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7175074
第一节 外生殖器
第二节 内生殖器
第三节 血管、淋巴与神经
第四节 骨盆
第五节 骨盆底
第六节 邻近器官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第一节 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第二节 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第三节 卵巢的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第四节 月经周期的调节
第五节 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第三章 妊娠生理
第一节 胚胎形成与胎儿发育
第二节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
第三节 妊娠期母体的变化
第四章 妊娠诊断
第一节 早期妊娠的诊断
第二节 中、晚期妊娠的诊断
第三节 胎产式、胎先露及胎方位
第五章 孕期监护
第一节 产前检查
一、产前检查的时间
二、产前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 评估胎儿安危的监测
第三节 孕期用药
第六章 正常分娩
第一节 分娩动因
第二节 决定分娩的因素
第三节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第四节 先兆临产和临产的诊断
第五节 正常产程和分娩的处理
第六节 分娩镇痛
第七章 正常产褥
第一节 产褥期母体变化
第二节 产褥期临床表现及处理
第八章 病理妊娠
第一节 流产
第二节 异位妊娠
第三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第四节 前置胎盘
第五节 胎盘早剥
第六节 双胎妊娠
第七节 羊水量异常
一、羊水过多
二、羊水过少
第八节 过期妊娠
第九节 死胎
第十节 胎膜早破
第十一节 早产
第十二节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第十三节 妊娠剧吐
第九章 妊娠期合并症
第一节 心脏病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
第三节 糖尿病
第四节 贫血
一、缺铁性贫血
……
第十章 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
第十一章 遗传咨询、产前筛查、产前诊断
第十二章 异常分娩
第十三章 分娩期并发症
第十四章 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
第十五章 异常产褥
第十六章 妇科病史及检查
第十七章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第十八章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第十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上皮内瘤变
第二十章 女性生殖器肿瘤
第二十一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第二十二章 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
第二十三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第二十四章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及生殖器官损伤疾病
第二十五章 不孕症
第二十六章 计划生育
第二十七章 妇女保健
第二十八章 妇产科常用特殊药物
为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及教材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委员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进行了新一轮的教材编写修订工作。根据国家中长期“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成人教育是以满足成人的工作需要为中心内容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服务。因此成人教育教材的编排,需要注重成人教育的以下特点:非零起点性、学历需求性、职业需求性和模式多样性。本教材在编写修订过程中,继续保持第2版的教材风格和连贯性,坚持“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和“三特定”(特定对象为专科成人教育医学生、特定要求为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及加强预防战略、特定限制为教材总字数应与教学时数相适应)原则,针对专科成人教育特点,结合临床实践,在传承基础上改进与发展,根据最新指南、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进展进行了教材内容的修订。为了便于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知识要点,每章均增设了学习目标、学习小结和复习题。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和可读性,除了理论与实践、相关链接模块,部分章节还增设了病例分析、问题与思考等专题。
本教材的编写修订工作共有十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参加,全体编者均为临床和教学一线的妇产科专家。在整个过程中,得到了全体编者及其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表诚挚谢意!衷心感谢第1、2版教材编者为本书奠定的良好基础!我们还特别鸣谢《妇产科学》第8版教材主编苟文丽教授对本教材整个编写修订过程给予的悉心指导!
在《妇产科学》第3版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全体编写人员殚精竭虑,几经易稿,但最终呈现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殷切希望使用本教材的师生和妇产科同道们给予宝贵的意见并提出指正,以便再次修订时改进。
(四)子痫前期.子痫的临床表现
1.体征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三联征是子痫前期一子痫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体征往往早于症状。妊娠期高血压时,仅有血压升高而无蛋白尿;子痫前期时高血压并蛋白尿,多数伴有水肿。根据血压、蛋白尿等而分为轻度和重度;子痫是在前两者基础上出现的抽搐。详细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见表8-4。
2.症状头痛、视物不清、上腹不适、呕吐、心慌、尿量减少等是疾病进展加重的表现,随时会发生子痫或多脏器衰竭,威胁母婴生命。一旦出现自觉症状,应高度重视。
重度子痫前期可发生子痫,但子痫也可发生于轻度子痫前期或血压升高不显著、无蛋白尿或水肿病例。子痫可发生于产前、产时及产后48小时。以产前子痫较多。(五)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即可作出诊断,同时应注意有无并发症及凝血机制障碍。1.病史患者有本病的高危因素及上述临床表现,特别应注意有无头痛、视力改变、上腹不适等。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