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371527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
——*在浙江杭州高新区视察时表示
★ 未来属于有创意的人
——每个人都有创新潜能,它不是天才专属
——可以通过学习提升创新能力
★ 创新是团队长远发展的基础
——激发成员的创意是团队活力的源泉
——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提升团队创意力
★集结各种源自哈佛或是由哈佛点评过的杰出创意,阐明杰出创意的策略
★使读者进一步理解,绝妙的创意是如何发想、建构、成型与执行的
★主要内容包括:
(1)创新者的DNA,不可思议的创意本能 (2)如何将创新与现实联结起来
(3)如何培养创新意识,进行思维革命 (4)如何进行破坏式创新
(5)七大方法,助你增强后天创意力 (6)如何升级你的创新指数
(7)如何养成激发创意的好习惯 (8)如何让好的想法真正落地
目 录
Lesson 1 创新者的DNA:那些不可思议的创意本能
与艺术一样,创新也是由热情驱动的
如果你不提问,你便永远也找不到答案
寻找关联,将不同的内容串联起来
永不停歇的求知本能
观察:你知道这个世界在流行什么吗
尝试建立新体系,释放自我创新力
不必苛求原创:将已知联结起来便是创意
Lesson 2 培养创意意识,来场思维的革命
从“全面调动”开始着手
避免事事合理化,用好你的直觉
在困境中审视,摆脱思维定式
学会正视改变,保持对周围事物的敏感
克服照本宣科:有些事情你没有搞清楚
依据周围信息,提升分析能力
留意不期而遇,锻炼异花授粉能力
Lesson 3 七大方法,增强后天创意力
分心再分心,创意就会跑出来
创意界的“多人同行”定律
打破禁锢,冲击“心理之墙”
……
Lesson 4 建立思维惯性,养成激发创意的好习惯
注意:有效的休息才能带来出色的创意
用写日记培养清澈的思路
创意不在于知识的增长,而在于好奇心
……
Lesson 5 增加黏度,让创新与现实联系起来
精简:剔除多余干扰,只留下核心的内容
从出人意料开始,吸引更多的注意力
将抽象化为具体,才能增强记忆
……
Lesson 6 依据破坏式创新,颠覆旧有游戏规则
Lesson 7 改变心智范式,升级你的创新指数
Lesson 8 有效整理,让创意从想法转变成美好事物
打破心理之墙,刺激大脑思考
……
纳金斯•凯里是哈佛心理学系博士,他曾经在包括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等几家名列世界五百强的公司担任过员工培训与心理辅导等相关工作,并因此发现了企业内“心理之墙”的存在。
在工作过程中,凯里发现,越是在大企业的人,越会以相同的方式考虑问题。他曾尝试着运用哈佛编写的打破“心理之墙”的课程进行培训,在该门课程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根长达60厘米、内直径接近乒乓球的铁管深深插入地面,你不小心将乒乓球掉入了管子里。为了取出它,有以下道具可供选择:电线、电灯的灯丝、铁丝、锯子、锤子、钓鱼钩。将乒乓球取出的前提是不能破坏乒乓球与铁管,那么,要如何才能取出它?
凯里请参与培训的员工出主意,结果,各式各样的答案都有,但没有一个人回答正确。实际上,这一问题的正确答案很简单:向铁管中倒水,乒乓球靠着浮力便会很快浮上来。
大脑未受到禁锢的人,在碰到这一问题时,便不会因为题设中有各式工具,便非要用它们不可。但令人奇怪的是,在我们所生存的社会中,越是接受过精英教育的人,他们越会侧重于现有工具的使用——这其实就是心理被禁锢的一种直接表现。想要迈入创新的世界,就必须要使大脑活跃起来,同时也必须要频繁地冲击心理之墙,而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在生活中拥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灵活对待创意
想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必须要拥有大量的创意。每一种成功产品的背后,都会有计划、评估、开发、营销以及许许多多其他的工作。多达1000个创意中,很可能成功的只有1个——这是创新界的常态。
所谓成功的创意,是指在市场中尝试过10种创意后,后剩下的那个。创意贫乏的人,一旦认为自己的创意好,便会执行,而终遭遇失败的概率也会很高。
•打破心理之墙,刺激大脑思考
心理之墙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其典型式的想法是:“我一直认为那是行不通的”;“从前从未想过这样做,但被他人一说,这样还真可以”。想要成为一名创意者,就必须要将心理之墙推倒。
想要推倒“心理之墙”的好方法是“打破砂锅问到底”。遇事多问问自己:“真的是那样吗?”“真的没有特例吗?”“他为什么会那样讲?”那种“事事通”的“全懂者”往往是创意贫乏的人,因为他们的心理之墙牢固。
在看电视或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是进行自我训练的好时机:你坐上一辆公交车,发现车内有很多广告,往窗外望时,也时不时会看到不同的广告牌。此时,与其干坐着等待车辆到达目的地,倒不如自己琢磨一下,想想这些广告是面向谁的,想告诉大家什么:
①如果我是这家公司的业务经理,我是否会采取这样的广告方式?
②若我是广告部门的主管,我会写这样的广告语吗?
试着在乘车的时间里,想出几条不同的方案来。
如此持续训练3个月左右,你的大脑便不会再在乘车时无精打采,而是总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中,之前的心理定式也会被慢慢地改变,大脑也会开始习惯频繁思考新的想法与创意。
漫无目的地看电视会使大脑成为被动接受者,而这种被动接受是思维懒惰的元凶。因此,看电视时也同样可以采用这样的训练方式。试着想一下:“换作我,剧本会这样写吗?”“那个故事的结尾不好,怎样会更好?”这样可以让大脑拥有考虑的素材,即使只看插播广告,也可以尝试着让自己思考:“如果换成是我,我会……”
•放弃生活在习惯的世界里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经验与习惯塑造的产物,我们乐于生活在由自己的感官塑造出来的主观世界中,在这一世界中,我们因经验不足而导致的跌倒、犯错会减少很多。但创新却会使这种主观世界的自由性、自主性被打破。”凯里这样说道。
可是,每一个有志于通过创新获得全新发展的人都需要正视这样的事实:重复旧的做法,只会获得旧的结果。我们需要灵活地不断修正做法,才能保证我们能够在前行的道路上获得价值、实现信念。
凯里认为,想要打破这种被习惯性做法控制的世界,就需要从多思多想开始。凡有问题,必须至少想到三种解决方法,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
①对事情只有一种方法的人,必陷困境之中,因为他别无选择;
②对事情有两种方法的人也难免陷入困境之中,因为他为自己制造了一个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局面;
③对事情有第三种方法的人,通常会找到第四种、第五种,甚至是更多的方法。
“对于创新这件事来说,重要的是你想不想创新,而不是创新之路走不走得通。”凯里说,那些缺乏创意之人,容易陷入“自己的创意就是正确的”盲区之中。如果你有效地训练自己的创意开发能力,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自己能够想出的创意数量增多,质量也获得了飞跃性的提升。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