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11974丛书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用书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全真模考题库(高级中学)》中公教育为2018年参加国家教师资格高中地理考试的考生奉上内容丰富、使用方便的全真模考题库,帮助考生合理、有效地进行考前复习!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全真模考题库(高级中学)(中公版)》汇集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的研发团队,通过仔细研究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考试大纲和历年考试真题,梳理考试涉及的考点内容,以严谨的态度和精练的语言呈现的知识点。本书以历年真题和丰富的预测试题,帮助考生在了解真题的基础上,通过试题演练,检测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起到自检自测的作用。
本书还配有中公移动自习室,其中的核心考点经过精挑细选,聚焦考试重难点内容;在线题库可以帮助考生进行模拟演练;考友圈方便考生间互动答疑;丰富的视频资料任考生根据需要观看。相信这些线上助考资料能够开阔考生的复习思路,增强复习效果。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全真模考题库(高级中学)》全书共设下面五大部分:
一、前言:考生通过其中的内容可以快速了解有关教师资格考试的相关信息和本书各板块的相关信息,方便复习活动开展。
二、目录:方便考生快速检索各专题的所在位置。
三、正文内容:正文部分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四大部分。每一部分分别放置“考点归纳”“考试重点”“考试难点”“历年真题回放”“考题分析与预测”“预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本书在充分展示真题的基础上,配有大量高质量的预测练习试题,帮助考生检测学习效果,明确复习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提升应试能力。
四、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辅导课程:帮助考生了解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辅导课程的基本信息。
五、中公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经过精挑细选,聚焦考试重难点内容;在线题库可以帮助考生进行模拟演练;考友圈方便考生间互动答疑;丰富视频资料任考生根据需要观看。
一、前言:考生通过其中的内容可以快速了解有关教师资格考试的相关信息和本书各板块的相关信息,方便复习活动开展。
二、目录:方便考生快速检索各专题的所在位置。
三、正文内容:正文部分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四大部分。每一部分分别放置“考点归纳”“考试重点”“考试难点”“历年真题回放”“考题分析与预测”“预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本书在充分展示真题的基础上,配有大量高质量的预测练习试题,帮助考生检测学习效果,明确复习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提升应试能力。
四、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辅导课程:帮助考生了解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辅导课程的基本信息。
五、中公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经过精挑细选,聚焦考试重难点内容;在线题库可以帮助考生进行模拟演练;考友圈方便考生间互动答疑;丰富视频资料任考生根据需要观看。
目 录
专题一地理科学基本知识
考点归纳
考试重点
考试难点
历年真题回放
考题分析与预测
预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题二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
考点归纳
考试重点
考试难点
历年真题回放
考题分析与预测
预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题三地理图表
考点归纳
考试重点
考试难点
历年真题回放
考题分析与预测
预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题四自然地理
考点归纳
考试重点
考试难点
历年真题回放
考题分析与预测
预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题五人文地理
考点归纳
考试重点
考试难点
历年真题回放
考题分析与预测
预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题六区域地理及其他
考点归纳
考试重点
考试难点
历年真题回放
考题分析与预测
预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题一地理课标知识与理解
考点归纳
考试重点
考试难点
历年真题回放
考题分析与预测
预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题二地理教学简图绘制及运用
考点归纳
考试重点
考试难点
历年真题回放
考题分析与预测
预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题一地理学科专业知识与运用
考点归纳
考试重点
考试难点
历年真题回放
考题分析与预测
预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题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
考点归纳
考试重点
考试难点
历年真题回放
考题分析与预测
预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题三地理教学分析
考点归纳
考试重点
考试难点
历年真题回放
考题分析与预测
预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考点归纳
考试重点
考试难点
历年真题回放
考题分析与预测
预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辅导课程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考点归纳
考试重点
考试难点
历年真题回放
考题分析与预测
预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题二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
考点归纳
考试重点
考试难点
历年真题回放
考题分析与预测
预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题三地理图表
考点归纳
考试重点
考试难点
历年真题回放
考题分析与预测
预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题四自然地理
考点归纳
考试重点
考试难点
历年真题回放
考题分析与预测
预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题五人文地理
考点归纳
考试重点
考试难点
历年真题回放
考题分析与预测
预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题六区域地理及其他
考点归纳
考试重点
考试难点
历年真题回放
考题分析与预测
预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题一地理课标知识与理解
考点归纳
考试重点
考试难点
历年真题回放
考题分析与预测
预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题二地理教学简图绘制及运用
考点归纳
考试重点
考试难点
历年真题回放
考题分析与预测
预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题一地理学科专业知识与运用
考点归纳
考试重点
考试难点
历年真题回放
考题分析与预测
预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题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
考点归纳
考试重点
考试难点
历年真题回放
考题分析与预测
预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题三地理教学分析
考点归纳
考试重点
考试难点
历年真题回放
考题分析与预测
预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考点归纳
考试重点
考试难点
历年真题回放
考题分析与预测
预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辅导课程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在线试读
专题一地理科学基本知识
地理学的发展,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思想、方法及学科特点,人地关系理论等
地理学的发展,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等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等
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方地理学迅猛发展。一般认为,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是()。(2015年上半年真题)
A.德国
B.法国
C.美国
D.英国
【答案】A。解析:德国为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这一时期杰出的人物是德国科学家洪堡和李特尔。
本专题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本内容,是每一个学习地理的人都应该掌握的内容,是地理学科的总纲。本专题内容包含了地理科学基础、重要的理念和观点。从历年的考题来看,涉及本专题的内容不多,难度不大。在今后的考试中,这一命题趋势不会有大的改变,考题仍然会比较基础和常规。
1.早阐述人地关系以及地理学的综合性和统一性,奠定了人文地理学基础的地理学家是()。
A.洪堡
B.李希霍芬
C.李特尔
D.赫特纳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第2题。
图1-1循环农业模式
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④减缓人口老龄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文化持续发展B.经济持续发展
C.生态持续发展D.社会持续发展
4.下列符合因地制宜思想的是()。
A.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B.人们只要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改造和战胜自然
C.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不能任由自然环境摆布
D.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地理环境的性质
5.适应论的代表人物是()。
A.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
C.巴罗斯D.罗士培
6.下列属于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的是()。
①公平性原则②持续性原则
③共同性原则④科学性原则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7.下列关于人地关系的看法,属于和谐论观点的是()。
A.在人地关系中,人通过文化对地理环境起作用
B.人们对地理环境的态度源于人们的环境感知
C.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
D.人们可以通过发展文化来保持对自然环境和环境变化的长期适应
8.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下列言论中蕴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C.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A.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
B.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
C.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
D.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10.目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是()。
A.环境问题B.粮食问题
C.资源问题D.人口问题
我国古代《庄子·齐物论》中出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据此回答第11题。
11.该思想体现了()。
A.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定胜天论思想
D.人地协调论思想
下图为“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资源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图1-2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资源及生产力发展水平
12.对矿产、能源依赖强的人类文明发展阶段是()。
A.采猎文明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D.信息文明
13.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资源B.科技
C.市场D.交通
14.下列对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A.采猎文明时期—改造自然
B.工业文明时期—崇拜自然
C.农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
D.新技术革命时期—谋求人地协调
15.人地关系思想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适应论、可持续发展
B.适应论、生态论、地理环境决定论
C.可持续发展、地理环境决定论、和谐论
D.可持续发展、和谐论、生态论
16.用某项指标或某几个特定指标的结合,在地球表面划分出具有一定范围的连续而不分离的单位是指()。
A.区位B.地理位置
C.区域D.空间联系
17.研究深入、广泛的地理方法是()。
A.演绎法B.地图法
C.比较法D.综合分析法
1.【答案】C。解析:洪堡是世界个大学地理系——柏林大学地理系的任系主任,著有《新大陆热带地区旅游记》《宇宙》等。李希霍芬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地表形成过程,对地貌进行了形成过程分类,研究了土壤形成因素及其类型。李特尔早阐述了人地关系和地理学的综合性、统一性,奠定了人文地理学的基础。赫特纳是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的奠基人。
2.【答案】B。解析:发展循环农业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清洁能源,更好地建设美丽乡村。
3.【答案】C。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4.【答案】C。解析: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化。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不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人类进行生产生活活动,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又不能任由自然环境摆布,进而沦为大自然的奴隶。这就是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思想的主要观念。这些思想观念的提出,使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理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建立与完善起来。
5.【答案】D。解析: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都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巴罗斯是生态论的代表人物。适应论的代表人物是罗士培,他认为人文地理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他们的自然环境的适应;二是居住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群及其和地理区域之间的关系。
6.【答案】A。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即①②③正确,故本题选A。
7.【答案】C。解析:和谐论认为,人地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要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对已经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
8.【答案】C。解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竭泽而渔,焚薮而田”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一种方法论。
9.【答案】B。解析:造成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而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观念和发展模式,寻求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的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多,且素质较低。这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
11.【答案】D。
12.【答案】C。解析:图中纵坐标表示生产力发展水平,横坐标表示人类文明发展阶段。据图分析可知,农业文明阶段对土地、牲畜、劳动力的依赖强,工业文明阶段对矿产、能源、水资源的依赖强,信息文明阶段对信息资源的依赖强。
13.【答案】B。解析: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科技。
14.【答案】D。解析:不同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态度:采猎文明时期是崇拜自然,不是改造自然,A项错误;工业文明时期是征服自然,不是崇拜自然,B项错误;农业文明时期不是征服自然,是改造自然,C项错误;新技术革命时期,人类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开始谋求人地协调。
1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地理环境决定论为古代的人地关系思想;适应论、生态论、和谐论均为现代的人地关系思想;当前,人地关系普遍的思想为可持续发展。
16.【答案】C。解析:区域是指用某项指标或某几个特定指标的结合,在地球表面划分出具有一定范围的连续而不分离的单位。地理学意义上的区域是指一个地理空间的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17.【答案】B。解析:地图法是研究深入、广泛的地理方法。地图是地理教学的专门语言、常用工具和信息库。许多学者在地图的重要性与作用、地图的教学方法、地图的绘制和地图学习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专题二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
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区域定位,区域地理特征等
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区域地理特征,区域定位等
区域定位
1.若流星体穿过地球大气层,坠入陆地表面的可能性约是()。(2014年上半年真题)
A.100%B.70%C.50%D.30%
【答案】D。解析:若流星体穿过地球大气层,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会产生重力作用,终会坠落在地球表面。而地球表面海陆之比约为7∶3,因此坠入陆地表面的可能性约是30%。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及其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回答第2~3题。
图1-3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及其气候资料统计图
2.图中代表年降水量、1月均温和7月均温的三条曲线依次是()。(2014年下半年真题)
A.①②③B.②③①
C.①③②D.③②①
【答案】B。解析:图中地势处对应的气温值较两侧低,而三条曲线中唯有②在该处升高,说明①③表示的是气温曲线。而7月气温自然要高于1月,故①②③分别表示7月均温、年降水量和1月均温。
3.该地所处地区可能是()。(2014年下半年真题)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答案】A。解析:该地海拔大部分在1500m以下,因此排除D
地理学的发展,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思想、方法及学科特点,人地关系理论等
地理学的发展,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等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等
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方地理学迅猛发展。一般认为,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是()。(2015年上半年真题)
A.德国
B.法国
C.美国
D.英国
【答案】A。解析:德国为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这一时期杰出的人物是德国科学家洪堡和李特尔。
本专题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本内容,是每一个学习地理的人都应该掌握的内容,是地理学科的总纲。本专题内容包含了地理科学基础、重要的理念和观点。从历年的考题来看,涉及本专题的内容不多,难度不大。在今后的考试中,这一命题趋势不会有大的改变,考题仍然会比较基础和常规。
1.早阐述人地关系以及地理学的综合性和统一性,奠定了人文地理学基础的地理学家是()。
A.洪堡
B.李希霍芬
C.李特尔
D.赫特纳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第2题。
图1-1循环农业模式
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④减缓人口老龄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文化持续发展B.经济持续发展
C.生态持续发展D.社会持续发展
4.下列符合因地制宜思想的是()。
A.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B.人们只要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改造和战胜自然
C.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不能任由自然环境摆布
D.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地理环境的性质
5.适应论的代表人物是()。
A.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
C.巴罗斯D.罗士培
6.下列属于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的是()。
①公平性原则②持续性原则
③共同性原则④科学性原则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7.下列关于人地关系的看法,属于和谐论观点的是()。
A.在人地关系中,人通过文化对地理环境起作用
B.人们对地理环境的态度源于人们的环境感知
C.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
D.人们可以通过发展文化来保持对自然环境和环境变化的长期适应
8.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下列言论中蕴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C.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A.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
B.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
C.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
D.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10.目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是()。
A.环境问题B.粮食问题
C.资源问题D.人口问题
我国古代《庄子·齐物论》中出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据此回答第11题。
11.该思想体现了()。
A.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定胜天论思想
D.人地协调论思想
下图为“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资源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图1-2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资源及生产力发展水平
12.对矿产、能源依赖强的人类文明发展阶段是()。
A.采猎文明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D.信息文明
13.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资源B.科技
C.市场D.交通
14.下列对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A.采猎文明时期—改造自然
B.工业文明时期—崇拜自然
C.农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
D.新技术革命时期—谋求人地协调
15.人地关系思想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适应论、可持续发展
B.适应论、生态论、地理环境决定论
C.可持续发展、地理环境决定论、和谐论
D.可持续发展、和谐论、生态论
16.用某项指标或某几个特定指标的结合,在地球表面划分出具有一定范围的连续而不分离的单位是指()。
A.区位B.地理位置
C.区域D.空间联系
17.研究深入、广泛的地理方法是()。
A.演绎法B.地图法
C.比较法D.综合分析法
1.【答案】C。解析:洪堡是世界个大学地理系——柏林大学地理系的任系主任,著有《新大陆热带地区旅游记》《宇宙》等。李希霍芬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地表形成过程,对地貌进行了形成过程分类,研究了土壤形成因素及其类型。李特尔早阐述了人地关系和地理学的综合性、统一性,奠定了人文地理学的基础。赫特纳是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的奠基人。
2.【答案】B。解析:发展循环农业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清洁能源,更好地建设美丽乡村。
3.【答案】C。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4.【答案】C。解析: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化。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不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人类进行生产生活活动,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又不能任由自然环境摆布,进而沦为大自然的奴隶。这就是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思想的主要观念。这些思想观念的提出,使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理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建立与完善起来。
5.【答案】D。解析: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都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巴罗斯是生态论的代表人物。适应论的代表人物是罗士培,他认为人文地理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他们的自然环境的适应;二是居住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群及其和地理区域之间的关系。
6.【答案】A。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即①②③正确,故本题选A。
7.【答案】C。解析:和谐论认为,人地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要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对已经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
8.【答案】C。解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竭泽而渔,焚薮而田”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一种方法论。
9.【答案】B。解析:造成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而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观念和发展模式,寻求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的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多,且素质较低。这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
11.【答案】D。
12.【答案】C。解析:图中纵坐标表示生产力发展水平,横坐标表示人类文明发展阶段。据图分析可知,农业文明阶段对土地、牲畜、劳动力的依赖强,工业文明阶段对矿产、能源、水资源的依赖强,信息文明阶段对信息资源的依赖强。
13.【答案】B。解析: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科技。
14.【答案】D。解析:不同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态度:采猎文明时期是崇拜自然,不是改造自然,A项错误;工业文明时期是征服自然,不是崇拜自然,B项错误;农业文明时期不是征服自然,是改造自然,C项错误;新技术革命时期,人类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开始谋求人地协调。
1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地理环境决定论为古代的人地关系思想;适应论、生态论、和谐论均为现代的人地关系思想;当前,人地关系普遍的思想为可持续发展。
16.【答案】C。解析:区域是指用某项指标或某几个特定指标的结合,在地球表面划分出具有一定范围的连续而不分离的单位。地理学意义上的区域是指一个地理空间的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17.【答案】B。解析:地图法是研究深入、广泛的地理方法。地图是地理教学的专门语言、常用工具和信息库。许多学者在地图的重要性与作用、地图的教学方法、地图的绘制和地图学习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专题二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
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区域定位,区域地理特征等
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区域地理特征,区域定位等
区域定位
1.若流星体穿过地球大气层,坠入陆地表面的可能性约是()。(2014年上半年真题)
A.100%B.70%C.50%D.30%
【答案】D。解析:若流星体穿过地球大气层,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会产生重力作用,终会坠落在地球表面。而地球表面海陆之比约为7∶3,因此坠入陆地表面的可能性约是30%。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及其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回答第2~3题。
图1-3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及其气候资料统计图
2.图中代表年降水量、1月均温和7月均温的三条曲线依次是()。(2014年下半年真题)
A.①②③B.②③①
C.①③②D.③②①
【答案】B。解析:图中地势处对应的气温值较两侧低,而三条曲线中唯有②在该处升高,说明①③表示的是气温曲线。而7月气温自然要高于1月,故①②③分别表示7月均温、年降水量和1月均温。
3.该地所处地区可能是()。(2014年下半年真题)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答案】A。解析:该地海拔大部分在1500m以下,因此排除D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