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374577丛书名: 工作素养书系
内容简介
《工作素养书系:做事做到位》从企业管理和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揭示了当前人们做事不到位的事 实,介绍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方法。书中以事实和例子为铺垫,力求使人 们从中获益并能执行到位。
目 录
推荐序:话说《做事做到位》(伊人)
序 言:做事不到位的差距
单元 随处可见的做事不到位 1
无处不在的差不多、不到位 3
虎头蛇尾:没有一件事情能做完 10
投机取巧:不愿意付出相应的努力 14
浅尝辄止:凡事只做到标准 17
遇事拖延:在等待中完成工作 20
应付了事:工作做得差不多就行 24
马虎轻率:做事不能精益求精 27
偏离目标:没有做正确的事情 32
循规蹈矩:只知道服从上级指令 34
眼高手低:不能扎扎实实地做事 37
推卸责任:为自己的失职找借口 41
第二单元 工作首先要做到位 47
起码的做事准则 49
不到位的低效浪费 52
次就把事情做对 55
一步到位的开店精神 59
把问题一次性地解决 64
平凡的事重复做好 66
只有 100% 才算合格 69
请记住,日事日毕 73
第三单元 用心做事,尽职尽责 77
心态决定个人命运 79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 82
责任大于兴趣 86
追求工作职业化 90
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93
对职业的虔诚 96
用 100% 的热情做 1% 的事情 99
用心才能见微知著 103
把每项工作当业务 107
与上司积极地沟通 110
第四单元 制订计划,坚决执行 115
做事不要太匆忙 117
制订清晰的目标 120
给事情排定优先次序 124
马上去做,亲自去做 128
服从是行动的步 133
服从不是顺而不从 136
执行高于一切 140
一丝不苟的执行精神 144
应对干扰是分内之事 148
把帽子扔过墙去 152
第五单元 小题大做,关注细节 157
平庸和杰出企业的差距 159
魔鬼在细节中 163
客户、公司无小事 167
从细节、小事做起 171
细节源自于周密的计划 175
细节源自于企业价值观 178
细节来自对小事的训练 181
第六单元 一板一眼,踏踏实实 185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187
一板一眼的做事风格 193
做事踏实,一步一个脚印 196
认真极处是执着 199
追求程序的完美 202
把简单的东西量化 206
把做完的事情系统化 209
第七单元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213
标准是的要求 215
尽力而为还不够 218
不满足于尚可的表现 222
一切都追求尽善尽美 226
追求品质零缺陷 229
苛求细节的完美 232
永远超过老板的期望 235
每天都要提高 1% 239
第八单元 及时补位,善于跑位 243
随处可见的缺位、错位 245
树立补位意识 248
补位但不越位 251
尽力做些分外的工作 255
敦促过程管理者 259
“管理”自己的上司 263
做个会跑位的射手 266
附录“差不多”先生传(胡适) 269
序 言:做事不到位的差距
单元 随处可见的做事不到位 1
无处不在的差不多、不到位 3
虎头蛇尾:没有一件事情能做完 10
投机取巧:不愿意付出相应的努力 14
浅尝辄止:凡事只做到标准 17
遇事拖延:在等待中完成工作 20
应付了事:工作做得差不多就行 24
马虎轻率:做事不能精益求精 27
偏离目标:没有做正确的事情 32
循规蹈矩:只知道服从上级指令 34
眼高手低:不能扎扎实实地做事 37
推卸责任:为自己的失职找借口 41
第二单元 工作首先要做到位 47
起码的做事准则 49
不到位的低效浪费 52
次就把事情做对 55
一步到位的开店精神 59
把问题一次性地解决 64
平凡的事重复做好 66
只有 100% 才算合格 69
请记住,日事日毕 73
第三单元 用心做事,尽职尽责 77
心态决定个人命运 79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 82
责任大于兴趣 86
追求工作职业化 90
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93
对职业的虔诚 96
用 100% 的热情做 1% 的事情 99
用心才能见微知著 103
把每项工作当业务 107
与上司积极地沟通 110
第四单元 制订计划,坚决执行 115
做事不要太匆忙 117
制订清晰的目标 120
给事情排定优先次序 124
马上去做,亲自去做 128
服从是行动的步 133
服从不是顺而不从 136
执行高于一切 140
一丝不苟的执行精神 144
应对干扰是分内之事 148
把帽子扔过墙去 152
第五单元 小题大做,关注细节 157
平庸和杰出企业的差距 159
魔鬼在细节中 163
客户、公司无小事 167
从细节、小事做起 171
细节源自于周密的计划 175
细节源自于企业价值观 178
细节来自对小事的训练 181
第六单元 一板一眼,踏踏实实 185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187
一板一眼的做事风格 193
做事踏实,一步一个脚印 196
认真极处是执着 199
追求程序的完美 202
把简单的东西量化 206
把做完的事情系统化 209
第七单元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213
标准是的要求 215
尽力而为还不够 218
不满足于尚可的表现 222
一切都追求尽善尽美 226
追求品质零缺陷 229
苛求细节的完美 232
永远超过老板的期望 235
每天都要提高 1% 239
第八单元 及时补位,善于跑位 243
随处可见的缺位、错位 245
树立补位意识 248
补位但不越位 251
尽力做些分外的工作 255
敦促过程管理者 259
“管理”自己的上司 263
做个会跑位的射手 266
附录“差不多”先生传(胡适) 269
前 言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 国内知名企业的领导者纷纷出国考察,学习国外同行的管理经 验。有一次,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访问韩国,被安排到一家面 粉企业参观。这次普通的参观让他触动很大,回国后好几个晚 上都难以入眠。这家面粉厂属于西杰集团,每天处理小麦的能力是 1500 吨, 有 66 名雇员。一个只有几十名员工的小厂,其工作效率之高, 令刘永行惊叹不已。在中国,相同规模的企业一般日生产能力 只有几百吨,但员工人数高达上百人。希望集团的效率相对高 于国内同行业标准,250 吨日处理能力的工厂也有七八十名员 工,日生产能力仅有韩国工厂的 1/6。
为了弄清楚其中的奥秘,刘永行与这家工厂的管理层进行 了深入的交谈,了解到他们也在中国投资办过厂,地址在内蒙 古的乌兰浩特。当时的日处理能力为 250 吨,员工人数却高达155 人。同样是投资人,设在中国的工厂生产效率与在韩国本土的生产效率居然相差 10 倍之遥,效益自然也不会太理想,磨 合了一段时间,觉得没有改善的可能性,就将工厂关闭了。
两家工厂的效率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是设备不够先 进吗?不是。相反,韩国本土工厂是 20 世纪 80 年代投入生产的, 而内蒙古的合资厂却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建起来的,比原厂还 要先进。是管理方法的问题吗?也不是。工厂的主要管理层基 本上都是韩国人。恰好,刘永行遇到了曾在内蒙古负责的那位 韩国厂长。
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刘永行特意请教这位厂长:“为什么 同样的设备,同样的管理,设在中国的工厂却需要雇用那么多 人呢?”
那位厂长回答得很含蓄:“也许是中国人做事不到位吧。”正 是这么一句轻描淡写的话,让刘永行回国后彻夜难眠。他知道, 当着一群中国企业家的面,那位厂长说的话已经是十分客气了。 在这句话的背后,一定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管理问题。
仔细想一想,与韩国人相比,中国人做事的态度无疑相差 很 大。 韩 国 人 做 事 总 是 手 脚 不 停, 无 论 是 工 人 还 是 管 理 人 员, 手头的工作做完了,就一定安排有别的事做,他们是一专多能。 比如说一个厂长,如果他觉得自己的岗位比较空闲,就会做其 他一些事情,以节省人力。而在中国大部分企业中,员工存在把自己的事情做得差不多就够了的想法,所以效率就低了。
刘永行所思考的远远不限于此,总觉得其中存在着一些问 题。譬如说按照韩国人每个人的工作量是中国人的 1.2 倍,彼 此之间也不会有 10 倍以上的人力效率差距。
琢磨了好几个晚上以后,这位善于思考的总裁终于找到了 答案:人力效率上的差距,绝不是简单的相加关系,不是一个 韩国人做了 1.2 个中国人的事情,10 个韩国人就相当于 12 个中 国人的效率。效率是相乘关系,一个韩国人的效率是 1.2 个中 国 人 的 效 率, 那 么 10 个 人 的 效 率 就 可 能 是 1.2 的 10 次 方。 只 有这样理解,我们才能解释为什么在韩国的工厂里,少数的人 能创造更多的效益。
按照这样的计算模式,我们能得出一个非常惊人的结论:中国的人力资源成本其实是非常高的。不要只看我们的员工的基本薪水低,我们工作的效率更低。每个人低那么一点点,集中体现在一个企业、一个社会,形成的差距就十分巨大。而且这种差距并非靠加强管理就能解决,管理者可以告诉员工应该怎么干,但是无法教会他们干完这件还应该干其他的事,这种补位的意识要完全靠员工的自觉性。
中国人做事不到位!这种感叹不仅只有刘永行一个人有,许多企业管理者都有相同的感触。只管上班不问贡献,只管接受指令不管结果,普遍缺乏对结果负责的认真态度,几乎成为中国员工的一种常态。
中国正与世界接轨,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技术、规模、营 销方面越来越接近,在生产管理、流程设计方面也并不比许多 国际大公司逊色,但是为什么彼此之间存在着如此大的工作效 率差距呢?为什么一名普通中国员工每月薪水只有一两千元人 民币,甚至更低,而发达国家的工人却有几千美元呢?仅仅是 因为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吗?
回答是:中国人做事不到位。
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工作时间差不了多少,但是每个人相差 一点点,积累起来就形成了企业效益之间巨大的差距。每个企 业相差一点点,积累起来就形成了国家生产力之间巨大的差距。
要想弥补工作效率上的差距相当不易,因为你需要改变人 们的意识和习惯——做事做到位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长期的 培养和训练,甚至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
为了弄清楚其中的奥秘,刘永行与这家工厂的管理层进行 了深入的交谈,了解到他们也在中国投资办过厂,地址在内蒙 古的乌兰浩特。当时的日处理能力为 250 吨,员工人数却高达155 人。同样是投资人,设在中国的工厂生产效率与在韩国本土的生产效率居然相差 10 倍之遥,效益自然也不会太理想,磨 合了一段时间,觉得没有改善的可能性,就将工厂关闭了。
两家工厂的效率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是设备不够先 进吗?不是。相反,韩国本土工厂是 20 世纪 80 年代投入生产的, 而内蒙古的合资厂却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建起来的,比原厂还 要先进。是管理方法的问题吗?也不是。工厂的主要管理层基 本上都是韩国人。恰好,刘永行遇到了曾在内蒙古负责的那位 韩国厂长。
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刘永行特意请教这位厂长:“为什么 同样的设备,同样的管理,设在中国的工厂却需要雇用那么多 人呢?”
那位厂长回答得很含蓄:“也许是中国人做事不到位吧。”正 是这么一句轻描淡写的话,让刘永行回国后彻夜难眠。他知道, 当着一群中国企业家的面,那位厂长说的话已经是十分客气了。 在这句话的背后,一定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管理问题。
仔细想一想,与韩国人相比,中国人做事的态度无疑相差 很 大。 韩 国 人 做 事 总 是 手 脚 不 停, 无 论 是 工 人 还 是 管 理 人 员, 手头的工作做完了,就一定安排有别的事做,他们是一专多能。 比如说一个厂长,如果他觉得自己的岗位比较空闲,就会做其 他一些事情,以节省人力。而在中国大部分企业中,员工存在把自己的事情做得差不多就够了的想法,所以效率就低了。
刘永行所思考的远远不限于此,总觉得其中存在着一些问 题。譬如说按照韩国人每个人的工作量是中国人的 1.2 倍,彼 此之间也不会有 10 倍以上的人力效率差距。
琢磨了好几个晚上以后,这位善于思考的总裁终于找到了 答案:人力效率上的差距,绝不是简单的相加关系,不是一个 韩国人做了 1.2 个中国人的事情,10 个韩国人就相当于 12 个中 国人的效率。效率是相乘关系,一个韩国人的效率是 1.2 个中 国 人 的 效 率, 那 么 10 个 人 的 效 率 就 可 能 是 1.2 的 10 次 方。 只 有这样理解,我们才能解释为什么在韩国的工厂里,少数的人 能创造更多的效益。
按照这样的计算模式,我们能得出一个非常惊人的结论:中国的人力资源成本其实是非常高的。不要只看我们的员工的基本薪水低,我们工作的效率更低。每个人低那么一点点,集中体现在一个企业、一个社会,形成的差距就十分巨大。而且这种差距并非靠加强管理就能解决,管理者可以告诉员工应该怎么干,但是无法教会他们干完这件还应该干其他的事,这种补位的意识要完全靠员工的自觉性。
中国人做事不到位!这种感叹不仅只有刘永行一个人有,许多企业管理者都有相同的感触。只管上班不问贡献,只管接受指令不管结果,普遍缺乏对结果负责的认真态度,几乎成为中国员工的一种常态。
中国正与世界接轨,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技术、规模、营 销方面越来越接近,在生产管理、流程设计方面也并不比许多 国际大公司逊色,但是为什么彼此之间存在着如此大的工作效 率差距呢?为什么一名普通中国员工每月薪水只有一两千元人 民币,甚至更低,而发达国家的工人却有几千美元呢?仅仅是 因为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吗?
回答是:中国人做事不到位。
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工作时间差不了多少,但是每个人相差 一点点,积累起来就形成了企业效益之间巨大的差距。每个企 业相差一点点,积累起来就形成了国家生产力之间巨大的差距。
要想弥补工作效率上的差距相当不易,因为你需要改变人 们的意识和习惯——做事做到位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长期的 培养和训练,甚至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
在线试读
中国现有中小企业的数目,有的说“已达 1000 万家”(中央电视台 ),有的说“超过 800 万家 ”(新华社 ),有的说“逾 1000 万家”(《人民日报》),到底是多少,哪个数字准确,真是 一笔糊涂账。如果 说上面的 这些数 字问题 还不能引 起大家 的重视, 那 么下面这些由于做事不到位带来的灾难就足够引起我们的警示了!重庆开县井喷事故2003 年 12 月 23 日夜,重庆市开县高桥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 16H 井在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富含硫化氢的气体从钻井喷出高达 30 米,失控 的有毒气体随空气迅速扩散,在短时间内导致发生了大面积的 灾害。这次事故造成 243 人死亡、4000 多人受伤、9.3 万多人 受灾的恶劣后果。井喷事故波及 28 个村庄,其中严重的是高桥镇的两个村。 重庆的山区道路崎岖、泥泞,通信落后。事故发生后,一些村 民来不及逃离就被毒气夺去了生命,有的将生命搁浅在逃离的 路途上。经过相关调查,发现事故原因如下:
? 有关人员对罗家 16H 井的特高出气量估计不足。
? 高含硫、高产天然气水平井的钻井工艺不成熟。
? 在起钻前,钻井液循环时间严重不够。
? 在起钻过程中,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
? 未能及时发现溢流征兆。
? 有关人员违章卸掉钻柱上的回压阀,是导致井喷失 控的直接原因。
? 没有及时采取放喷管线点火措施,造成大量含有高 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喷出扩散,周围群众疏散不及时,导 致大量人员中毒伤亡。
“非典”再次出现
2004 年 4 月,北京再一次出现有人感染 SARS 病毒的报告 一度引起人们的恐慌。北京的杨某和安徽的宋某都在中国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简称病毒所)的实验室工作过。 他们的感染预示,此次 SARS 的传染源可能来自实验室。事后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此次 SARS 的传染确实来 自于实验室的违规操作,该实验室违规操作主要表现在:
? 科研课题跨专业。腹泻病毒研究室是研究消化道病 毒的领域,却跨专业承担了非典的课题,工作人员专业不 熟悉,造成了安全隐患。
? 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实验室主任擅自批准工作人员 采取新的“灭活”方法,这一方法未经学术委员会论证, 科学依据不足。有关“灭活”效果未经严格验证,没有验 证方案、记录和内容。
? 技术操作不规范。违反卫生部关于灭活 SARS 病毒 必须在生物安全 P2 以上实验室或在生物安全柜进行的规 定,在没有安全防范措施的普通实验室进行操作。
? 人员配备不严。大量使用缺乏专业知识的研究生和进修人员从事高风险研究,没有对有关人员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
? 健康监测不到位。违反卫生部制定的实验室人员健 康监测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等规定,对实验室人员出现多 次发热等异常情况没有及时上报,也未采取必要措施。其 中有两位实验室人员发烧、一位住院两周,竟然没有引起 重视,没有报告。
? 执行制度不认真。违反卫生部等四部委关于 P3 实验 室实行双人准入的制度,多次出现单人操作。
食品中毒事件
2003 年 9 月 27 日,《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报道说, 辽宁省凌源市日前发生中小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1000 多名 学生被送往医院抢救治疗。据来自凌源的消息说,9 月 24 日早 9 时,凌源各学校陆续 组织学生饮用厂方送来的豆奶。大约 10 分钟后,城关镇八间房 小学的一些饮奶的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症状,到下午有24 名学生被送进当地医院接受观察救治。此后,逸夫小学、第 八中学等学校的学生也陆续出现此类症状。到 27 日上午 10 时, 到凌源各医院就诊的有 1600 余人,其中有部分复诊。至此,订奶的 18 所学校中的 17 所学校均出现了学生中毒情况。似乎新闻报道都有某种“题材聚集效应”,在不到两周的时 间里,关于各地学生食物中毒的报道屡见报端:
? 9 月 24 日,江苏省卫生厅和教育厅联合发出紧急通 知,要求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以预防食物中毒事 故的发生。然而,就在第二天下午,江苏常州溧阳市旧县 初级中学发生集体食物中毒,近百学生被紧急送往当地各 大医院。
? 9 月 18 日,湖北省宣恩县万寨乡希望小学五六年级4 个班的 121 名学生饮食中毒。到第二天傍晚,仍有 8 名 学生在住院观察。
? 9 月 14 日,广州中山大学北校区(原中山医科大学) 陆续有学生因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到医院 就诊,至 17 日的时候共有 199 名学生发病,初步怀疑为 细菌性集体食物中毒事故。
? 9 月 12 日,《长江日报》报道说,在湖北省老河口市 张集镇张集中学 11 日发生食物中毒事件,20 名学生中毒, 其中 1 人死亡……
应当说,从生产食物的工厂到学校,再从食堂到学生们的 口中,这一流程中何止有一两个质量检验的程序,如果质检人员都做事做到位,怎么可能还出现这么多的食物中毒事件呢?
大亚湾核电站塔吊倒塌事件
1987 年 11 月初,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的机械加工队,承揽 了广东省大亚湾核电站部分塔吊安装工程,由武某负责具体安 装指挥。1988 年 1 月 13 日上午,10 号塔吊的前后臂和配重块及主 要部件已基本安装完毕。塔吊回转以上部分未与塔身连接,只 靠爬身套架支撑,塔吊处于顶升准备状态。为安装平台围栏接板,武某违反塔吊不准斜吊的规定,派 起重工王某指挥用配合安装的 9 号塔吊牵引 10 号塔吊前臂转动, 致使 10 号塔吊套架处弯折,向南倒塌。拴在前臂上的 9 号塔吊钢丝绳被拉断。站在前臂端的起重 工王某随前臂倒塌被砸死,平台上的电气技术员索某被摔死, 塔基南面的起重工杜某被配重块压死,路过现场的职工方某被 砸断腿,正在塔上安装的工人胡某等四人随塔吊倒下受轻伤,9 号塔吊司机田某因钢丝绳被拉断而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76 万 余元。事故发生后,深圳市人民检察院依法立案进行侦查,并请 有关专家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鉴定。鉴定意见归纳起来,塔吊倒塌的原因是:
? 安装塔吊上部时,旋转台只安放在塔身标准节上端, 没有把上下两端的销钉孔用销钉锁住固定,塔吊处于极不 稳定的状态,为事故埋下了隐患。
? 塔吊前臂长 29 米,只伸出 17.9 米,臂重 9.8 吨;塔 吊后臂长 7.5 米,管重 6 吨,加上配重 22.5 吨,共 28.5 吨。 前后臂不平衡,产生了后倾力。
? 塔吊处于准备顶升状态,上下部分没有用销钉连接 紧,在这种情况下,塔吊只能承受压力,不能承受拉力, 用 9 号塔吊(在上)拉 10 号塔吊前臂(在下),必然产生
3 个力,向上的拉力使之增加后倾,作用于塔身的推力、 旋转力使后臂往外套架危险的开口处扭转。在这三个力的 作用下,塔吊迅速向南弯折倒塌。这是由于安装的程序不 对,改变了塔吊的受力状态而发生倒塌,而不是因为塔吊 本身的质量不好而引起倒塌的。
以上不过是几条信手拈来的事实和数据,在中国,这样的事情可谓是屡见不鲜,做事差不多、不到位的现象更是普遍。我们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区分出以下几种类型:应付了事,虎头蛇尾,马虎轻率,遇事拖延,偏离目标,循规蹈矩,盲目浮躁,推卸责任。
? 有关人员对罗家 16H 井的特高出气量估计不足。
? 高含硫、高产天然气水平井的钻井工艺不成熟。
? 在起钻前,钻井液循环时间严重不够。
? 在起钻过程中,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
? 未能及时发现溢流征兆。
? 有关人员违章卸掉钻柱上的回压阀,是导致井喷失 控的直接原因。
? 没有及时采取放喷管线点火措施,造成大量含有高 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喷出扩散,周围群众疏散不及时,导 致大量人员中毒伤亡。
“非典”再次出现
2004 年 4 月,北京再一次出现有人感染 SARS 病毒的报告 一度引起人们的恐慌。北京的杨某和安徽的宋某都在中国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简称病毒所)的实验室工作过。 他们的感染预示,此次 SARS 的传染源可能来自实验室。事后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此次 SARS 的传染确实来 自于实验室的违规操作,该实验室违规操作主要表现在:
? 科研课题跨专业。腹泻病毒研究室是研究消化道病 毒的领域,却跨专业承担了非典的课题,工作人员专业不 熟悉,造成了安全隐患。
? 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实验室主任擅自批准工作人员 采取新的“灭活”方法,这一方法未经学术委员会论证, 科学依据不足。有关“灭活”效果未经严格验证,没有验 证方案、记录和内容。
? 技术操作不规范。违反卫生部关于灭活 SARS 病毒 必须在生物安全 P2 以上实验室或在生物安全柜进行的规 定,在没有安全防范措施的普通实验室进行操作。
? 人员配备不严。大量使用缺乏专业知识的研究生和进修人员从事高风险研究,没有对有关人员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
? 健康监测不到位。违反卫生部制定的实验室人员健 康监测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等规定,对实验室人员出现多 次发热等异常情况没有及时上报,也未采取必要措施。其 中有两位实验室人员发烧、一位住院两周,竟然没有引起 重视,没有报告。
? 执行制度不认真。违反卫生部等四部委关于 P3 实验 室实行双人准入的制度,多次出现单人操作。
食品中毒事件
2003 年 9 月 27 日,《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报道说, 辽宁省凌源市日前发生中小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1000 多名 学生被送往医院抢救治疗。据来自凌源的消息说,9 月 24 日早 9 时,凌源各学校陆续 组织学生饮用厂方送来的豆奶。大约 10 分钟后,城关镇八间房 小学的一些饮奶的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症状,到下午有24 名学生被送进当地医院接受观察救治。此后,逸夫小学、第 八中学等学校的学生也陆续出现此类症状。到 27 日上午 10 时, 到凌源各医院就诊的有 1600 余人,其中有部分复诊。至此,订奶的 18 所学校中的 17 所学校均出现了学生中毒情况。似乎新闻报道都有某种“题材聚集效应”,在不到两周的时 间里,关于各地学生食物中毒的报道屡见报端:
? 9 月 24 日,江苏省卫生厅和教育厅联合发出紧急通 知,要求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以预防食物中毒事 故的发生。然而,就在第二天下午,江苏常州溧阳市旧县 初级中学发生集体食物中毒,近百学生被紧急送往当地各 大医院。
? 9 月 18 日,湖北省宣恩县万寨乡希望小学五六年级4 个班的 121 名学生饮食中毒。到第二天傍晚,仍有 8 名 学生在住院观察。
? 9 月 14 日,广州中山大学北校区(原中山医科大学) 陆续有学生因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到医院 就诊,至 17 日的时候共有 199 名学生发病,初步怀疑为 细菌性集体食物中毒事故。
? 9 月 12 日,《长江日报》报道说,在湖北省老河口市 张集镇张集中学 11 日发生食物中毒事件,20 名学生中毒, 其中 1 人死亡……
应当说,从生产食物的工厂到学校,再从食堂到学生们的 口中,这一流程中何止有一两个质量检验的程序,如果质检人员都做事做到位,怎么可能还出现这么多的食物中毒事件呢?
大亚湾核电站塔吊倒塌事件
1987 年 11 月初,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的机械加工队,承揽 了广东省大亚湾核电站部分塔吊安装工程,由武某负责具体安 装指挥。1988 年 1 月 13 日上午,10 号塔吊的前后臂和配重块及主 要部件已基本安装完毕。塔吊回转以上部分未与塔身连接,只 靠爬身套架支撑,塔吊处于顶升准备状态。为安装平台围栏接板,武某违反塔吊不准斜吊的规定,派 起重工王某指挥用配合安装的 9 号塔吊牵引 10 号塔吊前臂转动, 致使 10 号塔吊套架处弯折,向南倒塌。拴在前臂上的 9 号塔吊钢丝绳被拉断。站在前臂端的起重 工王某随前臂倒塌被砸死,平台上的电气技术员索某被摔死, 塔基南面的起重工杜某被配重块压死,路过现场的职工方某被 砸断腿,正在塔上安装的工人胡某等四人随塔吊倒下受轻伤,9 号塔吊司机田某因钢丝绳被拉断而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76 万 余元。事故发生后,深圳市人民检察院依法立案进行侦查,并请 有关专家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鉴定。鉴定意见归纳起来,塔吊倒塌的原因是:
? 安装塔吊上部时,旋转台只安放在塔身标准节上端, 没有把上下两端的销钉孔用销钉锁住固定,塔吊处于极不 稳定的状态,为事故埋下了隐患。
? 塔吊前臂长 29 米,只伸出 17.9 米,臂重 9.8 吨;塔 吊后臂长 7.5 米,管重 6 吨,加上配重 22.5 吨,共 28.5 吨。 前后臂不平衡,产生了后倾力。
? 塔吊处于准备顶升状态,上下部分没有用销钉连接 紧,在这种情况下,塔吊只能承受压力,不能承受拉力, 用 9 号塔吊(在上)拉 10 号塔吊前臂(在下),必然产生
3 个力,向上的拉力使之增加后倾,作用于塔身的推力、 旋转力使后臂往外套架危险的开口处扭转。在这三个力的 作用下,塔吊迅速向南弯折倒塌。这是由于安装的程序不 对,改变了塔吊的受力状态而发生倒塌,而不是因为塔吊 本身的质量不好而引起倒塌的。
以上不过是几条信手拈来的事实和数据,在中国,这样的事情可谓是屡见不鲜,做事差不多、不到位的现象更是普遍。我们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区分出以下几种类型:应付了事,虎头蛇尾,马虎轻率,遇事拖延,偏离目标,循规蹈矩,盲目浮躁,推卸责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