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042920
《别跟自己过不去》以平实质朴的语言,以理论与故事相结合的形式,教导人们如何在忙碌的生活状态下静心审视和沉淀自己,以此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进而以全新的状态和面貌开启新的人生征途!
其实,成功和失败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水火不容,而是一个事情的两面,它们既对立又共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某一段时间内,你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很顺利,因此你很容易就成功了。这个时候,如果你骄傲自满、疏忽大意,失败会突然给你沉重的一击;反之,也许你有的时候觉得自己万事不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一波三折,然而只要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你会获得成功。因此,成功和失败只是现实的两个概念罢了,并没有具体的定义和标准。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感受给自己作出成功或者失败的评价。其实若能够换一个角度来看,失败也是一种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在失败的过程中,人们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并且还能收获宝贵的经验。
有时,失去恰恰意味着一种得到。我们失去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却得到了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我们失去了一段感情,却得到了很多对于感情的感悟和体验;我们失去了年迈的长辈,却迎来了新的生命,一代又一代人正是如此传承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用苦难的琴弦把音乐演奏到极致;德国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在听力完全丧失以后创作了杰出的乐章;俄国的伟大诗人普希金,在受到沙皇压迫远离家园的条件下完成了杰出的诗作。在苦难接踵而至的时候,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辉煌的成就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平常心,不计较利害得失。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人们杰出的成就往往是身处逆境时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有可能成为人们精神上的兴奋剂。”只要勇敢地面对,“残缺”是可以战胜的。当然,人生中需要面对的事情远远不止这些,而不管面对什么,只要我们能够摆正心态,欣然接受这一切,就能够从容地走好人生之路。既然无法逃避,那么就选择坦然面对。
海伦·凯勒一岁半的时候,突发急性脑充血病,连日高烧,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无声的黑暗世界,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虽然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几乎不可能与他人进行有声的交流,但是,海伦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依靠自己的顽强努力创造了一个奇迹。为此,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1894年夏天,海伦出席了美国聋哑人语言教学促进会,并且到纽约赫马森聋哑人学校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还在很小的时候,海伦就自信地说:“终有一天,我要去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学习!”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为了安排海伦入学,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的方式为她安排了考试。历时9个小时,海伦顺利地通过了各科考试,其中,英文和德文取得了优等成绩。海伦终于如愿以偿地开始了大学生活。
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又过了两年,她被任命为麻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为盲人服务。在繁忙的工作中,海伦勤于写作,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她的很多著作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影响,诸如《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海伦的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在创作这本书的过程中,她曾经搜集了20年的信件和笔记,但是,这所有东西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付之一炬,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也和它们一同被烧毁了。假如换一个人,很有可能会心灰意冷,但是海伦却没有。她非常坚强,痛定思痛,默默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再次开始了艰难的创作之路。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非常欣慰,把这本书作为一份厚礼献给安妮老师。
1956年11月15日,海伦用颤抖的手揭开了竖立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处的一块匾额上的幕布,上面赫然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妮·苏莉文·麦西。”对于海伦,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评价道:“19世纪出现了两个伟大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毫无疑问,海伦·凯勒之所以能够成就自己的人生,就是因为她坦然面对了命运所赐予她的一切,不管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作为常人,很难想象一个人怎样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之中,而且还是一个无声的世界。然而,就是在这样不可能的情况下,海伦不仅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而且还创作了很多具有影响力的著作。比起海伦来,我们显然幸运得多,但我们之中的很多人却无法做到像海伦那样坦然地面对生活。因此,我们应该好好向海伦学习,欣然接受命运所赐予我们的一切。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命运,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怀着一颗平常心,从容地做人做事。既然无法改变命运的安排,就要学会接受,坦然地面对生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