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340009丛书名: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
编辑推荐
本书紧密结合各校对学生技能培养、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及护考题型变化的需求,特别强化“案例版”创新教材编写理念;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充实了礼仪内容,增加了临床案例,内容通俗易懂,适合学生自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在正文内容之外设引言、案例、链接、护考链接、考点、小结、自测题等栏目,在书后附教学大纲和自测题的选择题的参考答案,并在网站配课程全部教学内容的PPT课件供下载和教学使用。为了提高教材的品质及内容的表现力,本教材采用全彩色印刷,书中穿插大量图片,图文并茂,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和美感。
内容简介
医护礼仪与形体训练(第三版)共8章,主要阐述了医护礼仪知识及医护人员的形体训练知识,具体包括医护人员的仪容和表情、服饰、举止和姿势、交际、人际关系、工作态度和形体训练等内容,有助于培养医护人员的职业美感和良好的品德修养。医护礼仪与形体训练(第三版)全彩色印刷,突出了“案例版”教材编写理念,并在科学出版社网站配有全部教学内容的PPT课件供下载和教学使用。
医护礼仪与形体训练(第三版)可供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等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职业培训教学使用。
医护礼仪与形体训练(第三版)可供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等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职业培训教学使用。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礼仪的概述
一、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二、礼仪的概念、特点、作用、原则
三、学习医护礼仪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节 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医护人员
一、高尚的医德
二、精湛的医术
三、良好的个人素质
第三节 做一个具有职业美感的医护人员
一、言谈
二、举止
三、形态
第二章 医护人员的仪容修饰及表情训练
第一节 医护人员的仪容修饰要求
一、仪容修饰的原则
二、仪容修饰的要求
第二节 医护人员的表情及训练
一、表情
二、表情训练
第三节 医护人员的美容及化妆训练
一、医学美容知识
二、美容技法的训练
三、化妆技巧的训练
第三章 医护人员的服饰礼仪
第一节 着装与配饰
一、着装的原则
二、不同场合的着装
三、着装的注意事项
四、配饰
第二节 医护人员的服饰礼仪
一、工作中的着装
二、生活中的着装
第四章 医护人员举止礼仪与姿势训练
第一节 举止礼仪
一、举止行为与意义
二、常见的手姿与手势
三、临床工作中的姿态与姿势
第二节 姿势训练
一、站姿训练
二、坐姿训练
三、走姿训练
四、蹲姿训练
第五章 医护人员的交际礼仪及训练
第一节 医护人员的语言礼仪
一、交谈礼仪的要求
二、语言沟通的技巧
三、语言的应用形式
四、医护人员临床中的语言礼仪
第二节 医护人员的行为礼仪
一、基本行为要求
二、临床工作中的行为礼仪
第三节 医护人员的交际礼仪训练
一、交际礼仪
二、公共场所礼仪
三、涉外礼仪
第六章 医护人员的人际关系及训练
第一节 医护人员的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艺术
二、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三、临床中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
第二节 医护人际关系的训练
一、医护人员上下级关系的训练
二、医护人员与患者关系的训练
三、医护人员之间关系的训练
第七章 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及训练
第一节 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
一、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关爱患者
二、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工作作风
三、热情接待患者,理解患者
四、协调社会关系,鼓舞患者
第二节 工作态度的训练
一、接待患者的训练
二、临床工作态度的训练
三、接受任务的训练
第八章 医护人员的形体训练
第一节 基本形态控制训练
一、徒手训练
二、把杆训练
三、垫上训练
第二节 形体基本功训练
一、把杆训练
二、垫上训练
第三节 形体综合训练
一、徒手组合训练
二、把杆组合训练
三、地面综合训练
四、形体综合舞蹈训练
参考文献
自测题参考答案
医护礼仪与形体训练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节 礼仪的概述
一、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二、礼仪的概念、特点、作用、原则
三、学习医护礼仪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节 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医护人员
一、高尚的医德
二、精湛的医术
三、良好的个人素质
第三节 做一个具有职业美感的医护人员
一、言谈
二、举止
三、形态
第二章 医护人员的仪容修饰及表情训练
第一节 医护人员的仪容修饰要求
一、仪容修饰的原则
二、仪容修饰的要求
第二节 医护人员的表情及训练
一、表情
二、表情训练
第三节 医护人员的美容及化妆训练
一、医学美容知识
二、美容技法的训练
三、化妆技巧的训练
第三章 医护人员的服饰礼仪
第一节 着装与配饰
一、着装的原则
二、不同场合的着装
三、着装的注意事项
四、配饰
第二节 医护人员的服饰礼仪
一、工作中的着装
二、生活中的着装
第四章 医护人员举止礼仪与姿势训练
第一节 举止礼仪
一、举止行为与意义
二、常见的手姿与手势
三、临床工作中的姿态与姿势
第二节 姿势训练
一、站姿训练
二、坐姿训练
三、走姿训练
四、蹲姿训练
第五章 医护人员的交际礼仪及训练
第一节 医护人员的语言礼仪
一、交谈礼仪的要求
二、语言沟通的技巧
三、语言的应用形式
四、医护人员临床中的语言礼仪
第二节 医护人员的行为礼仪
一、基本行为要求
二、临床工作中的行为礼仪
第三节 医护人员的交际礼仪训练
一、交际礼仪
二、公共场所礼仪
三、涉外礼仪
第六章 医护人员的人际关系及训练
第一节 医护人员的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艺术
二、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三、临床中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
第二节 医护人际关系的训练
一、医护人员上下级关系的训练
二、医护人员与患者关系的训练
三、医护人员之间关系的训练
第七章 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及训练
第一节 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
一、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关爱患者
二、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工作作风
三、热情接待患者,理解患者
四、协调社会关系,鼓舞患者
第二节 工作态度的训练
一、接待患者的训练
二、临床工作态度的训练
三、接受任务的训练
第八章 医护人员的形体训练
第一节 基本形态控制训练
一、徒手训练
二、把杆训练
三、垫上训练
第二节 形体基本功训练
一、把杆训练
二、垫上训练
第三节 形体综合训练
一、徒手组合训练
二、把杆组合训练
三、地面综合训练
四、形体综合舞蹈训练
参考文献
自测题参考答案
医护礼仪与形体训练教学基本要求
在线试读
我国自古就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我们的祖先十分重视社会的文明与道德修养,尤其注重其表现形式之一的礼仪。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和文明进步的标志。今天,各行各业都把礼仪培训作为行业上岗培训的基本内容。医疗卫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已认识到职业礼仪的重要性,医护礼仪课已成为医护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
第一节 礼仪的概述
一位老师带领学生到某大型集团公司参观,老总是该老师的大学同学。工作人员为每位同学倒
水,其中有位女生表示自己只喝红茶。学生们在有空调的会议室坐着,坦然地接受服务,没有半分客
气。当老总办完事情回来后,不断向学生表示歉意,竟然没有人应声。当工作人员送来笔记本,老总
亲自双手递送时,学生们大都伸手随意接过,没有起身也没有致谢。从头到尾只有一个同学起身双
手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茶和老总递过来的笔记本并客气地说了声:“谢谢,辛苦了!”最后,只有这
位同学收到了这家公司的录用通知。
问题:1.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同学失去机会?
2.这些同学有哪些行为是不合乎礼仪的?
一、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一)礼仪的起源
礼仪是由习俗演变而来的。礼仪的形成,源于俗。礼俗源于自然界,是古人敬天畏神的观念和认识的反映。远古的人们对大自然的变化无法认知,在变幻莫测、无法抗拒的自然面前,人们感到无能为力和恐惧。因此,人们认为创造宇宙的神即万物之主,把一些自然现象如电闪、雷鸣等奉为神灵加以膜拜,祈求保护,由此产生了祭神的活动。在远古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下,人们形成了群居的生活。在长期的群居生活中,这种祭祀活动逐渐成为人们共同生活的习惯,由此即为风俗,又称习俗。这种习俗经长期使用并统一规范,形成礼。所以《周易》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仪。”人们依大自然的秩序法则,将其用于家庭伦理,再延伸用于政治伦理,就形成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可见,有人类必有俗,有俗必有礼,有礼必有治。
(二)礼仪的发展进程
不同时期的礼仪,有其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社会意义,礼仪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原始社会的礼仪 在原始社会,由于人们缺乏科学知识,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在自然灾害面前束手无策,于是人们把一切成败得失皆归于神灵使然。因此,他们敬天畏神,形成了“图腾崇拜”的种种仪式,这种仪式也就形成了最早的原始礼仪。
《说文解字》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在原始社会中期、晚期,约旧石器时代出现了早期礼仪萌芽。如生活在距今1.8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拿穿孔的兽齿、石珠作为饰品挂在脖子上,在去世的族人身旁撒放铁矿粉,举行原始宗教仪式。《说文解字》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公元前1万年左右,人类步入新石器时代,原始礼仪渐具雏形。
2.奴隶社会礼仪 人类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礼仪也从原始宗教仪式发展成为一整套的伦理道德观念。这个时期的礼,主题是政治体制,就是刑典法律。正所谓“礼,国之大柄也”。西周时代就是我国古代历史的礼制时代,周公主持制定的《周礼》,除了有关政刑的各种制度外,还提出了一整套的礼制。他制礼作乐,将人们的行为举止、心理情操统统纳入一个尊卑有序的模式之中,形成了我国奴隶社会最早的礼制。东周时期,王室衰落,诸侯纷起争霸,东周王朝已无力恪守传统礼制,出现了所谓“礼坏乐崩”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在此期间,相继涌现出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巨人,发展和革新了礼仪理论。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他要求人们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倡导“仁者爱人”。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主张“舍生取义”、讲究“修身”和培养“浩然正气”等。荀子主张“隆礼”、“重法”,提倡礼法并重。这些礼仪思想对古代中国的礼仪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古代礼仪文化的基础。
3.封建社会的礼仪 封建社会阶段,礼制的演变进入了礼仪时期,其主要作用是维护社会的等级制度。西汉时期对封建礼仪的制定影响最大的是叔全通和董仲舒。叔全通制定的礼制发展了礼的仪式和礼节规定,突出了尊君抑臣,区分出尊卑等级序列的要旨。而董仲舒在儒家“仁义忠信”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三纲”、“五常”之说。“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这一学说成为封建伦理道德的准则。
宋代程颐、朱熹的“天理”论提出“三从”、“四德”的道德礼仪标准。“三从”,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德”即一切言行都要符合忠、孝、节、义,“妇言”即说话要小心谨慎,“妇容”即容貌打扮要整齐美观,“妇功”即要把侍奉公婆和丈夫作为最重要的事情来做。
明朝时期大力推崇礼教,礼仪之风盛行,制定了祭祖、祭天、祈年等仪式和议程,规范了“君臣之礼”、“尊卑之礼”、“交友之礼”等社会活动,使礼制向深层发展,礼仪日益完善。到了清王朝,不仅继承了上述礼制,而且还将其更广泛、更深入地发展下去。
4.现代礼仪 1911年,清王朝土崩瓦解,孙中山先生和同志们破旧立新,用民权代替君权,用自由、平等取代宗法等级制;普及教育,废除祭孔读经;改易陋习,剪辫子、禁缠足等,从而正式拉开现代礼仪的帷幕。民国期间,西方的一些礼仪,如握手礼等传入中国,开始流行于上层社会,后逐渐普及民间。
5.当代礼仪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礼仪和礼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人们摈弃了昔日严重束缚妇女的“三从四德”等封建礼仪,而尊老爱幼、讲究信义、以诚待人、先人后己、礼尚往来等中国传统礼仪中的精华,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而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将掀起礼仪建设的新高潮。
二、礼仪的概念、特点、作用、原则
(一)礼仪的概念
礼仪是人们在长期交往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包括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具体形式。
礼貌是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语言、动作、仪容等表现出的尊重和友善,它是礼仪的基础;礼节是人们在社交场合,为表示尊重、友好、祝福、哀悼等使用的形式,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方式;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如容貌、服饰、姿态等;仪式是指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的规范化活动,如开幕仪式、颁奖仪式等。
礼仪,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的、具体的、表现礼貌的礼节所构成的,是一个表示礼貌的系统而完整的过程。
(二)礼仪的特点礼仪是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约定成俗、相延成习的。与其他行为规范相比,礼仪有其独
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共同性 礼仪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行为规范。礼仪是全人类的共同的需要,它跨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不论国别、种族、性别、年龄、阶层,只要存在着交往活动,人们就需要通过礼仪来表达彼此的情感和尊重。尽管有些礼仪的表达形式不同,但是对礼仪的需要却是相同的。
2.传承性 礼仪是将人们在长期生活及交往中的习惯、准则固定并沿袭下来,流传下去,并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礼仪一经形成,便会有一个相对的延续过程,被一代一代地继承
下去,这就是礼仪的传承性。
3.差异性 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的礼
仪文化也不同;不同的地域文化决定着礼仪 问候礼的不同
的内容和形式。 不同的国家问候礼不同,有脱帽点头致意
礼仪的差异性还表现在礼仪的等级差别 的,有拥抱的,有双手合十的,有手扶胸口的,有
上,对不同身份地位的对象施以不同的礼仪。 口碰脸的,更多的是握手致意。
此外,行业礼仪也有差异性,如航空、医务、公
务、外交等各具特色。
4.通俗性 礼仪是由风俗习惯演变而成的,因此它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人们可以通过耳闻目睹就能掌握和运用,简单易学,用之有效。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礼仪的内容也逐渐趋于规范化和系统化。
5.限定性 礼仪主要适用于交际场合,一般的人际交往与应酬。在这个特定范围内,礼仪是行之有效的,离开了这个范围,礼仪未必适用,这就是礼仪的限定性。
6.发展性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礼仪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被赋予新的内容。此外,随着各国、各民族交往的密切,也要求礼仪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礼仪规范。
(三)礼仪的作用1.沟通作用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用礼仪的相关行为规范来指导自己的交际活动,给对
方留下良好的印象,起到沟通的作用。例如,通过热情的问候、善意的目光、亲切的微笑、文雅的谈吐、合体的服饰、得体的举止等,可以增进人们成功的交流和沟通。2.协调作用 礼仪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器,正确地使用礼仪可以联络人们之间的感情,架起友谊的桥梁,协调各种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3.教育作用 礼仪规范一直作为人类的教育工具,因为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用礼仪规范教育他人,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教育形式纠正人们不良的行为习惯。
4.美化作用 礼仪规范讲究的是和谐,强调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是心灵美、仪表美、举止美的有机整体,人们学习、运用礼仪,注意塑造自身良好形象,展示美好风采,进而美化生活。
(四)礼仪的基本原则遵守礼仪规范,坚持礼仪原则,是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关键,因此,必须掌握礼仪的基本原则。1.自觉遵守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位参与者都要自觉、自愿地遵守礼仪,按着礼仪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无论何人,都有自觉遵守礼仪的义务。2.严于律己 学习、使用礼仪最重要的是严格要求自己,有约束、克制自己的能力,自觉按礼仪规范去做,严于律己,以礼待人。3.宽以待人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在与人交往时,要宽容豁达,要容忍他人、体谅他人、理解他人,而不应该是求全责备,吹毛求疵。
4.尊敬他人 “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只有尊敬他人,才能换得他人的尊敬。尊敬他人就是要求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既要互尊互敬,和谐相处,友好相待,又要将对他人的重视、恭敬、友好放在第一位。
5.真诚平等 真诚是人际交往中的基本态度,是外在行为与内在道德的统一。与人交往要做到待人真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诚实守信。人际交往的核心是尊重交往对象,因此,运用礼仪时,要平等地对待他人,要以礼相待;对所有的人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礼遇。
6.入乡随俗 由于国情的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交往中,存在着“十里
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局面。因此,随环境的变化,做到入乡随俗,与大多数人的礼俗保持一考点:礼仪的致,切勿自以为是,指责别人,否定他人的风俗习惯。概念、特点、7.适度得体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适度得体,礼仪也是如此,运用礼仪时必须注意技作用、原则巧,讲究方法,把握分寸,合乎规范,做到适度和得体,防止过犹不及。适度得体的具体要求
是:感情要适度,言谈要适度,举止、修饰要适度。
三、学习医护礼仪的意义和方法
(一)医护礼仪的概念
医护礼仪属于职业礼仪范畴,是医护工作者在进行医疗护理和健康服务过程中,形成的被大家公认的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既是医护工作者素质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礼仪所研究的领域是人类的行为,由于人类行为存在可变性,所以礼仪的概念也是可变的、发展的。
医护礼仪主要是研究医护工作者艺术的学问,是一门新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汇集了医护礼仪、临床案例、形体训练等有关知识成果,它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对提高医护人员的现代素质和缓解医患之间紧张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具有新鲜的生命力。
(二)学习医护礼仪的意义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特别是护理工作扩展到生理、心理、社会的范畴。为满足患者需要,医护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医护人员应学习必要的专业礼仪知识,培养良好的礼仪修养。
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仪表、仪态都会给服务对象的心理和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礼仪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就是培养医护人员良好的素质修养,树立良好职业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学习医护礼仪的方法
1.学习礼仪知识 在学习礼仪知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通过各种渠道,全面获取有关礼仪规范的知识。同时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学习。
2.反复训练 一个人的礼仪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课堂上的模仿训练以及后天学习逐渐积累而成。因此,平时应注意训练,提高自己的素养。
3.多次实践 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知礼、守礼、行礼的人,就必须把对礼仪的认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化为实际的礼仪行为。
第二节 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医护人员
韦加宁是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外科主任,从事医疗工作40余年,对技术精益求精,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他曾为一位农民成功地进行了同体断肢移植手术,把右腿移植在左腿上,保留了一条完整的腿。这一手术的成功,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例“同体断肢移植手术”。同时他又创造性地完成了周围神经损伤束间移植、电烧伤前臂血管移植、通体拇指再造和断指再移植等技术。他在身患癌症期间,仍不断坚持为学生绘制手术图谱。党和人民高度赞扬了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的精神,被授予“白求恩奖章”。问题:韦加宁为什么能获得“白求恩奖章”?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护人员的职能、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医护工作者,必须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良好的个人素质。
一、高尚的医德
医德是医护人员必须遵守的准则和规范,它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础,来确立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热爱本职,恪尽职守这是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基本要求。
(2)尊重患者,一视同仁。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尊重患者的生命、尊重患者的人格、尊重患者的权利。
(3)文明用语,礼貌待人。语言是心灵的窗户,温和可亲的语言,能使患者感到温暖,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毅力。医护人员要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4)廉洁奉公,遵守纪律。每个医护人员一要加强医德修养;二要加强法制观念;三要自
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四要爱护公共财产。考点:医德(5)互学互尊,团结协作。在临床医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之间、护士之间、科室之间要团的内容结协作。
二、精湛的医术
精湛的医术是社会进步、医学科学不断发展,保障人民健康的需要。因此,医护人员要做
到以下三个方面。
护士的护理道德
热爱事业,立志奉献;言语谨慎,端庄可信;保守医疗秘密和患者的隐私;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二)精湛的医术 (一)严谨的科学态度
医护人员必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要做好医疗和护理工作,就必须有相应的医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扎实的专业功底,较强的医疗技术,规范的操作程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精湛的医术来自医护人员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来自努力钻研新业务、新知识的求知欲。
(三)敏锐的观察力、思维及判断力
医护人员在临床第一线工作,尤其实行整体护理后,护患关系更加密切,护士接触患者就意味着观察的开始。护士对患者的心理变化、情绪变化以及潜在的健康问题,往往比医生发现得早,而其中的变化往往成为早期诊断疾病和制订最佳医疗护理计划以及抢救方案的重要依据。由此看来,护士经常地巡视病房,进行临床观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有利于医疗质量的提高。医护人员要善于全面考虑患者疾病的全过程,结合专业知识,发挥良好的思维能力,进行正确的推理和判断,这是医护人员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
三、良好的个人素质
医护人员所具备的职业素养,是对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的规范,它不仅体现在医护人员的仪表、风度、行为动作和身体状况等外在形象,更应该体现在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业务能力、心理状态等内在因素。
(一)医生的良好素质
现代医学的发展,对医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生不仅应具备政治素质、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更应强调以下三个方面:坚实的基本功、良好的医德、科学的思维。
(二)护理人员的良好素质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生命的质量。特别是近年来健康定义发生了改变,人们不仅重视疾病,而且更重视心理和社会的适应性。因此,作为护士同样除了具备政治素质、职业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外还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即认识护理职业价值,具有规范的礼仪举止、乐观向上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
第一节 礼仪的概述
一位老师带领学生到某大型集团公司参观,老总是该老师的大学同学。工作人员为每位同学倒
水,其中有位女生表示自己只喝红茶。学生们在有空调的会议室坐着,坦然地接受服务,没有半分客
气。当老总办完事情回来后,不断向学生表示歉意,竟然没有人应声。当工作人员送来笔记本,老总
亲自双手递送时,学生们大都伸手随意接过,没有起身也没有致谢。从头到尾只有一个同学起身双
手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茶和老总递过来的笔记本并客气地说了声:“谢谢,辛苦了!”最后,只有这
位同学收到了这家公司的录用通知。
问题:1.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同学失去机会?
2.这些同学有哪些行为是不合乎礼仪的?
一、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一)礼仪的起源
礼仪是由习俗演变而来的。礼仪的形成,源于俗。礼俗源于自然界,是古人敬天畏神的观念和认识的反映。远古的人们对大自然的变化无法认知,在变幻莫测、无法抗拒的自然面前,人们感到无能为力和恐惧。因此,人们认为创造宇宙的神即万物之主,把一些自然现象如电闪、雷鸣等奉为神灵加以膜拜,祈求保护,由此产生了祭神的活动。在远古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下,人们形成了群居的生活。在长期的群居生活中,这种祭祀活动逐渐成为人们共同生活的习惯,由此即为风俗,又称习俗。这种习俗经长期使用并统一规范,形成礼。所以《周易》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仪。”人们依大自然的秩序法则,将其用于家庭伦理,再延伸用于政治伦理,就形成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可见,有人类必有俗,有俗必有礼,有礼必有治。
(二)礼仪的发展进程
不同时期的礼仪,有其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社会意义,礼仪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原始社会的礼仪 在原始社会,由于人们缺乏科学知识,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在自然灾害面前束手无策,于是人们把一切成败得失皆归于神灵使然。因此,他们敬天畏神,形成了“图腾崇拜”的种种仪式,这种仪式也就形成了最早的原始礼仪。
《说文解字》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在原始社会中期、晚期,约旧石器时代出现了早期礼仪萌芽。如生活在距今1.8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拿穿孔的兽齿、石珠作为饰品挂在脖子上,在去世的族人身旁撒放铁矿粉,举行原始宗教仪式。《说文解字》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公元前1万年左右,人类步入新石器时代,原始礼仪渐具雏形。
2.奴隶社会礼仪 人类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礼仪也从原始宗教仪式发展成为一整套的伦理道德观念。这个时期的礼,主题是政治体制,就是刑典法律。正所谓“礼,国之大柄也”。西周时代就是我国古代历史的礼制时代,周公主持制定的《周礼》,除了有关政刑的各种制度外,还提出了一整套的礼制。他制礼作乐,将人们的行为举止、心理情操统统纳入一个尊卑有序的模式之中,形成了我国奴隶社会最早的礼制。东周时期,王室衰落,诸侯纷起争霸,东周王朝已无力恪守传统礼制,出现了所谓“礼坏乐崩”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在此期间,相继涌现出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巨人,发展和革新了礼仪理论。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他要求人们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倡导“仁者爱人”。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主张“舍生取义”、讲究“修身”和培养“浩然正气”等。荀子主张“隆礼”、“重法”,提倡礼法并重。这些礼仪思想对古代中国的礼仪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古代礼仪文化的基础。
3.封建社会的礼仪 封建社会阶段,礼制的演变进入了礼仪时期,其主要作用是维护社会的等级制度。西汉时期对封建礼仪的制定影响最大的是叔全通和董仲舒。叔全通制定的礼制发展了礼的仪式和礼节规定,突出了尊君抑臣,区分出尊卑等级序列的要旨。而董仲舒在儒家“仁义忠信”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三纲”、“五常”之说。“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这一学说成为封建伦理道德的准则。
宋代程颐、朱熹的“天理”论提出“三从”、“四德”的道德礼仪标准。“三从”,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德”即一切言行都要符合忠、孝、节、义,“妇言”即说话要小心谨慎,“妇容”即容貌打扮要整齐美观,“妇功”即要把侍奉公婆和丈夫作为最重要的事情来做。
明朝时期大力推崇礼教,礼仪之风盛行,制定了祭祖、祭天、祈年等仪式和议程,规范了“君臣之礼”、“尊卑之礼”、“交友之礼”等社会活动,使礼制向深层发展,礼仪日益完善。到了清王朝,不仅继承了上述礼制,而且还将其更广泛、更深入地发展下去。
4.现代礼仪 1911年,清王朝土崩瓦解,孙中山先生和同志们破旧立新,用民权代替君权,用自由、平等取代宗法等级制;普及教育,废除祭孔读经;改易陋习,剪辫子、禁缠足等,从而正式拉开现代礼仪的帷幕。民国期间,西方的一些礼仪,如握手礼等传入中国,开始流行于上层社会,后逐渐普及民间。
5.当代礼仪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礼仪和礼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人们摈弃了昔日严重束缚妇女的“三从四德”等封建礼仪,而尊老爱幼、讲究信义、以诚待人、先人后己、礼尚往来等中国传统礼仪中的精华,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而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将掀起礼仪建设的新高潮。
二、礼仪的概念、特点、作用、原则
(一)礼仪的概念
礼仪是人们在长期交往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包括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具体形式。
礼貌是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语言、动作、仪容等表现出的尊重和友善,它是礼仪的基础;礼节是人们在社交场合,为表示尊重、友好、祝福、哀悼等使用的形式,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方式;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如容貌、服饰、姿态等;仪式是指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的规范化活动,如开幕仪式、颁奖仪式等。
礼仪,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的、具体的、表现礼貌的礼节所构成的,是一个表示礼貌的系统而完整的过程。
(二)礼仪的特点礼仪是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约定成俗、相延成习的。与其他行为规范相比,礼仪有其独
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共同性 礼仪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行为规范。礼仪是全人类的共同的需要,它跨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不论国别、种族、性别、年龄、阶层,只要存在着交往活动,人们就需要通过礼仪来表达彼此的情感和尊重。尽管有些礼仪的表达形式不同,但是对礼仪的需要却是相同的。
2.传承性 礼仪是将人们在长期生活及交往中的习惯、准则固定并沿袭下来,流传下去,并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礼仪一经形成,便会有一个相对的延续过程,被一代一代地继承
下去,这就是礼仪的传承性。
3.差异性 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的礼
仪文化也不同;不同的地域文化决定着礼仪 问候礼的不同
的内容和形式。 不同的国家问候礼不同,有脱帽点头致意
礼仪的差异性还表现在礼仪的等级差别 的,有拥抱的,有双手合十的,有手扶胸口的,有
上,对不同身份地位的对象施以不同的礼仪。 口碰脸的,更多的是握手致意。
此外,行业礼仪也有差异性,如航空、医务、公
务、外交等各具特色。
4.通俗性 礼仪是由风俗习惯演变而成的,因此它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人们可以通过耳闻目睹就能掌握和运用,简单易学,用之有效。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礼仪的内容也逐渐趋于规范化和系统化。
5.限定性 礼仪主要适用于交际场合,一般的人际交往与应酬。在这个特定范围内,礼仪是行之有效的,离开了这个范围,礼仪未必适用,这就是礼仪的限定性。
6.发展性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礼仪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被赋予新的内容。此外,随着各国、各民族交往的密切,也要求礼仪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礼仪规范。
(三)礼仪的作用1.沟通作用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用礼仪的相关行为规范来指导自己的交际活动,给对
方留下良好的印象,起到沟通的作用。例如,通过热情的问候、善意的目光、亲切的微笑、文雅的谈吐、合体的服饰、得体的举止等,可以增进人们成功的交流和沟通。2.协调作用 礼仪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器,正确地使用礼仪可以联络人们之间的感情,架起友谊的桥梁,协调各种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3.教育作用 礼仪规范一直作为人类的教育工具,因为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用礼仪规范教育他人,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教育形式纠正人们不良的行为习惯。
4.美化作用 礼仪规范讲究的是和谐,强调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是心灵美、仪表美、举止美的有机整体,人们学习、运用礼仪,注意塑造自身良好形象,展示美好风采,进而美化生活。
(四)礼仪的基本原则遵守礼仪规范,坚持礼仪原则,是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关键,因此,必须掌握礼仪的基本原则。1.自觉遵守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位参与者都要自觉、自愿地遵守礼仪,按着礼仪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无论何人,都有自觉遵守礼仪的义务。2.严于律己 学习、使用礼仪最重要的是严格要求自己,有约束、克制自己的能力,自觉按礼仪规范去做,严于律己,以礼待人。3.宽以待人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在与人交往时,要宽容豁达,要容忍他人、体谅他人、理解他人,而不应该是求全责备,吹毛求疵。
4.尊敬他人 “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只有尊敬他人,才能换得他人的尊敬。尊敬他人就是要求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既要互尊互敬,和谐相处,友好相待,又要将对他人的重视、恭敬、友好放在第一位。
5.真诚平等 真诚是人际交往中的基本态度,是外在行为与内在道德的统一。与人交往要做到待人真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诚实守信。人际交往的核心是尊重交往对象,因此,运用礼仪时,要平等地对待他人,要以礼相待;对所有的人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礼遇。
6.入乡随俗 由于国情的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交往中,存在着“十里
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局面。因此,随环境的变化,做到入乡随俗,与大多数人的礼俗保持一考点:礼仪的致,切勿自以为是,指责别人,否定他人的风俗习惯。概念、特点、7.适度得体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适度得体,礼仪也是如此,运用礼仪时必须注意技作用、原则巧,讲究方法,把握分寸,合乎规范,做到适度和得体,防止过犹不及。适度得体的具体要求
是:感情要适度,言谈要适度,举止、修饰要适度。
三、学习医护礼仪的意义和方法
(一)医护礼仪的概念
医护礼仪属于职业礼仪范畴,是医护工作者在进行医疗护理和健康服务过程中,形成的被大家公认的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既是医护工作者素质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礼仪所研究的领域是人类的行为,由于人类行为存在可变性,所以礼仪的概念也是可变的、发展的。
医护礼仪主要是研究医护工作者艺术的学问,是一门新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汇集了医护礼仪、临床案例、形体训练等有关知识成果,它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对提高医护人员的现代素质和缓解医患之间紧张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具有新鲜的生命力。
(二)学习医护礼仪的意义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特别是护理工作扩展到生理、心理、社会的范畴。为满足患者需要,医护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医护人员应学习必要的专业礼仪知识,培养良好的礼仪修养。
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仪表、仪态都会给服务对象的心理和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礼仪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就是培养医护人员良好的素质修养,树立良好职业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学习医护礼仪的方法
1.学习礼仪知识 在学习礼仪知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通过各种渠道,全面获取有关礼仪规范的知识。同时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学习。
2.反复训练 一个人的礼仪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课堂上的模仿训练以及后天学习逐渐积累而成。因此,平时应注意训练,提高自己的素养。
3.多次实践 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知礼、守礼、行礼的人,就必须把对礼仪的认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化为实际的礼仪行为。
第二节 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医护人员
韦加宁是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外科主任,从事医疗工作40余年,对技术精益求精,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他曾为一位农民成功地进行了同体断肢移植手术,把右腿移植在左腿上,保留了一条完整的腿。这一手术的成功,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例“同体断肢移植手术”。同时他又创造性地完成了周围神经损伤束间移植、电烧伤前臂血管移植、通体拇指再造和断指再移植等技术。他在身患癌症期间,仍不断坚持为学生绘制手术图谱。党和人民高度赞扬了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的精神,被授予“白求恩奖章”。问题:韦加宁为什么能获得“白求恩奖章”?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护人员的职能、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医护工作者,必须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良好的个人素质。
一、高尚的医德
医德是医护人员必须遵守的准则和规范,它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础,来确立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热爱本职,恪尽职守这是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基本要求。
(2)尊重患者,一视同仁。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尊重患者的生命、尊重患者的人格、尊重患者的权利。
(3)文明用语,礼貌待人。语言是心灵的窗户,温和可亲的语言,能使患者感到温暖,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毅力。医护人员要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4)廉洁奉公,遵守纪律。每个医护人员一要加强医德修养;二要加强法制观念;三要自
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四要爱护公共财产。考点:医德(5)互学互尊,团结协作。在临床医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之间、护士之间、科室之间要团的内容结协作。
二、精湛的医术
精湛的医术是社会进步、医学科学不断发展,保障人民健康的需要。因此,医护人员要做
到以下三个方面。
护士的护理道德
热爱事业,立志奉献;言语谨慎,端庄可信;保守医疗秘密和患者的隐私;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二)精湛的医术 (一)严谨的科学态度
医护人员必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要做好医疗和护理工作,就必须有相应的医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扎实的专业功底,较强的医疗技术,规范的操作程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精湛的医术来自医护人员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来自努力钻研新业务、新知识的求知欲。
(三)敏锐的观察力、思维及判断力
医护人员在临床第一线工作,尤其实行整体护理后,护患关系更加密切,护士接触患者就意味着观察的开始。护士对患者的心理变化、情绪变化以及潜在的健康问题,往往比医生发现得早,而其中的变化往往成为早期诊断疾病和制订最佳医疗护理计划以及抢救方案的重要依据。由此看来,护士经常地巡视病房,进行临床观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有利于医疗质量的提高。医护人员要善于全面考虑患者疾病的全过程,结合专业知识,发挥良好的思维能力,进行正确的推理和判断,这是医护人员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
三、良好的个人素质
医护人员所具备的职业素养,是对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的规范,它不仅体现在医护人员的仪表、风度、行为动作和身体状况等外在形象,更应该体现在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业务能力、心理状态等内在因素。
(一)医生的良好素质
现代医学的发展,对医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生不仅应具备政治素质、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更应强调以下三个方面:坚实的基本功、良好的医德、科学的思维。
(二)护理人员的良好素质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生命的质量。特别是近年来健康定义发生了改变,人们不仅重视疾病,而且更重视心理和社会的适应性。因此,作为护士同样除了具备政治素质、职业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外还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即认识护理职业价值,具有规范的礼仪举止、乐观向上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