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7709619
目 录
第一章 鸦片战争冲击波
一 种子岛:西方人初登日本/
二 西方传教士:幕府心中的大患/
三 “锁国令”:日本的闭关锁国更严厉/
四 “唐风说书”:了解中国的一扇窄窗/
五 “天赐之鉴”:鸦片战争惊醒日本/
六 “黑船事件”:该来的终究躲不掉/
第二章 “千岁丸”上海行
一 “千岁丸”:200年来驶往中国第一船/
二 “何其昌盛”:对上海的第一印象/
三 “玩过的附属品”:表层下的衰败与危机/
四 洋人横行:让日本人惊叹不已/
五 著书立说:改变着日本人的中国观/
第三章 “对清国策”讨论
一 “华夷之辨”:重新检视与中国的关系/
二 “支那”:逐渐流行的新称谓/
三 “纵横清朝论”:征服中国以壮大自己/
四 “中日连横论”:联合中国以对抗列强/
五 明治维新:日本选择了西方/
六 列强的选择:扶持日本制衡中国/
第四章 由试探到接触
一 外交遇挫:明治政府急需突破/
二 柳原访华:日本要与中国立约/
三 “大信不约”:清政府态度暧昧/
四 “联日制洋”:李鸿章的外交思路/
五 成案与西例:激烈的立约谈判/
六 《中日修好条规》:东亚宗藩体系开始瓦解/
第五章 琉球起冲突
一 “万国津梁”:琉球与中国的渊源/
二 重义轻利:中国接受琉球朝贡/
三 “并国入县”:日本展露觊觎之心/
四 “琉球藩”:处心积虑的设置/
第六章 初次交兵
一 “牡丹社事件”:日本借机发难/
二 “番地无主”:一个荒谬论调/
三 外交交锋:日方步步设圈套/
四 出兵台湾:其实另有所图/
五 军事失利:日本被迫坐下谈判/
六 《北京专条》:日本埋了一个大坑/
第七章 “琉球”变“冲绳”
一 “琉球处分”:日本独霸琉球/
二 救亡图存:三司官赴东京斡旋/
三 密使偷渡:琉球向清政府乞援/
四 “琉案外交”:李鸿章的误判/
五 撤藩置县:琉球惨遭吞并/
六 “总统调停”:全是一厢情愿/
七 分歧仍在:琉球成为悬案/
第八章 军事竞争
第九章 下一个目标是朝鲜
第十章 逝去的“隐士王国”
第十一章 激烈的角逐
第十二章 矛盾彻底爆发
第十三章 争夺朝鲜
第十四章 展开决战
第十五章 低头认输
第十六章 博弈仍继续
“玩过的附属品”:表层下的衰败与危机
“千岁丸”抵达上海后,使团成员下船住进了荷兰领事馆附近的“宏记馆”旅舍,该旅舍由中国人张叙秀开办。随后,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在荷兰驻上海领事的陪同下前往上海道台衙门拜访。当时上海归江苏省管辖,地方最高长官是上海道台,时任道台名叫吴煦,对于日本使团的到来他给予欢迎,下令鸣炮奏乐相迎。
这是数百年来中日双方第一次正式外交接触,在“千岁丸”停驻上海期间双方先后进行过5次会谈,商谈的重点是如何开展中日贸易。在晚清的官场上吴煦声望不佳,此人利用职权损公肥私,在上海任职期间只顾自己置田开铺不管百姓死活,百姓多有怨言,他又勾结洋人,私允其扩大租界,牟取不义之财。在对付太平军方面吴煦也卖尽了力气,著名的华尔洋枪队最早就是他出面联系、雇用的。1860年12月,他积极联络驻沪的英、法领事策划“会同防剿”,致使太平军进军上海失利,事后咸丰皇帝赏赐其二品顶戴,让其监督上海海关。所以,尽管吴煦官声不佳,“告状信”也不少,但此时在官场上的地位还挺稳固,时任江苏巡抚李鸿章对他也多有仰重。
吴煦抓经济挺有一套,他大兴海关,创立银号,主张扩大对外贸易,所以跟日本使团有不少“共同语言”。据黄遵宪所著《日本国志》记载,日方官员向吴煦阐述了中日双方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直接发展双边贸易的好处:日本向只与荷兰通商,自英法诸国挟以兵威,逼令立约,利权尽为西商占尽,无如力不能制,未能拒绝。我官民等会商,佥谓若自行贩货,分赴各国贸易,或可稍分西商之势。今既到上海,愿仿照西洋无约各小国之例,不敢请立和约,惟求专来上海一处贸易,并设领事官照料完税诸事。由于中日间尚无正式外交关系,中日贸易多需要通过洋商“转手”,利润让给了别人,对中日来说都是损失,开展直接贸易对双方都有利。一向熟悉经济事务的吴煦应该对此深表赞同,虽然已看不到当时他是如何回复日本人的,但当年6月25日的《上海新报》有一篇报道,可以看出中国官方对与日本开展经贸往来是持积极态度的:日前东洋人来中,系欲通商贸易,间已谒见道台,亦经答拜。但该国来此生意,系无和约之国,现准将带来货物作荷兰国之货销售,此后再来应须订明约,方为正理。查东洋人来此买卖属好事,惟闻东洋国家出示,凡有中国人在东洋者,均须赶回,此诚不公。中国既准东洋人贸易,东洋岂可不准中国人贸易乎?在中日双方有关官员的会谈中,日本外交官员还详细询问了中国在外交、贸易等方面的情况,包括中国对待外国商人、租界、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中国官员分别进行了介绍。除此之外日方外交官员还拜访了荷兰、英国、法国等国驻上海的领事,就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了解,就贸易方面的一些具体事项进行了商谈。
在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密集拜访中国各衙门及欧美外交机构的同时,日本使团的其他成员也没闲着,他们走进上海,以散步、闲逛、购物、访谈或笔谈等形式接触各个阶层的中国人,深入了解中国社会的情况。使团成员在上海期间经常“每至一处,即围观者如堵”,造成这种“轰动局面”的原因,除因“日本武士发髻、服装特异,又腰佩双刀,颇令沪上民众讶异”以外,最重要的是200多年来还没有几个日本人到访过中国。
在日本使团方面,随着成员们了解的深入,他们眼中的上海不再那么光鲜和艳丽,变得越来越暗淡。与繁华时尚的租界相比,使团成员们踏入的上海县城所呈现的则是另外一幅画景,下面是高杉晋作等使团成员们的几条记述:其一:上海市坊通路之污秽难以言说。小衢间径尤甚,尘粪堆积,无处插足,亦无人清扫。或曰,出市街即为旷野,荒草没路,唯棺椁纵横,或将死尸以草席包裹,四处乱扔。炎暑之时,臭气熏鼻。清国之乱象,由此可知。
其二:上海中,粪芥满路,泥土埋足,臭气冲鼻,其污秽难以言状。
其三:每街门悬街名,酒店茶肆与我邦大同小异,唯恐臭气之甚而已。日本人一向爱整洁,如此污秽的街市让他们很不适应,使团成员峰洁记述“每年炎暑时节恶病大行,人民死亡甚多”。日比野辉宽曾专门就饮水问题与洋行里的中国人进行过探讨,这是因为饮水在上海是一件大问题,使团里先后有3位仆从、炊夫因为饮水不洁而患病身亡,埋葬在了浦东的烂泥渡。高杉晋作在《游清五录》中记述:闻同行渡边与八郎从仆昨夜来急病,今朝冥行云。同行者病客甚多,诸子畏缩,有或促归思者。予以为,一步出国死已决矣,然空死无益,唯身自护吾体无他术也。上海旧城与使团驻地所在的租界完全是两个天地,旧城里街巷狭窄、建筑破旧不说还污秽不堪,尽是残败之相,这让使团成员们很吃惊,在与上海的中国人接触后这种吃惊更加明显了。使团雇用了一个中国引水员,费用80银元,这是一笔很高的收入,但此人却给人一种穷困贫弱之相。使团成员中牟田仓之助跟他交谈起来,问他像这样领航的活一个月能有几次,回答“有时两三次,有时四五次”,那每月的收入就极为可观了。又问他有父母妻儿吗,回答说没有,问他是否沉溺于赌博或女色,回答说不是。中牟田仓之助更奇怪了:“你挣那么多钱,怎么衣着如此不整?”此人答道:“我不好别的,只嗜好吸鸦片。挣的钱虽多,但还不够吸鸦片的呢。”纳富介次郎在《上海杂记》中记述了这位引水员吸食鸦片的情景:过了一会儿,此人来到我们住处,从一个精美的盒子里取出烟具,平卧着抽起来,约半刻钟,大家都凑过来看稀奇。其烟充满了屋内,其味难闻。因此就制止他吸烟,可他根本听不进去,眸神荡漾,如醉如睡。过了一会儿,恐有事故,仓之助大喝一声,把手放到刀把上,脸上露出怒色。见此,那人吃了一惊,匆忙收起烟具走了。纳富介次郎还听中国人说,清军之所以屡战屡败,原因就是军中都吸鸦片,大敌临头还躺在床上吸,因为吸鸦片有定时性,一到时间,即使是在战场上也得吸,否则就受不了。名仓予何人与中国士人王互甫交谈时,谈及鸦片泛滥的问题,询问有没有戒毒的良方,王互甫叹息说没有。名仓予何人说有,药名是“则徐丸”“化成汤”。在名仓予何人等日本藩士看来,大概只有林则徐、陈化成那样的民族英雄才是戒除鸦片的唯一良药,但让名仓予何人不解的是,王互甫听了他的话不仅没有感慨动容,反而大笑不止。
使团成员在上海的街市上看到最多的竟是青楼妓馆,峰洁在《船中日录》记载了他与尾本公同、岩懒弥四郎、渡边与八郎等人逛妓馆的经历。使团中的日本商人松田屋伴吉也有类似记载,他还乘坐着妓馆的游船在黄浦江游玩,游船内面积很大,有床有桌椅,布置华丽,妓女们都穿着宋代服装,为客人演奏大鼓、笛、胡琴等。据当时英国驻沪领事馆的统计,当时上海有妓馆近700家,妓女4000多人。
在与中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使团成员也经常遇到不愉快的事。日比野辉宽记述,他看到有人把烟袋掉到了水里,有船只过来捞起就走。还有一次,日比野辉宽请一个中国人带路,口渴了,想吃那人的桃子,那人要50文钱。给钱后,那人觉得他答应得太爽快,于是改口要100文钱。日比野辉宽大骂此人奸商狡猾、贪婪,于是“投桃而去”。使团成员在与清朝官员打交道过程中,对他们的印象也不怎么好,认为“猥琐野鄙使人不忍见”。日比野宽辉等人接受中方官员的宴请,退席后看到的一幕被他记录在《赘肬录》中:我注意地观察官吏们退席,酒后令人叹息。在撤下我们吃剩的点心时,有两三个人在途中把点心偷放到袖兜里,呜呼野哉!卑哉!我想大概是贱魂驱使,所以风俗败坏如此,或是被珍果夺去了心魄。肮脏、破败,鸦片泛滥、妓馆遍布,民风刁滑、为人猥琐、风俗败坏,这几乎成了使团成员们对上海深入了解后的共同印象,“衰败”“衰弱”“衰微”“衰世”等词汇频频出现在使团成员所撰写的游记里。峰洁在《船中日录》中对此进行了概括性总结:现在清国的形势就像玩过的附属品,不能自食其力,而指望他人的恩泽。总结上海形势窥一斑而知全豹,名医只察一手之脉就可知其心腹之病。然而清国之病不只在心腹,从面部、从四肢就显现出来,没有一根手指、一寸皮肤不痛的,由上海一处可以推测十八个省的大致情况。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