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330796
《无机精细化工工艺学》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对原有内容进行了补充以反映无机精细化工领域的*成就,同时删减了部分章节以使内容更精炼。
全书分为3篇,共15章。第1篇介绍21世纪的新材料与技术,包括纳米材料、单分散颗粒制备原理、界面化学与表面活性剂基础知识、溶胶-凝胶技术、无机材料仿生合成技术、微乳化技术和外场作用下的无机合成(制备)技术。第2篇介绍微粉制备工艺,包括微粉制备及其表征、气相法、固相法和液相法。第3篇介绍新兴无机化学品制备工艺和研究进展,包括精细陶瓷、无机膜、新型多孔材料、纳米颗粒催化剂和负载型催化剂。
《无机精细化工工艺学》第三版可作为各类高等院校化学、化工、材料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该领域研究和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绪论1
0.1精细化工简介1
0.1.1精细化工产品的定义1
0.1.2精细化工产品的分类2
0.1.3精细化工的发展3
0.2无机精细化工4
0.2.1无机精细化学品4
0.2.2无机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和重点5
参考文献6
第1篇21世纪的新材料与技术
第1章纳米材料8
1.1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8
1.2纳米微粒的基本概念及性能9
1.3纳米材料的应用11
1.3.1富勒烯(Fullemenes)的结构及应用前景11
1.3.2碳纳米管(纳米碳管)的发现12
1.3.3石墨烯及二维材料的研究13
1.3.4纳米材料的应用14
参考文献15
第2章单分散颗粒制备原理16
2.1沉淀的形成16
2.2成核和生长的分离17
2.3抑制凝聚的方法17
2.4胶粒生长的动力学模型18
2.5单体的储备19
2.6典型的单分散体系19
参考文献20
第3章界面化学与表面活性剂基础知识21
3.1界面化学概述21
3.2界面现象与吸附21
3.2.1表面张力和表面能21
3.2.2弯曲界面现象22
3.2.3润湿作用24
3.2.4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27
3.3表面活性剂概述29
3.3.1表面活性剂的定义29
3.3.2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29
3.3.3表面活性剂的分类30
3.4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30
3.4.1溶液表面的吸附30
3.4.2Gibbs吸附等温式及物理意义31
3.4.3吸附层的结构31
3.4.4表面吸附层的状态方程式32
3.4.5Langmuir-Blodgett(L-B)膜的特点及应用33
3.5表面活性剂体相性质35
3.6胶束理论36
3.6.1胶束与临界胶束浓度36
3.6.2胶束的结构、形态和大小36
3.7液晶38
3.8界(表)面电化学39
3.8.1胶团结构和界面电荷的来源39
3.8.2Gouy-Chapman双电层模型40
3.8.3Stern的双电层模型42
3.8.4溶胶的聚沉43
3.8.5胶体稳定性的DLVO理论44
3.8.6高聚物吸附层的稳定作用46
3.8.7ζ电位与电泳淌度47
3.8.8溶液pH值对氧化物ζ电位的影响49
3.9粉体表面处理技术49
3.9.1粉体表面处理的目的50
3.9.2粉体表面改性的方法51
3.9.3纳米Fe3O4颗粒表面改性研究52
参考文献54
第4章溶胶-凝胶技术55
4.1引言55
4.2Sol-Gel法的基本原理55
4.2.1Sol-Gel法的过程55
4.2.2水解反应56
4.2.3凝胶的干燥59
4.3Sol-Gel技术的应用及工艺类型63
4.3.1传统胶体工艺63
4.3.2配合物型Sol-Gel法65
4.3.3无机工艺路线65
4.3.4Sol-Gel工艺制备介孔TiO267
4.3.5气凝胶的制备和应用69
参考文献71
第5章无机材料仿生合成技术72
5.1无机材料的仿生合成72
5.2仿生合成的实例73
5.2.1多孔材料的合成73
5.2.2纳米微粒的合成75
5.2.3薄膜和涂层的合成76
5.2.4模板法制备TiO2纳米管阵列78
5.2.5Si掺杂TiO2空心微球研究80
5.2.6多层结构氧化镍空心球的制备83
5.2.7介观尺度“组装与矿化”合成人工贝壳84
5.3小结86
参考文献86
第6章微乳化技术88
6.1概述88
6.2微乳化技术制备纳米材料89
6.2.1反相胶束模型和内核水的特性89
6.2.2水核内超细颗粒的形成机理90
6.2.3影响超细颗粒制备的因素90
6.3微乳化法应用实例91
6.3.1超细镍酸镧的制备91
6.3.2铑催化剂的制备93
6.3.3Y2O3-ZrO2微粉的制备94
6.3.4微乳法与醇盐水解相结合制备PbTiO3超细粒子94
参考文献96
第7章外场作用下的无机合成(制备)技术97
7.1超声波在无机合成(制备)中的应用97
7.1.1超声波的作用效应及其特点97
7.1.2超声雾化法制备金属颗粒97
7.1.3声化学合成胶态铁98
7.1.4超声波对钼酸铵溶液结晶的影响99
7.1.5超声波场中硫酸氧钛水解的研究99
7.1.6超声辐照合成超细NiO粉末100
7.2微波辐照技术101
7.2.1微波加热反应原理101
7.2.2微波辐照下的铁盐水解102
7.2.3微波水解法制备超细TiO2粉体102
7.2.4无机盐在多孔晶体上的高度分散103
7.2.5微波辐照连续合成胶态纳米金属簇103
7.2.6Y,Ce-TZP陶瓷的微波快速烧结104
7.2.7陶瓷微波加热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105
7.3电场作用下的无机合成105
7.3.1电化学溶解直接制备纳米TiO2105
7.3.2纳米结构过渡金属簇的选择合成106
7.3.3电场对γ-辐射制备银纳米晶形貌的影响107
7.3.4脉冲声电化学合成PbSe108
7.3.5超声与电沉积工艺制备磁性纳米粉末109
7.3.6仿生和电沉积组合制备分形结构金属铜110
7.3.7多孔氧化钛膜和纳米管阵列制备110
参考文献112
第1篇思考题113
第2篇微粉制备工艺
第8章微粉制备及其表征116
8.1微粉制备技术简介116
8.2粉料性能的表征117
参考文献122
第9章气相法123
9.1低压气体中蒸发法(气体冷凝法)123
9.2流动液面上真空蒸发法 (VEROS)124
9.3溅射法124
9.4化学气相淀(沉)积法125
9.4.1化学气相淀积简介125
9.4.2化学气相沉积TiO2125
9.4.3碳纳米管的制备127
9.5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 (LICVD)127
9.6等离子体化学及其在微粉制备中的应用129
9.6.1物质的第四态——等离子态129
9.6.2产生等离子体的常用方法和原理129
9.6.3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超微镍金属粉130
9.7低温等离子体化学法130
9.7.1实验装置130
9.7.2实验结果分析131
9.8辉光放电法132
9.9化学气相输运(转移)反应法133
9.9.1化学气相输运反应法简介133
9.9.2化学气相输运法制备GaAs薄膜134
参考文献135
第10章固相法136
10.1固相反应的特征136
10.1.1固相反应的一般原理136
10.1.2高温固-固相反应的特征137
10.1.3高温固相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137
10.2固相法合成单相Ba2Ti9O20粉体139
10.3自蔓延燃烧合成法140
10.3.1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140
10.3.2自蔓延燃烧合成氮化铝141
10.3.3ATO纳米粉体的燃烧合成142
10.4低温燃烧合成法143
10.5机械合金化技术及应用143
10.5.1机械化学和机械化学反应143
10.5.2机械合金化技术的应用144
10.6液相共沉淀——固相烧结制备YIG铁氧体145
参考文献147
第11章液相法148
11.1沉淀法148
11.1.1沉淀反应的加料方式148
11.1.2均相沉淀法149
11.1.3草酸盐热分解法151
11.1.4配合物分解法152
11.1.5化合物沉淀法152
11.1.6从熔盐中沉淀155
11.2水热法156
11.2.1引言156
11.2.2水热沉淀157
11.2.3水热合成158
11.2.4水热力化学反应159
11.2.5超临界水中水热晶化159
11.2.6模板辅助水热合成法160
11.2.7纳米线硅酸钙的水热合成164
11.3胶体法167
11.3.1胶溶法(相转移法)167
11.3.2相转变法169
11.3.3气溶胶法(气相水解法)172
11.4喷雾热解法174
11.5包裹沉淀法176
11.5.1α-Al2O3-ZrO2(Y2O3)粉末的制备176
11.5.2包裹法合成磷酸铁锂的研究177
11.6醇-水盐溶液加热法180
11.6.1醇-水盐溶液加热法的基本原理180
11.6.2醇-水盐溶液加热法制备纳米ZrO2(3Y)粉体183
11.6.3溶剂热合成分级叶片簇状纳米氧化铝184
参考文献187
第2篇思考题188
第3篇新兴无机化学品制备工艺和研究进展
第12章精细陶瓷190
12.1概述190
12.1.1精细陶瓷的分类190
12.1.2研究精细陶瓷的意义及方法192
12.1.3精细陶瓷的制备工艺简介192
12.2功能陶瓷195
12.2.1电介质陶瓷195
12.2.2铁电陶瓷199
12.2.3压电陶瓷201
12.2.4热敏半导体陶瓷202
12.2.5半导体气敏陶瓷204
12.2.6半导体湿敏陶瓷206
12.2.7压敏半导体陶瓷207
12.3结构陶瓷208
12.3.1概述208
12.3.2氧化锆陶瓷209
12.3.3碳化硅陶瓷211
12.3.4氮化硅陶瓷和Sialon陶瓷212
12.3.5耐高温可加工的延性Ti3SiC2陶瓷213
参考文献214
第13章无机膜215
13.1概述215
13.1.1无机膜的特点和应用215
13.1.2无机膜中的质量输运215
13.1.3无机膜的结构、性能表征和性能要求217
13.2多孔陶瓷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218
13.2.1化学提取(蚀刻)法制无机膜218
13.2.2固态粒子烧结法制无机膜218
13.2.3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陶瓷膜218
13.2.4多孔陶瓷膜的应用219
13.3金属陶瓷复合膜的制备221
13.3.1金属陶瓷复合膜221
13.3.2Pd/γ-Al2O3膜的制备工艺221
13.3.3制备钯金属复合膜的化学镀饰法222
参考文献224
第14章新型多孔材料226
14.1分子筛的组成、结构与择形性226
14.1.1分子筛的组成227
14.1.2分子筛的结构227
14.1.3分子筛的择形性228
14.2分子筛水热合成的原理和方法228
14.2.1影响合成过程的主要因素228
14.2.2分子筛的生成机理229
14.2.3水热生产工艺过程简述230
14.2.4合成分子筛的实例231
14.3MCM-41中孔分子筛的合成工艺231
14.3.1低浓度表面活性剂合成MCM-41中孔分子筛232
14.3.2碱度对MCM-41骨架结构的影响233
14.4磷酸铝分子筛233
14.4.1AlPO4-5的结构233
14.4.2AlPO4-5的酸性和稳定性234
14.4.3AlPO4-5的合成234
14.5层状磷酸锆——α-磷酸锆的合成234
14.6醇盐水解法制备Al2O3-NaY新型复合多孔催化材料235
14.7工业原料制备介孔TiO2材料236
14.8非有机模板法制备介孔TiO2材料239
14.9介孔氧化镍的制备240
参考文献241
第15章纳米颗粒催化剂和负载型催化剂243
15.1尖晶石铁酸盐的制备243
15.1.1水热空气氧化法243
15.1.2铁酸锌纳米晶体材料的制备244
15.2Ce-Mo复合氧化物超细粒子催化剂的制备244
15.3CuO/ZnO/Al2O3催化剂的制备245
15.3.1从一氧化碳合成甲醇245
15.3.2从二氧化碳合成甲醇246
15.3.3转化CO2的新型催化剂248
15.4柠檬酸凝胶法制备CeO2超细粒子249
15.5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250
15.5.1SO2-4/TiO2固体超强酸251
15.5.2SO2-4 /ZrO2固体超强酸251
15.6介孔TiO2光催化剂制备研究252
15.6.1介孔Ag/TiO2催化剂的制备252
15.6.2铁掺杂改性TiO2光催化剂253
15.7掺硅介孔TiO2的研究254
15.7.1微孔-介孔钛硅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合成254
15.7.2非有机模板合成掺硅的介孔TiO2255
15.8V2O5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256
15.9化学镀法制备炭载钯催化剂257
参考文献259
第3篇思考题260
前言
自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无机精细化工工艺学》第二版出版以来已经过去12年了,在此期间,新的无机精细化学品不断被开发研究,制备工艺不断被创新,其中很多工艺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本书作为一本介绍无机精细化学品制备的工艺和原理的基础教材,很有必要进行修订再版。
本书在保留了基本工艺和原理介绍的基础上,结合学时安排,对原书进行了部分修订。将原第3篇微粉制备的化工问题和其他部分章节删掉;基于新工艺的发展,补充了一些新的内容,介绍了一些新的无机精细化学品的制备工艺。同时增加了授课教师与学生多年来在无机材料模板合成、液相水热法、新型多孔材料和负载型催化剂制备方面的工作内容。另外,书中还增加了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授课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经典思考题,供学生们和普通读者参考学习使用。
本书主要由张昭、彭少方编写,刘栋昌参加了第2篇部分内容编写,由张昭完成第三版的修订。除了第一版前言所述的致谢单位和个人外,本次修订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金川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的科研经费支持,帮助编者完成了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编写的初稿,丰富了第三版修订的内容。同时,在此向积极参与本次修订工作的沈俊、田从学、崔名全、刘昉、何菁萍、李纲、李向锋、朱新华等高校教师和科技工作者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8年6月
第一版前言
精细化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之一。21世纪是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蓬勃发展的世纪,作为精细化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机精细化工已不再局限于无机盐工业,其发展将为三大前沿科学提供更多的新型无机化合物和功能材料。本书是面向21世纪化工类课程教材,书中以21世纪的热点问题纳米材料为切入点,针对无机化工产品的精细化、功能化的要求,从化学原理到化工过程加以阐述,并重点介绍一些新兴无机化工产品的精细化制备工艺和应用,特别是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倍加关注的超细颗粒的制备工艺。
从传统的无机盐工艺演变到无机精细化工工艺,是一大的转变。在新的领域里,无机工艺中不仅涉及表面化学原理,还要利用表面活性剂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作分散剂或作模板剂进行仿生合成等,无机物与有机物相结合的工艺大大扩展了无机合成工艺的路线和范围。基于这种情况,我们编写了界面化学与表面活性剂基础知识,以便于读者在阅读本书和其他期刊文献时能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针对超细粉体制备工艺的实验研究成果较多,但因工程放大困难,使批量生产实现得较少这一特点而编写了微粉制备的化工问题。对湿法制备超细微粉的反应沉淀、过滤和干燥等三个化工过程中所涉及的工艺原理、化工基础、设备构型及新的工艺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必要的介绍,为读者深入学习和从事工程放大时指引方向,有利于读者综合应用基础知识并能有所创新。
书中所列的精细无机化工产品是近年来在现代科技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的重要材料和化学品。阐述较多的纳米材料是面向21世纪的新材料。本教材详细介绍了典型材料的制备实例,同时反映了纳米材料在当今高科技中的应用,有关研究预测,今后10年内,纳米技术的开发和纳米材料制造将成为重要的材料制造业。因此,该教材内容具有新颖性。对于化学工程与工艺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来说,学习本教材内容,能扩展在无机超细粉、纳米材料制备工艺和工程方面的眼界和思路。
本书的编写,参考了有关国内外专著、期刊和会议论文集,统一列在各章的参考文献部分,并致谢意。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陈家镛院士和汪家鼎院士的鼓励,参加“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校的专家们对本书的立项和大纲进行认真的审查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恽正中教授审查了大纲及磁记录介质和氧化铁磁粉、精细陶瓷两章书稿,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乐志强研究员、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朱盈权研究员、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建华教授、郑昌琼教授、梁斌教授、张允湘研究员审阅了大纲,我们特在此向以上专家一一致谢。我们特别要感谢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及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戴猷元教授在百忙中审查了全书并提出了详细的修改意见,使我们得以进一步提炼本书的内容。感谢四川大学给予了本书重点教材资助。
本书第1、2和第4篇由彭少方、张昭编写,第3篇由刘栋昌编写。陈新钊老师和张琍研究生完成了部分插图的绘制。由于无机精细化工工艺内容丰富,本书重点在介绍湿法制微粉工艺,以适应当前无机化工的精细化和功能化的需要。限于我们的水平,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恳切希望使用本书的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不胜感激。
编者
2001年10月
第二版前言
《无机精细化工工艺学》第一版出版以来,于2002年9月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评为第六届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一等奖,激励我们在出版第二版时,不仅对本书进行修改,而且对内容进行补充。
当今科技发展迅速,出现很多材料制备的新工艺,为了使教材反映世界科技最新成果,修改时我们在第一篇新增外场(超声波场、微波场和电场)作用下的无机合成技术一章,反映学科交叉产生的制备无机精细化学品的新技术。在第三篇微粉制备的化工问题中,也作了修改和补充。这两部分增加的内容,引用了部分在第一版出版后发表的研究文章,以体现学科前沿。同时,也删除了一些实例,特别是减去了第四篇中的部分章节。考虑到今天化学工程所提供的新产品领域向特殊化学品、精细结构化学品、化学元器件和信息工业材料发展,从突出无机精细化学品的功能性出发,仅保留了磁记录材料、精细陶瓷、无机膜、多孔材料和纳米颗粒催化剂五章,以使本书的内容更精炼。
一本书的出版,不仅需要编者对内容负责,还需要责任编辑和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支持,编者在此表示感谢。同时我们也感谢四年来各位专家和同事,以及四川大学化工学院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冶金工程专业学习本课程的几届研究生和本科学生所提出的宝贵意见。在我们进行第二版编写时认真考虑并采纳部分意见。
我们衷心希望本教材能为我国21世纪化工类、材料类、冶金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有所贡献。
编者
2005年3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