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4985966
内容简介
《名医世纪传媒 中国民间传统疗法丛书:耳穴疗法治百病(第4版)》在第3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概论,阐述了耳穴疗法的基本知识,包括耳穴疗法的历史、理论依据、作用原理、治疗范围,耳穴治病的四个关键,耳郭的形态和结构,标准耳穴和操作方法等;中篇为治疗篇,介绍了内科、妇科、儿科、男科、骨伤科、外科、皮肤科、五官科等200多种常见病症的耳穴针刺、注药、埋针、放血、艾灸、贴压、按摩等治疗经验;下篇为保健篇,简要介绍了耳部保健按摩法。
《名医世纪传媒 中国民间传统疗法丛书:耳穴疗法治百病(第4版)》是作者长期临床实践和四代家传、师授经验的总结,并参考了大量的医学文献,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爱好者及城乡家庭自疗者阅读参考。
《名医世纪传媒 中国民间传统疗法丛书:耳穴疗法治百病(第4版)》是作者长期临床实践和四代家传、师授经验的总结,并参考了大量的医学文献,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爱好者及城乡家庭自疗者阅读参考。
目 录
上篇 概论
一、耳穴疗法的渊源与展望
二、耳穴疗法的理论依据和作用原理
(一)理论依据
(二)作用原理
三、耳郭的形态与结构
(一)耳郭的形态与解剖名称
(二)耳郭的结构与神经、血管、淋巴管的分布
四、标准耳穴名称、部位和功能主治
(一)耳穴的定义、分布、分区和特性
(二)耳郭正面标准耳穴名称、部位和功能主治
(三)耳郭背面耳穴名称、部位和功能主治
五、耳穴诊断法
(一)视诊
(二)触诊
(三)听诊
六、耳穴治病的四个关键
(一)刺激手法与常见反应
(二)刺激的部位
(三)有效刺激点
(四)提高耳针疗效的五大要素
七、操作方法
(一)耳穴治病常用针具与材料
(二)术前准备工作
(三)耳穴治法的种类、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八、耳穴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九、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一)晕针
(二)异常感觉
十、耳穴疗法的优点和注意事项
(一)优点
(二)注意事项
……
一、耳穴疗法的渊源与展望
二、耳穴疗法的理论依据和作用原理
(一)理论依据
(二)作用原理
三、耳郭的形态与结构
(一)耳郭的形态与解剖名称
(二)耳郭的结构与神经、血管、淋巴管的分布
四、标准耳穴名称、部位和功能主治
(一)耳穴的定义、分布、分区和特性
(二)耳郭正面标准耳穴名称、部位和功能主治
(三)耳郭背面耳穴名称、部位和功能主治
五、耳穴诊断法
(一)视诊
(二)触诊
(三)听诊
六、耳穴治病的四个关键
(一)刺激手法与常见反应
(二)刺激的部位
(三)有效刺激点
(四)提高耳针疗效的五大要素
七、操作方法
(一)耳穴治病常用针具与材料
(二)术前准备工作
(三)耳穴治法的种类、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八、耳穴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九、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一)晕针
(二)异常感觉
十、耳穴疗法的优点和注意事项
(一)优点
(二)注意事项
……
中篇 疾病的耳穴疗法
下篇 耳部保健按摩
在线试读
《名医世纪传媒 中国民间传统疗法丛书:耳穴疗法治百病(第4版)》:
耳穴疗法,就是采用针刺、放血、按摩、艾灸、皮内埋针、压迫、药物贴压与注射等多种治疗方法,通过刺激耳郭穴位达到防治疾病和保健强身的目的。
耳穴疗法,全名为耳穴诊断治疗学或耳针学,又称耳郭穴位刺激疗法,是我国针灸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它既是由我国传统中医学继承而来的独特而新奇的医疗技术,又是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完善起来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应用耳穴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门科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同疾病的斗争中发展和创立并逐步完善的智慧结晶。它的特点是:操作简便,取材容易,适用范围广,治法多样化,疗效快速,安全可靠,无副作用,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普通群众,易学易懂,不花钱或少花钱,也能治好病。这种疗法,恰好又是当代世人刻意追求的非药物自然疗法之一,因此,才能日益被大众接受和采用,在我国民间长期、广泛流传。
一、耳穴疗法的渊源与展望
耳穴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我国现存早、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经典医籍《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其中就有有关耳穴疗法的记述,《素问》有59条,《灵枢》有36条。《黄帝内经·灵枢经》又称《黄帝针经》,不仅首次提出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而且还有耳穴的描述和应用耳郭治病的记载。由此可见,耳穴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也说明这种独特的疗法起源于中国。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通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应用耳穴诊治疾病的实践、研究与总结,又有了新的发展。相传在战国初期即已开始,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引载秦越人治尸厥,“以管吹其左耳、中极三度,后吹右耳三度”的方法,并载有后汉张仲景“救卒死而目闭者,捣薤汁灌之耳”的经验。说明我国古代对耳郭可以治疗疾病的认识是较早的。其后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也有较多的运用耳郭治疗的记载,如取“耳中孔上横梁”(相当于下腹穴的上端),“针灸之,治马黄黄疸、寒暑疫毒等病”;灸阳维治疗“耳风聋雷鸣”等,由此载明耳中穴和阳维穴的位置、主治及施治方法。唐代中期陈藏器在《止疟方》中载有治疟疾“取蛇蜕塞两耳”。元代《卫生宝鉴》有灸“耳后青丝脉”治疗“小儿惊痫”之说。明代杨继洲编著的《针灸大成》(卷七)中也有耳穴的记载。经外奇穴中记述:“耳尖二穴,在耳尖上,卷耳取尖上是穴,治眼生翳膜,用小艾炷5壮。”详细阐明了耳尖的部位、取穴方法和主治。其穴名和取穴法一直沿用至今。明代万历年间周于蕃编著的《小儿按摩术》(又称《小儿推拿秘诀》),至清代张振鋆在《小儿按摩术》的基础上,校订补辑而成《厘正按摩要术》。其中有一卷名为《察耳》,详述了如何利用耳郭诊断疾病,并配插有耳部穴位图。这是世界上首次印载的耳穴图。有关耳穴诊治疾病的记载,是划时代的发现与创立,虽零星散见于历代古籍之中,但对耳穴疗法的创立,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对世界医学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和贡献。耳穴疗法虽起源于我国,但在漫长的年代里,发展缓慢,仍然缺乏系统而完整的专著问世。
……
耳穴疗法,就是采用针刺、放血、按摩、艾灸、皮内埋针、压迫、药物贴压与注射等多种治疗方法,通过刺激耳郭穴位达到防治疾病和保健强身的目的。
耳穴疗法,全名为耳穴诊断治疗学或耳针学,又称耳郭穴位刺激疗法,是我国针灸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它既是由我国传统中医学继承而来的独特而新奇的医疗技术,又是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完善起来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应用耳穴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门科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同疾病的斗争中发展和创立并逐步完善的智慧结晶。它的特点是:操作简便,取材容易,适用范围广,治法多样化,疗效快速,安全可靠,无副作用,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普通群众,易学易懂,不花钱或少花钱,也能治好病。这种疗法,恰好又是当代世人刻意追求的非药物自然疗法之一,因此,才能日益被大众接受和采用,在我国民间长期、广泛流传。
一、耳穴疗法的渊源与展望
耳穴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我国现存早、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经典医籍《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其中就有有关耳穴疗法的记述,《素问》有59条,《灵枢》有36条。《黄帝内经·灵枢经》又称《黄帝针经》,不仅首次提出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而且还有耳穴的描述和应用耳郭治病的记载。由此可见,耳穴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也说明这种独特的疗法起源于中国。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通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应用耳穴诊治疾病的实践、研究与总结,又有了新的发展。相传在战国初期即已开始,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引载秦越人治尸厥,“以管吹其左耳、中极三度,后吹右耳三度”的方法,并载有后汉张仲景“救卒死而目闭者,捣薤汁灌之耳”的经验。说明我国古代对耳郭可以治疗疾病的认识是较早的。其后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也有较多的运用耳郭治疗的记载,如取“耳中孔上横梁”(相当于下腹穴的上端),“针灸之,治马黄黄疸、寒暑疫毒等病”;灸阳维治疗“耳风聋雷鸣”等,由此载明耳中穴和阳维穴的位置、主治及施治方法。唐代中期陈藏器在《止疟方》中载有治疟疾“取蛇蜕塞两耳”。元代《卫生宝鉴》有灸“耳后青丝脉”治疗“小儿惊痫”之说。明代杨继洲编著的《针灸大成》(卷七)中也有耳穴的记载。经外奇穴中记述:“耳尖二穴,在耳尖上,卷耳取尖上是穴,治眼生翳膜,用小艾炷5壮。”详细阐明了耳尖的部位、取穴方法和主治。其穴名和取穴法一直沿用至今。明代万历年间周于蕃编著的《小儿按摩术》(又称《小儿推拿秘诀》),至清代张振鋆在《小儿按摩术》的基础上,校订补辑而成《厘正按摩要术》。其中有一卷名为《察耳》,详述了如何利用耳郭诊断疾病,并配插有耳部穴位图。这是世界上首次印载的耳穴图。有关耳穴诊治疾病的记载,是划时代的发现与创立,虽零星散见于历代古籍之中,但对耳穴疗法的创立,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对世界医学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和贡献。耳穴疗法虽起源于我国,但在漫长的年代里,发展缓慢,仍然缺乏系统而完整的专著问世。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