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163578
上火为百病之源,食物是万药之本。
分辨六大上火症状;挖掘六大上火根源;详解五大清火原则
170道清热祛火的食方,59个经络保健小诀窍
让您从此远离上火的烦恼,享受健康幸福的生活
什么是“上火”?从西医角度讲,大多数“上火”症状属于炎症反应,但是病因却有多种。从中医角度讲,人体内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能温煦身体,提供能量,也叫“命门之火”。这种“火”平常藏而不露,默默为身体的健康提供“火力”,但是倘若饮食不当、季节突变、心绪烦扰等因素使得这“命门之火”失控难调,就会引起上火,表现出口舌生疮、尿黄便结、心烦少寐、面赤口渴等不适症状,中医就称之为“上火”。“上火”了怎么办?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用食物“降火”。因为这是最自然、最有效的“降火”方法。从食物的性味归经来讲,如清热解毒类、苦寒制火类、利湿泻火类、攻下实火类、凉血敛血类、甘温除热类、滋阴降火类、补脏熄火类的食物都是很有用的“降火药”,所以本书就引导读者用好食物中的“降火药”,轻轻松松还身体之火的“平衡态”,为健康长寿保驾护航。
第一章 上火的六大基本症状
1.什么是“上火”……………………………………… 3
2.干:口干、咽干、目干、大便干………………… 4
3.红:面红、目赤…………………………………… 6
4.肿:肿痛、红肿…………………………………… 8
5.热:发热、烘热…………………………………… 9
6.痛:牙痛、嗓子痛………………………………… 11
7.烦:心烦、易怒、失眠…………………………… 13
第二章 现代人上火的五大原因
1.甘肥辛燥吃出火…………………………………… 17
2.忧思苦闷生郁火…………………………………… 19
3.深夜不眠,熬得阴虚火旺………………………… 20
4.暑热风燥,自然之火也伤人……………………… 22
5.体质使然,本就是“易上火”体质……………… 24
第三章 “上火”的基本治疗原则
1.不上火的保证——“阴平阳秘”…………………… 27
2.调理五脏六腑,一身清爽不上火………………… 29
3.平衡体质,才不会导致火气泛滥………………… 31
4.吃对食物可以防火降火…………………………… 33
5.上火了怎样选择清火药…………………………… 34
第四章 饮食清火有讲究
1.对症食用寒性食物………………………………… 38
2.慎防寒凉过度……………………………………… 40
3.提防温热助火……………………………………… 41
4.防止上火,也不必杜绝一切上火食物…………… 43
5.实火当清泻………………………………………… 45
6.虚火当清养………………………………………… 47
第五章 清热食品多寒凉,能泻实火防灼伤
1.苦味蔬菜性寒凉,适时“吃苦”便可防………… 51
2.门前一椿树,上火不担心………………………… 53
3.茭白水生性寒凉,常吃清热解毒更润肠………… 55
4.荞麦是五谷杂粮中寒凉败火的“先锋”…………… 58
5.“鱼生火”——不可简单套用概念,黑鱼就很败火……………………………………………… 60
6.肉食多“上火”,兔肉败“火”很享用…………… 62
7.清肝火降血压,芹菜浑身都是宝………………… 64
8.莴笋——清热祛火的养生菜……………………… 67
第六章 温毒引起的“火”,清热解毒的食物最有用
1.菊花解毒祛热效果好,一天一杯“炎”不扰…… 70
2.清热解毒吃莼菜,浅斟细嚼意未足……………… 72
3.绿豆清热解毒,中国人都知道…………………… 75
4.蒲公英能解毒消痈,是中药里的“抗生素”……… 77
5.马齿苋凉拌,是美味的清火消炎佳肴…………… 79
6.荸荠清热消炎,对尿路感染很有利……………… 82
7.夏季吃丝瓜,清热解毒又消暑…………………… 84
8.百菜不如白菜好,解热除烦利肠胃……………… 86
第七章 湿热导致体内生湿生“火”,利湿泻火的食物责无旁贷
1.冬瓜利尿祛热,对湿热引起的小便不利有益…… 90
2.薏苡仁是中医师推荐的首选祛热利湿药………… 92
3.西瓜甜美生津,暑湿时节它当家………………… 94
4.常吃赤小豆,祛湿祛热人不肿…………………… 96
5.玉米须当茶饮,可利尿清热……………………… 98
6.车前草煎汤水,最能清利下焦湿热…………… 101
7.大麦煮粥,湿热望而却步……………………… 103
8.白扁豆是祛湿热的美味,常吃湿疹无踪影…… 105
第八章 血热致“火”旺,凉血敛血的食物可解“热血澎湃”
1.莲藕清热凉血,生食最“败火”………………… 1092.黑木耳活血凉血,多吃“火”不扰…………… 111
3.荠菜清热凉血,对诸多原因引起的热病有用… 113
4.百合清热凉血,主治肺部热证………………… 115
5.冬令萝卜小人参,凉血清热益脾胃…………… 117
6.奇蔬良药空心菜,清热凉血又利湿…………… 119
7.湿热血燥不用愁,凉血止血有石榴…………… 121
8.“霜打茄子”是良药,散血消肿抗癌症……… 123
第九章 阴虚易上火,滋阴食物可降火
1.鸭肉肥嫩鲜美,滋阴养身不上火……………… 127
2.海参滋阴养血,是防热治热的海鲜美味……… 129
3.蛤蜊滋阴润燥,阴虚上火者首选美味………… 131
4.猪肝补阴血清肝热,常吃眼不干涩心情好…… 133
5.银耳也可益气滋阴,常食平衡身体阴阳不上火… 135
6.桑葚主治阴血不足导致的头晕烦躁…………… 137
7.芝麻滋阴益肾,润肠通便利腰脚……………… 139
8.猪皮滋阴补虚,能清内热解咽痛……………… 141
第十章 脏腑虚弱致虚火,食物滋补脏腑熄灭火
1.黑豆乃肾之谷,补肾强身去虚火……………… 145
2.枸杞滋肾益肝,最适宜肾阴不足者常吃……… 147
3.梨润肺清心,是众所周知的燥热解除之宝…… 149
4.枇杷滋肺阴,可治肺热咳嗽等症……………… 152
5.黄花菜养血平肝,烦躁失眠宜常吃…………… 154
6.菠菜舒肝养血,电脑族的护眼菜……………… 156
《怎么吃不上火》一书与广大读者见面后,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和好评,许多读者来电、来信交流一些健康问题。有一位山东读者特意赶到北京,找我诊治疾病,让我深受感动。不过大多数读者在称赞的同时,还希望能更多地贴近日常生活,解读如何利用最普通、最常见的食物来“防火”“去火”。正因如此,我才有了写《吃对了不上火》的想法,想把那些不起眼的小菜的不寻常疗效,按照上火的原因,分门别类地在这本书中呈现给大家,让大家了解那些普通食材的不普通功效,把每一顿家常便饭都吃成养生疗疾的大餐。养生毕竟离不开生活,因此只要打理好生活的每个细节,吃好每一餐,每个人便都是自己的养生保健师。
人只要活着,就离不开饮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以说“食”为人生第一要务。既然饮食是人生的头等大事,无论如何都马虎不得,不但要吃得饱、吃得好,还要吃得营养,吃出健康。
从中医角度讲,“饮食”不仅是延续生命的物质基础,也是健康的保证。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说道:“饮食者,人之命脉也。”我们都知道,要想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我们也常说,食物是最好的医药。但是,能把一日三餐都吃得健康,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而以普通膳食防病养生就更少有人能为之了。
现代人都习惯于生病了就去医院吃药、打针、输液,对于祖宗传下来的食疗却生疏得多。其实,古往今来众多医者都告诫我们要注重日常调养,不要盲目服药,因为“是药三分毒”,总会对身体有不利影响。“医圣”张仲景就曾说过:“人体平和,唯须好将养,勿妄服药。药势偏有所助,令人脏气不平,易受外患。”
中医认为一切食物都具有天然的治疗功效,因此,中医十分注重饮食调养,不仅要求患者依自身症状选择食物,还将药材与食材配伍成既能去病疗疾,又能养生保健的药膳食方。这一道道药膳食方都是千百年来逐渐形成的,既有药物的疗疾之功,又有食品的营养之能。
“药食同源”一直为中医所传承,在中医看来药与食是不分家的,但二者又是不同的。毕竟食与药是历经“尝百草”的漫长历程,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并区别开来的。先人为我们选择了“百草”中那些营养丰富的作为食物,以另一些有治疗作用的作为药物。之所以分成药与食,是因为药是“百草”中功效强劲的,正确服用时可去病疗疾,而使用不当其副作用也较明显,甚至有夺人性命的危险;而食物的功效不及中药那样突出和迅速,即便配食不当,也不至即刻产生不良的结果。也正是因为食物的这一特性,它才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但其影响也会日积月累,甚至从量变到质变。因此,食物的功效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逊于药物,所以,长期合理调配饮食对机体健康往往会起到药物所不能及的作用。
饮食简单来说就是吃与喝,但它又关系到身体的方方面面。无论人自身的年龄、体质,还是外界的气候、地域都与饮食有着直接的关系,看似简单的一餐饭、一瓢饮,均须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所以说,真正的中医食疗养生,绝不仅仅是找几个“偏方”吃吃那么简单。每一道食方的确定,都是要依据不同人的体质特点,结合疾病症状,为患者制订相应的饮食配方,以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关于药与食,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食治》中讲得最为明晰:“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药王”的这段话,不仅时时提醒每一位医者,也告诫每一位百姓“食养”才是最佳的养生方式。
我希望自己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处方疗疾的医师,更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以食平疴”的“良工”。所以,我尝试着将大家从“药房”带入“厨房”,让中华民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结构能更好地传承;让那些随手可得的普通食材成为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的卫士;让最简单的“一粥一饭”都能成为祛除病痛的“良药”。
2013年春
上火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西医认为“上火”症状属于炎症反应,因此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消炎。但俗话说“药食同源”,生活中许多常见的食物,其实也是最自然、最安全的“降火良药”,如清热解毒类、苦寒制火类、利湿泻火类、攻下实火类、凉血敛血类、甘温除热类、滋阴降火类、补脏熄火类的食物,都是很有效的“降火药”。
当然,无论吃药还是食疗,目的都是要调理脏腑功能,维持机体阴阳平衡。只有调节好机体阴阳,使之处于“阴平阳秘”的状态,身体自然也就不会上火了,健康也就得到了保证。
什么是“上火”?
上火就是体内阳过剩而阴不足。
从中医角度讲,阴阳是人体的生理常态,它们伴随生命始终。因而,阴阳的相对平衡便是维持生命正常活动的基本条件。《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阴阳是自然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本,人的生老病死也同样取决于阴阳的变化。
在健康人体内,阴阳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这种平衡就是“阴平阳秘”——是人最佳的生命活动状态。也就是说人体内的阴气要平顺,阳气要秘固,这样才能健康长寿。当然,这种平衡不是平均,并不是一个体重100斤的人,就一定有50斤的阴,50斤的阳。而事实上,人体内的真阳只有那么一息,也正是这一息真阳像秤砣一样制约着人体这个平衡系统。一旦这种应有平衡被打破,人就会生病,甚至于死亡。
阴阳平衡对于健康至关重要,但是,在紧张忙碌的现代生活中这种平衡是很难维护的。又何况这种平衡本身就存在偏颇,名医朱丹溪就认为人体总是处于“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状态。然而,这种“余”也只能是稍微的多那么一点,就是秤杆稍稍偏那么一点,但还处于平衡状态,再多就那种平衡就会被破坏,变成病态“上火”了。
“上火”就是体内的阳比阴多了,而这种多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人体在邪气的作用下阳有所增加,使阴阳平衡被打破,这种情况中医称其为“阳盛”,在临床中,患者会有阳热过盛之象,出现壮热、烦渴、尿黄便结、舌赤苔黄、脉滑数等症候。更常见的情况是,身体受邪气的干扰致使阴津减少,而导致阳气相对偏多,这种情况中医称其为“阳亢”,临床中患者多有虚热之象,会出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候。虽然同为上火,但是二者本质不同,所以治疗方法也完全不同。“阳盛”为“实火”所以当用清泻之法;而“阳亢”则为“虚火”多用滋阴之法,或是滋阴与潜阳并用。
人们都知道熬夜会造成上火,这一点那些经常加班、上网的人都深有体会。熬夜熬出来的火属虚火,因为,熬夜之后人的体能是被透支了,阴津不足从而出现上火,所以,这种火是典型的虚火。这种情况一定要用滋润的药物弥补阴气的不足,而不应该盲目服用寒凉药物来抑阳。本来熬夜就已透支了体能,再用寒凉药物去火,这样就会使阳气受到损伤,“损阳”远比单纯的“上火”对健康的损害更大。
所以,养生应该深谙“阴平阳秘”之道,才懂得日常生活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既不过分也不偏衰,使形神协调,才能实现健康长寿。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