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630520
目 录
章奶牛业发展概况()
节我国奶牛业发展历史()
第二节国内外奶牛业发展概况()
一、国际奶牛业概况()
二、奶牛业发展趋势()
三、我国奶牛业发展现状()
四、宁夏奶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与现状()
第三节奶牛品种()
一、荷斯坦(Holstein)()
二、红白花奶牛(Red and White)()
三、娟姗牛(Jersey)()
四、爱尔夏牛()
五、更赛牛(Guemsey)()
六、瑞士褐牛(Brown Swiss)()
第二章奶牛育种基础工作()
节奶牛谱系与育种记录的建立()
一、谱系的建立()
二、育种记录()
第二节奶牛品种登记()
一、品种登记的概念及必要性()
二、品种登记的条件()
三、品种登记的办法()
四、奶牛编号与标识()
第三节奶牛生产性能(DHI)测定()
一、DHI的概念()
二、DHI的内容及方法()
三、DHI的意义和用途()
四、DHI的指标和含义()
五、DHI测定的应用()
第四节奶牛体型线性鉴定技术()
一、体型鉴定概念()
二、被鉴定牛只具备的条件()
三、鉴定内容()
四、中国荷斯坦牛体型鉴定各性状评定方法与鉴定依据()
五、线性分与功能分的转化()
六、各部位评分的计算()
七、体型等级的划分()
第三章现代奶牛育种新技术()
节奶牛分子育种()
一、奶牛分子育种的必要性()
二、奶牛分子育种发展历程()
三、奶牛分子育种的内容及主要方法()
四、奶牛分子育种的应用()
第二节基因组选择()
一 、基因组选择概念()
二 、奶牛基因组选择的基本思想()
三、基因组选择的优势()
四、基因组选择的应用()
第四章奶牛选种选配()
节种牛的选择技术()
一、后备公牛的选择()
二、种公牛的后裔测定()
三、种母牛的选择()
第二节种公牛系谱的解读()
一、综合育种值()
二、泌乳性能()
三、体型性状()
四、功能性状()
五、荷斯坦种公牛系谱中符号说明()
第三节奶牛选配的原则与方法()
一、选配的基础工作()
二、选配的方式及原则()
三、选配的方法()
四、避免过度近交()
五、 如何提高21日妊娠率()
第五章奶牛人工授精()
节牛冷冻精液生产技术简介()
一、精液的采集()
二、精液处理()
第二节母牛的生殖器官及生殖生理()
一、母牛生殖器官()
二、母牛的生殖激素()
第三节奶牛的性周期与发情鉴定方法()
一、母牛的性周期()
二、母牛发情鉴定()
第四节奶牛的人工输精操作技术()
一、母牛的输精时间()
二、输精准备()
三、输精操作技术()
四、性控精液的人工授精技术()
第六章母牛的妊娠与分娩()
节妊娠的维持和妊娠母牛的变化()
一、妊娠的维持()
二、妊娠母牛的主要生理变化()
第二节妊娠诊断()
一、妊娠诊断的意义()
二、妊娠诊断的方法()
第三节分娩和助产()
一、分娩过程()
二、助产()
第四节奶牛剖宫产技术()
一、奶牛剖宫产手术技术历史()
二、剖宫产手术技术的关键()
三、实施剖宫产的原因()
四、实施剖宫产的时机()
五、消毒和灭菌()
六、缝合线的使用()
七、麻醉()
八、保定()
九、切口()
十、对躺卧保定母牛实施手术()
十一、对站立保定母牛实施手术()
第七章提高奶牛繁殖力的措施()
节奶牛繁殖力指标()
一、受配率()
二、受胎率()
三、21天妊娠率()
第二节影响奶牛繁殖力的因素()
一、母牛先天性因素()
二、母牛营养性不育因素()
三、环境气候性不育因素()
四、管理性不育因素()
第三节母牛繁殖障碍及防治()
一、引起繁殖障碍的原因()
二、母牛繁殖障碍及其防治()
第四节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措施()
一、在育种方面重视繁殖性能()
二、加强饲养管理()
三、加强繁殖管理()
四、推广应用繁殖新技术()
五、控制繁殖疾病()
第八章奶牛现代繁殖技术简介()
节奶牛胚胎移植技术()
一、供体的选择()
二、同期发情()
三、超数排卵()
四、胚胎采集及检验()
五、胚胎冷冻保存及解冻技术()
六、受体牛的选择及胚胎移植技术()
第二节程序化人工授精技术()
一、程序化人工授精机理()
二、所需药物()
三、应用PGF2α程序化人工授精方法()
四、应用孕激素延长黄体法()
第三节性别控制技术()
一、X、Y精子的分离()
二、早期胚胎的性别鉴定()
第四节体外受精技术()
一、体外受精的方法()
二、体外受精技术优点()
三、体外受精技术应用实例()
第九章良种犊牛的培育()
节后备牛生长发育特点()
一、体重增长变化()
二、体型生长发育()
三、消化系统的生长发育()
第二节犊牛的培育()
一、新生犊牛的护理()
二、犊牛的饲喂()
三、哺乳期犊牛的管理()
四、断奶及断奶后的饲养()
五、犊牛饲养的目标()
第三节犊牛常见疾病防治()
一、犊牛下痢()
二、犊牛饮食性腹泻()
三、犊牛副伤寒()
四、犊牛冠状病毒感染()
附件1牛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
附件2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2008—2020年)()
参考文献()
节我国奶牛业发展历史()
第二节国内外奶牛业发展概况()
一、国际奶牛业概况()
二、奶牛业发展趋势()
三、我国奶牛业发展现状()
四、宁夏奶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与现状()
第三节奶牛品种()
一、荷斯坦(Holstein)()
二、红白花奶牛(Red and White)()
三、娟姗牛(Jersey)()
四、爱尔夏牛()
五、更赛牛(Guemsey)()
六、瑞士褐牛(Brown Swiss)()
第二章奶牛育种基础工作()
节奶牛谱系与育种记录的建立()
一、谱系的建立()
二、育种记录()
第二节奶牛品种登记()
一、品种登记的概念及必要性()
二、品种登记的条件()
三、品种登记的办法()
四、奶牛编号与标识()
第三节奶牛生产性能(DHI)测定()
一、DHI的概念()
二、DHI的内容及方法()
三、DHI的意义和用途()
四、DHI的指标和含义()
五、DHI测定的应用()
第四节奶牛体型线性鉴定技术()
一、体型鉴定概念()
二、被鉴定牛只具备的条件()
三、鉴定内容()
四、中国荷斯坦牛体型鉴定各性状评定方法与鉴定依据()
五、线性分与功能分的转化()
六、各部位评分的计算()
七、体型等级的划分()
第三章现代奶牛育种新技术()
节奶牛分子育种()
一、奶牛分子育种的必要性()
二、奶牛分子育种发展历程()
三、奶牛分子育种的内容及主要方法()
四、奶牛分子育种的应用()
第二节基因组选择()
一 、基因组选择概念()
二 、奶牛基因组选择的基本思想()
三、基因组选择的优势()
四、基因组选择的应用()
第四章奶牛选种选配()
节种牛的选择技术()
一、后备公牛的选择()
二、种公牛的后裔测定()
三、种母牛的选择()
第二节种公牛系谱的解读()
一、综合育种值()
二、泌乳性能()
三、体型性状()
四、功能性状()
五、荷斯坦种公牛系谱中符号说明()
第三节奶牛选配的原则与方法()
一、选配的基础工作()
二、选配的方式及原则()
三、选配的方法()
四、避免过度近交()
五、 如何提高21日妊娠率()
第五章奶牛人工授精()
节牛冷冻精液生产技术简介()
一、精液的采集()
二、精液处理()
第二节母牛的生殖器官及生殖生理()
一、母牛生殖器官()
二、母牛的生殖激素()
第三节奶牛的性周期与发情鉴定方法()
一、母牛的性周期()
二、母牛发情鉴定()
第四节奶牛的人工输精操作技术()
一、母牛的输精时间()
二、输精准备()
三、输精操作技术()
四、性控精液的人工授精技术()
第六章母牛的妊娠与分娩()
节妊娠的维持和妊娠母牛的变化()
一、妊娠的维持()
二、妊娠母牛的主要生理变化()
第二节妊娠诊断()
一、妊娠诊断的意义()
二、妊娠诊断的方法()
第三节分娩和助产()
一、分娩过程()
二、助产()
第四节奶牛剖宫产技术()
一、奶牛剖宫产手术技术历史()
二、剖宫产手术技术的关键()
三、实施剖宫产的原因()
四、实施剖宫产的时机()
五、消毒和灭菌()
六、缝合线的使用()
七、麻醉()
八、保定()
九、切口()
十、对躺卧保定母牛实施手术()
十一、对站立保定母牛实施手术()
第七章提高奶牛繁殖力的措施()
节奶牛繁殖力指标()
一、受配率()
二、受胎率()
三、21天妊娠率()
第二节影响奶牛繁殖力的因素()
一、母牛先天性因素()
二、母牛营养性不育因素()
三、环境气候性不育因素()
四、管理性不育因素()
第三节母牛繁殖障碍及防治()
一、引起繁殖障碍的原因()
二、母牛繁殖障碍及其防治()
第四节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措施()
一、在育种方面重视繁殖性能()
二、加强饲养管理()
三、加强繁殖管理()
四、推广应用繁殖新技术()
五、控制繁殖疾病()
第八章奶牛现代繁殖技术简介()
节奶牛胚胎移植技术()
一、供体的选择()
二、同期发情()
三、超数排卵()
四、胚胎采集及检验()
五、胚胎冷冻保存及解冻技术()
六、受体牛的选择及胚胎移植技术()
第二节程序化人工授精技术()
一、程序化人工授精机理()
二、所需药物()
三、应用PGF2α程序化人工授精方法()
四、应用孕激素延长黄体法()
第三节性别控制技术()
一、X、Y精子的分离()
二、早期胚胎的性别鉴定()
第四节体外受精技术()
一、体外受精的方法()
二、体外受精技术优点()
三、体外受精技术应用实例()
第九章良种犊牛的培育()
节后备牛生长发育特点()
一、体重增长变化()
二、体型生长发育()
三、消化系统的生长发育()
第二节犊牛的培育()
一、新生犊牛的护理()
二、犊牛的饲喂()
三、哺乳期犊牛的管理()
四、断奶及断奶后的饲养()
五、犊牛饲养的目标()
第三节犊牛常见疾病防治()
一、犊牛下痢()
二、犊牛饮食性腹泻()
三、犊牛副伤寒()
四、犊牛冠状病毒感染()
附件1牛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
附件2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2008—2020年)()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章奶牛业发展概况〖1〗节我国奶牛业发展历史中国是世界早驯化饲养牛、马、羊等奶畜的国家之一。新石器晚期即产生了原始畜牧业。到夏商春秋时代,已经出现畜牧业管理机构,有了早的“国家畜牧局”和“国家兽医师”的职官建制暨“牛臣”“刍正”“牧人”“牧师”“巫马”“牛人”“羊人”等。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数千年传承饮食奶制品的风俗,我国人民食用的奶制品不是“舶来品”,也不是“洋奶”;战国秦汉时期,随着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饮食奶制品的习俗传至长江流域。关于“牛乳”记载早出现在秦代。据记载,秦末(公元前206年)佛教经典《大智度论》见有“牛乳”两字;西汉帝时(公元前170年)已生产牛奶酒;汉宣帝时,出现了“养羊酤酪”的羊奶专业户;东汉时期(公元25—200年)文献中常出现“酪”字。古代的奶制品主要有酪、酥、湩、醍醐、奶酒等。酪:东汉许慎《说文图字》解释“酪”为“乳浆也”,或“酪浆”。《文选·汉李文卿(陵)答苏武书》说:“羶肉酪浆,以充饥渴”,可见,在古代“酪”即指奶汁,后来常指各种奶制品。在特定的语境场合,“酪”系指奶发酵而成的一种半流质的软品,人们习惯称为“奶酪”或“乳酪”。北方少数民族习惯“食肉饮酪”“以肉酪为粮”。汉代《乌孙公主歌》中有“肉为食兮酪为浆”。《后汉书·乌桓传》记载,乌桓人有发达的畜牧业,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生活。以肉为食、以酪为饮,以皮毛为衣、以穹庐为房舍。酥、醍醐:在汉代的奶制品中,奶经发酵而制成者为酪,酪之上者为酥,酥之精者为醍醐。可见,醍醐是的奶油制品,是酥酪上凝聚的油。东汉《说文图字》,醍醐,酪之精者也”。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湩:在秦汉时期的文献中,湩也指奶汁。有时专指马酪,它是一种由马奶发酵而成的酒。东汉的应劭称:今梁州亦名马酪为马酒。唐代的汗颜师古称:马酪味如酒,而饮之也可醉,古呼马酒也。马奶酒——西汉汉武帝时盛行。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宋辽金元各朝,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先后入主中原,使用奶制品进入兴盛时期。西晋(公元265—316年)奶酪除食用外,还用于祭祀;北魏(公元386—534年)《齐民要术》已记载有“作酪法”“作干酪法”“作漉酪法”“作马酪酵法”和“抨酥法”;《魏书·王琚转》(公元351—354年)记载有“常饮牛乳色如处子”。唐朝(公元618—907年)使用乳制品已较普遍,《晋书》(公元644—646年)中已有“乳酪养性”之说;宋朝(公元960—1279年)官府设有“牛羊司”和“乳酪院”,据《金史》记载,天会前期(公元1123年)丰州城(今呼市)内的酪巷,即制作和经营乳类食品;元朝(公元1254—1324年)蒙古骑兵已带干制乳品充作军粮;明清时期,由于我国人口增加较快,大规模垦荒种田,奶畜饲养数量下降,使用奶制品习俗逐渐消退,开始把奶制品当成药补食品,成为老幼病弱者的专用补品;明代《本草纲目》对各种乳的特性与医药效果均有详细阐述,“羊奶甘温无毒,补寒冷虚之,润心肺、治消渴,疗虚痨,益精气,补肺肾气和肠气”。《食医心鉴》:羊奶“益肾气、强阳道,对体虚之人,无论何种病症皆宜”;《饮膳正要》:羊奶粥“温补肾阳,主治病后阳痿”;并记载有制作“醍醐”(即黄油)方法;据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邓川志记载“凡家喂四头牛做乳扇二百张,八口之家足资俯仰矣”。我国养牛挤奶历史起始于19世纪中叶。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我国从英法等国引进荷兰牛、娟姗牛、爱尔夏牛,但为数较少。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我国,沿海城市涌入许多外国侨民,先后把西洋奶牛引进了我国各地。1842年,黑白花奶牛引入厦门、泉州、福州,这是西方奶牛传入我国的早记载。随着中国的被入侵,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带进的乳牛逐渐增多。据1860—1878年间文献记载,法国侨民和传教士曾带入一批法国黑白花奶牛,随后英国侨民分批运入英国爱尔夏牛。1870年,上海出现牛奶市价记录,每10啤酒杯牛奶1银元。1878年后,上海浦东开始用引进的黑白花奶牛与黄牛杂交。南京出现黑白花乳牛开始于1879年,由加拿大籍传教士马林携入。1880年英商艾文氏首批引入荷兰牛到上海。1897年前后修筑中东铁路时期,俄国人曾引进多批乳牛。19世纪末,外国传教士带乳牛到天津,日俄侨民引数十头乳牛到大连。昆明地区在光绪末年由法国传教士从英国引进荷兰黑白花奶牛。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民间饲养乳牛逐渐增多。19世纪中期以来,乳制品发生了巨大变迁。“旧时王谢堂前燕”,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奶制品也由神圣的祭品、皇家的贡品、贵族的礼品、待客的上品、珍奇的药品、特殊人群的补品演变成了一种融入了当代科学技术、营养知识及商业广告等多种元素的大众食品。奶的营养丰富,是哺乳动物及人类口食物。民以食为天,食以奶为先。西方盛传的一个说法:上帝给人类两大恩赐,一个是豆科植物;另一个是反刍动物。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奶牛是消耗粮食少、饲料报酬的家畜。它能将饲料中能量的20%、蛋白质的35%转化到奶中。用同样饲料饲喂奶牛获得的动物蛋白质至少高出养猪2倍。第二节国内外奶牛业发展概况〖*2/3〗一、国际奶牛业概况据中国畜牧业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世界奶畜总数73亿头,奶类总产量721亿吨,见下表,人均鲜奶占有量约100千克。其中,奶牛存栏265亿头(图1-1),牛奶产量6亿吨。国际牧场联盟(IFCN)2013年会上公布,全球约有145亿个奶牛养殖场(户),全球平均每年新增乳品需求约为2 000万吨。图1-1世界主要奶牛养殖国家奶牛存栏柱形图
表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奶类生产情况(单位:万吨、%)位次国名产量占总产量比例全球69 337761印度11 00415872美国8 5859412383中国3 743635394巴基斯坦3 43624965俄罗斯3 25617476德国2 869134147巴西2 7715948法国2 421773499新西兰1 52168219
二、奶牛业发展趋势奶牛养殖数量逐年下降,牛奶产量稳步上升。比如美国,从1997年到2010年,牛奶产量从7 080万吨增加到8 746万吨,增长了235%,但奶牛存栏从925万头下降到912万头,减少了14%。科技贡献率高。科技贡献推动奶牛养殖业迅猛发展,欧美等国奶业科技贡献率达70%~80%的水平。节能减排和综合治理,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如美国从1944年到2007年,牛奶总产量增加了3 000多万吨,但奶牛数量、饲料用量、土地用量、粪污排放量和碳排放量,只有原来的21%、23%、10%、24%和37%。牛奶消费以巴氏奶为主。世界90%以上国家都以巴氏鲜奶消费为主,所占比重超过80%。巴氏奶是利用鲜牛奶做原料,利用巴氏消毒法(牛奶巴氏消毒法是法国人巴斯德于1865年发明),即72~75℃下加热10~15秒,杀灭有害的微生物。既有效实施了灭菌,又有效减少了营养物质的破坏和损失,限度地保留了生乳的风味和活性,也称为“鲜牛奶”。巴氏灭菌法与UHT灭菌相比:乳清蛋白变性率、可利用氨基酸损失率、维生素C损失率、氨基酸损失率分别低56、2、53和24个百分点。因此,从风味和营养而言,巴氏鲜奶接近生乳,备受消费者青睐。发展巴氏奶的优缺点如下。优点:有助于推动奶源基地建设;有助于推进标准化养殖;有助于提升加工、贮藏与运输水平;有助于提升奶业一体化程度;发展巴氏鲜奶有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缺点:与超高温灭菌(UHT)奶相比,要求有完善的冷链体系;保质期较短;不适宜远距离运输。由奶牛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奶牛养殖要以优质安全生鲜乳为目标,以追求奶牛优质高产和长寿为育种方向,依靠科技进步,立足生态环保,以高效无公害饲料生产与饲养为突破口,实现奶牛养殖业高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三、我国奶牛业发展现状我国是世界奶牛存栏多的国家之一,2000年以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3年我国奶牛存栏1 494万头,牛奶产量3 531万吨,同比下降57%。奶牛存栏居世界第4,牛奶产量位居第3。奶牛存栏前5位的是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内蒙古)、黑龙江、河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和山东。牛奶产量前5位的是内蒙古、黑龙江、河北、河南和山东。人均占有量前5位的是内蒙古、宁夏回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宁夏)、黑龙江、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和河北。宁夏奶牛存栏和牛奶总产量均居全国第9位。成母牛年均单产5 500千克,人均奶类消费量324千克,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四、宁夏奶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与现状宁夏位于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宁夏平原平均海拔1 100~1 200米,年降水量20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为86℃,日照充足,空气干燥,温度适中,是我国适宜养殖奶牛的地区之一。宁夏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奶牛优势区,奶产业是自治区农业五大优势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一)奶牛养殖业现状“十一五”以来,宁夏奶牛养殖业步入快速发展期。2013年奶牛存栏52万头、牛奶产量15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4%和75%,居全国第九。人均鲜奶占有量约245千克,居全国第二位。全区成母牛年均单产6 800千克,居全国第四,比2012年提高100千克,较全国2012年平均水平高1 300千克。全区奶牛养殖户由18 205户减少到16 182户,减少112%。规模养殖比例由65%提高到70%,成母牛比例由45%提高到47%,养殖规模和牛群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存栏奶牛100头以上的奶牛场共有352个。其中,专业养殖场121个、奶企自建33个、专业合作社101个、其他97个。存栏300头以上的237个,其中,1 000头以上44个。存栏100~200头的99个,存栏200~300头的16个。随着奶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奶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二)乳制品加工生产情况全区现有乳品企业20家,年加工能力195万吨。其中,日加工处理鲜奶能力200吨以上,产值过亿元的企业9家。2013年实际加工生鲜乳141万吨,生产液态奶67万吨,乳饮料46万吨,酸奶22万吨,奶粉24万吨,干酪素等066万吨。形成了以蒙牛、伊利、夏进为主的高端液态奶加工基地,以塞尚、亿美为主的特色乳品加工基地和以恒枫、明旺为主的优质奶粉加工基地。第三节奶牛品种牛在动物分类学上的地位是: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单子宫亚纲(Monodelphia);偶蹄目(Artiodactila),反刍亚目(Ruminatia);牛科(Bovidae),牛亚科(Bovinae)。牛亚科以下又分为:牛属(Bos)和水牛属(Bubalus)。牛属动物包括普通牛、瘤牛、牦牛、野牛等牛种。水牛属包括两个野生种,一种是非洲野水牛,另一种是亚洲野水牛。非洲野水牛尚未驯化。当今各地饲养的家水牛,是由亚洲野水牛驯化而来,统称为水牛种(Bubaus bublis)。按经济用途对普通牛进行分类可分为乳牛、肉牛、肉乳或乳肉兼用牛、肉役或役肉兼用牛。而全球分布较广的奶牛品种主要有荷斯坦、娟姗等几个品种。一、荷斯坦(Holstein)荷斯坦牛全称为荷斯坦——弗里生牛(图1-2),是Holstein-Friesian的音译名称,以前称荷兰牛,因毛色为黑白相间的花块,又称黑白花(奶)牛。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出到世界各国,经过多年培育,形成了以各国国家名称冠名的荷斯坦牛品种。荷斯坦牛以产奶量高、适应性广而著称。风土驯化能力强。耐寒,但耐热性较差。对饲料条件要求较高。荷斯坦牛对热带、亚热带的气候条件适应能力较差,而炎热地区的荷斯坦牛能较好地适应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季的气候。图1-2荷斯坦牛(Holstein)
二、红白花奶牛(Red and White)红白花奶牛(图1-3)源自黑白花奶牛,20世纪40年代以前,偶尔在黑白花奶牛群中出现,不受欢迎不被登记,1964年美国红白花奶牛协会成立,1971年加拿大允许红白花奶牛注册登记,1974年美国农业部承认红白花为一个品种。图1-3红白花奶牛(Red and White)
三、娟姗牛(Jersey)娟姗牛(图1-4)属小型乳用品种,原产于英吉利海峡南端的娟姗岛(也称为哲尔济岛),其育成史已不可考,有人认为是由法国的布里顿牛(Brittany)和诺曼底牛(Normondy)杂交繁育而成。娟姗牛体型小,清秀,轮廓清晰。头小而轻,两眼间距宽,眼大而明亮,额部稍凹陷,耳大而薄,鬐甲狭窄,肩直立,胸深宽,背腰平直,腹围大,尻长平宽,尾帚细长,四肢较细,关节明显,蹄小。乳房发育匀称,形状美观,乳静脉粗大而弯曲,后躯较前躯发达,体型呈楔形。娟姗牛的特点是乳质浓厚,单位体重产奶量高,乳脂肪球大,易于分离,乳脂黄色,风味好,适于制作黄油,其鲜奶及奶制品备受欢迎。图1-4娟姗牛(Jersey)
四、爱尔夏牛爱尔夏牛(图1-5)原产英国爱尔夏。该牛种初属肉用,1750年开始引用荷斯坦牛、更赛牛、娟姗牛等乳用品种杂交改良,于18世纪末育成为乳用品种。被毛白色带红褐斑。角尖长,垂皮小,背腰平直,乳房宽阔,乳头分布均匀。成年公牛体重约800千克,母牛约为500千克。耐粗饲,易肥育。年产乳3 500~4 500千克,乳脂率38%~40%,脂肪球小。广布世界各国。爱尔夏牛以早熟、耐粗,适应性强为特点,先后出口到日本、美国、芬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30多个国家。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等许多省(区)曾有引用,但由于该品种有神经质,不易管理,如今纯种牛已很少。图1-5爱尔夏牛(Ayrshire)
五、更赛牛(Guemsey)更赛牛(图1-6)原产英吉利海峡的更赛岛,是英国的古老品种,含诺曼底牛的基因比例大。1877年成立品种协会,1878年开始改良登记。头小,额窄,角较长,向上方弯,颈长而薄,体躯较宽深,后躯发育良好,乳房发达,毛色浅黄为主,有浅褐的个体,额、四肢、尾帚多为白色,鼻镜淡红色。平均单产3 500~4 500千克;乳脂率44%;适应性能良好,遗传稳定,抗病力强。图1-6更赛牛(Guemsey)
六、瑞士褐牛(Brown Swiss)瑞士褐牛(图1-7)原产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区,主要在瓦莱斯地区。由当地的短角牛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经过长时间选种选配而育成。被毛为褐色,由浅褐、灰褐至深褐色,在鼻镜四周有一浅色或白色带,鼻、舌、角尖、尾帚及蹄为黑色。头宽短,额稍凹陷,颈短粗,垂皮不发达,胸深,背线平直,尻宽而平,四肢粗壮结实,乳房匀称,发育良好。产奶量为2 500~3 800千克,乳脂率为32%~39%。美国于1906年将瑞士褐牛育成为乳用品种,1999年美国乳用瑞士褐牛305天平均产奶量达9 521千克(成年当量)。图1-7瑞士褐牛(Brown Swiss)
表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奶类生产情况(单位:万吨、%)位次国名产量占总产量比例全球69 337761印度11 00415872美国8 5859412383中国3 743635394巴基斯坦3 43624965俄罗斯3 25617476德国2 869134147巴西2 7715948法国2 421773499新西兰1 52168219
二、奶牛业发展趋势奶牛养殖数量逐年下降,牛奶产量稳步上升。比如美国,从1997年到2010年,牛奶产量从7 080万吨增加到8 746万吨,增长了235%,但奶牛存栏从925万头下降到912万头,减少了14%。科技贡献率高。科技贡献推动奶牛养殖业迅猛发展,欧美等国奶业科技贡献率达70%~80%的水平。节能减排和综合治理,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如美国从1944年到2007年,牛奶总产量增加了3 000多万吨,但奶牛数量、饲料用量、土地用量、粪污排放量和碳排放量,只有原来的21%、23%、10%、24%和37%。牛奶消费以巴氏奶为主。世界90%以上国家都以巴氏鲜奶消费为主,所占比重超过80%。巴氏奶是利用鲜牛奶做原料,利用巴氏消毒法(牛奶巴氏消毒法是法国人巴斯德于1865年发明),即72~75℃下加热10~15秒,杀灭有害的微生物。既有效实施了灭菌,又有效减少了营养物质的破坏和损失,限度地保留了生乳的风味和活性,也称为“鲜牛奶”。巴氏灭菌法与UHT灭菌相比:乳清蛋白变性率、可利用氨基酸损失率、维生素C损失率、氨基酸损失率分别低56、2、53和24个百分点。因此,从风味和营养而言,巴氏鲜奶接近生乳,备受消费者青睐。发展巴氏奶的优缺点如下。优点:有助于推动奶源基地建设;有助于推进标准化养殖;有助于提升加工、贮藏与运输水平;有助于提升奶业一体化程度;发展巴氏鲜奶有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缺点:与超高温灭菌(UHT)奶相比,要求有完善的冷链体系;保质期较短;不适宜远距离运输。由奶牛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奶牛养殖要以优质安全生鲜乳为目标,以追求奶牛优质高产和长寿为育种方向,依靠科技进步,立足生态环保,以高效无公害饲料生产与饲养为突破口,实现奶牛养殖业高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三、我国奶牛业发展现状我国是世界奶牛存栏多的国家之一,2000年以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3年我国奶牛存栏1 494万头,牛奶产量3 531万吨,同比下降57%。奶牛存栏居世界第4,牛奶产量位居第3。奶牛存栏前5位的是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内蒙古)、黑龙江、河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和山东。牛奶产量前5位的是内蒙古、黑龙江、河北、河南和山东。人均占有量前5位的是内蒙古、宁夏回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宁夏)、黑龙江、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和河北。宁夏奶牛存栏和牛奶总产量均居全国第9位。成母牛年均单产5 500千克,人均奶类消费量324千克,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四、宁夏奶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与现状宁夏位于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宁夏平原平均海拔1 100~1 200米,年降水量20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为86℃,日照充足,空气干燥,温度适中,是我国适宜养殖奶牛的地区之一。宁夏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奶牛优势区,奶产业是自治区农业五大优势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一)奶牛养殖业现状“十一五”以来,宁夏奶牛养殖业步入快速发展期。2013年奶牛存栏52万头、牛奶产量15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4%和75%,居全国第九。人均鲜奶占有量约245千克,居全国第二位。全区成母牛年均单产6 800千克,居全国第四,比2012年提高100千克,较全国2012年平均水平高1 300千克。全区奶牛养殖户由18 205户减少到16 182户,减少112%。规模养殖比例由65%提高到70%,成母牛比例由45%提高到47%,养殖规模和牛群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存栏奶牛100头以上的奶牛场共有352个。其中,专业养殖场121个、奶企自建33个、专业合作社101个、其他97个。存栏300头以上的237个,其中,1 000头以上44个。存栏100~200头的99个,存栏200~300头的16个。随着奶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奶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二)乳制品加工生产情况全区现有乳品企业20家,年加工能力195万吨。其中,日加工处理鲜奶能力200吨以上,产值过亿元的企业9家。2013年实际加工生鲜乳141万吨,生产液态奶67万吨,乳饮料46万吨,酸奶22万吨,奶粉24万吨,干酪素等066万吨。形成了以蒙牛、伊利、夏进为主的高端液态奶加工基地,以塞尚、亿美为主的特色乳品加工基地和以恒枫、明旺为主的优质奶粉加工基地。第三节奶牛品种牛在动物分类学上的地位是: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单子宫亚纲(Monodelphia);偶蹄目(Artiodactila),反刍亚目(Ruminatia);牛科(Bovidae),牛亚科(Bovinae)。牛亚科以下又分为:牛属(Bos)和水牛属(Bubalus)。牛属动物包括普通牛、瘤牛、牦牛、野牛等牛种。水牛属包括两个野生种,一种是非洲野水牛,另一种是亚洲野水牛。非洲野水牛尚未驯化。当今各地饲养的家水牛,是由亚洲野水牛驯化而来,统称为水牛种(Bubaus bublis)。按经济用途对普通牛进行分类可分为乳牛、肉牛、肉乳或乳肉兼用牛、肉役或役肉兼用牛。而全球分布较广的奶牛品种主要有荷斯坦、娟姗等几个品种。一、荷斯坦(Holstein)荷斯坦牛全称为荷斯坦——弗里生牛(图1-2),是Holstein-Friesian的音译名称,以前称荷兰牛,因毛色为黑白相间的花块,又称黑白花(奶)牛。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出到世界各国,经过多年培育,形成了以各国国家名称冠名的荷斯坦牛品种。荷斯坦牛以产奶量高、适应性广而著称。风土驯化能力强。耐寒,但耐热性较差。对饲料条件要求较高。荷斯坦牛对热带、亚热带的气候条件适应能力较差,而炎热地区的荷斯坦牛能较好地适应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季的气候。图1-2荷斯坦牛(Holstein)
二、红白花奶牛(Red and White)红白花奶牛(图1-3)源自黑白花奶牛,20世纪40年代以前,偶尔在黑白花奶牛群中出现,不受欢迎不被登记,1964年美国红白花奶牛协会成立,1971年加拿大允许红白花奶牛注册登记,1974年美国农业部承认红白花为一个品种。图1-3红白花奶牛(Red and White)
三、娟姗牛(Jersey)娟姗牛(图1-4)属小型乳用品种,原产于英吉利海峡南端的娟姗岛(也称为哲尔济岛),其育成史已不可考,有人认为是由法国的布里顿牛(Brittany)和诺曼底牛(Normondy)杂交繁育而成。娟姗牛体型小,清秀,轮廓清晰。头小而轻,两眼间距宽,眼大而明亮,额部稍凹陷,耳大而薄,鬐甲狭窄,肩直立,胸深宽,背腰平直,腹围大,尻长平宽,尾帚细长,四肢较细,关节明显,蹄小。乳房发育匀称,形状美观,乳静脉粗大而弯曲,后躯较前躯发达,体型呈楔形。娟姗牛的特点是乳质浓厚,单位体重产奶量高,乳脂肪球大,易于分离,乳脂黄色,风味好,适于制作黄油,其鲜奶及奶制品备受欢迎。图1-4娟姗牛(Jersey)
四、爱尔夏牛爱尔夏牛(图1-5)原产英国爱尔夏。该牛种初属肉用,1750年开始引用荷斯坦牛、更赛牛、娟姗牛等乳用品种杂交改良,于18世纪末育成为乳用品种。被毛白色带红褐斑。角尖长,垂皮小,背腰平直,乳房宽阔,乳头分布均匀。成年公牛体重约800千克,母牛约为500千克。耐粗饲,易肥育。年产乳3 500~4 500千克,乳脂率38%~40%,脂肪球小。广布世界各国。爱尔夏牛以早熟、耐粗,适应性强为特点,先后出口到日本、美国、芬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30多个国家。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等许多省(区)曾有引用,但由于该品种有神经质,不易管理,如今纯种牛已很少。图1-5爱尔夏牛(Ayrshire)
五、更赛牛(Guemsey)更赛牛(图1-6)原产英吉利海峡的更赛岛,是英国的古老品种,含诺曼底牛的基因比例大。1877年成立品种协会,1878年开始改良登记。头小,额窄,角较长,向上方弯,颈长而薄,体躯较宽深,后躯发育良好,乳房发达,毛色浅黄为主,有浅褐的个体,额、四肢、尾帚多为白色,鼻镜淡红色。平均单产3 500~4 500千克;乳脂率44%;适应性能良好,遗传稳定,抗病力强。图1-6更赛牛(Guemsey)
六、瑞士褐牛(Brown Swiss)瑞士褐牛(图1-7)原产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区,主要在瓦莱斯地区。由当地的短角牛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经过长时间选种选配而育成。被毛为褐色,由浅褐、灰褐至深褐色,在鼻镜四周有一浅色或白色带,鼻、舌、角尖、尾帚及蹄为黑色。头宽短,额稍凹陷,颈短粗,垂皮不发达,胸深,背线平直,尻宽而平,四肢粗壮结实,乳房匀称,发育良好。产奶量为2 500~3 800千克,乳脂率为32%~39%。美国于1906年将瑞士褐牛育成为乳用品种,1999年美国乳用瑞士褐牛305天平均产奶量达9 521千克(成年当量)。图1-7瑞士褐牛(Brown Swiss)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