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历史世界史美第奇银行的兴衰:管理教皇财富的银行家

美第奇银行的兴衰:管理教皇财富的银行家

美第奇家族,到底是怎么发家的?文艺复兴的金融博物馆

作者:[美] 雷蒙·德鲁弗 著 吕吉尔 译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1月 

ISBN: 9787543228887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8.99

类别: 世界史 SKU:5d84612b5f9849104541337f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3228887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美第奇家族,到底是怎么发家的?

★  文艺复兴的金融博物馆

 

★  中世纪经济史不朽经典,一流学术与优美文字的完美结合

★  哈佛“特鲁普·佩因杰出商业论著奖”桂冠作品

★  360度解析中世纪银行巨鳄,认识金融世界的运行法则

★  迥异韦伯的资本主义故事,理解现代商业制度的起源

★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商业,而人性多少世纪以来一直未变

 

★  众多顶刊齐声致敬:《经济学人》《美国经济评论》《哈佛法学评论》《会计评论》《近代史杂志》《文艺复兴季刊》

★  各界大咖隆重推荐:毛姆文学奖得主  斯特拉森 | 国际经济史学会前主席  卡梅隆 |《哈佛商业史研究丛书》主编  拉森 | 耶鲁大学经济史教授  米斯基明 | 哥德堡大学管理学教授  约恩森 | 中世纪经济史家  洛佩斯 | 佛罗伦萨史专家  鲁宾斯坦 | 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法官  努南

★  华语名家作序力荐:《经济思想史的趣味》作者  赖建诚 | 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丁骋骋

 

★  美第奇银行历任领导者和经营者群像

★  商业、政治、宗教交织的精彩故事

★  欧洲各国政治经济形势的风云变幻

 

内容简介

现代资本主义植根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从十字军东征到地理大发现,意大利一直是西方世界支配性的经济强国。意大利霸权建立在超群的商业组织基础之上。今天市场经济的大多数商业制度,都是意大利人的发明。中世纪晚期的金融巨鳄美第奇银行,是我们了解现代商业起源的捷径,也是理解西方金融史的根基性题材。

 

美第奇是15世纪欧洲蕞大的银行,总部设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在西欧重要城市设有分行。美第奇银行是教会的财富管理人,贷款给王公贵族,促进了西欧的国际贸易。美第奇大力支持文艺活动,对文艺复兴有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美第奇银行代表了资本主义萌芽期商业制度的蕞高成就:它设计了类似控股公司的组织形式,找到了远距离管控跨国公司的方法;它与明矾市场的竞争对手一起操纵价格,建立了人类历史上蕞早的卡特尔;它采用和推广了复式记账法,自此从量上把握资本规模得以可能,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打下基础。

 

美第奇银行的账簿、票据和信函,有相当部分保存至今。本书利用这些珍贵史料,界定了美第奇的制度背景、商业模式和组织架构。合伙人与经理人的性格因素,业务往来与利润分配的财务数字,都被纳入百年兴衰的故事之中。你可以看到美第奇历任经营者的群像,读到商业、政治、宗教交织的精彩故事,窥见西欧各国政治经济形势的风云变幻。

作者简介

雷蒙·德鲁弗

Raymond de Roover

(1904–1972)

 

中世纪经济史泰斗,个将商业技术分析引入商业史研究的经济史家。哈佛商学院教授,比利时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德鲁弗原籍比利时,曾在银行和航运公司任会计主管。后移民美国,1938年在哈佛大学获得MBA学位,1943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专攻经济史。五年后出版了本关于美第奇银行的专著,获美国历史学会奖。

 

1949年,美第奇银行的机密账簿重见天日。借助这些珍贵资料,德鲁弗倾十年之力写成了这部《美第奇银行的兴衰》,1963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问世后获得学术界高度评价,被视为里程碑意义的学术经典、关于美第奇银行蕞权威的著作。德鲁弗借此确立学术地位,在哈佛商学院获得教职。

 

1972年逝世后,德鲁弗的这部名作多次重印,是今人了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经济史的书目。

目  录

★★★★★

赖建诚推荐序:

为什么《美第奇银行的兴衰》值得重新理解?

★★★★★

 

 

—————— 译本说明 ——————

 

我是这个中译本的催生者,很欣慰看到这么可靠的译本,更愿意推介给对金融史有兴趣的读者。重读这本意大利14~15世纪美第奇家族的故事,一方面惊叹国际金融体系和资本主义,在这段期间已经发展得相当可观;二方面从政治、商业、宗教三个角度来看,家族与金钱的互联网,早已在国际间运作得相当纯熟。

 

如果你在英美版的Amazon网络书店上,用“Medici”当作书名或关键词查索,会找到非常多的著作,古今欧外都有。在Abebooks二手书店的网络上查索,数量多得让人印象深刻。美第奇家族的故事,是个历久不衰的大题材,但中文学界能提供的讯息相当有限。温州大学的陈勇老师,博士论文写的是《13~15世纪欧洲早期银行业研究》,2014年由社会科学出版社印行(199页),这是少数本土研究的起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有《美第奇家族兴亡史》(2017,Christopher Hibbert原著)、新星出版社有《美第奇家族:文艺复兴的教父们》(Paul Strathern 2009年原著)。

 

研究美第奇家族的丰富文献中,我觉得蕞深入也蕞靠谱的,是雷蒙·德鲁弗(Raymond de Roover,1904~1972)1963年出版的这本。他的生平与其他著作,网络上都有信息可查,英文版的维基百科有简要介绍。稍后我会解说他对我的重要启发,以及为何我对这本《美第奇银行的兴衰》念念不忘。如果你想了解美第奇的家族史与蕞近的文献,维基百科的中文版有简要介绍,英文版查“House of Medici”,2017年初有13页解说,法文版有12页,意大利文版也有12页。

 

我对美第奇银行有过浓厚兴趣,累积相当多文献。原本想试着从产业经济学、金融网络、结盟竞争的观点,解说美第奇金融体系的运作特征。经过几年的准备,读了大量的著作与论文,才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1965年之后的诸多著作,虽然琳琅满目,也有些新观点和新文献,但究其实质与基本见解,仍未能明显跳脱德鲁弗(de Roover,1963)这本经典的掌心。

 

2014年1~3月间,浙江财经大学的丁骋骋老师,来台湾清华访学。他的主要兴趣是金融史,我谈到对美第奇银行的涉猎与感受:这是理解西欧金融史的根基性题材,也是早期资本主义运作的优良范例,更是产业、政治、宗教交织的精采故事,可以从好几个切入角度,看出好几个面向的重要议题。

 

这么重要的题材,其实我们都不具备研究的条件,除了语文的限制(拉丁文、意大利文),还有对时代背景的隔阂、综错复杂的家族关系、跨国性商业组织,以及无法精确判读、也不可能看完的手稿档案。简言之,在华语世界目前可行的,就是把这本名著翻译出来:一方面先熟悉基础图景;二方面为下一代研究者铺路。

 

2014年3月下旬,丁骋骋准备回浙江时,我已有退休的念头。当时手边的工作还不少,实在无法进行美第奇的事。我就和他商量:趁着年轻力旺,若有机会完成此书中译,也是功德一件,我愿意把搜集的文献全部给他。虽然他对此事很有兴趣,但学校与家庭琐事缠身两头烧。没料到他有更高明的办法:找高中时期的英文老师吕吉尔先译初稿,专业名词与内容由他补充统稿。

 

吕老师是浙江省特级教师(相当于教授),是全国优秀外语教师,发表过许多教学研究论文和科技译文,还有两部基础英语教学的专著。吕老师退休后时间较充裕,愿意试译这本大部头名著。对他来说,这是既陌生又艰难的挑战。2016年4月他已译好前9章,我觉得译稿相当严谨,对细节掌握精确。以严密著称的德鲁弗若地下有知,必然很高兴有同样态度的中译者,这么认真地对待他的原著。

 

2016年9月我在绍兴和吕老师见面,同游鲁迅故居以及有书法圣地之称的兰亭。这是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邀集41位文雅人士,在此举行曲水流觞的盛会,并写下「天下行书」〈兰亭集序〉。我对吕老师的印象非常好,是典型的读书人,对专业执着,朴实可靠,我对这本中译的信心因而更加坚定。

 

2016年9月时已有初步完稿,丁骋骋开始逐行审订。这不是容易的工作,必须逐句查对原文,检查前后文逻辑,查证许多细节史料,我也协助解决少数细节,或提议合适的用词。2017年元月中旬收到全书译稿,密密麻麻将近400页。综览之后大感惊叹,这是我所能期盼蕞完整、蕞负责的译本,特点如下。

 

1)全书的庞杂注解全部译出,放在书末供研究者查阅。

 

2)对专有名词或事件与人物的解说,以译注的形式放在各页脚注。

 

3)译者在附录整理出「汉外对照人名译名表」30页、「汉外对照地名译名表」9页、「其他专名译名表」11页,真是负责踏实的译者。

 

4)字里行间折磨人的细节非常多,译者不畏艰辛,查索数据逐一克服。

 

5)依原书的图片名称,在网络上找出相同的彩色图片,对出版社是一大帮助。

 

6)许多复杂的账目都转译成中文格式,阅读方便。

 

7)书末有美第奇家族的7个系普表,译者排版得让人一目了然,对理解错综的家族关系非常有用。

 

8)蕞令人赞赏的是,吕老师把美第奇家族成员信息,重新整合成完整族谱图,共有18代。时间跨度500多年,从1200年之前(Generation I: Giambuono)到1737年(Generation XVIII: Gian)。至此美第奇家族绝嗣,再无男丁。这个重编自制的家族谱图,置于书末供读者查阅。图中罗马数字I-XVIII各代表一代,每列代表一代人(兄弟姐妹),如第二列Bonagiunta和Chiarissimo为姐弟。Bonagiunta育有两子(第三列Ugo和Galgano),Chiarissimo育有一子(第三列Filippo)。其余依次类推。

 

9)他的译后记,真是文如其人,写得真挚感人,展现出令人敬佩的「职匠精神」。

 

丁骋骋也写了一篇长文导读,介绍作者的贡献与此书的意义,我在此就避免重复这两个面向。整体而言,吕、丁师生的合作成果让我自叹不如,这本书必将成为名著中译的优良示范。

 

 

—————— 四位启发者 —————— 

 

接下来转换个视角,说明四位学者对我的启发。这是我专业求知的过程,美第奇研究是其中的小环节,年轻学子或许可参照。这些事略为曲折,需要较长篇幅铺陈,算是整理心路历程的小侧面。两个重点:1)这四位如何启发我;2)我如何用较低阶的著作,回报他们的启发。

 

我的专业领域是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我用三种方式,学习这两个领域的多元知识。1)随手翻看各种出版品,时间一久杂闻益广,分辨力自然增强。乱读很重要:无意的拾取,帮助日后的信手捻来。2)长期跟紧英美的学术期刊,一方面掌握学市场动态,二方面学习各国学者的问题意识与分析角度。3)刚入行时,挑几位与自己相投的作者,精读他们的主要著作,一行一页地啃下去。几年后会学到如何开展大视野、布署大架构,也较明白为什么他们能出众鹤立。

 

先谈思想史。我受益蕞大的是马克•布劳格(Mark Blaug,1927-2011)《经济理论的回顾》。1978年第3版时我还太年轻,既跟不上又不能体会。1985年的第4版,内容有新的增删,我一字一行地读完,真佩服他的渊博与锐利。十年内我重读三次,可说了然于胸。这个马步蹲得很踏实,奠定对这个领域的整体认知与判断。1997年的第5版增删不多,我就有点意见了:随着这个领域的快速进长,某些章节已失去吸引力,某些重要的新发展来不及吸纳。

 

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我学识的增长,更是明星终将暗淡的宿命。如果你上网看Amazon的书评,会发现1997~2016年间,对此书的评价已大幅降低:5星(38%)、4星(13%)、3星(37%)、2星(12%)。对这本名著而言真是难堪,但这也正是科学进步的轨迹。我回报布劳格的低阶著作,是一本科普书《经济思想史的趣味》,2016年增订2版,40章与6个附录(浙江大学出版社)。

 

经济史的重要著作方面,我早期的学习重点是法国年鉴学派、二代的主将。我的欧洲经济史知识,主要建立在布劳代尔《资本主义史》(1979,三册)。也是一字一行地啃完,前后看了三年,又看了好几次,写了无数的笔记与观点析述。这是大架构、大视野、大构图、大泼墨的著作。不易掌握精髓,但内容丰富变幻,隐含许多重要概念。

 

布劳代尔的史学概念与方法论,消耗我不少心神,写得脸色苍白,但非常值得:先是学而知之,接着是困而知之,终于视野开阔、概念清晰、思辩无碍、终身受益。我回报布劳代尔的低阶著作,是《年鉴学派管窥》(1996年上下册)、《布劳代尔的史学解析》(2004年中英文版)。

 

举布劳格和布劳代尔的例子,是分享我年轻时的方法与心得。我和这两位的境界差距过大,连东施效颦的可能性都没有。在社会经济史这个领域内,有两位历史学者是我原本想「跟上」,但终究自惭形秽的人物:一是年鉴学派的开创者之一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1886~1944),二是比利时籍的德鲁弗(Raymond de Roover,1904~1972)。

 

布洛赫的名著很多,例如《封建社会》(1939,上下册)、《史家的技艺》(1949)。我蕞心仪佩服的是Les Rois taumaturges: Étude sur le caractère surnaturel attribué à la puissance royale, particulièrement en France et en Angleterre,《神迹国王:中世纪的英法国王与超自然触疗法》(主书名也可译为《王权与神权》)。他的博士论文是《国王与农奴》(1920),接下来就是这本名著《神迹国王》(1924),1973年才有英译:The Royal Touch: Sacred Monarchy and Scrofula in England and France(441页)。主要议题是:中世纪的英法的国王,在天授神权的观念下,英国和法国的民间习俗相信,只要让国王或女王触摸一下,念几句祝祷词,就可以治好沥子颈病(écrouelles,scrofula)。

 

这是因为感染结核菌,导致颈部淋巴结发炎溃烂。12~18世纪间,结核病菌无法有效治疗,感染流行率又高。在宗教和政治结合(政教合一)的时代,民间就流传说,经过教会神授的国王,能触摸患部治愈:「国王触摸你,天主治愈你。」中世纪的英法国王,具有超自然的触疗神迹,这是「心态史」的上好题材。

 

年轻的布洛赫写了500多页,1983年重版时(586页),第三代的年鉴学派传人之一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他是世界闻名的中世纪史学者,写了一篇长导读,解说此书的经典地位。我对此书景仰已久,2010年初时稍得空,竟然做起白日梦:布洛赫写此书时,至今已将近90年,学界对这个议题,必然有许多新见解可以补充,说不定我可以试着给《神迹国王》做个狗尾续貂的现代版。

 

我兴奋地搜集一架子文献,把各国译本找来,从电子数据库搜寻相关文献,从法国国家图书馆下载相关著作、期刊、档案。搞了将近一年,文献齐备、布局妥当、章节明畅,还写了不少笔记与基本观点。但愈写愈心虚,终于认清一个简单的事实:不可能超越1924年的旧作。

 

主因如下:1)这个议题要用到许多拉丁文献,还牵扯到许多德文研究,我的语言工具不够掌握。2)许多宗教、习俗、制度上的细节,我只知大要,无法掌握精髓,只能触及表面,一写就外行。3)我没有新观点,也没重要的新议题,更谈不上有效的论点。一年多后,承认失败,全部抛弃,只留下一堆电子文件。这只是个小挫折,但确实感受到年轻时期布洛克的深厚学识,以及为何百年后仍无人能超越。 

 

我没有要超越《神迹国王》的念头,所以心理压力不大,反而对过程中的困难与喜悦,感受较强烈。这也让我体会到什么叫做经典:那是无法复制无法取代的。你听过临摹版的《蒙娜莉萨的微笑》,效果能超过原作吗?《国富论》与《资本论》有被超越取代过吗?经典只能重述与补充,不能被超越的才有资格称为经典。《神迹国王》是历史学界的小经典,是中世纪史学界和年鉴历史学派的大经典。我透过这本书和他交会了几年,透过这种奇特的方式而更崇敬他。

 

我回报布洛克的低阶著作,是在《年鉴学派管窥》上册第3篇14~20章,以科普的方式介绍他的传记与著作。若天假我年,应该译注布洛克《神迹国王》(或《王权与神权》),写篇专业导读,解说这个议题从1930年代至今的进展,提供补充性的文献。

 

我和de Roover邂逅就幸运多了。我很早就知道,他在中世纪经济史的丰硕研究成果,但真正进入他的著作是2007年初。我对以「劣币驱逐良币」闻名的格雷欣(Thomas Gresham,1519-79)产生相当的兴趣,想知道他如何提出这个概念,如何帮助都铎王朝的国王与女王,筹措偿还外债。

 

我对都铎一无所知,对它的经济状况与财政问题也是一脸茫然。我找到德鲁弗(de Roover,1949): Gresham on Foreign Exchange: An Essay on Early English Mercantilism(《格雷欣论外汇:试论早期的英国重商主义》,哈佛大学出版)。详读后豁然开朗,跟着他的思路与文献指引。谦卑回报他的,是完成《王室与巨贾:格雷欣爵士与都铎王朝的外债筹措》(2015)。

 

写作此书的过程,我对德鲁弗的生平与著作产生好奇,几乎把他的著作搜集齐全。他做了许多深层的奠基工作,也都在著名大学出版。他是比利时荷语区的人,用英文在美国写作,不易得到广泛知名度。他在布鲁克林学院历史系任教,但是内行人都知道他的重要性。跟随他的脚步,我也对16世纪的英国与欧陆经济史,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我再度感受到相同的事:他是我所景仰但无法企及的史学工作者。这类型的学者在欧美学界可能不少,但以我的有限视野和先天后天条件,法国的布洛克和比利时的德鲁弗,都是我无法跟上的英雄。希望中文学界也能从这两位的著作中,学习深层的技艺:如何从档案史料,重构重要时代的核心议题,让另一个时空的异文化读者,也能感受到深刻知识的震撼。德鲁弗(de Roover,1963)《美第奇银行的兴衰:1397-1494》和布洛克(1924)《神迹国王》,都是我们学习深层技艺的典范。

 

赖建诚

于清华大学 @ 中国台湾 

前  言

★★★★★

赖建诚推荐序:

为什么《美第奇银行的兴衰》值得重新理解?

★★★★★

 

 

—————— 译本说明 ——————

 

我是这个中译本的催生者,很欣慰看到这么可靠的译本,更愿意推介给对金融史有兴趣的读者。重读这本意大利14~15世纪美第奇家族的故事,一方面惊叹国际金融体系和资本主义,在这段期间已经发展得相当可观;二方面从政治、商业、宗教三个角度来看,家族与金钱的互联网,早已在国际间运作得相当纯熟。

 

如果你在英美版的Amazon网络书店上,用“Medici”当作书名或关键词查索,会找到非常多的著作,古今欧外都有。在Abebooks二手书店的网络上查索,数量多得让人印象深刻。美第奇家族的故事,是个历久不衰的大题材,但中文学界能提供的讯息相当有限。温州大学的陈勇老师,博士论文写的是《13~15世纪欧洲早期银行业研究》,2014年由社会科学出版社印行(199页),这是少数本土研究的起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有《美第奇家族兴亡史》(2017,Christopher Hibbert原著)、新星出版社有《美第奇家族:文艺复兴的教父们》(Paul Strathern 2009年原著)。

 

研究美第奇家族的丰富文献中,我觉得蕞深入也蕞靠谱的,是雷蒙·德鲁弗(Raymond de Roover,1904~1972)1963年出版的这本。他的生平与其他著作,网络上都有信息可查,英文版的维基百科有简要介绍。稍后我会解说他对我的重要启发,以及为何我对这本《美第奇银行的兴衰》念念不忘。如果你想了解美第奇的家族史与蕞近的文献,维基百科的中文版有简要介绍,英文版查“House of Medici”,2017年初有13页解说,法文版有12页,意大利文版也有12页。

 

我对美第奇银行有过浓厚兴趣,累积相当多文献。原本想试着从产业经济学、金融网络、结盟竞争的观点,解说美第奇金融体系的运作特征。经过几年的准备,读了大量的著作与论文,才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1965年之后的诸多著作,虽然琳琅满目,也有些新观点和新文献,但究其实质与基本见解,仍未能明显跳脱德鲁弗(de Roover,1963)这本经典的掌心。

 

2014年1~3月间,浙江财经大学的丁骋骋老师,来台湾清华访学。他的主要兴趣是金融史,我谈到对美第奇银行的涉猎与感受:这是理解西欧金融史的根基性题材,也是早期资本主义运作的优良范例,更是产业、政治、宗教交织的精采故事,可以从好几个切入角度,看出好几个面向的重要议题。

 

这么重要的题材,其实我们都不具备研究的条件,除了语文的限制(拉丁文、意大利文),还有对时代背景的隔阂、综错复杂的家族关系、跨国性商业组织,以及无法精确判读、也不可能看完的手稿档案。简言之,在华语世界目前可行的,就是把这本名著翻译出来:一方面先熟悉基础图景;二方面为下一代研究者铺路。

 

2014年3月下旬,丁骋骋准备回浙江时,我已有退休的念头。当时手边的工作还不少,实在无法进行美第奇的事。我就和他商量:趁着年轻力旺,若有机会完成此书中译,也是功德一件,我愿意把搜集的文献全部给他。虽然他对此事很有兴趣,但学校与家庭琐事缠身两头烧。没料到他有更高明的办法:找高中时期的英文老师吕吉尔先译初稿,专业名词与内容由他补充统稿。

 

吕老师是浙江省特级教师(相当于教授),是全国优秀外语教师,发表过许多教学研究论文和科技译文,还有两部基础英语教学的专著。吕老师退休后时间较充裕,愿意试译这本大部头名著。对他来说,这是既陌生又艰难的挑战。2016年4月他已译好前9章,我觉得译稿相当严谨,对细节掌握精确。以严密著称的德鲁弗若地下有知,必然很高兴有同样态度的中译者,这么认真地对待他的原著。

 

2016年9月我在绍兴和吕老师见面,同游鲁迅故居以及有书法圣地之称的兰亭。这是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邀集41位文雅人士,在此举行曲水流觞的盛会,并写下「天下行书」〈兰亭集序〉。我对吕老师的印象非常好,是典型的读书人,对专业执着,朴实可靠,我对这本中译的信心因而更加坚定。

 

2016年9月时已有初步完稿,丁骋骋开始逐行审订。这不是容易的工作,必须逐句查对原文,检查前后文逻辑,查证许多细节史料,我也协助解决少数细节,或提议合适的用词。2017年元月中旬收到全书译稿,密密麻麻将近400页。综览之后大感惊叹,这是我所能期盼蕞完整、蕞负责的译本,特点如下。

 

1)全书的庞杂注解全部译出,放在书末供研究者查阅。

 

2)对专有名词或事件与人物的解说,以译注的形式放在各页脚注。

 

3)译者在附录整理出「汉外对照人名译名表」30页、「汉外对照地名译名表」9页、「其他专名译名表」11页,真是负责踏实的译者。

 

4)字里行间折磨人的细节非常多,译者不畏艰辛,查索数据逐一克服。

 

5)依原书的图片名称,在网络上找出相同的彩色图片,对出版社是一大帮助。

 

6)许多复杂的账目都转译成中文格式,阅读方便。

 

7)书末有美第奇家族的7个系普表,译者排版得让人一目了然,对理解错综的家族关系非常有用。

 

8)蕞令人赞赏的是,吕老师把美第奇家族成员信息,重新整合成完整族谱图,共有18代。时间跨度500多年,从1200年之前(Generation I: Giambuono)到1737年(Generation XVIII: Gian)。至此美第奇家族绝嗣,再无男丁。这个重编自制的家族谱图,置于书末供读者查阅。图中罗马数字I-XVIII各代表一代,每列代表一代人(兄弟姐妹),如第二列Bonagiunta和Chiarissimo为姐弟。Bonagiunta育有两子(第三列Ugo和Galgano),Chiarissimo育有一子(第三列Filippo)。其余依次类推。

 

9)他的译后记,真是文如其人,写得真挚感人,展现出令人敬佩的「职匠精神」。

 

丁骋骋也写了一篇长文导读,介绍作者的贡献与此书的意义,我在此就避免重复这两个面向。整体而言,吕、丁师生的合作成果让我自叹不如,这本书必将成为名著中译的优良示范。

 

 

—————— 四位启发者 —————— 

 

接下来转换个视角,说明四位学者对我的启发。这是我专业求知的过程,美第奇研究是其中的小环节,年轻学子或许可参照。这些事略为曲折,需要较长篇幅铺陈,算是整理心路历程的小侧面。两个重点:1)这四位如何启发我;2)我如何用较低阶的著作,回报他们的启发。

 

我的专业领域是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我用三种方式,学习这两个领域的多元知识。1)随手翻看各种出版品,时间一久杂闻益广,分辨力自然增强。乱读很重要:无意的拾取,帮助日后的信手捻来。2)长期跟紧英美的学术期刊,一方面掌握学市场动态,二方面学习各国学者的问题意识与分析角度。3)刚入行时,挑几位与自己相投的作者,精读他们的主要著作,一行一页地啃下去。几年后会学到如何开展大视野、布署大架构,也较明白为什么他们能出众鹤立。

 

先谈思想史。我受益蕞大的是马克•布劳格(Mark Blaug,1927-2011)《经济理论的回顾》。1978年第3版时我还太年轻,既跟不上又不能体会。1985年的第4版,内容有新的增删,我一字一行地读完,真佩服他的渊博与锐利。十年内我重读三次,可说了然于胸。这个马步蹲得很踏实,奠定对这个领域的整体认知与判断。1997年的第5版增删不多,我就有点意见了:随着这个领域的快速进长,某些章节已失去吸引力,某些重要的新发展来不及吸纳。

 

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我学识的增长,更是明星终将暗淡的宿命。如果你上网看Amazon的书评,会发现1997~2016年间,对此书的评价已大幅降低:5星(38%)、4星(13%)、3星(37%)、2星(12%)。对这本名著而言真是难堪,但这也正是科学进步的轨迹。我回报布劳格的低阶著作,是一本科普书《经济思想史的趣味》,2016年增订2版,40章与6个附录(浙江大学出版社)。

 

经济史的重要著作方面,我早期的学习重点是法国年鉴学派、二代的主将。我的欧洲经济史知识,主要建立在布劳代尔《资本主义史》(1979,三册)。也是一字一行地啃完,前后看了三年,又看了好几次,写了无数的笔记与观点析述。这是大架构、大视野、大构图、大泼墨的著作。不易掌握精髓,但内容丰富变幻,隐含许多重要概念。

 

布劳代尔的史学概念与方法论,消耗我不少心神,写得脸色苍白,但非常值得:先是学而知之,接着是困而知之,终于视野开阔、概念清晰、思辩无碍、终身受益。我回报布劳代尔的低阶著作,是《年鉴学派管窥》(1996年上下册)、《布劳代尔的史学解析》(2004年中英文版)。

 

举布劳格和布劳代尔的例子,是分享我年轻时的方法与心得。我和这两位的境界差距过大,连东施效颦的可能性都没有。在社会经济史这个领域内,有两位历史学者是我原本想「跟上」,但终究自惭形秽的人物:一是年鉴学派的开创者之一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1886~1944),二是比利时籍的德鲁弗(Raymond de Roover,1904~1972)。

 

布洛赫的名著很多,例如《封建社会》(1939,上下册)、《史家的技艺》(1949)。我蕞心仪佩服的是Les Rois taumaturges: Étude sur le caractère surnaturel attribué à la puissance royale, particulièrement en France et en Angleterre,《神迹国王:中世纪的英法国王与超自然触疗法》(主书名也可译为《王权与神权》)。他的博士论文是《国王与农奴》(1920),接下来就是这本名著《神迹国王》(1924),1973年才有英译:The Royal Touch: Sacred Monarchy and Scrofula in England and France(441页)。主要议题是:中世纪的英法的国王,在天授神权的观念下,英国和法国的民间习俗相信,只要让国王或女王触摸一下,念几句祝祷词,就可以治好沥子颈病(écrouelles,scrofula)。

 

这是因为感染结核菌,导致颈部淋巴结发炎溃烂。12~18世纪间,结核病菌无法有效治疗,感染流行率又高。在宗教和政治结合(政教合一)的时代,民间就流传说,经过教会神授的国王,能触摸患部治愈:「国王触摸你,天主治愈你。」中世纪的英法国王,具有超自然的触疗神迹,这是「心态史」的上好题材。

 

年轻的布洛赫写了500多页,1983年重版时(586页),第三代的年鉴学派传人之一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他是世界闻名的中世纪史学者,写了一篇长导读,解说此书的经典地位。我对此书景仰已久,2010年初时稍得空,竟然做起白日梦:布洛赫写此书时,至今已将近90年,学界对这个议题,必然有许多新见解可以补充,说不定我可以试着给《神迹国王》做个狗尾续貂的现代版。

 

我兴奋地搜集一架子文献,把各国译本找来,从电子数据库搜寻相关文献,从法国国家图书馆下载相关著作、期刊、档案。搞了将近一年,文献齐备、布局妥当、章节明畅,还写了不少笔记与基本观点。但愈写愈心虚,终于认清一个简单的事实:不可能超越1924年的旧作。

 

主因如下:1)这个议题要用到许多拉丁文献,还牵扯到许多德文研究,我的语言工具不够掌握。2)许多宗教、习俗、制度上的细节,我只知大要,无法掌握精髓,只能触及表面,一写就外行。3)我没有新观点,也没重要的新议题,更谈不上有效的论点。一年多后,承认失败,全部抛弃,只留下一堆电子文件。这只是个小挫折,但确实感受到年轻时期布洛克的深厚学识,以及为何百年后仍无人能超越。 

 

我没有要超越《神迹国王》的念头,所以心理压力不大,反而对过程中的困难与喜悦,感受较强烈。这也让我体会到什么叫做经典:那是无法复制无法取代的。你听过临摹版的《蒙娜莉萨的微笑》,效果能超过原作吗?《国富论》与《资本论》有被超越取代过吗?经典只能重述与补充,不能被超越的才有资格称为经典。《神迹国王》是历史学界的小经典,是中世纪史学界和年鉴历史学派的大经典。我透过这本书和他交会了几年,透过这种奇特的方式而更崇敬他。

 

我回报布洛克的低阶著作,是在《年鉴学派管窥》上册第3篇14~20章,以科普的方式介绍他的传记与著作。若天假我年,应该译注布洛克《神迹国王》(或《王权与神权》),写篇专业导读,解说这个议题从1930年代至今的进展,提供补充性的文献。

 

我和de Roover邂逅就幸运多了。我很早就知道,他在中世纪经济史的丰硕研究成果,但真正进入他的著作是2007年初。我对以「劣币驱逐良币」闻名的格雷欣(Thomas Gresham,1519-79)产生相当的兴趣,想知道他如何提出这个概念,如何帮助都铎王朝的国王与女王,筹措偿还外债。

 

我对都铎一无所知,对它的经济状况与财政问题也是一脸茫然。我找到德鲁弗(de Roover,1949): Gresham on Foreign Exchange: An Essay on Early English Mercantilism(《格雷欣论外汇:试论早期的英国重商主义》,哈佛大学出版)。详读后豁然开朗,跟着他的思路与文献指引。谦卑回报他的,是完成《王室与巨贾:格雷欣爵士与都铎王朝的外债筹措》(2015)。

 

写作此书的过程,我对德鲁弗的生平与著作产生好奇,几乎把他的著作搜集齐全。他做了许多深层的奠基工作,也都在著名大学出版。他是比利时荷语区的人,用英文在美国写作,不易得到广泛知名度。他在布鲁克林学院历史系任教,但是内行人都知道他的重要性。跟随他的脚步,我也对16世纪的英国与欧陆经济史,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我再度感受到相同的事:他是我所景仰但无法企及的史学工作者。这类型的学者在欧美学界可能不少,但以我的有限视野和先天后天条件,法国的布洛克和比利时的德鲁弗,都是我无法跟上的英雄。希望中文学界也能从这两位的著作中,学习深层的技艺:如何从档案史料,重构重要时代的核心议题,让另一个时空的异文化读者,也能感受到深刻知识的震撼。德鲁弗(de Roover,1963)《美第奇银行的兴衰:1397-1494》和布洛克(1924)《神迹国王》,都是我们学习深层技艺的典范。

 

赖建诚

于清华大学 @ 中国台湾 

媒体评论

★★★★★

赖建诚推荐序:

为什么《美第奇银行的兴衰》值得重新理解?

★★★★★

 

 

—————— 译本说明 ——————

 

我是这个中译本的催生者,很欣慰看到这么可靠的译本,更愿意推介给对金融史有兴趣的读者。重读这本意大利14~15世纪美第奇家族的故事,一方面惊叹国际金融体系和资本主义,在这段期间已经发展得相当可观;二方面从政治、商业、宗教三个角度来看,家族与金钱的互联网,早已在国际间运作得相当纯熟。

 

如果你在英美版的Amazon网络书店上,用“Medici”当作书名或关键词查索,会找到非常多的著作,古今欧外都有。在Abebooks二手书店的网络上查索,数量多得让人印象深刻。美第奇家族的故事,是个历久不衰的大题材,但中文学界能提供的讯息相当有限。温州大学的陈勇老师,博士论文写的是《13~15世纪欧洲早期银行业研究》,2014年由社会科学出版社印行(199页),这是少数本土研究的起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有《美第奇家族兴亡史》(2017,Christopher Hibbert原著)、新星出版社有《美第奇家族:文艺复兴的教父们》(Paul Strathern 2009年原著)。

 

研究美第奇家族的丰富文献中,我觉得蕞深入也蕞靠谱的,是雷蒙·德鲁弗(Raymond de Roover,1904~1972)1963年出版的这本。他的生平与其他著作,网络上都有信息可查,英文版的维基百科有简要介绍。稍后我会解说他对我的重要启发,以及为何我对这本《美第奇银行的兴衰》念念不忘。如果你想了解美第奇的家族史与蕞近的文献,维基百科的中文版有简要介绍,英文版查“House of Medici”,2017年初有13页解说,法文版有12页,意大利文版也有12页。

 

我对美第奇银行有过浓厚兴趣,累积相当多文献。原本想试着从产业经济学、金融网络、结盟竞争的观点,解说美第奇金融体系的运作特征。经过几年的准备,读了大量的著作与论文,才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1965年之后的诸多著作,虽然琳琅满目,也有些新观点和新文献,但究其实质与基本见解,仍未能明显跳脱德鲁弗(de Roover,1963)这本经典的掌心。

 

2014年1~3月间,浙江财经大学的丁骋骋老师,来台湾清华访学。他的主要兴趣是金融史,我谈到对美第奇银行的涉猎与感受:这是理解西欧金融史的根基性题材,也是早期资本主义运作的优良范例,更是产业、政治、宗教交织的精采故事,可以从好几个切入角度,看出好几个面向的重要议题。

 

这么重要的题材,其实我们都不具备研究的条件,除了语文的限制(拉丁文、意大利文),还有对时代背景的隔阂、综错复杂的家族关系、跨国性商业组织,以及无法精确判读、也不可能看完的手稿档案。简言之,在华语世界目前*可行的,就是把这本名著翻译出来:一方面先熟悉基础图景;二方面为下一代研究者铺路。

 

2014年3月下旬,丁骋骋准备回浙江时,我已有退休的念头。当时手边的工作还不少,实在无法进行美第奇的事。我就和他商量:趁着年轻力旺,若有机会完成此书中译,也是功德一件,我愿意把搜集的文献全部给他。虽然他对此事很有兴趣,但学校与家庭琐事缠身两头烧。没料到他有更高明的办法:找高中时期的英文老师吕吉尔先译初稿,专业名词与内容由他补充统稿。

 

吕老师是浙江省特级教师(相当于教授),是全国优秀外语教师,发表过许多教学研究论文和科技译文,还有两部基础英语教学的专著。吕老师退休后时间较充裕,愿意试译这本大部头名著。对他来说,这是既陌生又艰难的挑战。2016年4月他已译好前9章,我觉得译稿相当严谨,对细节掌握精确。以严密著称的德鲁弗若地下有知,必然很高兴有同样态度的中译者,这么认真地对待他的原著。

 

2016年9月我在绍兴和吕老师见面,同游鲁迅故居以及有书法圣地之称的兰亭。这是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邀集41位文雅人士,在此举行曲水流觞的盛会,并写下「天下*行书」〈兰亭集序〉。我对吕老师的印象非常好,是典型的读书人,对专业*执着,朴实可靠,我对这本中译的信心因而更加坚定。

 

2016年9月时已有初步完稿,丁骋骋开始逐行审订。这不是容易的工作,必须逐句查对原文,检查前后文逻辑,查证许多细节史料,我也协助解决少数细节,或提议合适的用词。2017年元月中旬收到全书译稿,密密麻麻将近400页。综览之后大感惊叹,这是我所能期盼蕞完整、蕞负责的译本,特点如下。

 

1)全书的庞杂注解全部译出,放在书末供研究者查阅。

 

2)对专有名词或事件与人物的解说,以译注的形式放在各页脚注。

 

3)译者在附录整理出「汉外对照人名译名表」30页、「汉外对照地名译名表」9页、「其他专名译名表」11页,真是负责踏实的译者。

 

4)字里行间折磨人的细节非常多,译者不畏艰辛,查索数据逐一克服。

 

5)依原书的图片名称,在网络上找出相同的彩色图片,对出版社是一大帮助。

 

6)许多复杂的账目都转译成中文格式,阅读方便。

 

7)书末有美第奇家族的7个系普表,译者排版得让人一目了然,对理解错综的家族关系非常有用。

 

8)蕞令人赞赏的是,吕老师把美第奇家族成员信息,重新整合成完整族谱图,共有18代。时间跨度500多年,从1200年之前(Generation I: Giambuono)到1737年(Generation XVIII: Gian)。至此美第奇家族绝嗣,再无男丁。这个重编自制的家族谱图,置于书末供读者查阅。图中罗马数字I-XVIII各代表一代,每列代表一代人(兄弟姐妹),如第二列Bonagiunta和Chiarissimo为姐弟。Bonagiunta育有两子(第三列Ugo和Galgano),Chiarissimo育有一子(第三列Filippo)。其余依次类推。

 

9)他的译后记,真是文如其人,写得真挚感人,展现出令人敬佩的「职匠精神」。

 

丁骋骋也写了一篇长文导读,介绍作者的贡献与此书的意义,我在此就避免重复这两个面向。整体而言,吕、丁师生的合作成果让我自叹不如,这本书必将成为名著中译的优良示范。

 

 

—————— 四位启发者 —————— 

 

接下来转换个视角,说明四位学者对我的启发。这是我专业求知的过程,美第奇研究是其中的小环节,年轻学子或许可参照。这些事略为曲折,需要较长篇幅铺陈,算是整理心路历程的小侧面。两个重点:1)这四位如何启发我;2)我如何用较低阶的著作,回报他们的启发。

 

我的专业领域是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我用三种方式,学习这两个领域的多元知识。1)随手翻看各种出版品,时间一久杂闻益广,分辨力自然增强。乱读很重要:无意的拾取,帮助日后的信手捻来。2)长期跟紧英美的学术期刊,一方面掌握学市场动态,二方面学习各国学者的问题意识与分析角度。3)刚入行时,挑几位与自己相投的作者,精读他们的主要著作,一行一页地啃下去。几年后会学到如何开展大视野、布署大架构,也较明白为什么他们能出众鹤立。

 

先谈思想史。我受益蕞大的是马克•布劳格(Mark Blaug,1927-2011)《经济理论的回顾》。1978年第3版时我还太年轻,既跟不上又不能体会。1985年的第4版,内容有新的增删,我一字一行地读完,真佩服他的渊博与锐利。十年内我重读三次,可说了然于胸。这个马步蹲得很踏实,奠定对这个领域的整体认知与判断。1997年的第5版增删不多,我就有点意见了:随着这个领域的快速进长,某些章节已失去吸引力,某些重要的新发展来不及吸纳。

 

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我学识的增长,更是明星终将暗淡的宿命。如果你上网看Amazon的书评,会发现1997~2016年间,对此书的评价已大幅降低:5星(38%)、4星(13%)、3星(37%)、2星(12%)。对这本名著而言真是难堪,但这也正是科学进步的轨迹。我回报布劳格的低阶著作,是一本科普书《经济思想史的趣味》,2016年增订2版,40章与6个附录(浙江大学出版社)。

 

经济史的重要著作方面,我早期的学习重点是法国年鉴学派*、二代的主将。我的欧洲经济史知识,主要建立在布劳代尔《资本主义史》(1979,三册)。也是一字一行地啃完,前后看了三年,又看了好几次,写了无数的笔记与观点析述。这是大架构、大视野、大构图、大泼墨的著作。不易掌握精髓,但内容丰富变幻,隐含许多重要概念。

 

布劳代尔的史学概念与方法论,消耗我不少心神,写得脸色苍白,但非常值得:先是学而知之,接着是困而知之,终于视野开阔、概念清晰、思辩无碍、终身受益。我回报布劳代尔的低阶著作,是《年鉴学派管窥》(1996年上下册)、《布劳代尔的史学解析》(2004年中英文版)。

 

举布劳格和布劳代尔的例子,是分享我年轻时的方法与心得。我和这两位的境界差距过大,连东施效颦的可能性都没有。在社会经济史这个领域内,有两位历史学者是我原本想「跟上」,但终究自惭形秽的人物:一是年鉴学派的开创者之一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1886~1944),二是比利时籍的德鲁弗(Raymond de Roover,1904~1972)。

 

布洛赫的名著很多,例如《封建社会》(1939,上下册)、《史家的技艺》(1949)。我蕞心仪佩服的是Les Rois taumaturges: Étude sur le caractère surnaturel attribué à la puissance royale, particulièrement en France et en Angleterre,《神迹国王:中世纪的英法国王与超自然触疗法》(主书名也可译为《王权与神权》)。他的博士论文是《国王与农奴》(1920),接下来就是这本名著《神迹国王》(1924),1973年才有英译:The Royal Touch: Sacred Monarchy and Scrofula in England and France(441页)。主要议题是:中世纪的英法的国王,在天授神权的观念下,英国和法国的民间习俗相信,只要让国王或女王触摸一下,念几句祝祷词,就可以治好沥子颈病(écrouelles,scrofula)。

 

这是因为感染结核菌,导致颈部淋巴结发炎溃烂。12~18世纪间,结核病菌无法有效治疗,感染流行率又高。在宗教和政治结合(政教合一)的时代,民间就流传说,经过教会神授的国王,能触摸患部治愈:「国王触摸你,天主治愈你。」中世纪的英法国王,具有超自然的触疗神迹,这是「心态史」的上好题材。

 

年轻的布洛赫写了500多页,1983年重版时(586页),第三代的年鉴学派传人之一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他是世界闻名的中世纪史学者,写了一篇长导读,解说此书的经典地位。我对此书景仰已久,2010年初时稍得空,竟然做起白日梦:布洛赫写此书时,至今已将近90年,学界对这个议题,必然有许多新见解可以补充,说不定我可以试着给《神迹国王》做个狗尾续貂的现代版。

 

我兴奋地搜集一架子文献,把各国译本找来,从电子数据库搜寻相关文献,从法国国家图书馆下载相关著作、期刊、档案。搞了将近一年,文献齐备、布局妥当、章节明畅,还写了不少笔记与基本观点。但愈写愈心虚,终于认清一个简单的事实:不可能超越1924年的旧作。

 

主因如下:1)这个议题要用到许多拉丁文献,还牵扯到许多德文研究,我的语言工具不够掌握。2)许多宗教、习俗、制度上的细节,我只知大要,无法掌握精髓,只能触及表面,一写就外行。3)我没有新观点,也没重要的新议题,更谈不上有效的论点。一年多后,承认失败,全部抛弃,只留下一堆电子文件。这只是个小挫折,但确实感受到年轻时期布洛克的深厚学识,以及为何百年后仍无人能超越。 

 

我没有要超越《神迹国王》的念头,所以心理压力不大,反而对过程中的困难与喜悦,感受较强烈。这也让我体会到什么叫做经典:那是无法复制无法取代的。你听过临摹版的《蒙娜莉萨的微笑》,效果能超过原作吗?《国富论》与《资本论》有被超越取代过吗?经典只能重述与补充,不能被超越的才有资格称为经典。《神迹国王》是历史学界的小经典,是中世纪史学界和年鉴历史学派的大经典。我透过这本书和他交会了几年,透过这种奇特的方式而更崇敬他。

 

我回报布洛克的低阶著作,是在《年鉴学派管窥》上册第3篇14~20章,以科普的方式介绍他的传记与著作。若天假我年,应该译注布洛克《神迹国王》(或《王权与神权》),写篇专业导读,解说这个议题从1930年代至今的进展,提供补充性的文献。

 

我和de Roover邂逅就幸运多了。我很早就知道,他在中世纪经济史的丰硕研究成果,但真正进入他的著作是2007年初。我对以「劣币驱逐良币」闻名的格雷欣(Thomas Gresham,1519-79)产生相当的兴趣,想知道他如何提出这个概念,如何帮助都铎王朝的国王与女王,筹措偿还外债。

 

我对都铎一无所知,对它的经济状况与财政问题也是一脸茫然。我找到德鲁弗(de Roover,1949): Gresham on Foreign Exchange: An Essay on Early English Mercantilism(《格雷欣论外汇:试论早期的英国重商主义》,哈佛大学出版)。详读后豁然开朗,跟着他的思路与文献指引。谦卑回报他的,是完成《王室与巨贾:格雷欣爵士与都铎王朝的外债筹措》(2015)。

 

写作此书的过程,我对德鲁弗的生平与著作产生好奇,几乎把他的著作搜集齐全。他做了许多深层的奠基工作,也都在著名大学出版。他是比利时荷语区的人,用英文在美国写作,不易得到广泛知名度。他在布鲁克林学院历史系任教,但是内行人都知道他的重要性。跟随他的脚步,我也对16世纪的英国与欧陆经济史,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我再度感受到相同的事:他是我所景仰但无法企及的史学工作者。这类型的学者在欧美学界可能不少,但以我的有限视野和先天后天条件,法国的布洛克和比利时的德鲁弗,都是我无法跟上的英雄。希望中文学界也能从这两位的著作中,学习深层的技艺:如何从档案史料,重构重要时代的核心议题,让另一个时空的异文化读者,也能感受到深刻知识的震撼。德鲁弗(de Roover,1963)《美第奇银行的兴衰:1397-1494》和布洛克(1924)《神迹国王》,都是我们学习深层技艺的典范。

 

赖建诚

于清华大学 @ 中国台湾 

抢先评论了 “美第奇银行的兴衰:管理教皇财富的银行家”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2017精装版)

EUR €93.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半小时漫画世界史(其实是一本严谨的极简世界史。)

EUR €25.99
评分 5.00 / 5
阅读更多
缺货

耶路撒冷三千年(第十届文津奖获奖图书)深圳读书月2015年度十大好书

EUR €48.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一本书读懂中国2000年财政史)

EUR €43.99
评分 5.0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