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4985959
内容简介
《名医世纪传媒 中国民间传统疗法丛书:拔罐疗法治百病(第6版)》在第5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拔罐疗法的基本知识,包括拔罐疗法的作用机制、治疗范围、经络与穴位、罐具与操作方法、常见反应与处理等;下篇介绍了内科、儿科、妇科、外科、皮肤科、五官科等200余种常见病的拔罐治疗经验。
《名医世纪传媒 中国民间传统疗法丛书:拔罐疗法治百病(第6版)》是作者长期临床实践和四代家传、师授经验的总结,并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基层医务人员及城乡家庭自疗者阅读参考。
《名医世纪传媒 中国民间传统疗法丛书:拔罐疗法治百病(第6版)》是作者长期临床实践和四代家传、师授经验的总结,并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基层医务人员及城乡家庭自疗者阅读参考。
目 录
上篇 总论
一、拔罐疗法的历史
二、拔罐疗法的理论依据作用机制和功用
(一)理论依据
(二)作用机制
(三)功用
三、拔罐疗法的治疗范围
四、经络与常用穴位
(一)经络概述
(二)腧穴部位与主治
(三)特殊穴位与主治
(四)定位取穴法
(五)取穴原则
(六)常用穴位的作用与主治
五、罐具
(一)罐具的种类
(二)罐具的制作要求
六、罐法
(一)留罐法
(二)闪罐法
(三)走罐法
(四)响罐法
(五)旋罐法
(六)动罐法
(七)弹罐法
七、操作方法
(一)拔罐前的准备工作
(二)排气方法及分类
(三)拔罐方法
(四)起罐
八、拔罐疗法的常见反应与处理方法
(一)正常反应
(二)异常反应
九、禁忌证与禁用部位
(一)禁忌证
(二)禁用部位
十、拔罐疗法的优点与注意事项
(一)优点
(二)注意事项
一、拔罐疗法的历史
二、拔罐疗法的理论依据作用机制和功用
(一)理论依据
(二)作用机制
(三)功用
三、拔罐疗法的治疗范围
四、经络与常用穴位
(一)经络概述
(二)腧穴部位与主治
(三)特殊穴位与主治
(四)定位取穴法
(五)取穴原则
(六)常用穴位的作用与主治
五、罐具
(一)罐具的种类
(二)罐具的制作要求
六、罐法
(一)留罐法
(二)闪罐法
(三)走罐法
(四)响罐法
(五)旋罐法
(六)动罐法
(七)弹罐法
七、操作方法
(一)拔罐前的准备工作
(二)排气方法及分类
(三)拔罐方法
(四)起罐
八、拔罐疗法的常见反应与处理方法
(一)正常反应
(二)异常反应
九、禁忌证与禁用部位
(一)禁忌证
(二)禁用部位
十、拔罐疗法的优点与注意事项
(一)优点
(二)注意事项
下篇 疾病的拔罐疗法
一、内科疾病
感冒
头痛
三叉神经痛
偏头痛
中暑(发痧)
疟疾
支气管炎(咳嗽)
支气管扩张
肺气肿
肺炎(风温)
胸膜炎
肺结核(肺痨)
病毒性肝炎
高血压病(眩晕)
高脂血症
冠心病(胸痹)
肺源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
病毒性心肌炎
心律失常
关节炎(痹证)
坐骨神经痛(痹证)
肩周炎(肩凝证)
肋间神经痛(胸胁痛)
颈臂股神经痛
风湿性肌肉痛(痹证)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中风后遗症)
面神经麻痹(面瘫)
运动神经麻痹
胃炎(胃脘痛)
胃下垂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痉挛
发作性膈肌痉挛(呃逆)
颜面、颈项、腓肠肌痉挛
呕吐
急性胃肠炎(吐泻)
痢疾(滞下)
肠炎(泄泻)
慢性结肠炎
急、慢性胰腺炎
……
在线试读
《名医世纪传媒 中国民间传统疗法丛书:拔罐疗法治百病(第6版)》: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亦为拔罐疗法奠定了广泛的理论基础。早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是拔罐疗法的理论依据。至清代,拔罐疗法又有了新的发展,如清代《理瀹骈文》-书中可看到治疗黄疸和风疾的记载。清·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火罐,江右及闽中者皆有之,系窑户烧售。小如大人指,两头微狭,使促口以受火气。凡患一切风寒,皆用此罐。以小纸烧见焰,投入罐中,即将罐合于患处。头痛,则合在太阳、脑户,或巅顶;腹痛,合在脐上。罐得火气,合人肉即牢不可脱,须待其自落。患者感觉有一股暖气,从毛孔透入,少顷火力尽,则自落。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不必服药。用治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腹痛等病证,皆效。”
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记载了拔罐配合中药、针刺治疗痈疽阴证的方法及对预后的预测,歌云:“痈疽阴证半月间,不发不溃硬而坚,重如负石毒脓郁,致生烦躁拔为先,铍针放孔品字样,脓鲜为顺紫黑难。”煮竹筒方:羌活、独活、紫苏、艾叶、石菖蒲、白芷、甘草各15g,连须葱60g。加水10碗(约5000ml),熬煮数沸待用。次用鲜嫩竹一段,长21cm,径口0.45cm.一头留节,刮去青皮,厚约分许,靠节钻一小孔,以杉木条塞之,放前药水内,煮数十沸,将药水锅置患者榻前,取筒倾去药水,乘热急合疮顶针孔上,按紧自然吸住。待片刻药筒已温,拔去杉木塞子,其简易落,外用膏药盖贴,勿令受风。脓血不尽,次日再煮,仍按旧孔再拔。治阴疮挤脓不受痛之良法也,如阳疮,则不必用此法,恐伤气血。
新中国成立后,遵循主席“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指示,不仅中医内治法得到了大力发展,中医外治法中的拔罐疗法亦不断改进与提高。拔罐疗法的罐具种类从角罐、竹罐、陶瓷罐发展到玻璃罐、金属罐、塑料罐、橡胶罐,乃至近年来配合现代医学技术研制的新型罐具,如磁疗罐、红外线罐、激光罐等。罐型从几个型号发展到小至1cm,大到全身罐。排气方法从吸吮排气法、火力排气法、水煮排气法、药煮排气法,发展为抽吸排气法、挤压排气法、注射排气法、排气球排气法、电动抽气泵排气法。罐法从留罐法发展为闪罐法、走罐法、响罐法;从单一拔罐法发展到与其他疗法配合应用。治疗范围从少数病证发展到能治200余种临床各科疾病。应用拔罐疗法治疗疾病的临床经验在中医期刊中亦作了较多的报道,有的医著中亦作了较多记载,而且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凡此种种都为发展拔罐疗法作出了新的贡献。
拔罐疗法不仅在我国深受群众喜爱,而且在国外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非洲国家至今还有不少民间医生沿用“角法”;日本的“真空净血疗法”、法国的“杯术”、苏联的“郁血疗法”等,皆属我国的“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虽然简单易行,普通群众也能使用,但他们只能掌握简单操作和少数病证的治疗。拔罐疗法是中医治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应用,才能收到预期治疗效果。要随心所欲地应用拔罐疗法,必须要有深厚的中医学功底和直接的脏腑经络知识。因此,要使这一疗法进一步发扬光大,有待广大医学工作者和民间的进一步挖掘和提高,不断创新,使之更臻完善。
……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亦为拔罐疗法奠定了广泛的理论基础。早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是拔罐疗法的理论依据。至清代,拔罐疗法又有了新的发展,如清代《理瀹骈文》-书中可看到治疗黄疸和风疾的记载。清·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火罐,江右及闽中者皆有之,系窑户烧售。小如大人指,两头微狭,使促口以受火气。凡患一切风寒,皆用此罐。以小纸烧见焰,投入罐中,即将罐合于患处。头痛,则合在太阳、脑户,或巅顶;腹痛,合在脐上。罐得火气,合人肉即牢不可脱,须待其自落。患者感觉有一股暖气,从毛孔透入,少顷火力尽,则自落。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不必服药。用治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腹痛等病证,皆效。”
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记载了拔罐配合中药、针刺治疗痈疽阴证的方法及对预后的预测,歌云:“痈疽阴证半月间,不发不溃硬而坚,重如负石毒脓郁,致生烦躁拔为先,铍针放孔品字样,脓鲜为顺紫黑难。”煮竹筒方:羌活、独活、紫苏、艾叶、石菖蒲、白芷、甘草各15g,连须葱60g。加水10碗(约5000ml),熬煮数沸待用。次用鲜嫩竹一段,长21cm,径口0.45cm.一头留节,刮去青皮,厚约分许,靠节钻一小孔,以杉木条塞之,放前药水内,煮数十沸,将药水锅置患者榻前,取筒倾去药水,乘热急合疮顶针孔上,按紧自然吸住。待片刻药筒已温,拔去杉木塞子,其简易落,外用膏药盖贴,勿令受风。脓血不尽,次日再煮,仍按旧孔再拔。治阴疮挤脓不受痛之良法也,如阳疮,则不必用此法,恐伤气血。
新中国成立后,遵循主席“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指示,不仅中医内治法得到了大力发展,中医外治法中的拔罐疗法亦不断改进与提高。拔罐疗法的罐具种类从角罐、竹罐、陶瓷罐发展到玻璃罐、金属罐、塑料罐、橡胶罐,乃至近年来配合现代医学技术研制的新型罐具,如磁疗罐、红外线罐、激光罐等。罐型从几个型号发展到小至1cm,大到全身罐。排气方法从吸吮排气法、火力排气法、水煮排气法、药煮排气法,发展为抽吸排气法、挤压排气法、注射排气法、排气球排气法、电动抽气泵排气法。罐法从留罐法发展为闪罐法、走罐法、响罐法;从单一拔罐法发展到与其他疗法配合应用。治疗范围从少数病证发展到能治200余种临床各科疾病。应用拔罐疗法治疗疾病的临床经验在中医期刊中亦作了较多的报道,有的医著中亦作了较多记载,而且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凡此种种都为发展拔罐疗法作出了新的贡献。
拔罐疗法不仅在我国深受群众喜爱,而且在国外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非洲国家至今还有不少民间医生沿用“角法”;日本的“真空净血疗法”、法国的“杯术”、苏联的“郁血疗法”等,皆属我国的“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虽然简单易行,普通群众也能使用,但他们只能掌握简单操作和少数病证的治疗。拔罐疗法是中医治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应用,才能收到预期治疗效果。要随心所欲地应用拔罐疗法,必须要有深厚的中医学功底和直接的脏腑经络知识。因此,要使这一疗法进一步发扬光大,有待广大医学工作者和民间的进一步挖掘和提高,不断创新,使之更臻完善。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