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6144610丛书名: 传统智慧丛书
第2计 晋文公谋定后动
第3计 勾践韬光养晦终复仇
第4计 程婴、公孙杵臼的存孤计
第5计 冯驩为孟尝君买义
第6计 孙膑赛马
第7计 马陵道孙膑诛庞涓
第8计 赵奢智传假情报
第9计 应侯离间败赵
第10计 信陵君窃符救赵
第11计 尉缭献计破合纵
第12计 刘邦暗度陈仓
第13计 刘邦听计追穷寇
第14计 韩信背水战赵军
第15计 耿弇藏锋破张步
第16计 邓训恩信抚羌人
第17计 诸葛亮平南攻心
第18计 羊祜善用收心术
第19计 杜预筹策平江夏
第20计 司马昭奇计讨王敦
第21计 桓温孤军灭成汉
第22计 慕容垂伺机复国
第23计 卢循藏舟于民
第24计 朱龄石一战展雄威
第25计 慕容廆勤王成霸业
第26计 张衮运筹帷幄
第27计 云澄献策改革
第28计 崔浩善谋辅三世
第29计 王镇恶断归途死战求生
第30计 垣崇祖水淹魏军
第31计 元英妙计撤兵
第32计 韦睿出奇制胜
第33计 冼夫人运谋佐夫君
第34计 周法尚计赚樊猛
第35计 于仲文智平河南
第36计 杨义臣巧设牛驴阵
第37计 李密论三策
第38计 卫玄料敌如神
第39计 乙支文德巧施疲兵计
第40计 李世民设疑惑敌
第41计 李密伏兵大海寺
第42计 李靖智取萧铣
第43计 王雄诞调虎离山
第44计 凌敬的避实击虚之策
第45计 陈当用计独松岭
第46计 裴行俭智护粮道
第47计 李光弼施计守太原
第48计 元载借刀除奸贼
第49计 李晟步步收长安
第50计 李愬奇兵下蔡州
第51计 钱镠以少胜多
第52计 朱裕瓮中捉鳖
第53计 刘吉忍辱后发制人
第54计 狄青瞒天过海袭敌关
第55计 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56计 花荣活捉秦明
第57计 汤隆长钩钓徐宁
第58计 刘伯温建明定大计
第59计 徐达棋高一着取太原
第60计 李文忠用兵在谋不在众
第61计 廖永忠出奇定蜀
第62计 朱元璋授谋平蜀
第63计 沐英施计渡白石
第64计 王越布疑阵退兵
第65计 乔宇镇定退强敌
第66计 范文程计杀袁崇焕
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走过了数千年曲折发展的历程。其间反侵略,平叛乱,定国都,立国策,或揭竿而起,或乘虚而入,或干戈不息,或朝代更迭,久治必乱,乱后又求治。其间有多少名臣良将,文人谋士,争奇斗智,运谋筹策,成就伟业壮举,占尽天下
风流!政治上,棋高一着,可使国泰民安;举措失当,便致祸乱丛生。战争延续了政治,
带来血与火的洗礼,刀与剑的搏击,尸骨如山的惨景,人类空前的浩劫!数千年的文明史,
陶冶了我们民族的精神,闪烁着灿烂夺目的智慧之光,留下了光彩照人的华美诗章!
这本小书,不是写英雄勇冠三军,叱咤风云;也不是写志士慷慨悲歌,捐躯沙场;而是把前人安邦治国的雄才大略、运筹帷幄的奇谋良策展现在读者面前。写谋略处,从主角大处着眼,统领全局,或勤政爱民,或治国有方,或抚边有策,或一言九鼎、定大政方针。写谋划处,主角往往置身于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战争或权力斗争的漩涡中,临危不惧,从容对敌。如写战争,一方大军席卷而来,势不可挡,彼方则困难重重,力不能支,中间险象环生,奇情迭起,但由于彼方谋划有方,终于化险为夷,或以弱胜强。
中国史书中,对战争的记载尤为详尽,其中的锦囊妙计也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这些锦囊妙计有的已成为某种带有规律性的战术,如诱敌深入、八面设伏;如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等等。但战争的具体情况又是千变万化的,只能够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决不能纳入某种固定的套式中。因而,在选择这些战争素材时,我们力戒大同小异的战例重复出现,以尽量反映战争艺术的多姿多彩,如调虎离山、瞒天过海、以假乱真、避实击虚、借刀杀人等等。另外,所选的这些素材,少量常被前人作为范例引用,但也有很多可作为范例的素材没有入选。何也?篇幅有限固然是其一,但最根本的原因乃是尽量避免与他人所著雷同。如诸葛亮的空城计没有选入,而诸葛亮平南却被选用。历史上有许多令人拍案叫绝的战例,在史书中虽有记载,但由于过去传播较少,至今却仍然不为人知。读书的目的是要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因此,本书所选,有不少正是人们所不常见的范例。
本书没有分节分类,故事的价值与分类还是应由读者来判断。本书主要取材于中国古代正史,也有一部分出自野史和文学名著。为扩大故事覆盖面,从春秋战国直至明清,各个朝代都有一些;为方便阅读,故事基本上是按时间先后排列。
读史可以使人聪慧。前人的经验未尝不可作为我们人生的一面镜子。日本人把《三国演义》中的兵术、奇计用于经营之道,我想,这本小书对读者增长社会知识、开辟个人事业也许会有所裨益。
庄公立刻下令击鼓进军。只听鲁军阵中鼓声惊天动地,兵士们听到本军第一次击鼓,个个斗志昂扬,杀声如
雷,驾着战车向齐军阵地冲去。
齐军将士见鲁军前两次不出击,都和主帅鲍叔牙的看法一样,以为他们临阵害怕,不敢迎
战,因此在冲锋时毫不在意。谁知,鲁军中鼓声猛然大作,发怒的鲁国兵士,鼓足劲死命驱
赶战车,疾如旋风般冲向迎面而来的齐军,刀砍箭射,势如迅雷。齐军被这意想不到的打击吓呆了,一个个惊慌失措,毫无抵御能力。交战才几个回合,齐军兵将就被杀得
七零八落,都纷纷掉转战车,夺路而逃。鲍叔牙的中军战车也被败军裹缠着,败退而去。
鲁庄公见此情景,兴奋异常,想不到自己竟能打败声势逼人的齐军。他正要下令追击
时,曹刿说:“先不要下令,待我观察一下。”说完,他走下战车,围绕齐军列阵之处及退
走的车辙痕迹察看一番,然后登上战车,手扶着车前横木,望着渐渐远去的齐军,沉思了一
番说:“可以追击了。”庄公这才驱车疾进,追了三十多里路,缴获齐军战车、武器、
马匹不计其数。
打败齐军得胜返回后,鲁庄公问曹刿:“我直到现在还不明白,你凭什么只擂一次鼓就
能战胜擂三次鼓的齐军呢?”
曹刿回答说:“打仗主要靠士气,士气旺就能取胜,士气衰就要败退,而擂鼓是振作士
气的方法。第一次擂鼓士气旺盛,第二次擂鼓士气开始减弱,到第三次擂鼓士气已经消失
了。他们擂了三次鼓,士气已经没有了。而我军刚擂第一次鼓,士气正旺盛,以士气旺盛之
军,攻打士气衰竭之军,所以我们就能打败他们。”
“有理,有理。”庄公连连点头,接着又问:“鲍叔牙的军队已被打败,你开始不追,
后来才去追赶,这是什么缘故呢?”
曹刿说:“齐国是大国,鲍叔牙又很会用兵,开始时,我怀疑他设有埋伏,佯装撤退,
诱我中计。经察看后,发现他们车辙痕迹已经零乱,中军战旗也倒下来了,这才判定他们果
然真被打败,因此才敢追击。”
庄公和众大臣无不佩服曹刿的谋略。庄公设宴为曹刿庆功,并封他为大夫。而“曹刿论战”
也就成了中国战争史上的佳话。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