升:“双服务”理念的确立及其应用 一、解读——服务行政的评析和梳理 二、提升——“双服务”理念支配下的行政 三、运用——武汉“禁麻”案的实证分析 第八章 行政立法中的信息利用:应然分析与现实检讨 一、行政立法的信息利用:必要与需要 二、行政立法的信息利用——范围与方式 三、行政立法中信息利用的现实:检讨性分析 四、行政立法中信息的有效利用——基于理论的提升 第九章 行政立法中民主和监督的困境突破:沟通与协商机制的确立及其完善 一、行政立法的双重困境 二、沟通与协商机制在行政立法中的引入 三、沟通与协商的欠缺及其制度完善 第十章 行政法治系统和谐的实现 ——以行政执法为中心的分析 一、和谐理念与行政法治 二、行政执法系统内的和谐 三、行政立法与行政执法之间的和谐 四、行政执法与行政司法、行政审判之间的和谐 第十一章 综合视野下的行政执法:传统认知的反思与校正 一、现状与问题:行政执法概念的梳理 二、质疑与反思:行政执法究竟是什么? 三、整合与提升:行政执法是行为与关系的统一 第十二章 城管综合执法体制:反思与重塑 一、城管综合执法体制之由来与现状 二、城管综合执法体制对行政法治的挑战 三、从城管体制改革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改革通病的反思 四、行政执法与城管理念的反思及重塑 五、城管体制改革的新出路 六、结语 第十三章 行政合同的纠纷解决:现状、问题与路径选择 一、行政合同及其纠纷状况 二、行政合同纠纷的解决办法 三、可供选择的路径及其评析 四、状况溯源与基本主张
前 言
法律实施——法律生命力的探问与彰显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法治包含两重含义:一是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二是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因而,为实现法治,我们至少需要做到“良法”与“法律的服从”。《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2013年3月20日)明确宣布:到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如期形成,今后的立法任务将主要是法律完善,并强调要更加注重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由此可见,中国法治建设还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以满足法治的“良法”要求,而且还要解决当前更为突出的问题——法律实施,即法律是否得到普遍遵循与服从的问题。
透视我国法治推进进程,我们不难发现诸多宪法和法律权威受到挑战、法律形同虚设、法律得不到执行、或者被变异执行、或者“选择性执法”的情形与事例。在我国,立法与执法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法治建设成效的评判,不只在于法律,更在于其实施,更在于其实效。法律制定得再多、再好,如果得不到执行,也就不具有法律的意义,“如果法律的意义失去了,法律本身也就失去了”。法律的生命力即在于实施。
在明确“法律的生命力即在于实施”这一基本命题之后,我们就应解决“应该如何实施法律”、“应该如何保障法律有效实施”的问题。现实中,一些法律及其规定成为了得不到执行或者弹性执行的“软法”,而另有一些法律规定或法律制度却得到了不折不扣的实施而成为“冷酷”的“硬法”甚至激起民怨,或者法律的实施效果与立法预期目标相差甚远,等等。所有这些法律执行中的现实情景与问题无疑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探寻。
对于法律实施问题的解决,必须置于今日“法治中国”建设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之下。对于“仍在路上”的“法治中国”而言,也许正处在“问题丛林”之境,前行之路依然漫长。在当下“法治中国”的推进中,诸多人治因素、权力因素、体制因素、观念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无不在影响着正常的法治化进程,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改革来消除种种不利因素,并在法治的目标和框架之下从立法、行政、司法、守法和护法等众多环节全方位地来推进,重点在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方面进行施治。
本书是继《走向法治的缺失言说——法理、行政法的思考》(原辑一,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走向法治的缺失言说(二)——法理、宪法与行政法的诊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之后的第三辑,书名为《走向法治的缺失言说(三)——法治推进与行政法实施问题评析》。该书依然保持了前两辑的风格与体例,但与前两辑略有差异。前两辑更多的是“天女散花”式的散论,而此次探讨主题相对集中,其内容主要涉及法治进程与行政法改革、行政法实施的现状与困境,其中重点围绕行政法的实施问题并结合现实中的个案而展开分析。
全书由两大部分共14章构成,第一部分“法治推进与改革”共3章,评析了法治推进过程中的若干现象,分析了全球化对于中国行政法改革的推动,结合具体事例探讨了我国财政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问题;第二部分“法律实施”,结合事例具体分析了法律实施过程中的“软”“硬”现象、法律实施困境、行政立法、执法体制及改革、行政执法方式、行政诉讼体制等问题。本书中的部分内容已先行作为文章刊载于《法学》、《行政法学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社会科学》、《河北法学》、《江苏社会科学》、《江海学刊》、《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其中,部分是与朋友或学生共同合作完成的、或者得到他们的诸多协助,他们是谭宗泽、蔺耀昌、张治宇、张黎、陈咏梅、姜海、蓝飞宇等,在最后的修改、整理和定稿过程中还得到了余然、向亮、王露、张卓尔等同学的帮助,在此谨对他们的贡献表达谢意。最后谨向法律出版社潘洪兴先生诚恳致谢,正是他的辛勤工作使得本书能尽早与读者见面。
杨解君
2014年3月14日
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法治包含两重含义:一是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二是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因而,为实现法治,我们至少需要做到“良法”与“法律的服从”。《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2013年3月20日)明确宣布:到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如期形成,今后的立法任务将主要是法律完善,并强调要更加注重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由此可见,中国法治建设还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以满足法治的“良法”要求,而且还要解决当前更为突出的问题——法律实施,即法律是否得到普遍遵循与服从的问题。
透视我国法治推进进程,我们不难发现诸多宪法和法律权威受到挑战、法律形同虚设、法律得不到执行、或者被变异执行、或者“选择性执法”的情形与事例。在我国,立法与执法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法治建设成效的评判,不只在于法律,更在于其实施,更在于其实效。法律制定得再多、再好,如果得不到执行,也就不具有法律的意义,“如果法律的意义失去了,法律本身也就失去了”。法律的生命力即在于实施。
在明确“法律的生命力即在于实施”这一基本命题之后,我们就应解决“应该如何实施法律”、“应该如何保障法律有效实施”的问题。现实中,一些法律及其规定成为了得不到执行或者弹性执行的“软法”,而另有一些法律规定或法律制度却得到了不折不扣的实施而成为“冷酷”的“硬法”甚至激起民怨,或者法律的实施效果与立法预期目标相差甚远,等等。所有这些法律执行中的现实情景与问题无疑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探寻。
对于法律实施问题的解决,必须置于今日“法治中国”建设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之下。对于“仍在路上”的“法治中国”而言,也许正处在“问题丛林”之境,前行之路依然漫长。在当下“法治中国”的推进中,诸多人治因素、权力因素、体制因素、观念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无不在影响着正常的法治化进程,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改革来消除种种不利因素,并在法治的目标和框架之下从立法、行政、司法、守法和护法等众多环节全方位地来推进,重点在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方面进行施治。
本书是继《走向法治的缺失言说——法理、行政法的思考》(原辑一,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走向法治的缺失言说(二)——法理、宪法与行政法的诊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之后的第三辑,书名为《走向法治的缺失言说(三)——法治推进与行政法实施问题评析》。该书依然保持了前两辑的风格与体例,但与前两辑略有差异。前两辑更多的是“天女散花”式的散论,而此次探讨主题相对集中,其内容主要涉及法治进程与行政法改革、行政法实施的现状与困境,其中重点围绕行政法的实施问题并结合现实中的个案而展开分析。
全书由两大部分共14章构成,第一部分“法治推进与改革”共3章,评析了法治推进过程中的若干现象,分析了全球化对于中国行政法改革的推动,结合具体事例探讨了我国财政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问题;第二部分“法律实施”,结合事例具体分析了法律实施过程中的“软”“硬”现象、法律实施困境、行政立法、执法体制及改革、行政执法方式、行政诉讼体制等问题。本书中的部分内容已先行作为文章刊载于《法学》、《行政法学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社会科学》、《河北法学》、《江苏社会科学》、《江海学刊》、《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其中,部分是与朋友或学生共同合作完成的、或者得到他们的诸多协助,他们是谭宗泽、蔺耀昌、张治宇、张黎、陈咏梅、姜海、蓝飞宇等,在最后的修改、整理和定稿过程中还得到了余然、向亮、王露、张卓尔等同学的帮助,在此谨对他们的贡献表达谢意。最后谨向法律出版社潘洪兴先生诚恳致谢,正是他的辛勤工作使得本书能尽早与读者见面。
杨解君
2014年3月14日
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