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168477
卷首幽默
百家论语
语林漫步
众矢之的
一字难忘
字里乾坤
书林指谬
报刊扫描
画中错
正音室
十字街头
辨字析词
向你挑战
向我开炮
广告天地
词语春秋
语坛掌故
语法枝谈
编读热线
语丝
校园丛谈
百问百答
标点琐话
有照为证
广角镜
独弦琴
八音盒
“英租界”和“公共租界”
戴云云
老上海题材是近年来出版界的新宠。吴亮著文的《老上海》颇具欣赏价值,但笔者发现了一处瑕疵。书中第72页上有这样一个句子:“因为那时候,除了法租界英租界,公共租界也通行电车了。”这是常识性错误。
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于1842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把上海列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次年,英国又逼迫清政府订立《虎门条约》,攫取了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的特权。1843年11月上海正式开港通商。两年后,英国以“华洋分居可以避免彼此间的纠纷”为借口,要求在上海划出一块土地作为英侨使用的“居留地”。经两江总督核准,上海道台宫慕久宣布同意割地租让,把东到黄浦江,南到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北至李家场(今北路),西至水界路(今河南路)的一块面积为830亩的土地划定为英侨居留地。这是外国侵略者在上海勒索到的块“租界”,后来称为“英租界”。到1848年,英租界的面积已扩展到2820亩。
继英国之后,列强群起效尤。1848年,美国迫使上海道台麟桂同意将苏州河北岸虹口一带划定为“美租界”。1849年,法国又胁迫清政府划出南至护城河(今人民路),北至洋泾浜,西至关帝庙褚家桥(今西藏南路),东至潮州会馆(今龙潭路)一带为法租界。后来,英、美、法租界的面积不断扩大。1863年9月21日,英、美两租界正式合并为公共租界。
所以说“公共租界”包括了原来的“美租界”和“英租界”。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租界被日军接管。1943年6月30日,日本驻华大使与汪伪外交部长签订《关于实施收回上海公共租界之了解事项》,正式确定8月1日为交还公共租界日期;接着,法国也宣布于7月30日正式交还法租界,从此结束了上海租界的历史。‘
自1863年至1943年,整整80年,上海实际上被划分为英美租界(公共租界)、法租界、华界三大地区。而《老上海》把“法租界”“英租界”和“公共租界”并列,犯了逻辑上概念不清的毛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