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4985041
内容简介
《中医补肝养生法(第4版)》在前三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概述了中医有关肝与肝虚的基本知识,详述了补肝养生的各种中药、食品及配方。其中单味中药和食品39种,包括其性味、归经、成分、功效和应用等;各种补肝靓汤、药膳、药酒及中药配方400余首,按中医辨证分类,详述其组成、制作、功效和用法等。另外,还介绍了针灸、拔罐、按摩、指压、敷脐、药浴、药枕、熏蒸、梳疗等中医补肝法。
《中医补肝养生法(第4版)》内容通俗易懂,方法简明实用,养生保健与治病效果确切,适合广大群众,特别是肝病患者和肝虚体弱的中老年朋友阅读参考。
《中医补肝养生法(第4版)》内容通俗易懂,方法简明实用,养生保健与治病效果确切,适合广大群众,特别是肝病患者和肝虚体弱的中老年朋友阅读参考。
目 录
第1章 肝与肝虚的基本知识
一、中医肝脏的概念
二、肝的生理病理现象
三、肝与胆的关系
四、肝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五、四诊合参明断肝病
六、补肝养肝的相关知识
七、西医对中医”肝”的再认识
八、肝病的七大病证
九、常见肝虚类病证
十、肝脏养护保健法则
十一、常见肝病的补养知识
十二、有关肝炎的相关知识
一、中医肝脏的概念
二、肝的生理病理现象
三、肝与胆的关系
四、肝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五、四诊合参明断肝病
六、补肝养肝的相关知识
七、西医对中医”肝”的再认识
八、肝病的七大病证
九、常见肝虚类病证
十、肝脏养护保健法则
十一、常见肝病的补养知识
十二、有关肝炎的相关知识
第2章 补肝常用中药
赤芍
女贞子
天麻
川芎
三七
当归
白芍
牡丹皮
墨旱莲
桑椹
菊花
枸杞子
灵芝
鸡血藤
龟甲
鳖甲
牛膝
槐花
决明子
何首乌
续断
桑寄生
杜仲
第3章 补肝常用食品
兔肝
猪肝
猪肉
羊肝
羊脊骨
牛肝
牛筋
鸡肝
鸭肉
桑椹
黑芝麻
刺莓果
菠菜
香菇
乌贼鱼
海蜇
第4章 滋补肝阴
一、滋补肝阴靓汤
白鸽杞精汤
猪胰淡菜汤
枸杞雏鸽汤
首乌黑豆汤
鹌鹑枸杞汤
甲鱼补肾汤
何首乌煨鸭汤
鳖甲鱼山药杞子汤
杜仲龟肉汤
猫肉杞子黄精汤
参地猪肝汤
兔肝杞贞汤
二、滋补肝阴药膳
红杞蒸鸡
冰糖蛤士蟆
首乌猪肝片
牛膝蹄筋
芍地麻圆肉
红杞活鱼
芝麻兔
地骨爆两样
核桃炖龟肉
生地枸杞肉丝
三、滋补肝阴粥
四、滋补肝阴方
……
第5章 温补肝阳
第6章 补肝益气
第7章 补肝养血
第8章 疏肝理气
第9章 补肝明目
第10章 脑卒中、高血压
第11章 贫血
第12章 肝炎
第13章 肝硬化
第14章 补肝膏羹
第15章 补肝药酒
第16章 针灸补肝法
第17章 中医其他补肝法
在线试读
《中医补肝养生法(第4版)》:
(一)慢性肝炎虚证的大致类型
慢性肝炎一般病程较长,大都经过多种治疗,效果不佳,肝功能反复波动或始终未恢复正常,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表现为实证为主,有的表现为虚证,有的虚中夹实即湿热未清,正虚邪恋,所以病程复杂。主要表现有以下类型。
1.肝郁脾虚多因肝气郁滞,横逆犯脾,以致脾气虚弱。其主要表现为胁痛,头晕、腹胀,食后饱满,乏力,面色苍白,面浮肢肿,舌苔薄白,舌质淡或边红。
2.脾虚湿困多因脾胃湿困日久,脾阳不振,而湿邪困阻不化。其主要表现为面浮肢肿,下肢沉重,腹胀纳呆,或食后饱满,面色觥白,身倦无力,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淡,舌体胖。
3.脾肾两虚多因湿困中州,脾阳虚衰,后天不足,先天失济,进一步导致肾阳衰微或脾肾两虚。其主要表现为面色晦暗或灰黄,精神萎靡,喜暖怕凉,畏寒肢冷,食纳不香,完谷不化,胸闷痞满,两胁虚痛,乏力腿沉,大便溏,小便清长,或见尿频,舌苔白或少苔、质淡、脉沉弱。
4.肝肾阴虚多因肝胆郁热,肝郁胃热,肝热脾湿,湿热灼耗肝阴,由于肝肾同源,肾阴也耗伤。其主要表现为口干唇燥,口渴喜饮,头晕眼花,心悸怔忡,腰酸背痛,足跟痛,失眠多梦,遗精滑泄,纳差脘胀,肝区隐痛,大便干燥,小便黄少,或手足心热,或伴有低热,舌苔薄白或无苔,舌质红,脉弦细数。
5.气血两亏多因肝郁脾虚,运化失常,气血生化无源,肝郁化热或湿热久羁,灼耗阴血,以致肝脾两伤,气血两亏。其主要表现为面色无华,头晕心悸,全身无力,纳差腹胀,大便稀溏,口干不渴,唇淡,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或沉细无力。
(二)慢性肝病需调养脾、肾、肝
慢性病毒性肝炎辨证施治,基本上是以脏腑、气血论治为原则,以扶正治其本,祛除余邪治其标。
1.治脾虚方面
(1)若属脾虚纳呆者:症见无食欲,尚能进食,但食而不知其味,苔白或腻。治宜芳香化湿醒脾,旨在促进脾胃运化功能。药用白术、绿萼梅、玫瑰花、代代花、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杏仁、厚朴花等。
(2)若属脾虚湿盛者:症见食欲缺乏,中满,口干不思饮,四肢倦怠,大便溏,舌苔白。治宜祛湿调脾。药用白术、苍术、猪苓、橘红、法半夏、茯苓、木瓜等。
(3)若属脾虚气弱者:症见面色觥白,不思饮食,消瘦,完谷不化,腹泻便溏,舌质淡,体胖有齿痕。治宜健脾补气。药用党参、白术、苍术、生黄芪、山药、莲子。
(4)若属脾胃虚寒者:症见畏寒怕冷,四肢发凉,或见水肿,口泛清水,胃腹隐痛喜暖,喜按,女子白带清稀量多,舌质淡,脉沉弱无力。治宜温脾散寒。药用白术、附子、干姜、沉香、乌药、生姜、厚朴等。
2.治肝虚方面
(1)若属肝虚血弱者:症见面色萎黄,肝区隐痛,劳后加重,目眩目干,视物不清,或见夜盲,身倦肢麻,失眠,妇女月经涩少或闭经,唇舌色淡,脉沉细。治宜养血柔肝。药用白芍、当归、丹参、生地黄、枸杞子,石斛、沙参等。
(2)若属肝阴不足,虚风内动者:慢性病毒性肝炎常见的肝风有两种情况。一是肝血不足,肝失濡养,血虚生风,症见眩晕,肢体麻木、震颤,或肢体拘急。另一种是湿热蕴毒,毒火炽盛以致肝热动风,症见神昏谵语,高热抽搐,循衣摸床,烦躁不安,四肢抽搐。前者以养血柔肝为主,佐以镇肝。药用见肝虚,另加钩藤、珍珠母、菊花、生石决明等。后者治宜清肝息风。
……
(一)慢性肝炎虚证的大致类型
慢性肝炎一般病程较长,大都经过多种治疗,效果不佳,肝功能反复波动或始终未恢复正常,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表现为实证为主,有的表现为虚证,有的虚中夹实即湿热未清,正虚邪恋,所以病程复杂。主要表现有以下类型。
1.肝郁脾虚多因肝气郁滞,横逆犯脾,以致脾气虚弱。其主要表现为胁痛,头晕、腹胀,食后饱满,乏力,面色苍白,面浮肢肿,舌苔薄白,舌质淡或边红。
2.脾虚湿困多因脾胃湿困日久,脾阳不振,而湿邪困阻不化。其主要表现为面浮肢肿,下肢沉重,腹胀纳呆,或食后饱满,面色觥白,身倦无力,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淡,舌体胖。
3.脾肾两虚多因湿困中州,脾阳虚衰,后天不足,先天失济,进一步导致肾阳衰微或脾肾两虚。其主要表现为面色晦暗或灰黄,精神萎靡,喜暖怕凉,畏寒肢冷,食纳不香,完谷不化,胸闷痞满,两胁虚痛,乏力腿沉,大便溏,小便清长,或见尿频,舌苔白或少苔、质淡、脉沉弱。
4.肝肾阴虚多因肝胆郁热,肝郁胃热,肝热脾湿,湿热灼耗肝阴,由于肝肾同源,肾阴也耗伤。其主要表现为口干唇燥,口渴喜饮,头晕眼花,心悸怔忡,腰酸背痛,足跟痛,失眠多梦,遗精滑泄,纳差脘胀,肝区隐痛,大便干燥,小便黄少,或手足心热,或伴有低热,舌苔薄白或无苔,舌质红,脉弦细数。
5.气血两亏多因肝郁脾虚,运化失常,气血生化无源,肝郁化热或湿热久羁,灼耗阴血,以致肝脾两伤,气血两亏。其主要表现为面色无华,头晕心悸,全身无力,纳差腹胀,大便稀溏,口干不渴,唇淡,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或沉细无力。
(二)慢性肝病需调养脾、肾、肝
慢性病毒性肝炎辨证施治,基本上是以脏腑、气血论治为原则,以扶正治其本,祛除余邪治其标。
1.治脾虚方面
(1)若属脾虚纳呆者:症见无食欲,尚能进食,但食而不知其味,苔白或腻。治宜芳香化湿醒脾,旨在促进脾胃运化功能。药用白术、绿萼梅、玫瑰花、代代花、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杏仁、厚朴花等。
(2)若属脾虚湿盛者:症见食欲缺乏,中满,口干不思饮,四肢倦怠,大便溏,舌苔白。治宜祛湿调脾。药用白术、苍术、猪苓、橘红、法半夏、茯苓、木瓜等。
(3)若属脾虚气弱者:症见面色觥白,不思饮食,消瘦,完谷不化,腹泻便溏,舌质淡,体胖有齿痕。治宜健脾补气。药用党参、白术、苍术、生黄芪、山药、莲子。
(4)若属脾胃虚寒者:症见畏寒怕冷,四肢发凉,或见水肿,口泛清水,胃腹隐痛喜暖,喜按,女子白带清稀量多,舌质淡,脉沉弱无力。治宜温脾散寒。药用白术、附子、干姜、沉香、乌药、生姜、厚朴等。
2.治肝虚方面
(1)若属肝虚血弱者:症见面色萎黄,肝区隐痛,劳后加重,目眩目干,视物不清,或见夜盲,身倦肢麻,失眠,妇女月经涩少或闭经,唇舌色淡,脉沉细。治宜养血柔肝。药用白芍、当归、丹参、生地黄、枸杞子,石斛、沙参等。
(2)若属肝阴不足,虚风内动者:慢性病毒性肝炎常见的肝风有两种情况。一是肝血不足,肝失濡养,血虚生风,症见眩晕,肢体麻木、震颤,或肢体拘急。另一种是湿热蕴毒,毒火炽盛以致肝热动风,症见神昏谵语,高热抽搐,循衣摸床,烦躁不安,四肢抽搐。前者以养血柔肝为主,佐以镇肝。药用见肝虚,另加钩藤、珍珠母、菊花、生石决明等。后者治宜清肝息风。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