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322683
“先锋”与“民间”,是20世纪中国文学话语中重要的两极:前者追求叛逆、前卫、飞扬、超过,后者则呈现出自然、鲜活、原始、本真;前者求新思变,后者则固本溯源。
《“先锋”与“民间”:20世纪中国文学话语研究》围绕“先锋”和“民间”话语展开,从话语理论的探讨和文学批评实践出发,结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湖北地域文学批评等前沿问题,从点到线、由线而面,将经典作家个案解读、现代诗歌转型研究、特殊文学思潮现象分析、整体社会历史文化观照等统摄起来进行考察,为我们重返20世纪文学现场提供了的学理参照和方法借鉴。
话语理论与批评实践
话语:作为一种批评理论或社会实践
雷蒙·威廉斯的文化理论及“关键词”研究给予中国的意义
在话语的反叛与突围中断裂
——韩东诗歌行为的回顾性考察
民间话语:中国新诗批评的新维度
现代中国文学“民间”话语的考量与反思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话语现代意义的生成与衍变
现代文化与文学之思
从“拜上帝教”看洪秀全对中西文化的态度
王国维与中国现代学术的创立
梅光迪的民间理念与五四新文学革命的发生
民间话语与五四白话新诗的理论建构
沈从文湘西民歌搜集整理与其新诗创作的关系
论丁玲对现代女性解放的探寻与反思
论施蛰存小说的乡土意识
关于都市与文学的几点思考
先锋的崛起与衍变
中国当代先锋小说概说
从想象到革命
——中国当代文学“先锋时代”的开创
分化与逃离
——20世纪90年代先锋小说的危机与衍变
在反思中重建
——20世纪90年代先锋小说的转型
先锋:中国当代文学一个未竟的命题
对生命存在的多元言说
——刘恒小说论
近20年中国先锋文学研究之回顾
当代湖北文学述与论
十七年的湖北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十七年的湖北生产建设题材小说
的能度与现实的限度
——跨世纪湖北文学的转型及其分析
新世纪湖北文学的先锋性考察与展望
……
学术书评
文学经典的赏与析
海外中国研究译介
后记
《“先锋”与“民间”:20世纪中国文学话语研究》:
作为话语的“民间”
“话语”,初只是一个纯粹的语言学术语,指的是一个能完全独立存在的语言单位。20世纪以来,随着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特别是在巴赫金、福柯、费尔克拉夫等学者的作用下,“话语”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批评领域,成为一个功能强大而意义无限丰富的术语。①在现代中国,本文所述的“民间”就是这样一个十分典型的话语关键词。
传统中国,“民间”一直只是一个普通、静态的社会学和民俗学概念,它主要指向乡土:一个原始自足、相对稳定的社会存在,既素朴自然、清新活泼,也鱼龙混杂、藏污纳垢。受传统雅/俗文化观念的影响,民间与上流社会、文人传统相对,一直处于被忽略、被贬抑、被遮蔽的状态,为“荐绅学士家所不道”,而“难登大雅之堂”。人们在使用“民间”这个概念时,其意涵基本呈现为负面的,理论阐释的空间也十分有限。
“民间”理论意义和社会意义的现代发现,则源于中国近、现代社会启蒙和反传统的需要。晚清至五四,异质于主流文化传统的民间及其话语系统,被充分发掘出来,为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提供了除西方话语之外的另一种重要资源。五四文学革命的爆发、北大歌谣运动的开展、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胡适的《白话文学史》、郑振铎的《中国俗文学史》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间文学研究等,都从本土的角度充分注意到新文学的民间话语资源。但20世纪90年代以前,学界对“民间”问题的探讨和言说大多都限于古代文学和民间文学的领域,很少涉及五四以来的新文学。
20世纪90年代初,陈思和在探讨“重写文学史”和进行现代知识分子精神研究时,创造性提出了知识分子的“民间立场”和“民间价值取向”等概念,并将之应用到抗战以来的中国文学研究中,提供了一条除主流政治话语、思想启蒙话语之外的新文学史研究思路。①此后,在陈思和及相关学者不断的阐释与推演中,民间的意义涵蕴及学理价值得到不断拓展,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炙手可热的批评术语之一。新世纪以来,民间话语更是进入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层面,几乎任何对象都能与民间交叉匹配,构成所谓的民间话语言说,诸如“民间文化”“民间记忆”“民间写作”“民间影像”“民间情怀”“民间立场”“民间形态”等。更有意思的是,在当下中国,任何话题只要与民间一挂钩,仿佛就能成为“热点”“焦点”,而引起传媒和大众的注意。诗坛扰攘吵闹的民间写作热,《百家讲坛》栏目的民间国学热,全国上上下下热衷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各类民间“寻宝”“鉴宝”活动,报刊媒体热衷的“民间影像”“民间记忆”活动等。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