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64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302691丛书名: 步客口袋书
编辑推荐
从蛮荒的新大陆到当今的世界强国,美国经历了光明与黑暗交织的发展历程,并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民族特性。《美
国简史》(中文本)囊括了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客观的视角带您速览美国历史的数百年风云。
内容简介
《美国简史》(中文本)在九个章节的篇幅中讲述了从欧洲殖民者发现新大陆一直到当代美国的历史,语言简练却表现出了历史事件的跌宕起伏。在殖民地时期欧洲各大帝国在美洲的纷争、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等大事件的脉络中,美国的民族特性逐渐确立,其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传统与书中所述的历史背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目 录
前言
章 发端:1763年前早期史
第二章 1763—1789:革命、制宪和新共和国的诞生
第三章 1789—1850:新共和国的希望与隐忧
第四章 1850—1865:奴隶制与美国内战
第五章 1866—1900:工业化及其后果
第六章 1900—1920:改革与战争
第七章 1920—1945:从冲突到全球大国
第八章 1945—1968:富足与社会动荡
第九章 当代美国
前 言
前言对任何人而言,要写一部美国历史,都将遭遇各种挑战,无法轻易完成。其中,艰难的莫过于突破由迷思、先入之见和意识形态抽象概念所构成的层层迷雾,因为这层层迷雾往往会遮蔽我们的视线,让我们无法看清美国历史的真相。从被欧洲航海者初发现之时起,大西洋彼岸的这片土地在众人的笔下就被寄予了各种希望、梦想和疯狂的想象。尽管早在地理大发现之前,这块广袤的大陆就居住着好几百万原住民,衍生着复杂的社会体系,欧洲人还是一厢情愿地把它想象成一片诱人的、充满无限机遇的无主之地,并称之为”新世界”。在1516 年,也就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在加勒比海小岛登陆24 年之后,英国哲学家、政治家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出版过一本书。在这本书里,莫尔虚构了一个他称为”乌托邦”的理想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就位于今天巴西附近的小岛上。在这个虚构的新世界里,处处都是和谐、合作与平等的景象,人们共同拥有财产,对黄金嗤之以鼻。(书中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在乌托邦里,人们使用的夜壶都是金子做的。莫尔以此证明在乌托邦人的眼中金子是多么地不值一文。)几个世纪之后,当移民像潮水般涌入美国时,很多人都怀揣着有关这片土地的美好梦想,而矗立于纽约港中的自由女神像就是这些美好梦想的象征。在自由女神像的底座上,镌刻着埃玛·拉扎勒斯(Emma Lazarus)创作于1883年的诗,以下是该诗的结束语:把你们拥挤土地上的不幸的”人渣”,穷困潦倒而渴望呼吸自由的芸芸众生,连同那些无家可归四处漂泊的人们送来,我高举明灯守候在这金色的大门!后,一些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另一些人的梦想却在痛苦与失望中崩塌。然而,对大多数人而言,交织着成功与失败的现实很快就取代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对于被迫来到美国的几百万受奴役的非洲人而言,他们甚至从未有过美好的幻想,他们的移民生活只有残酷的现实。)在另一些人眼中,新世界被赋予了宗教的神圣色彩。哥伦布在晚年就坚信是上帝指引了他的发现之旅,从而实现了《圣经》中对新千禧年的预言。再后来,新英格兰地区的清教徒们则相信,美国在上帝的神圣计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终将在地球上建立基督的国度。直到现在,很多美国福音派信徒仍相信,在上帝的宇宙蓝图中美国占有特殊位置,抑或是哀叹世俗的污垢造成了美国的堕落,使得美国丧失了曾经享有的天赐。宗教色彩不那么浓厚的表现是美国例外论,这种观点渗透进诸多历史学作品和教科书中。这些书籍总是有选择性地对美国历史进行解读。自然地,这个国家的历史也就变成了有关自由、机遇和无限发展的历史,而那些不受上帝眷顾的社会中存在的阴暗和剥削从未在美国出现过。后来,随着历史事实不断被挖掘出来,以及超自然主义假设的逐渐失势,这些自利偏颇的解读逐渐淡出视线。尽管如此,直到20 世纪80 年代,当里根总统再次提起作为”光芒万丈的山巅之城”的美国如何独享上帝眷顾时,很多美国人仍为之一振。还有一些人则认为,”美国”在内涵和外延上都代表着不祥。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以及新殖民主义和经济帝国主义的强烈反对者而言,美国是后期资本主义的缩影,为了攫取市场、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而将自己的触手伸向世界各地。而在那些珍视民俗传统和地区文化的人们口中,美国则变成了劣质的、腐化的全球大众文化的源头。尽管不无可取之处,但这些成见却远非美国历史的全貌。伊斯兰革命者则只相信《古兰经》中安拉所说的正义秩序,在他们眼中美国甚至变成了大撒旦,是阻碍梦想的巨大障碍。虽然思想史学家对此颇感兴趣,但这纷繁复杂的各种迷思、理想化的抽象概念和意识形态框架却让我们难以摒除偏见和排除外设议题的限制,进而阻碍我们正确理解真正的美国历史。虽然的历史客观性并不存在,但它仍是值得追求的目标。本书没有一个支配一切细节的论点,也就不会生搬硬套地用历史事件来支持这一论点,而是采用宽泛的历史事实来构建叙事框架,包括移民、城镇化、奴隶制、大陆扩张、美国的全球实力、宗教的中心性,以及美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的逐步发展。在详述美国这些重大历史议题的同时,本书也将涵盖美国历史的多样性、历史人物的重要性,以及在美国历史大背景下种族、族裔、性别和社会阶层对塑造特定群体历史经验的重要作用。在阐释美国历史这个宏大议题时,本书尽量避免了或美化拔高或全面否定的处理方式。诚然,从当代的角度看,和许多国家的历史一样,美国历史的很多方面会招致批判和说教,而历史事实与沙文主义者、政客和狂热的爱国主义者的高调言论间存在的差距甚至让人觉得荒谬和讽刺。但是,这样的一种立场本身就包含着曲解。自始至终,本书的目的都是用一种批判的、平衡的、尽量免除意识形态影响的方式来讲述美国的历史,让读者可以在必要时自己作出评判。尽管美国历史具有自己的某些特点,但它仍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具有人类历史的共性,是世界历史巨著中尚未完成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