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24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274152
“思维导图”或许能帮到你!
本书描写了作者用思维导图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求职面试、沟通交流、创意思考、人生决策、目标管理、社交人脉、旅行探索、记笔记、亲子教育……全书共23 个实战场景,作者分享了每幅思维导图背后的思考过程、绘制步骤和实现效果。
通过阅读本书,你也将学会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工具,用它理清思路、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01 思维导图是什么? / 2
1.1 思维导图是什么? / 2
1.2 思维导图的基本组成元素有哪些? / 2
1.3 画思维导图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 3
第二部分 实践篇:思维导图能解决哪些问题? / 7
02 职业发展思维导图 / 8
2.1 求职面试 / 10
实战场景1 你到底想找什么样的工作?——挖掘个人核心优势/ 11
实战场景2 我想去的公司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调查目标公司背景/ 17
实战场景3 为什么你应该“收”了我?——制作针对性简历/ 22
实战场景4 如何在面试时过关斩将顺利通关?——准备面试/ 28
2.2 沟通交流 / 31
实战场景5 如何避免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无限的开会上?——组织高效会议/ 32
实战场景6 怎样才能让我的演讲吸引别人?——上台演讲VS 当众发言/ 39
实战场景7 别人的钱、时间、脑力怎样才能为我所用?——写项目计划书/ 47
2.3 创意思考 / 54
实战场景8 想要**次独立执行项目就上手?——项目规划/ 55
实战场景9 怎样把飘渺的思绪变成有序的文字?——文章写作/ 62
实战场景10 奥美文案如何捕捉价值400 万的大创意?——头脑风暴/ 69
03 生活管理思维导图 / 76
3.1 人生决策 / 78
实战场景11 人生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下一步做什么/ 79
实战场景12 分手还是不分?——跟谁在一起/ 86
3.2 目标管理 / 91
实战场景13 我的梦想长什么样子?——设定目标/ 计划/ 92
实战场景14 时间都去哪了?——年度个人总结/ 98
实战场景15 80% 的时间花在什么事情上?——年度工作回顾/ 103
3.3 社交人脉 / 108
实战场景16 怎么让别人记住我是谁?——自我介绍/ 109
实战场景17 什么礼物能打动亿万富豪?——**物/ 114
实战场景18 脸盲患者如何快速搞清楚谁是谁?——人际关系管理/ 119
3.4 旅行探索 / 125
实战场景19 怎么又快又好地打包行李?——旅行清单/ 126
04 学习记录思维导图 / 131
4.1 记笔记 / 133
实战场景20 信息爆炸时代,如何阅读更有效?——读书笔记/ 134
实战场景21 听了那么多“干货”,还是过不好人生?——讲座笔记/ 140
实战场景22 手帐爱好者如何兼顾生活记录和本子美化?——幸福日记/ 147
4.2 亲子教育 / 151
实战场景23 如何让小朋友从小学会自我管理?——假期计划/ 152
第三部分 进阶篇:思维导图如何画? / 159
05 思维导图进阶知识 / 160
5.1 画图前需要哪些准备? / 160
5.2 思维导图有哪些基本原则? / 162
5.3 画图技巧:不会画画怎么办? / 166
06 常见问题解答 / 171
思维导图彻彻底底地改变了我的人生。
**次读托尼·博赞《思维导图》的时候,我还在上大学。读完后有点惊为天书的感觉:“哇哦,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种东西啊!”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它会给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那么多美好而积极的变化。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自学营销知识
读书的时候我会逃掉不喜欢的课,跑去图书馆看书。有时会“啃”些“大部头”,如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边“啃”边画思维导图笔记。
人生决定思维导图:指明毕业方向
和很多大学生一样,我在快毕业的时候也面临着“工作”还是“考研”的选择,我想了很久都没有得到答案。偶尔想起《思维导图》那本书里说,思维导图可以帮人做决定。我重新去读了那个章节,然后很认真地画了一幅思维导图,权衡考研与工作的利弊得失。在描描画画的过程中,心中模糊的想法逐渐在纸上变得清晰,答案是——我想先工作。
人物关系思维导图:助力客户沟通
我在一家市场营销咨询公司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份工作对我来说**的挑战是跟客户沟通。一个二十多岁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动辄就要去跟四五十岁的“大叔”客户沟通营销方案的细节,这让我特别头疼。
在缺乏职场经验的时候,怎样才能在沟通中不露怯?
这是我当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想了一招,在沟通前先用思维导图整理一下思路,把想要传达的重点信息,条理清楚地画出来,列上相关的事实和数据。这样一来,面对经验比自己丰富的客户时,底气会足很多。后来,我常常因为跟客户沟通做得好,获得一些机会。
有时候跟客户沟通需要对接一个部门。我比较“脸盲”,搞不清谁是谁,干脆就把整个部门的人物关系图用思维导图画出来。这样一来,决策链条便清清楚楚,遇到不同的事情,心里也会非常清楚该去找谁。
礼物思维导图:一张纸打动亿万富豪
有一回,客户公司的董事长过生日,老板让我代表公司送一份生日礼物。这可把我难坏了。给身价好几亿的人**物,什么东西既妥帖又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思来想去,也没想到什么合适的东西可买。快愁坏了的时候,我灵机一动,为他创立的品牌画了张思维导图,主题是这个品牌的核心精神。这位上市公司的董事长特别喜欢这个礼物,把这幅图一直放在办公桌上。我辞职后,有一天突然接到他的电话,他刚成立了一家新公司,问我是否有兴趣加入。之前跟他见面次数非常有限,他会记得我,就是因为这幅思维导图生日礼物。我有更想做的事情,便婉言拒绝了他的邀约,但还是很感激他记得有我这个人。
自我介绍思维导图:打造过目不忘的**印象
趁**份工作的间隙,我参加了“幸福行动家”时间管理工作坊。活动中,我使用了一张思维导图名片,跟大家介绍自己。
年计划思维导图:让时间带你去你想到的地方
那个工作坊*后有一个环节,是分享自己的5 年计划。我画了一幅年计划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名片和年计划思维导图,让参加工作坊的很多人开始了解思维导图,并通过思维导图记住了我。我也由此开始了与各种学习型社群的不解之缘,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晃5年过去了,当时的5 年计划上写的很多愿望也在直接或间接地实现着。
旅行计划思维导图:酝酿说走就走的旅行
辞掉**份工作以后,我过了历时3 个月的间隔季,我给这个计划起名叫“出轨99 天”。这99 天我做了3 件事情:爱人,去西部公益组织做志愿者;爱己,独自去印度旅行14 天;爱家,带爸爸妈妈旅行一周。我把计划写出来发布在网站上,并配上思维导图,好几家出版社都来约稿,让我把这99 天的经历写成书。一个朋友还帮我拉了一笔赞助。
个人优势挖掘思维导图:***的工作才是**的
在这99 天中,我一直在思考,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回顾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无论是写营销咨询报告、写人物访问稿件,还是画思维导图,好像都是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输出的过程。那我可不可以找一份工作,它的工作流程就是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输出呢?
机缘巧合,我得知北京有家特别好玩的,又在业界享有盛誉的咨询公司,以基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青年文化研究,为一线国际、国内品牌提供咨询服务。感觉这家公司做的事情很有趣,而且每个人都散发一种“荷尔蒙爆棚”的年轻气质。
想去业界**的公司,没有相关的学术背景和从业经历,怎么办?
我用思维导图梳理了自己的经历:市场营销咨询公司从业2.5 年;媒体撰稿经验7 年; 个人品牌建设2 年。我欣喜地发现,可以找到一些与目标公司的关联!
简历思维导图:找准需求轻松转行
我在简历上写了3 个标签:年轻人文化写作者、年轻人学习社群组织者、创意思考者。每个标签都与目标职位的要求高度相关。投递申请材料时,我把自己的思维导图作品作为附件一起投递出去。几轮面试后,我进入了这家公司,至今仍然在这里,十分喜欢这份有趣的工作和这个有爱的集体。
征婚启事思维导图:未完待续
在北京有更多机会参加各种活动。我陆续在清华大学EMBA 讲座、果壳网“万有青年烩”活动和Evernote 印象笔记线下沙龙上,跟很多人分享我的思维导图故事。
我也会用思维导图帮一些朋友解决他们当下的难题:找什么样的工作、交往什么样的对象、起什么品牌口号……
2. 思维导图的核心:问题解决式思考模型
手绘思维导图是一种有用且有爱的工具,既可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又能带来幸福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每每投入其中时,都能够获得平静且愉悦的“心流”体验,享受创作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以前,在各种场合分享思维导图的种种时,大家不停地问我各种问题:如何提炼关键词?如何分层?怎么发散思维?……每当这种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大家在画思维导图时会普遍遇到的困难,我竟然从来都没有遇到过。我也因此拒绝了十几家出版社的写书邀约,因为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写。
我猜想,一定有某种我不知道的原因,让我学习思维导图这件事,比别人要来得容易些。我一直不知道这个原因到底是什么。直到我进入定性市场研究行业,成了咨询公司的一名人类学研究员。
简单地说,我每天的工作,是针对不同客户提出的商业难题,对小规模的目标消费者进行深入访问,收集故事。通过分析这些故事得到洞察,帮助客户应对商业上的挑战。
复杂点说,界定客户的商业问题后,我们通过转换问题和拆解问题,把商业问题变成能被消费者回答的一系列问题。然后,再通过逆向的过程,把消费者的故事进行层层分析、提炼,*终得到商业问题的答案。
我这才开始尝试写一本关于思维导图的书,通过写作把隐形的知识显性化。有天在和编辑开会时,我突然说:“其实,每一幅思维导图都是在试图解决或解答一个问题。思维导图发散的过程就是拆解问题的过程。思维导图的每一个新的层级,都是在回答上一个层级提出的问题。”
讲出来以后,我被自己吓了一跳。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自知地“跳过”了那些障碍。一直以来,我已经非常习惯通过“拆解问题来回答问题”这样一种思考模式。每当我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时,我会非常自然地去画思维导图:先找出问题(确立思维导图主题),再拆解问题(发散思维导图的层级),然后试着去回答被拆解的问题(提炼关键词),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发散思考,直到逼近答案,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在思维导图的背后,其实是一种问题解决式(problem-solving)的思考模型。咨询公司用这种思考模型,为品牌解决大大小小的商业问题。个人也可以用这种思考模型,帮助自己整理思路,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
学思维导图,不光是学“怎么画”,更重要的是学“怎么想”。在本书中,我把用手绘思维导图实现不同目标的经历写了出来,将画图背后的思考过程一一拆解,与大家分享。
期待这个既有用又有爱的工具,也能为你的生活带来些许积极而美好的改变!
3.《画出你的答案:用思维导图理清思路、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和读者一起写成的书
打从一开始,我就想出一本既通俗又实用的思维导图工具书。
结合我在咨询行业从事市场研究工作的背景,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的不同阶段,我都让读者参与了进来。
市场研究:浸入读者生活场景
我见过的思维导图学习者,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听说过这个工具,很想学、买过书,但是没有读完。问他们为什么,大多数的回答是觉得理论太难,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学不会;另一类从一开始就不觉得思维导图有什么难,非常自如地去手绘,或者使用思维导图软件画图。但因为没有掌握基本原则,在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常常遇到障碍,导致停滞不前。
如何写一本既通俗又实用的思维导图工具书呢?在动笔之前,我着手启动了一个关于思维导图的研究项目,先后对5 位思维导图的学习者进行了一对一的访问,在这5 人中,既有高阶学习者,也有初阶学习者。
在一对一的访问中,5 位思维导图学习者分享了他们学习和应用思维导图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家使用思维导图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沟通、方案策划、儿童教育、备考、开会、英语学习、创意构思、读书笔记、做计划、听讲座、面试、自我分析、职业选择……于是,我给这本书制定了4 个写作原则。
功能性:对思维导图的不同功能进行总结;
故事性:结合自己使用思维导图的真实故事来讲述功能;
场景化:结合日常的工作、生活、学习生活场景,去描述思维导图在不同方面能给大家带来的帮助;
思考过程:不光讲怎么画思维导图,还会阐明每张思维导图背后的思考过程。
读者反馈:以读者为中心进行写作
在初稿完成后,我组织了2 场读者座谈会,每场邀请5 位读者试读初稿,给出他们的反馈。读者来自各种不同的职业背景,有工作5 年以上的资深职场人,有职场新鲜人,同时也覆盖了还在读书的学生。
读者们不吝赐教,分享了自己非常真实的阅读感受,给出了很多特别好的建议。
引入读者的疑问:“可不可以把读者的疑问带进你自己的故事,跟我们有更多的关联?”
不只有入门内容:“多增加高阶应用!”
视觉化设计:“全书能用思维导图的地方都用思维导图吧,比如思维导图目录、章节介绍。”
强化思考过程:“希望知道画图之前,以及画每个步骤的思考过程,你都问了自己哪些问题?我们可以通
你到底想找什么样的工作?——挖掘个人核心优势
2012 年 6 月,间隔季回来,我开始重新面对现实生活。确切地说,是万分艰难地重建我的生活。
99 天的间隔季,我去了西南部做志愿者、去了印度独自旅行、带爸妈在国内游玩。辞职之前,我既害怕又兴奋。害怕是因为我把自己推向了巨大的未知里,没有工作、没有居所、感情飘忽不定……完全无法想象之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兴奋是因为我对即将发生的、未知的一切充满了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体验朝九晚五之外的生活。体验完了,回归现实生活,每天思考的头等大事便是——找什么样的工作?
我喜欢的工作?我适合的工作?我既喜欢又适合的工作?如果有第 3 种,那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呢?干想了好几天,也想不出来什么眉目。于是我想画一幅思维导图,梳理一下自己的经历。
思考过程
中心问题:从个人经历来看,我喜欢又擅长的事情是什么?
拆解问题:我做过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这些工作涉及哪些具体的工作内容?
这些工作内容用到的技能有哪些?
接下来,一边画图一边试着回答这些问题。
画图过程
1. 在中心图上画一个上台阶的小人,脚印代表足迹和经历。 在图中央写上 “我的经历”主题关键词,然后开始回想过去所有繁杂的经历。
思考:从个人经历来看,我既喜欢又擅长的事情是什么?
2. 将自己的经历大致归类,我在主干上写上几段经历的名称 :营销咨询、媒体撰稿、个人品牌。
思考:我做过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3. 在二级分支上添加每段经历涉及的工作内容,画配图。
思考:这些工作涉及哪些具体的工作内容?
4. 在三级分支上依次写明每种工作所用到的技能。
思考:这些工作内容用到的技能有哪些?
5. 重复第 3 步和第 4 步,丰富配图,逐步完善个人经历的思维导图。
思考:这些工作内容用到的技能有哪些?
画完了之后,我一边盯着这幅图看,一边想这些经历中体现出来的技能有什么共同点。我发现,无论是在营销咨询公司里写报告,或是给杂志写访问稿,还是自己画思维导图,这几件事好像都是一个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输出的过程,那我可不可以找一份工作,它的主要工作流程就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输出呢?
我突然想到了以前收藏过一篇发表在《城市画报》上的《小城之青春——中国三四线城市青年生存状态调查》的报告,我在 2011 年 10 月 29 日写晨间日记的时候,把这篇报告放在Evernote 软件里。我一边再次翻看这个报告一边想:“做这种研究,是不是就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然后通过分析进行输出呢?”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出品这份报告的一家定性市场研究公司,以社会学和人类学的
方法研究青年文化,为国际顶尖品牌做咨询。
我在网上查到了身为这家公司创始人之一的Zafka,看了他在 TEDxBLCU 2011 Annual Conference 上的演讲,主题是《我们是青年》 。我对其中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很有共鸣,于是当即决定——就是它了!然而,我既不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专业背景,又没有研究公司的从业经验,这该怎么办呢?
小贴士
定期更新自己的个人经历思维导图每隔半年,可以重新更新自己的个人经历思维导图,手绘一张自己的个人经历思维导图,不断绘制 Beta 版、1.0、2.0、3.0……边积累经历边充实内容。让它成为能够随时检阅自己经历的职场全景图,可能你会不小心从中发现新的职业机会哦!
我想去的公司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调查目标公司背景
2012 年 6 月 26 日,我坐动车来到了北京。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我经历了人生前所未有的焦虑和恐惧。
那时,我并不知道“来北京”意味着什么,因为想去的公司在北京,所以就来了。
我住在一家四合院里的青年旅社,安顿好的第二天开始干正事。知己知彼,才有胜算。我最先做的就是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渠道,对目标公司进行了一番大搜查。
官方介绍: 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豆瓣小站 ;
媒体报道: 搜索引擎、视频网站 ;
公开报告: slideshare.com ;
小道八卦: 员工豆瓣、员工微博、员工博客、朋友。
2012 年 6 月 30 日,来北京的第五天,我来到这家公司的办公室,参加了他们周末组织的线下分享活动。办公室坐落在二环边上的一个胡同的小院儿里。
在活动开始前,我找到朋友的朋友——一个在这里工作的女孩。表明了想来工作的想法,她向我引荐了她们的首席运营官,一个很帅的加拿大华裔。看上去是个自信心“爆棚”的人,当时给我的感觉还挺有距离感的。表明来意后,他开始介绍一些公司的情况。在他的描述里,这家公司显得有点遥不可攀:“我们希望员工有社会学或人类学的学科背景,目前的员工很多都是国外一流大学……”。我默默地想说:“惨了,那我岂不是没戏?”
但是来都来了,总得试一试。闲聊几句下来,我了解到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他们大概需要两种人,一种是有研究背景的;另一种是青年社群的组织者。回到青年旅社,我把前期做的所有调查功课画在了一幅思维导图上。
思考过程
中心问题:我想去的公司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
拆解问题:公司的主营业务有哪些?
支撑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核心产品是什么?
需要有什么技能组合的人?
画图过程
1. 在纸的中央画上目标公司的 LOGO,在下面写上公司的名字。
思考:我想去的公司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
2. 我根据从各个渠道整合的信息,提炼了目标公司的主营业务 :商业咨询服务和青年社群联结,把它们写在了思维导图的主干上。
思考:公司的主营业务有哪些?
3. 在第二分支上,写上目标公司做商业咨询服务的主要方法——青年文化研究、文化视角和协同共创,以及青年社群联结相关的产品 :青年文化实验室、黄油青年会议和中国青年观察。这些也都是从不同的信息渠道看到,然后总结的。
思考:支撑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核心产品是什么?
4. 在第三分支上,写上要完成这些事情,需要什么样的技能组合。
思考:需要有什么技能组合的人?
那时的我其实特别局促不安,我是因为想来这家公司才来的北京。我也没准备找其他工作,所以非常担心如果真的成不了可怎么办。盘坐在青年旅社大厅的沙发上画出这幅图的时候,我感觉看到了一点点希望。研究这部分我肯定是没戏,青年文化这部分,我觉得还是有可能沾点边的。于是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小贴士
提炼目标公司核心信息关键词
在准备面试时,我们通常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对目标公司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画一幅目标公司背景主题的思维导图,用尽可能简单的词语去提炼、概括核心信息,这样一来,画图的过程就成为了信息内化的过程,这样比较容易记住关键信息。细节记不清楚时,可以依照图上的关键词,去查证收集来的原始资料。如此反复,能让自己在面试前,保持对目标公司核心信息的短期记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