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413720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高思华,
详解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寻回失落的健康生活。
精选30种健脾养胃食物、27种有效中药、25大调养穴位,不同人群、不同季节,全方位健脾养胃。
饮食、运动、起居、穴位等健脾养胃方法,一查就知道。
快速查找并解决与脾胃相关的常见问题,防治受脾胃影响的疾病。
“脾胃乃后天之本”,从《黄帝内经》认识脾胃
脾是“后天之本”“生化之源”
脾主运化:脾是人体的食物“加工厂”
脾统血:脾是血液运行的司令官
脾主升清:脾是身体营养的运输机
脾主四肢:脾好腿脚好,人更有活力
脾主肌肉:身体胖瘦由脾做主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亲如手足
脾胃升降相因,气机平衡,营养输送才通畅
脾虚则体弱,看《黄帝内经》如何辨证调理脾胃
脾胃虚弱,五脏六腑的功能都受影响
脾胃功能减弱的10种表现
和脾胃相关的疾病
脾胃虚弱的原因
暴饮暴食:增加脾胃负担
偏食嗜食:脾胃消化不了,心脏也跟着受伤
无辣不欢:胃黏膜受伤,埋下胃病病根
冷热不均:反复刺激会引发肿瘤
过度减肥:减掉的还有脾胃健康
美丽冻人:寒邪上身难摆脱
滥用药物:损害脾胃没商量
郁闷气结:“脾气”也能决定健康
脾胃虚,要分清证型再调理
脾气虚:益气健脾
脾阳虚:温脾补阳
中气下陷:升举中气
脾不统血:健脾统血,益气止血
胃气虚:益气养胃
胃阴虚:养阴益胃
“起居有常”,从《黄帝内经》中寻找起居养脾胃的智慧
四季轮回,养脾胃要遵循时令
春季:清肝养肝以健脾胃
夏季:要防湿伤脾阳
秋季:滋阴润肺养脾气
冬季:防寒保暖以护脾阳
脾胃休息好才能消化好
脾胃也有工作时刻表
适当午睡也能养出好脾胃
思贵有度,不让坏情绪伤脾胃
心情好,胃口才能好
吃饭不生气,生气不吃饭
笑能令脾胃之气调畅
及时排解压力,远离精神肠胃疾病
专题:生活中的养脾胃小细节
吃好三顿饭就是对脾胃好的保护
清淡饮食,为脾胃减负担
好脾胃需要挑剔的嘴
听音乐进餐,有利于脾胃保养
饭前喝碗汤,让胃更舒服
运动虽好,要避免出汗过多
细嚼慢咽,细碎食物脾胃喜欢
冷风伤脾胃,冬季出门要戴口罩
因人施养,养脾胃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儿童:食物细软,消化好,不积食
青少年:不挑不拣,食欲好,身体壮
女性:避寒就暖,血色润,不衰老
中老年人:少食多餐,少生病,更长寿
上班族:三餐有规律,运化足,精神好
作息不规律者:饮食清淡,定餐定量,少熬夜
有慢性脾胃病者:重在调养,食细食精慎用药
经常餐饮应酬者:饮酒不忘多吃菜
劳逸失调者:劳逸结合,调机体,重食补
个性多思者:乐观向上,少思虑,多微笑
经常熬夜者:保证睡眠,补营养,重调理
合理膳食,《黄帝内经》教你吃出好脾胃
好的饮食习惯为脾胃保驾护航
黄色食物养脾胃
适当吃甘味可以补脾胃
粥是好的养胃补品
6种食物易使脾胃受伤
养脾胃必吃的29种食物
小米:健脾和中益胃
糯米:温补脾胃,益气补中
黄豆:醒脾利湿,清热解毒
牛肉:滋养脾胃,补中益气
鸡肉:补脾胃,益五脏
猪肚:补胃健脾助消化
鲈鱼:益气健脾,消水肿
带鱼:养脾胃,补五脏,增食欲
山药:补脾益胃,生津养肺
南瓜:健脾胃,降血糖
红薯:健胃肠,促消化,防便秘
栗子:健脾止泻,防腰痛
花生:悦脾和胃的长生果
大蒜:暖脾胃,降血压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木瓜:调理脾胃,清理肠道
红枣:补气健脾,养血安神
薏仁:补脾健胃,祛湿益气
豇豆:健脾胃,和五脏
白扁豆:补脾虚,治泄泻
鲫鱼:调胃实肠,益脾生津
芡实:补脾益气,固肾涩精
莲子:益脾固涩,疗虚弱
玉米:促消化,防便秘,抗衰老
土豆:健脾补气,清肠道
香菇:益胃助食,降压降脂
莲藕:健脾养胃,补五脏
菜花:和胃补脾,补肾填精
桂圆肉:消滞健脾,安神定志
养脾胃有效的18味中药
陈皮:理气调中,健胃消食
山楂:开胃消滞,活血行气
神曲:消食和胃,改善食欲
厚朴:行气消积,燥湿除满
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
砂仁:行气调中,和胃健脾
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
谷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茯苓:利水行湿,醒脾健胃
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人参:固本修元,大补五脏
小茴香:理气止痛,调中和胃
白术:调补脾气,燥湿利水
鸡内金:健脾养胃,消滞化食
藿香:卫气和中,益胃健脾
肉豆蔻:温中下气,消食固肠
猪苓:通淋健脾,除湿暖胃
木香:调中导滞,行气健脾
中医养脾胃特效方
温脾汤: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四逆散:疏肝解郁,调和肝脾
半夏泻心汤:调和肠胃,消痞散结
香薷散: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清暑益气汤:清暑化湿,益气生津
理中汤: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四君子汤:益气健脾,温中平胃
参苓白术散:渗湿止泻,补益脾胃
人体自有大药,跟《黄帝内经》学经络养脾胃
打通足太阴脾经,无病一身轻
敲脾经,脾病问题全解决
太白穴:健脾补虚,缓解糖尿病
公孙穴:健脾益胃、通调冲脉,脾胃疾病穴
三阴交穴:健脾补血,脾胃虚弱就按它
阴陵泉穴:清利湿热、健脾理气,脾虚水肿管用
血海穴:补血养血,运化脾血
大横穴:温中理肠,便秘泄泻一穴搞定
大包穴:振奋脾气,抗疲劳
大都穴:健脾和中,泄热止痛
漏谷穴:消积化食,调理脾胃
地机穴:和脾理血,调节胞宫
腹哀穴:消食导滞,理气调肠
食窦穴:调胃肠,运腑气
足阳明胃经,沟通脾经,全面调理消化系统
敲胃经,消化好,不衰老
足三里穴:补中益气、通经活络,脾胃问题先找它
内庭穴:清泻胃火,胃痛口臭全解决
梁丘穴:调理脾胃,治疗胃痛特效穴
天枢穴:疏调肠腑,理气消滞,便秘腹泻都有效
丰隆穴:沉降胃浊,减肥消脂穴
不容穴:振奋食欲,轻松赶走老胃病
承满穴:调中化滞,缓解腹胀
梁门穴:调中气,和肠胃,化积滞
养脾胃四大特效穴
脾俞穴: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糖尿病可常灸
胃俞穴:散胃腑寒热,治胃痛、呕吐
神阙穴:温阳救逆、利水固脱,治腹痛、泄泻
中脘穴:和胃健脾、消食导滞,治消化不良
专题:捏脊让宝宝吃饭好,睡觉香,少生病
捏脊是调理宝宝脾胃有效的方法
常捏脊吃饭香
捏脊让宝宝睡眠好
捏脊提升宝宝免疫力
捏脊能治疗的小儿疾病
捏脊的部位
常用的捏脊手法
捏脊的注意事项
宝宝常见病症捏脊疗法
脾胃也需要“运动”,举手投足间保养你的脾胃
慢跑:慢运动适合脾胃
散步:助消化,健脾胃
打太极拳:调和阴阳利脾胃
气功:益宗气,健脾胃
单举手臂:臂单举,理脾胃
摩腹:升清降浊,调理脾胃祛百病
揉手心、搓足心:脾胃好、睡眠好
叩齿咽津:健脾养胃又固齿
多动脚趾头:也能养好脾胃
强壮脾胃操:祛除脾胃病
3种内功:练出好脾胃
常练熊戏:大补脾胃
“百病廪于肠胃”,《黄帝内经》教你调理脾胃除百病
食欲不振:脾胃虚弱是主因,要开胃更要健脾
消化不良:多是肥甘厚味惹的祸,要吃点粗粮
胃反酸:要避免辛辣刺激
小儿厌食: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孩子爱上吃饭
胃寒脾虚:饮食调理,避寒就温重要
胃热上火:饮食调理,以清热消滞为主
胃下垂:脾虚气陷,宜补气升陷
消化道溃疡:黏膜受损,要以流食为主
肠胃激惹症:调整情绪是本
肠胃型感冒:不要当做肠炎治
便秘:脾虚运化乏力,健脾补虚是关键
腹泻:辨清原因,不能简单止泻
腹胀:气滞者理气,食滞者导滞
肥胖:脾虚痰湿是主因,要健脾祛湿
慢性胃炎:黏膜受伤,饮食不当是主因
高脂血症:代谢有异常,健脾化痰能解决
人一出生,就需要从外界摄取食物,通过脾胃的消化转化为营养以供人体吸收利用,维持生命。所以中医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可谓恰当而贴切。
关于脾胃在身体中的地位,《黄帝内经》中说的很形象:“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仓廪”即贮存谷物的仓库,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谷仓充实,才能保证一切生产活动顺利进行。对于身体来说,脾胃健康,才能为人体各组织器官提供必要的物质及能量。可以说,脾胃就是人生存的根本,正常的脾胃功能守护着人的生命健康。
脾胃为人体提供营养,其本身的一举一动也会影响着脏腑功能的运转。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因为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气血、津液等都化生自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正常;脾胃又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所以,一旦脾胃虚衰或功能异常,健康就是妄谈。故而,李东垣也同时提出“脾健胃和,五脏乃安”,就是说,调理好脾胃,五脏才能安康。
导致脾胃虚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饮食不节、休息不够、思虑过度、缺乏锻炼等,都很容易引起食欲不振、胃痛、便秘、反酸等,这些都是脾胃不和的表现,时间长了脾胃功能就会减弱。因此要有好的脾胃,就得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以注意。
本书以《黄帝内经》为指导,将养脾胃相关的知识做了全面的梳理。对于各种脾胃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调理方案,包括饮食调理、中药调理、经络调理、情绪调节、运动调理等。无论你处在什么年龄段,无论你有哪种脾胃问题,无论你喜欢什么样的养生方式,都能从本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调养脾胃的方法。
本书有三个特点,一是简洁易懂,二是查阅方便,三是实用性强。读者可以通过目录快速查找自己需要的内容,获得直观实用的调理方法。
愿本书带给你一个健康的脾胃,一个健康的身体。
脾是“后天之本”“生化之源”
“脾胃者,仓廪之官。”——《黄帝内经》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黄帝内经》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至真要大论》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一出生,就需要从外界摄取食物,通过脾胃的消化转化为营养以供人体吸收利用,维持生命。所以脾胃又被称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
脾主运化:脾是人体的食物“加工厂”
《黄帝内经》中说:“脾胃居于中焦,互为表里,脾为脏,胃为腑,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为后天之本,食物及水液的代谢都需要脾的参与,脾如果出现问题,那么身体所需的营养与水液就没有办法得到满足了。
脾运化水谷,主消化吸收
脾作为五脏之一,其基本的功能是主运化水谷。所谓水谷,就是水液和谷物等饮食的统称。人们所摄入的食物,需要先由脾转化为气血,然后再分送给身体各处。
脾“运化”的过程由“运”到“化”,“运”是脾脏之气推动饮食由胃传递给小肠,经过胆的帮助进行消化;而“化”则是脾将所吸收的营养物质转化成血液,再将这些血液运达于身体各部,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脾运化水湿,主管水液代谢
脾脏除了运化水谷,还要运化水湿。《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中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也就是说,脾的运化功能还包括与胃肠合作,并与肺脏、肾脏等脏腑配合,进行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当水到达胃的时候,胃就会吸收精华部分,并输向肺部,从而润泽人体五脏及皮肤;而不需要的部分,就作为人体废液,排出体外。很多人会有腹泻、便溏、浮肿等问题,这都可能是水湿代谢出了毛病。所以《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就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人体水湿代谢离不开脾脏。
科学饮食,促进脾脏运化
脾的运化功能如果出现异常,很容易判断出来。如果一个人没有食欲,或者经常腹痛、胀气、便溏等,那基本可以断定,此人脾的运化功能失调,这时就需要健脾,修复或促进其功能;而如果一个人经常发生头重、发晕、全身乏力、水肿等症状,多标志着水液运化失调,也很有可能是脾出了问题。
在中医看来,人的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脾胃直接与饮食相联系,如果一日三餐不规律,营养不全面,饮食方法不科学,都会直接影响着脾的运化功能。
因此要选择适当的食物,还要注意饮食的量。《黄帝内经》中说:“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过度饮食是引起脾胃受伤的根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而规律的饮食、平和的情绪,则是让脾保持健康的秘诀。
脾胃虚弱的原因
造成脾胃虚弱的原因很多,比如饮食、生活习惯、情绪等等;而想要改善脾胃虚弱,就必须要追根溯源,找到原因才行。
暴饮暴食:增加脾胃负担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黄帝内经》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时候我们的饮食不再规律,对很多人来说,暴饮暴食成了常态,正是这种不健康的生活细节,让我们的脾胃不堪重负,各种脾胃疾病接踵而至。
暴饮暴食的危害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中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人在饮食之后,食物进入胃中需要一定时间消化吸收的,短时间大量进食,会造成胃部食物积留,打乱了人体食物消化之后吸收、传播输送营养的有序过程,造成脾胃功能系统的紊乱。
克服暴饮暴食的方法
1.饮食定量:吃得太饱就等于让脾胃超负荷运转,时间久了,脾胃脏的疲惫也就显现出来了,因此饮食要尽量定时定量。
2.少食多餐:尽量规律饮食,若平时没有时间吃饭,很饿了,这时千万不要一次性吃太饱,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减少对胃的刺激。
3.生冷食物要适可而止:生食不易消化,会给脾胃增加工作量,影响身体正常代谢。过凉的食物则会刺激胃脏,特别是冷饮、冰淇淋等要“浅尝辄止”。
中医提示:要想脾胃好,就要给它们合适的工作量,让它们有充分的时间来消化吸收,保持自身的健康状态。平时吃饭只吃七分饱,饭后适当散步,都是对脾胃好的保养。
脾胃虚,要分清证型再调理
“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黄帝内经》
一说到脾胃虚弱,很多人就会想到要健脾养胃。可是单纯的一个虚字却包含了若干的症状,中医讲求辨证论治,症状不同,调理有别。因此,想要调理好自己的脾胃,必须先确定是哪一种虚。
脾气虚:益气健脾
脾气虚证是指脾气不足、运化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湿功能减弱所引起的证候。多因饮食不节,或劳累过度,或久病耗伤脾气所致。
脾气虚症状
1.脾气虚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
2.脘腹胀满,食后更为明显。
3.吃饭不香,甚至不思饮食。
4.大便稀溏不成形,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发黄或发白。
5.肢体浮肿,舌苔发白。
6.不同年龄的人,脾气虚的表现有所不同。
7.婴幼儿脾气虚,多表现为消化不良,呕吐,腹胀,身体消瘦,面色发黄。
8.年老体弱或大病久病者脾气虚,多表现为身体沉重,四肢无力,倦怠嗜卧,或消瘦乏力,语声低微,面色发黄。
宜食食物
脾气虚者宜食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作用的食物,如粳米、锅巴(焦锅)、薏仁、熟藕、栗子、山药、扁豆、豇豆、葡萄、红枣、胡萝卜、土豆、香菇等。
忌食食物
脾气虚者忌食或少食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物,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菜、茭白等。
对症方药
治疗脾气虚应以益气健脾为主,中药可选用白术、炙甘草、茯苓等,适当配合理气药,如木香、厚朴、枳壳、陈皮等。
方药可选用参苓白术散(见本书第201页)和四君子汤(见本书第200页)。
特效食疗方
山药豆腐羹
原料:山药300克,豆腐100克,鸡蛋1个,香菇、盐、胡椒粉、淀粉各适量。
做法:1.山药去皮切小丁并焯水;香菇洗净、切丁;鸡蛋打散;豆腐切成与山药等大的丁。
2.锅中加适量清水,加山药、豆腐、香菇,然后加盐、胡椒粉调味。
3.煮沸5分钟后用淀粉勾芡,淋入蛋液即可。
山药红枣粥
原料:山药50克,红枣 10枚,莲子20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大米洗净与山药、红枣加水煮同煮,再加入莲子,一起煮成粥,然后加入冰糖溶化,作早晚餐食用。
经络调养方
按揉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各3~5分钟。每天2~3次。
中医提示:脾气虚很多时候是由于过于劳累所致,所以注意休息和精神调节也很重要。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放松心情;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学会适时减压。
四季轮回,养脾胃要遵循时令
“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能经天地阴阳者,不失四时。”——《黄帝内经》
春季:清肝养肝以健脾胃
“风起火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黄帝内经》
春季是万物萌发的季节,五脏之中,肝属木,应春季,此时也是肝气升发的旺时,如果升发失常,会间接影响脾胃运化功能。
肝火过旺的表现
1.身体上部有热,表现为头晕、面目红赤、易怒、口干舌燥、口苦、口臭等
2.月经失常,表现为经血量减少、颜色鲜红、经期或前或后等
3.失眠,魂不守舍,夜卧不宁,易惊
肝气不舒的表现
1.不思饮食、泛酸呕吐
2.常闷闷不乐、忧思抑郁、烦躁、易怒,或胁肋胀痛不适
3.失眠多梦,难以入睡,即使入睡了也容易惊醒
4.女性容易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
起居调养
注意调整心情,平时可多参加公众活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让心情放松,以利于肝气的升发。
经络调养
经络有双向调节作用。无论是肝气不舒者,还是肝火过旺者,均宜经常按揉太冲穴、行间穴、肝俞穴。起到调理肝经气机,让心情保持平和的作用,从而缓解肝火旺、肝郁气滞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等各种问题。
饮食调养
饮食原则
1.肝气过旺者,要避免辛辣刺激、生冷食物,戒烟戒酒,少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适当多吃具有清肝泻火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苦瓜、莴笋、菠菜、菊花等。
2.肝气不舒者,宜多吃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番茄、芹菜、茼蒿、白萝卜、柚子、柑橘等。同时,还要注意养阳气、防血瘀,适量食用韭菜、香椿以助肝气升发,以及山楂、木耳、红糖等以活血化瘀。不要过食酸味食物,如柠檬、乌梅、醋等,因为酸味具有收敛作用,不利于肝气升发。
推荐食谱
菊花猪肝汤
原料:猪肝100克,银耳5克,菊花、茉莉花各10朵,料酒、姜片、盐各适量。
做法:1.银耳泡发,撕成小片;菊花、茉莉花用温水洗净;猪肝洗净切薄片备用。
2.将水烧沸,先入料酒、姜片、盐,随即下入银耳、猪肝,烧沸,撇去浮沫,待猪肝熟,加入菊花、茉莉花稍煮沸即可。
功效:清肝明目、补血。适用于肝火旺盛所致眩晕、头痛、贫血者。
清肝养肝小偏方
玫瑰橘皮茶
玫瑰花6克、橘皮5克,沸水冲泡,代茶饮。可理气解郁、和胃止痛。
儿童:食物细软,消化好,不积食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系统与器官的形态、功能尚未健全,脾胃功能也相对虚弱,在饮食上要格外注意,否则很容易埋下脾胃病根。
儿童脾胃弱易积食
对于儿童来说,这一时期的脾胃虚弱主要是来自于身体各方面的不足。因为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胃内所分泌的消化酶也就相对要少一些。对于食物的需要量虽然多,但消化功能却跟不上。这是儿童容易积食的原因之一。
此外,儿童的胃黏膜和肠道都过于娇嫩,保护能力差,如果零食无度,常吃生硬食物,会造成肠胃损害。机体不足,加之脾胃受损,积食就会越发严重。
胃虚弱的症状
儿童脾胃虚弱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嗳气、大便干燥、不爱吃饭、频繁感冒、拉肚子、瘦弱等。
如何调养脾胃
1.食物要细要软,多吃粥,吃的时候温热适宜,减少对肠胃的刺激。
2.饮食定时定量,每天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该按时吃饭,不过度饥饿,也不吃得过饱。
3.喝水要避开饭前饭后的时段,饭前1小时,饭后半小时饮水好,以免过多饮水冲淡胃液,造成消化减慢。
4.多吃蔬菜水果,蔬果富含维生素C,对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促进消化与吸收,同时还可增强身体抵抗力。
5.注意防寒保暖,胃不耐冷,过凉会令消化功能受损,很容易发生腹泻等症状。
养脾胃宜吃的食物
山药、莲子、红枣、小米、生姜、小麦。
养脾胃食谱推荐
莲子山药粥
原料:山药50克,莲子20克,大米50克。
做法:1.将莲子去皮、去心,用清水浸泡备用;山药去皮,切成小块。
2.将淘洗好的大米与山药粒、莲子一起放进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熬煮,待水开后,改小火慢熬1小时左右,待米粒黏稠,山药、莲子绵软即可。
功效:这道粥适合身体消瘦,食欲不佳的儿童食用,既可养脾开胃,又能清除体内燥热之气,常食还可改善脾胃功能。
桂圆小米粥
原料:桂圆肉10粒,小米30克。
做法:1.小米淘洗干净,凉干后放进干锅中,以小火慢慢炒至变成颜色略黄。
2.将小米放进砂锅,与桂圆肉一起加水,用大火煮开,然后小火慢熬,直到粥黏稠,即可食用。
功效:小米健脾开胃,桂圆健脾安神。此粥对脾胃虚弱、消化不好、夜间睡眠不安的儿童适量。
小贴士:锌缺乏会造成胃肠黏膜的萎缩,让消化液的分泌受阻,所以儿童厌食、消化不好时,要注意查一下是否缺锌。
养脾胃必吃的29种食物
小米:健脾和中益胃
小米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益肾、除热、解毒的功效。小米中富含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等,可以防治口舌溃疡等炎症。小米中富含的色氨酸可转变成血清素,能促使人产生睡意,是很好的助眠食物。
小米易消化,病人、体虚者、脾胃不好者煮粥食用为适宜。
女性食用小米,可减轻皱纹、色斑等色素沉着。
产妇食用小米,搭配红糖,可滋阴养血,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帮助恢复体力。
儿童食用小米,可暖脾胃,长肌肉,促生长。
老年人食用小米,可开胃补脾,疗虚。
简便用法
失眠:小米50克煮粥,再打入1个鸡蛋,稍煮后食用,晚餐食用可镇静安眠。
腹胀:小米50克,鸡内金5克,一起煮粥服用。对饮食油腻、食多不化所致腹胀有效。大人儿童均可食用。
高血压:小米50克,莲子10克,煮粥食用。对心火旺、高血压有效果。
慢性胃痛(寒性):小米50克,生姜6片,煮成粥后趁热食用,每周食用三四次,可改善慢性胃病胃痛。
贫血:小米、玉米、红枣各适量,加适量水煮粥,加入适量红糖,不停搅动,至粥呈黏稠状后食用。
产后恶露、体虚:小米100克,桂圆肉30克,加适量清水煮至粥成,调入红糖后食用。可作为产后主食,每天食用1次。恶露干净即停用。
烹调小贴士
熬粥时不要加碱,以免破坏其中的B族维生素。
用手搓米,手掌发黄的可能是添加了色素,不宜购买和食用。
淘洗小米时,不要用热水,不能用力揉搓,尽量减少清洗次数,以减少维生素的流失。
食用禁忌
痰多、腹胀、消化不良者应不食或少食小米。
每日食用小米30~50克为宜,不宜过多。
小米缺乏赖氨酸,所以不能完全以小米为主食,应注意饮食搭配,补充全面的营养。
养脾胃厨房
花生红枣小米粥
原料:小米100克,花生50克,红枣8枚。
做法:1.将小米、花生用清水洗净,浸泡30分钟备用。
2.红枣洗净,去核。
3.小米、花生、红枣放入锅中,加清水大火煮沸,转小火煮至粥黏稠即可。
功效:滋阴养血,活血养颜。适合气血不足、贫血者食用。
鸡丝小米粥
原料:嫩鸡1只,小米80克,生姜10克,盐少许。
做法:1. 锅中放入适量清水,放入处理干净的嫩鸡(整只),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煨至鸡肉熟烂,把鸡捞出,放凉后撕成细条。
2.小米洗净,入锅煮粥,粥将成时放入鸡丝煮至粥成。
3.煮熟后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温脾胃,适合脾胃虚寒者食用。
打通足太阴脾经,无病一身轻
“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别上膈、注心中。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股膝内肿厥。”——《黄帝内经》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十二经络中足太阴脾经与脾的关系为密切,按摩脾经不仅能强健脾胃,治疗腹胀、腹泻、呕吐、胃痛、嗳气、身重无力等脾胃病,还有助于生养气血。
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终于腋下中线处大包穴。
敲脾经,脾病问题全解决
脾经在身体前面,很容易找到,每天闲暇时敲敲脾经,能调理脾胃,让脾胃消化更好。
方法:将一只脚的外踝压在另一条大腿上,将脾经暴露出来。拍打时要握空拳,用掌指关节端由上至下一路拍打下来,用力适中,对于大腿部位的脾经拍打时可稍用力。两只腿都要敲,每侧每次敲打10分钟为宜。
如果拍打的过程中发现痛点,表明脾经上有堵塞的地方,这时可以用点按和指揉的方法对其进行按揉,将瘀堵的穴位打通,从而通畅整条脾经的气血。
功效:除此之外,脾除了与消化有关,还具有统血的功效。所以经常敲脾经,按揉脾经穴位,可生血调血,是改善贫血有效的方法之一。女性常敲脾经,可调经止带,调理脾胃,增强脾胃消化功能,调理各种女性疾病。
小贴士:脾经经气旺在巳时,即早晨9~11点,此时为敲脾经的时间。而且此时人体阳气正处于上升期,这时调理脾经可达到很好的平衡阴阳的作用。
太白穴:健脾补虚,缓解糖尿病
定位与功效
定位:在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取穴方法:在足部中心会有一条弧线,即足弓,在弧线的前起点处,用手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太白穴。
功效:太白穴为足太阴脾经原穴和腧穴,既是脏腑元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也是本经经气的输出之处。有健脾和中、理气助运的功效。中医认为,凡是脏腑有病都可以取相应的原穴来治,故太白穴可以调理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主治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
保健手法
手法一:按揉太白穴
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3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
功效:经常按揉此穴可健脾胃,消除各种脾胃病。还能缓解肌肉酸痛。
手法二:艾灸太白穴
方法:用艾条温灸两侧太白穴各10~15分钟。
功效:健脾化湿,理气和中,治疗各种脾胃疾病。
慢跑:慢运动适合脾胃
慢跑属于有氧运动,也称为缓步。它的目的就在于以比较慢的节奏来完成一段相对较长的距离,以达到对身体及脏腑的锻炼作用。
慢跑加强消化功能
慢跑通过自身热量的挥发,从而对脾胃、心肺等脏器进行刺激,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脾主统血,血液循环顺畅,可提升脾气,从而加强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慢跑的方法
慢跑应该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才能发挥作用。
1.动作要对:在慢跑时身体应为直立伸展状态,而双臂适度弯曲,两手半握拳。跑步时腿部不必过于紧张,一腿向后蹬,另一条腿则屈膝前摆,步子相对较大,从而带动髋部向前;当腿向前时,手臂也要以正确的姿势进行协调,臂弯呈90度角,前后摆动。
2.配合呼吸:跑步过程中配合鼻吸气、嘴呼气的节奏,能让慢跑更有效。
3.掌握好速度:初跑者可以每次跑15分钟,然后慢慢增加时间和长度,一周不少于3次。经常慢跑的人,每次不少于40分钟;随着慢慢适应慢跑,每次的时间可以继续增加。
4.长期坚持:慢跑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运动,一定要有耐心,长期坚持方可见效。
中医提示:1.慢跑该安排在15点~17点之间进行,会让身体的适应度与承受度更加耐受。
2.慢跑的过程中不要憋气,有节奏的呼吸能让身体得到放松。
3.如果慢跑过程中出现心慌、头晕,一定要停止,然后调整运动量。
食欲不振:脾胃虚弱是主因,要开胃更要健脾
食欲不振是一种常见症状,它不同于厌食,而是对食物丧失欲望,没有进食的主动性,这多是由于脾胃虚弱所致。调理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不但要开胃,更要健脾。
病因
1.经常暴饮暴食,造成食物积于肠胃,时间长了便会损伤胃肠黏膜,造成脾胃功能变弱。
2.过食生冷油腻食物,脾胃负担过重,功能性降低。
3.情绪长期紧张、焦虑,导致内分泌不调,胃动力失衡。
4.临睡前大量进食,脾胃运转紊乱,升清无力,降浊无能。
5.饭后剧烈运动,牵拉胃肠而使其出现痉挛不适。且运时会使血液分配到运动系统,而使消化道缺血,从而导致胃肠道痉挛。
症状
精神不振、恶心呕吐、便秘,并伴有腹泻、面色无华、形体消瘦等。
经络疗法
1.按摩胃肠点:位于手掌生命线(靠近拇指的那一条)中点胃肠点,用力揉会有酸胀感,两侧各揉2分钟,每天数次。
2.按摩手掌上的胃脾大肠区:用拇指按揉另一只手大拇指根部的大鱼际;可适当加力,让大鱼际处感觉到酸痛为度,每侧各按摩3分钟。
3.按摩足底胃反射区:胃反射区位于足拇趾外侧下方2.5寸处,按摩时可用大拇指或者按摩棒,用力点按即可,每天按2次,能明显增强脾胃功能。
饮食疗法
饮食原则
1.少食多餐,尽量避免空腹,可以找一些喜欢吃的食物来增加食欲。
2.多吃些清淡的食物,避免油腻。
3.多食用含有维生素B6的食物,如香蕉、土豆、黄豆、胡萝卜、核桃、花生、菠菜、瘦肉、鸡肉、鸡蛋、鱼等。这类食物可使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快速被分解,促进消化吸收。
对症食疗方
茴香饺子
原料:小茴香菜400克,瘦肉馅200克,面粉600克,盐、香油、酱油各适量。
做法:1.将瘦肉馅放进盆中,加香油酱油、盐调和;小茴香切成碎末,加入肉馅,充分拌匀备用。
2.面粉加适量清水,揉成面团,醒10分钟,然后搓成长条,切成数个小面剂,擀成皮,包成饺子煮熟即可。
功效:温中行气,消食化滞。可增强脾胃功能,增进食欲。
特效偏方
乌梅陈皮粥
原料:乌梅20克,陈皮30克,大米50克。
做法:煮粥食用。
功效:可清热生津,理气健脾,促进食欲,助消化。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