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633224
《古今北京农业要事便览》以北京农业的发生、演化与发展为脉络,搜集了古今北京农业散见于各种史料中的要事与印记,按一定的条目,梳理归类,以为研发农史者或探求北京农业史实者提供一些线索与便利。
《古今北京农业要事便览》主要介绍了北京农业的开拓者,北京农业的天时、地利与生物,北京的水资源与农业灌溉,古今北京农业中的创新与创业、北京农业的演进,北京的农业文化,北京的现代农业等,此外还简要介绍了古今的重农思想以及京郊改革与发展的成就。
节 北京的古人类
一、“北京人”
二、“新洞人”
三、“山顶洞人”
四、“东胡林人”和“转年人”
五、“上宅人”
第二节 北京原始农业的生产对象
第三节 北京原始农业的起始年代
第四节 北京原始农业是“中国北方农业的源头”迹考
第五节 北京农业的转型
一、北京原始农业的转型
二、北京传统农业的转型
第二章 北京农业的天时、地利与生物
节 北京农业的天时
一、光
二、气
三、温(热)
四、水
第二节 北京农业的地利
一、北京发展农业的“地利”优势
二、北京的土壤分类
三、北京的特产之乡
四、北京农地的生产力
第三节 北京农业的生物资源
一、野生生物资源的多样性
二、驯生生物资源
三、有关出版物和印迹基地
第三章 北京的水资源与农业灌溉
节 北京的水资源
一、历史上的富水区
二、现如今的缺水区
第二节 北京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北京历史上的水利兴修
二、北京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
三、北京的鱼类养殖
第三节 北京的农业灌溉
第四节 北京农业灌溉的增产效应
第四章 古今北京农业中的创新、创业
节 北京农业创新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 北京市属农业科教推广机构
第三节 北京农业科研的兴起
一、农作物育种
二、养殖育种与养殖
……
第五章 北京农业的演进
第六章 北京的农业文化
第七章 北京的现代农业
第八章 古今重农思想、文件择要
第九章 京郊改革与发展
古往今来,“农业上的那几件事”,通常是指“耕、种、管、收及加(工)”。这是层次概念,第二层次概念是“土、肥、水、种、密、保、工(具)、管”,也即同志在总结前人实践(包括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农业八字宪法”。在农业实践中上述2个层次的概念可以说是农事中的“纲”与“目”,真正推动农业不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是这些纲目内不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事。如改变土壤、兴修水利、制作肥料、培育良种、制造工具、合理密植、防治自然灾害、实行科学管理、改进工具、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储藏等。这些都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进农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农事(即具有推动力的农事),没有这些“事”,上面的两层静态概念就永远停留在自然演变之中,而落后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事实上自人类出现以后,不仅发明了农业,还不断创新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不断有所前进,甚至跨越式发展。
北京农业发明至今,并走在全国农业的前列,其绝非自古逶迤至今,而是不断有所前进。鉴于其史已成长河,今人面对漫无尽头的长河欲一望到底,事事了如指掌是不可能的,但从源头高瞻远瞩,观其“惊涛”和前行的“浪尖”,还是可行的。
北京是“北京人”的发祥地。“北京人”的问世揭开了北京地区人类历史的序幕,使北京地区成为世界上早进入人类社会的源头之一;“北京人”及其子孙们用智慧和勤劳使北京地区的山河、平原变成北京农业的热土,是“北京人”用劳动创制出旧石器工具、开启了采集渔猎农业;是他们的后裔“东胡林人”和“转年人”开创了中国北方农业起源的源头之一,撰写了北京农业文明的页(或章)。回眸古代峥嵘岁月,放眼今日京华,“北京人”及其子孙们无愧于这片热土的哺育:从距今50万~70万年的周口店遗址开启旧石器时代,到距今1万年前开创的新石器时代——东胡林人、转年人遗址,到距今6 500~7 000年的上宅人遗址出现神农“教种五谷”中的粟、黍、豆等作物遗迹,再到距今四五千年的夏商周时代出现了青铜器,这是劳动工具创制中一次次质的飞跃,出土的遗址有昌平雪山遗址、密云燕落寨、平谷刘家河、丰台榆林庄、房山琉璃河等遗址,出土的铜器工具有斧、锛、斤、凿、刀、锯、锥、钻等;到距今2 300至2 7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冶铁器农具(犁)和牛耕,这创造了生产工具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到唐代出现了曲辕犁,这是犁具史上的一次重大改进。之前在西汉时代推广应用了搜粟都尉赵过发明的播种耧车等;到清代后期或近代开始从西方引进机械农具,不仅提高了耕作效率,更在于用机械力替代了人力或畜力。这是北京地区农用工具史上的第三次质的飞跃,并逐步走上机械化与电气化相结合之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及21世纪前10年即已进入信息技术时代,其主要标志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全面进入农业领域,并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两大支柱,支撑着都市型现代农业朝着生态、安全、优质、高效、高端、高辐射及精准、集约、可持续、又好又快方向发展。与传统农业相比,由以体力劳动驱动为主转向智力劳动驱动为主。
当然,“北京人”及其后孙们在北京农业发展中的作为远不止这么一条红线,但这条红线却是探寻古今北京农业要绩的引子。沿着这条红线打开北京农业的历史篇章,一系列耀眼的星光便聚于眼前,顿时,会堆满你虚无的脑海空间——留下难忘的历史根脉!
编著者2017年8月于北京
章北京农业的开拓者
农业是人类创业的启蒙杰作。北京农业的开拓者是“北京人”及其后代子孙们,包括新洞人、山顶洞人、东胡林人和转年人、上宅人。
节北京的古人类
一、“北京人”
“北京人”始创了北京地区的旧石器和劳动的发端,开启了旧石器时代和采集渔猎农业。
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先生在周口店遗址发现了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这是在世界古人类化石研究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北京人”在周口店一带的生活年代是距今70万年至大约20万年前,遗址上发现了40多个个体的人类化石,这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的。
据考古研究,人类的诞生已有200多万年的历史,而“北京人”是原始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据对40多个个体人类化石的研究,他们的体质和外形已同现代人相差不多,脑量约为现代人的80%。他们主要用右手进行劳动,能自由地直立行走,已经有了简单的思维能力和初的语言。
“北京人”时代,北京地区的地形和现在基本一样,但气候比现在湿润温暖,山上林木繁茂,平原泽地草木葱茏,动物种类繁多。“北京人”依靠打制的石器和集群劳动进行采集和渔猎行动。在“北京人”洞穴中发现旧石器近10万件,猎食的动物残骸100余种。
“北京人”破天荒地在亚洲大陆上燃起熊熊篝火,并开始熟食。在周口店“北京人”居住洞穴外发现有用火烧过的灰层和兽骨;在洞穴内也发现有一堆堆很厚的灰烬、木炭、烧骨和朴树籽,这是“北京人”用火的遗迹。美国哈佛大学一位教授称“周口店遗址是人类进化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见《寻找“北京人”》(李鸣生、岳南,华夏出版社,2004)中的跋语。
同时,在考古发掘中还发现原始人和一些动物(猪、狗)的共生关系,表明“北京人”已进入驯养动物的前期。
“北京人”以创造性的劳动克服了后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远古亚洲的原野上揭开了人类历史的序幕。考古界称“北京人”化石和文化遗存之丰富,在世界远古人类发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二、“新洞人”
“新洞人”是在1973年发现的。这是距今大约20万年前的“北京人”进化而成的早期智人。
三、“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与“北京人”“新洞人”生活在同一座小山的不同山洞中,属于晚期智人,距今2万年左右。“山顶洞人”的猎物有50余种,这反映了狩猎技术的进步,已开始驯化猪、狗;出现了男女劳作分工——男的以从事渔猎为主,妇女以采集、做家务为主。开始注意到植物种子落地后能长出同样的植物及果实,注意观察野生可食植物年复一年的生育现象。
四、“东胡林人”和“转年人”
“东胡林人”和“转年人”同属于距今1万年前发明新石器、开创“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人们,他们分别居于现今门头沟区斋堂镇东胡林遗址和怀柔区转年遗址。两地均发现有经切、钻、琢、磨的新石器生产工具铲、锄及石磨盘、石磨棒、石臼、石容器等,还有距今1万年左右的陶器,但陶器的制作、烧制技术还很原始。所用的陶土夹粗沙,器壁较厚,手制。
五、“上宅人”
“上宅人”距今6 500~7 000年,属于新石器中早期,定居的村落已有相当发展,新石器农具种类多、数量大。出土新石器2 000余件,有石斧、凿、石磨、石铲、石锄;生活用具出土复原的有800多件,有罐、钵、杯、勺等。
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新石器前期是母系氏族公社,后期转为父系氏族公社,并逐步出现私有制。
新石器时期随着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畜牧业的兴起。因为,农业可给畜牧业带来饲料。
第二节北京原始农业的生产对象
关于北京地区原始农业的生产对象是什么?长期不解。直到2013年11月5日《北京青年报》刊登了《农作物里展现的北京进化故事》一文,透露出环境考古学家在上宅遗址(属新石器中期)的剖面自下而上取了32个样进行孢子粉分析,在19个样品中发现数量不等的孢子粉。这些孢子粉属于禾谷类作物。再经采用的淀粉粒分析手段对遗址出土的石器表面残留物上提取出淀粉粒,分九类12种。经鉴定,淀粉粒中多的是栎属果实(橡子),其次是粟。另有一定数量的黍和小豆属淀粉粒。仅此资料显示,粟、黍、豆(菽)已占神农“教种五谷”中的3种(另为稻、麻)。至于东胡林、转年2个原始农业发生地种的什么,尚不得知。从“北京人”“山顶洞人”采集的有禾本科植物遗迹看,可能离不开粟或黍,有待深入发掘考证。
在《农作物里展现的北京进化故事》中还透露出,在房山区丁家洼遗址(属春秋时期)出土样品中检出粟、黍、大豆、荞麦、大麻等农作物遗迹。从现代科研认定粟是由狗尾草、大豆是由野生大豆驯化而来的论断判析,狗尾草自古以来遍布各地,野生大豆至今于房山区的百花山还有之。
第三节北京原始农业的起始年代
直到20世纪末,人们谈到北京原始农业的发端几乎都认定是距今6 500~7 000年的上宅遗址出土的新石器和作物遗迹来判定。如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院于德源先生在《北京农业经济史》中记载道:上宅村遗址“在气候温和、湿润的第二期中的第五文化层上层出现禾本科作物花粉”。这说明迟在距今6 000余年以前今北京地区已存在原始农业(据《上宅博物馆》陈列说明)。中国人民大学孙健先生在《北京古代经济史》孙健主编北京古代经济史[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中写道,1966年北京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发掘出土了距今1万年的“东胡林人”遗址,并把这里考定为新石器早期人类。笔下在叙述了新石器中期、晚期遗址和遗迹之后,论道:“在新石器时代,北京地区的居民已经开始用石斧、石铲砍伐林木,芟除草莠,开辟田园,播种谷物,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此说正确但缺起点与时程,令人难以与其他原始农业足迹比较。
以上两说在于考古资料的短缺而致。本写作确逢北京大学基于1966年发掘东胡林遗址取得遗迹起,又于2003年、2005年继续发掘,其出土资料远丰富于上述两说的资料。其间发掘者还于2001年做了孢子粉分析。北京大学王东、王放两位先生基于“东胡林人遗址出土的遗迹,经年代测定确认距今1万年,新石器早期”。他们在《北京魅力》 王东,王放北京的魅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中写道:“约1万年前,从农业起源为本质内容的新石器时代革命,为原始社会过渡到文明社会,奠定了四大物质技术基础:农业、家畜、新石器、陶器四大技术创新。”而东胡林在1万年前,与农业起源直接相关的草本科——禾本科——藜科花粉比重显著增加;先后发现9件石磨盘、石磨棒;猪、狗都已有明显的家畜特征;陶器作为日常生活器皿出现(被称为“万年陶”)。因此,断定“门头沟东胡林——1万年前中国北方农业起源的源头之一”“也是中国北方家畜驯养的发源地。”“在马、牛、羊、鸡、犬、豕这六畜中,有确凿证据表明:猪、狗这两种家畜的驯养起源,与北京所在的“Y”形地带“Y”形地带即由4个曲型遗址——北京门头沟东胡林、怀柔转年、河北泥河湾于家沟、徐水南庄头组成(见《北京魅力》)是息息相关的,甚至这里就是驯养过程的主要发源地。马、牛、羊、鸡的驯化也与北京所在的“Y”形地带有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