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12254丛书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高级中学)》适用于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生物学科冲刺阶段的备考,为方便广大考生在备考中能够找准考试突破点,梳理考点,把握考查趋势,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应考能力,中公教师资格考试图书研发团队精心编制了本套试卷。本套试题具有以下特色:
(1)紧扣真题,代表性高
本试卷在严格依照大纲的基础上,在题型、难度、考点的选取上契合真题的试题,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2)精心编写,直击考点
针对教师资格考试的历年考查趋势和真题中的细微变化,中公教师资格考试图书研发团队对命题趋势进行了细致深入地分析,并将研发成果融入本书中,帮助考生明确考试方向,直击考试要点。
(3)深度解析,实用性佳
本试卷提炼核心考点,明析解题思路,冲刺试题的答案部分,每一道题都设置了知识点、答案和详尽的解析,帮助考生准确把握考查的知识点,通过深度解析提高考生应考能力,增强实用性。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高级中学)》结合教师资格证历年出题特点、考试真题以及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特点,精编了5套考前冲刺试卷,帮助考生找准考试切入点。本试卷是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图书研发团队根据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真题精心编写。从基本寻常的题目出发,深入浅出地做了详尽的解析。分析考试趋势,使考生能透彻地理解教师资格考试之精华,从而使考生在*后冲刺阶段能有效的提高实战能力。
目 录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一)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二)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三)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四)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五)(34)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二)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三)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四)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五)(34)
在线试读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考前冲刺试卷(一)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细胞器不参与胰岛素合成的是()。
A.溶酶体B.核糖体
C.高尔基体D.粗面内质网
2.科学家用含有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植物体中初能够检测到14C的物质是()。
A.脂肪B.葡萄糖
C.三碳化合物D.五碳化合物
3.机体内的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其中神经元c为抑制性神经元,它的存在保证了机体反射活动的精细和协调。在箭头处给予适宜刺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1
A.神经元a接受刺激后膜电位变为内负外正
B.神经元c通过突触释放递质使神经元b兴奋
C.神经元c可以接受神经元a和神经元b发出的信号
D.神经元c对a的负反馈调节可抑制神经元a的兴奋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的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B.人和动物体内仍保留了少数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干细胞
C.原癌基因的主要作用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
D.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5.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用西瓜汁做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
B.可用洋葱紫色鳞片叶内表皮做质壁分离实验
C.细胞内的D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从而可以观察到其在细胞中的分布
D.根尖分生区细胞内的染色体经龙胆紫染色后,可以观察到其在有丝分裂各时期中的形态特点
6.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图像如图2所示,从像A变成像B是做了怎样的处理?()
图2
①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②向右下移动了玻片
③向左上移动了玻片④把大光圈换成了小光圈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①②④
7.下列对细菌和真菌认识不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作为生态系统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B.制作酸奶和葡萄酒用到的“菌”都能进行孢子生殖
C.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需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等
D.用豆腐制作腐乳的过程中,豆腐上长的许多“毛”是真菌的菌落
8.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现象是()。
A.染色体进行复制B.纺锤体形成
C.同源染色体分离D.染色单体分开
9.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中能够产生杀虫毒素的基因转移到棉花体内,成功培育了一系列抗虫棉品种,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独立自主研制成功抗虫棉的第二个国家。该项生物技术属于()。
A.克隆技术B.转基因技术
C.发酵技术D.细胞工程
10.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由一个着丝粒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
A.复制出现差错B.发生过交叉互换
C.联会发生紊乱D.发生了自由组合
11.有关光合色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叶绿素是水溶性的
B.叶绿素a可以将光能转换成电能
C.叶绿体提取液的荧光比叶绿素提取液强
D.蓝藻具有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
12.导致白血病的根本原因是()。
A.DNA改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加倍D.染色体缺失
13.有关昆虫口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刺吸式口器适合取食花粉
B.舐吸式口器是原始类型口器
C.咀嚼式口器以固体组织为食
D.虹吸式口器可以取食和攻击敌害
14.图3为某人右腿的一条反射弧。若①和②完整,而③受损,那么该右腿会()。
图3
A.针刺有感觉,能运动
B.针刺无感觉,但能运动
C.针刺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D.针刺无感觉,也不能运动
15.伤口愈合过程中,合成的主要物质和发生的细胞分裂方式分别是()。
A.脂肪、有丝分裂B.核酸、无丝分裂
C.蛋白质、无丝分裂D.蛋白质、有丝分裂
16.应用实例与必须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不正确的是()。
A.制醋——发酵技术
B.培育抗冻西红柿——转基因技术
C.培养无病毒植株——组织培养技术
D.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酶工程
1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使其发生有利突变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18.原发性低血压是一种人类的遗传病。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做法是()。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③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研究遗传方式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研究遗传方式
A.②④B.②③
C.①③D.①④
19.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稳定型种群的数量不可能大幅度突破K值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种群密度能反映出种群在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
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20.下列有关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样方法可用于植物种群密度和群落丰富度的调查,也可用于某些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B.随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物种丰富度增大,光能利用率增加
C.信息只能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传递
D.人工高产鱼塘生态系统,物质可以自给自足,但能量需不断输入
21.“用所给的材料探究……”属于表述教学目标时的哪个要素?()
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
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
22.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以及教学的可能缺失,作为调整课程、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依据的评价是()。
A.配置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23.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下列不属于合作学习策略的是()。
A.小组中成员资源共享,同伴之间互相支持和鼓励
B.学生之间运用正确而且明晰的方式进行沟通,表达不能含糊不清
C.学生之间应该分工明确,并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
D.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鼓励和促进,各个成员为完成任务而做出努力,终实现小组共同的目标
24.关于概念图教学策略及其使用方法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A.让学生背诵教师提供的概念图
B.可以用于诊断学生的错误概念
C.概念图中包含术语、连接线和连接词
D.在复习课上,可用概念图帮助学生梳理一个单元的概念体系
25.在学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后各小组交流调查结果,这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倡导探究性学习
C.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考前冲刺试卷(一)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细胞器不参与胰岛素合成的是()。
A.溶酶体B.核糖体
C.高尔基体D.粗面内质网
2.科学家用含有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植物体中初能够检测到14C的物质是()。
A.脂肪B.葡萄糖
C.三碳化合物D.五碳化合物
3.机体内的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其中神经元c为抑制性神经元,它的存在保证了机体反射活动的精细和协调。在箭头处给予适宜刺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1
A.神经元a接受刺激后膜电位变为内负外正
B.神经元c通过突触释放递质使神经元b兴奋
C.神经元c可以接受神经元a和神经元b发出的信号
D.神经元c对a的负反馈调节可抑制神经元a的兴奋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的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B.人和动物体内仍保留了少数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干细胞
C.原癌基因的主要作用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
D.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5.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用西瓜汁做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
B.可用洋葱紫色鳞片叶内表皮做质壁分离实验
C.细胞内的D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从而可以观察到其在细胞中的分布
D.根尖分生区细胞内的染色体经龙胆紫染色后,可以观察到其在有丝分裂各时期中的形态特点
6.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图像如图2所示,从像A变成像B是做了怎样的处理?()
图2
①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②向右下移动了玻片
③向左上移动了玻片④把大光圈换成了小光圈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①②④
7.下列对细菌和真菌认识不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作为生态系统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B.制作酸奶和葡萄酒用到的“菌”都能进行孢子生殖
C.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需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等
D.用豆腐制作腐乳的过程中,豆腐上长的许多“毛”是真菌的菌落
8.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现象是()。
A.染色体进行复制B.纺锤体形成
C.同源染色体分离D.染色单体分开
9.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中能够产生杀虫毒素的基因转移到棉花体内,成功培育了一系列抗虫棉品种,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独立自主研制成功抗虫棉的第二个国家。该项生物技术属于()。
A.克隆技术B.转基因技术
C.发酵技术D.细胞工程
10.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由一个着丝粒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
A.复制出现差错B.发生过交叉互换
C.联会发生紊乱D.发生了自由组合
11.有关光合色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叶绿素是水溶性的
B.叶绿素a可以将光能转换成电能
C.叶绿体提取液的荧光比叶绿素提取液强
D.蓝藻具有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
12.导致白血病的根本原因是()。
A.DNA改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加倍D.染色体缺失
13.有关昆虫口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刺吸式口器适合取食花粉
B.舐吸式口器是原始类型口器
C.咀嚼式口器以固体组织为食
D.虹吸式口器可以取食和攻击敌害
14.图3为某人右腿的一条反射弧。若①和②完整,而③受损,那么该右腿会()。
图3
A.针刺有感觉,能运动
B.针刺无感觉,但能运动
C.针刺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D.针刺无感觉,也不能运动
15.伤口愈合过程中,合成的主要物质和发生的细胞分裂方式分别是()。
A.脂肪、有丝分裂B.核酸、无丝分裂
C.蛋白质、无丝分裂D.蛋白质、有丝分裂
16.应用实例与必须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不正确的是()。
A.制醋——发酵技术
B.培育抗冻西红柿——转基因技术
C.培养无病毒植株——组织培养技术
D.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酶工程
1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使其发生有利突变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18.原发性低血压是一种人类的遗传病。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做法是()。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③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研究遗传方式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研究遗传方式
A.②④B.②③
C.①③D.①④
19.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稳定型种群的数量不可能大幅度突破K值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种群密度能反映出种群在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
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20.下列有关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样方法可用于植物种群密度和群落丰富度的调查,也可用于某些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B.随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物种丰富度增大,光能利用率增加
C.信息只能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传递
D.人工高产鱼塘生态系统,物质可以自给自足,但能量需不断输入
21.“用所给的材料探究……”属于表述教学目标时的哪个要素?()
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
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
22.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以及教学的可能缺失,作为调整课程、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依据的评价是()。
A.配置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23.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下列不属于合作学习策略的是()。
A.小组中成员资源共享,同伴之间互相支持和鼓励
B.学生之间运用正确而且明晰的方式进行沟通,表达不能含糊不清
C.学生之间应该分工明确,并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
D.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鼓励和促进,各个成员为完成任务而做出努力,终实现小组共同的目标
24.关于概念图教学策略及其使用方法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A.让学生背诵教师提供的概念图
B.可以用于诊断学生的错误概念
C.概念图中包含术语、连接线和连接词
D.在复习课上,可用概念图帮助学生梳理一个单元的概念体系
25.在学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后各小组交流调查结果,这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倡导探究性学习
C.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