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11185881丛书名: 上海女性成才丛书
编辑推荐
本书讲述了柏万青、茅善玉、程乃珊等17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上海优秀女性的成才故事。本书以生动和感人的故事和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告诉年轻人该如何对待成长中的烦恼和挫折,如何面对不幸的遭遇和苦难,如何关爱他人和社会,懂得尊重,学会感恩,珍视诚信,担当责任。
内容简介
《芬芳紫罗兰》讲述了柏万青等17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上海优秀女性的成才故事。
《芬芳紫罗兰》中的主人公无疑能帮助人们感悟什么是体现人的生命价值的真善美,什么是能为城市发展增光添彩的内核动力。她们敢于面对和搏击人生的曲折与困难,在刚强与柔和、坚韧与退让、竞争与谦和、开拓与继承、卓越与平凡中奏响出动人、快乐的乐曲。她们用智慧和奉献改变了上海女性对经济和社会的参与度、贡献力,促进着女性提升生命价值,人文精神和生活质量,推动家庭的和谐、幸福、安康。
《芬芳紫罗兰》是献给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十五周年的礼物。
《芬芳紫罗兰》中的主人公无疑能帮助人们感悟什么是体现人的生命价值的真善美,什么是能为城市发展增光添彩的内核动力。她们敢于面对和搏击人生的曲折与困难,在刚强与柔和、坚韧与退让、竞争与谦和、开拓与继承、卓越与平凡中奏响出动人、快乐的乐曲。她们用智慧和奉献改变了上海女性对经济和社会的参与度、贡献力,促进着女性提升生命价值,人文精神和生活质量,推动家庭的和谐、幸福、安康。
《芬芳紫罗兰》是献给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十五周年的礼物。
目 录
序
柏万青:从“草根”走向“明星”
中国版的奥普拉
人们缘何期盼“老娘舅”
沐浴共和国风雨
人生贵相知 家和万事兴
几度夕阳红
茅善玉:依旧青青紫竹调
艰辛的学艺之路
二十年雕琢玉成器
人生旅途上的角色转换
紫竹调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响
艺术创造的锐气和锋芒不减当年
迎接沪剧人才辈出的春天
程乃珊:来自“蓝屋”的程乃珊
教育熏陶
文学之路
拓宽视野
钟情上海
程乃珊爱的旋律
陈晓兰:一个医生的救赎
卷入“光量子”漩涡
一心想当名好医生
认准“光纤针”死磕
与郝和平面对面
陈峥:反扒铿锵玫瑰
第一个月交“白卷”
小女子斗“大模子”
“全天候”反扒高手
为民除害送温情
爱买汰烧干家务
公开传授防扒法
吴尔愉:把理想写上蓝天
磨砺——书写成功的经历
珍惜——把新工作捧在心上
荣誉——承载更大的责任
家庭——职业理想的港湾
见证——记者解读服务法
王作欣:优雅的歌者
刻骨铭心的童年
最年轻的女主角
再次从头开始
又一次离开
吴明红:追随居里夫人 选择科学人生
敬佩居里夫人的女孩
振兴中华担肩上
乐在其中搞科研
永远美丽的女人
胡璇:平凡的“绿叶”,不平凡的美
柔弱却坚强歌唱
亦师亦母忆恩情
人生不是直行道
璇音雅韵味悠长
无悔青春“容颜老”
结束语
沈翠英:上海奶奶沈翠英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特殊学校的语文老师
吃得起苦的热心人
义卖房产援建灾区
把慈善当事业来做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子有方的沈奶奶
回归平凡的自己
万芾:宁静、真诚的画家
孤寂童年,爱与自然相伴
天生才能,老师慧眼识珠
不断进取,四处考学求教
埋头育人,攀登座座高峰
真诚交友,捧出一片善心
艺术成熟,堪称著名画家
王军霞:人生就是长跑
渤海湾畔的梅花鹿
圣塞瓦斯蒂安,王军霞哭了
马家军恩怨
改换门庭
神鹿,东方不败
第一次婚姻
幸福在敲门
周翔:永远飞翔的人生
向往飞翔的女孩
要飞翔就要历经风雨
领头飞翔蓝天
飞翔在更广阔的蓝天
永不停止的飞翔
徐健:“技术王国”的华人女杰
不骄纵的富家女
美元闯荡夏威夷
执著于“技术王国”
年轻人的好导师 女性成长的楷模
成功女人的背后
张玉秋:一个浑身充满激情的人
去做了,才会知道我能行
总是怀揣着希望
只要投入了精力就会干好
导师的言行影响了一生
对生活和工作充满热情
朱雪芹:在路上
实践路上出真知
机会总是向有准备的人招手
她毅然选择了回国
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进取者永远在路上
庄婵娟:爱心医生天使情怀
仁心
求知
重任
情怀
支撑
柏万青:从“草根”走向“明星”
中国版的奥普拉
人们缘何期盼“老娘舅”
沐浴共和国风雨
人生贵相知 家和万事兴
几度夕阳红
茅善玉:依旧青青紫竹调
艰辛的学艺之路
二十年雕琢玉成器
人生旅途上的角色转换
紫竹调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响
艺术创造的锐气和锋芒不减当年
迎接沪剧人才辈出的春天
程乃珊:来自“蓝屋”的程乃珊
教育熏陶
文学之路
拓宽视野
钟情上海
程乃珊爱的旋律
陈晓兰:一个医生的救赎
卷入“光量子”漩涡
一心想当名好医生
认准“光纤针”死磕
与郝和平面对面
陈峥:反扒铿锵玫瑰
第一个月交“白卷”
小女子斗“大模子”
“全天候”反扒高手
为民除害送温情
爱买汰烧干家务
公开传授防扒法
吴尔愉:把理想写上蓝天
磨砺——书写成功的经历
珍惜——把新工作捧在心上
荣誉——承载更大的责任
家庭——职业理想的港湾
见证——记者解读服务法
王作欣:优雅的歌者
刻骨铭心的童年
最年轻的女主角
再次从头开始
又一次离开
吴明红:追随居里夫人 选择科学人生
敬佩居里夫人的女孩
振兴中华担肩上
乐在其中搞科研
永远美丽的女人
胡璇:平凡的“绿叶”,不平凡的美
柔弱却坚强歌唱
亦师亦母忆恩情
人生不是直行道
璇音雅韵味悠长
无悔青春“容颜老”
结束语
沈翠英:上海奶奶沈翠英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特殊学校的语文老师
吃得起苦的热心人
义卖房产援建灾区
把慈善当事业来做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子有方的沈奶奶
回归平凡的自己
万芾:宁静、真诚的画家
孤寂童年,爱与自然相伴
天生才能,老师慧眼识珠
不断进取,四处考学求教
埋头育人,攀登座座高峰
真诚交友,捧出一片善心
艺术成熟,堪称著名画家
王军霞:人生就是长跑
渤海湾畔的梅花鹿
圣塞瓦斯蒂安,王军霞哭了
马家军恩怨
改换门庭
神鹿,东方不败
第一次婚姻
幸福在敲门
周翔:永远飞翔的人生
向往飞翔的女孩
要飞翔就要历经风雨
领头飞翔蓝天
飞翔在更广阔的蓝天
永不停止的飞翔
徐健:“技术王国”的华人女杰
不骄纵的富家女
美元闯荡夏威夷
执著于“技术王国”
年轻人的好导师 女性成长的楷模
成功女人的背后
张玉秋:一个浑身充满激情的人
去做了,才会知道我能行
总是怀揣着希望
只要投入了精力就会干好
导师的言行影响了一生
对生活和工作充满热情
朱雪芹:在路上
实践路上出真知
机会总是向有准备的人招手
她毅然选择了回国
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进取者永远在路上
庄婵娟:爱心医生天使情怀
仁心
求知
重任
情怀
支撑
在线试读
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
柏万青的“老娘舅”明星形象是从生活中历练出来的,与她那段知青生活分不开。
说起来,柏万青是共和国同龄人,伴随共和国的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她自己怀有一种“知青情结”,所以,总劝告年轻人,要理解、要宽容、要帮助从那个时代里艰难走出来的人,他们内心的伤痕,有些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她还提醒身为子女却没有尽到孝道的人们,要珍惜亲情,珍惜人生来时的路。
说到娘家,柏万青对自己的父亲难以忘怀。父亲原来是上海火柴厂的消防队长,也是上海市劳模,他曾风光过,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接见,还作为专家被派到非洲工作。父亲虽是文盲,但凭自己长期实践经验,把厂里的机器调教得服服帖帖,被评为助理工程师。
“我们从小跟母亲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多,但受父亲的影响大。因为父亲一周只回来两三次,每次回来总跟我们讲故事,什么岳飞传、隋唐演义啊,他虽然不识字,但故事讲得精彩,我们五个小孩从小就是受这种教育,思想和道德都是跟父亲走的。兄弟姐妹五个其中四个是党员,均担任领导工作。我哥哥是老大,我是老二,但女孩子里我是老大,所以家里买、汰、烧都是我做。那时春节有个习俗,就是大年初一要新鞋着地,家里没钱买,鞋子都是我做,大年三十要做个通宵。”柏万青陷入回忆,“1969年,学校里‘老三届’都要到江西插队落户,母亲舍不得我走,急得生病住进了医院。虽然母亲舍不得我走,但我还是走了。我这个人生性就是认真,从来不会投机取巧!”
农村生活培养了柏万青的性格。小时候母亲一直说她性格懦弱,家里给她起名柏万青,好多人以为她很文雅,应该是白娘娘,而不是小青青,是农村的生活改变了她。
当时柏万青插队落户的乡村因为贫困偷窃成风,乡间有“小偷不算偷,大偷不坐牢”之说。知青点的东西也经常被人偷,柏万青很恼火。后来村民跟她讲,你要让人家不偷只有骂。原来当地村民如遭窃,就由家庭主妇一手提着茶壶,一手拿着毛巾,从村头骂到村尾,被窃的东西准会乖乖交出来。
上海知青都是文弱书生,哪有那个勇气去干“泼妇骂街”的事啊。但眼看知青点的东西转眼不见了,无奈之下,柏万青准备豁出去了,就跟知青们讲:“你们表现好点,今后好调走,我留下不走啦,我要去骂那些偷东西的人。”柏万青开始学“骂”,这一骂的效果真的好,再也没有人偷知青东西了。
柏万青开始是到江西黎川县潭溪公社插队。1970年,她所在大队的妇女主任丈夫因贩卖烟叶,被视为“走资本主义道路”而被抓进监狱,所以妻子不能当妇女主任了,于是柏万青当上了妇女主任。
柏万青当年做的第一件调解是一对小夫妻闹离婚。那时农闲时农民没有事干,女的最怕老公无休止的“纠缠”,那个男的身体很棒,一天到晚盯着老婆,女方来了例假也要纠缠,于是妻子便径直躲到柏万青这里,因为农村有什么事就找妇女主任。可柏万青那时还年轻,根本不懂夫妻关系是怎么回事。一些老乡告诉柏万膏,这个男的“色气很重”,对付他要掌握他的弱点在哪里,应当怎么处理。柏万青记着,便对这个男的讲:“你除了和老婆睡觉就不会干其他事啦!告诉你,你越是盯牢她,她越是反感,你这同强奸有什么两样?”说实话,她那时只知道吓唬他,用“强奸”两个字套住他。这倒是镇住这个男的,因为他知道“强奸”是要坐牢的。反过来,柏万青又去劝解女的,因为她始终认为夫妻事很羞耻,把男方拒之千里。“他是你老公,该体贴时还是要体贴的。”柏万青劝说道。没想到效果真好,嗨,第二年小夫妻生了个大胖儿子,送了红蛋给柏万青。
柏万青一身正气,嫉恶如仇,敢说敢为,按上海人的话说:“做事煞根!”有一位农民生育2个儿子做了节育手术,谁料大儿子突发疾病不幸死亡,小儿子也染上此病,为了挽救小孩的生命,柏万青陪同这位农民和病孩来到公路旁,准备拦车送往县医院。然而,来来往往的车辆就是不停。这时,柏万青显示出她的“煞根”本色。只见她身体一横,躺在路上拦截车辆。终于,一辆路过的车辆停下了,马上载着农民和生病的小孩驶向县医院。与此同时,柏万青打电话给县医院的院长,告诉他要对这位农民的小孩加倍呵护、认真医治,因为这是对她在农村推广计划生育工作的最大支持,否则今后的工作很难进行。小孩转危为安,保住了生命。柏万青为救病孩横路拦车的事儿很快在当地传开了。
柏万青刚上任副县长不久,一所乡办小学的操场被一个包工头霸占造了房子,柏万青严厉要求其拆除,可包工头一拖再拖。原来,包工头用鸡、鸭、鱼、肉塞住了一些乡干部的嘴。柏万青气不打一处来,批评那些乡干部嘴怎么那么馋!然后她叫上公安局长一起到包工头那儿,对他下“最后通牒”:“你自己拆,还是我叫人拆?自己拆,可以把拆下的东西拿走。让我拆,我就用拖拉机拖,一块砖瓦都不给你留!”柏万青吩咐当地乡干部为她准备睡铺,不拆掉这房子她不回县里。房子当天就被拆除,孩子们重新有了操场。当地老百姓和干部见到、听到柏万青的所作所为,心服口服。
柏万青在荧屏上的正气凛然,与她生活中经历的无私无畏是一脉相承的。柏万青说得好:生活在群众中,就是要为老百姓说话,做对得起老百姓的事。无怪乎,有一个被调解的当事人私下里如此感慨:在现场,即便觉得自己有理,也不敢高声,原因就在于面对着伶牙俐齿的柏万青,唯恐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犯了不该犯的错……
P6-9
柏万青的“老娘舅”明星形象是从生活中历练出来的,与她那段知青生活分不开。
说起来,柏万青是共和国同龄人,伴随共和国的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她自己怀有一种“知青情结”,所以,总劝告年轻人,要理解、要宽容、要帮助从那个时代里艰难走出来的人,他们内心的伤痕,有些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她还提醒身为子女却没有尽到孝道的人们,要珍惜亲情,珍惜人生来时的路。
说到娘家,柏万青对自己的父亲难以忘怀。父亲原来是上海火柴厂的消防队长,也是上海市劳模,他曾风光过,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接见,还作为专家被派到非洲工作。父亲虽是文盲,但凭自己长期实践经验,把厂里的机器调教得服服帖帖,被评为助理工程师。
“我们从小跟母亲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多,但受父亲的影响大。因为父亲一周只回来两三次,每次回来总跟我们讲故事,什么岳飞传、隋唐演义啊,他虽然不识字,但故事讲得精彩,我们五个小孩从小就是受这种教育,思想和道德都是跟父亲走的。兄弟姐妹五个其中四个是党员,均担任领导工作。我哥哥是老大,我是老二,但女孩子里我是老大,所以家里买、汰、烧都是我做。那时春节有个习俗,就是大年初一要新鞋着地,家里没钱买,鞋子都是我做,大年三十要做个通宵。”柏万青陷入回忆,“1969年,学校里‘老三届’都要到江西插队落户,母亲舍不得我走,急得生病住进了医院。虽然母亲舍不得我走,但我还是走了。我这个人生性就是认真,从来不会投机取巧!”
农村生活培养了柏万青的性格。小时候母亲一直说她性格懦弱,家里给她起名柏万青,好多人以为她很文雅,应该是白娘娘,而不是小青青,是农村的生活改变了她。
当时柏万青插队落户的乡村因为贫困偷窃成风,乡间有“小偷不算偷,大偷不坐牢”之说。知青点的东西也经常被人偷,柏万青很恼火。后来村民跟她讲,你要让人家不偷只有骂。原来当地村民如遭窃,就由家庭主妇一手提着茶壶,一手拿着毛巾,从村头骂到村尾,被窃的东西准会乖乖交出来。
上海知青都是文弱书生,哪有那个勇气去干“泼妇骂街”的事啊。但眼看知青点的东西转眼不见了,无奈之下,柏万青准备豁出去了,就跟知青们讲:“你们表现好点,今后好调走,我留下不走啦,我要去骂那些偷东西的人。”柏万青开始学“骂”,这一骂的效果真的好,再也没有人偷知青东西了。
柏万青开始是到江西黎川县潭溪公社插队。1970年,她所在大队的妇女主任丈夫因贩卖烟叶,被视为“走资本主义道路”而被抓进监狱,所以妻子不能当妇女主任了,于是柏万青当上了妇女主任。
柏万青当年做的第一件调解是一对小夫妻闹离婚。那时农闲时农民没有事干,女的最怕老公无休止的“纠缠”,那个男的身体很棒,一天到晚盯着老婆,女方来了例假也要纠缠,于是妻子便径直躲到柏万青这里,因为农村有什么事就找妇女主任。可柏万青那时还年轻,根本不懂夫妻关系是怎么回事。一些老乡告诉柏万膏,这个男的“色气很重”,对付他要掌握他的弱点在哪里,应当怎么处理。柏万青记着,便对这个男的讲:“你除了和老婆睡觉就不会干其他事啦!告诉你,你越是盯牢她,她越是反感,你这同强奸有什么两样?”说实话,她那时只知道吓唬他,用“强奸”两个字套住他。这倒是镇住这个男的,因为他知道“强奸”是要坐牢的。反过来,柏万青又去劝解女的,因为她始终认为夫妻事很羞耻,把男方拒之千里。“他是你老公,该体贴时还是要体贴的。”柏万青劝说道。没想到效果真好,嗨,第二年小夫妻生了个大胖儿子,送了红蛋给柏万青。
柏万青一身正气,嫉恶如仇,敢说敢为,按上海人的话说:“做事煞根!”有一位农民生育2个儿子做了节育手术,谁料大儿子突发疾病不幸死亡,小儿子也染上此病,为了挽救小孩的生命,柏万青陪同这位农民和病孩来到公路旁,准备拦车送往县医院。然而,来来往往的车辆就是不停。这时,柏万青显示出她的“煞根”本色。只见她身体一横,躺在路上拦截车辆。终于,一辆路过的车辆停下了,马上载着农民和生病的小孩驶向县医院。与此同时,柏万青打电话给县医院的院长,告诉他要对这位农民的小孩加倍呵护、认真医治,因为这是对她在农村推广计划生育工作的最大支持,否则今后的工作很难进行。小孩转危为安,保住了生命。柏万青为救病孩横路拦车的事儿很快在当地传开了。
柏万青刚上任副县长不久,一所乡办小学的操场被一个包工头霸占造了房子,柏万青严厉要求其拆除,可包工头一拖再拖。原来,包工头用鸡、鸭、鱼、肉塞住了一些乡干部的嘴。柏万青气不打一处来,批评那些乡干部嘴怎么那么馋!然后她叫上公安局长一起到包工头那儿,对他下“最后通牒”:“你自己拆,还是我叫人拆?自己拆,可以把拆下的东西拿走。让我拆,我就用拖拉机拖,一块砖瓦都不给你留!”柏万青吩咐当地乡干部为她准备睡铺,不拆掉这房子她不回县里。房子当天就被拆除,孩子们重新有了操场。当地老百姓和干部见到、听到柏万青的所作所为,心服口服。
柏万青在荧屏上的正气凛然,与她生活中经历的无私无畏是一脉相承的。柏万青说得好:生活在群众中,就是要为老百姓说话,做对得起老百姓的事。无怪乎,有一个被调解的当事人私下里如此感慨:在现场,即便觉得自己有理,也不敢高声,原因就在于面对着伶牙俐齿的柏万青,唯恐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犯了不该犯的错……
P6-9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