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881229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国个专注于案例的图书,全书包含六个栏目:指导案例,对两高发布的指导性案例进行评析;个案研究,通过对个案的分析研究阐释相关法理;大案速递,对近期内有影响的大案要案进行分析研判;名案精析,对历史上著名的案例进行研究评述;域外案例,对域外经典案例进行深入展开;经典文书,选登优秀裁判文书、辩护词和公诉词。
目 录
序王振民
案例制度
如何寻找判例法中的判决理由?李红海
迪克森诉美国:隐形32年的3501条款和米兰达规则的正名之路
——兼论判例法中的判决理由与附带意见刘璐
案例在帝制中国法源中的地位与适用
——以“汉武明经”案例为基础的分析陈新宇
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的司法应用
——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实践与问题郭叶张洋
案例与法理
公共政策与个案正义的博弈
——李昌奎案的冷思考邹兵建
论复数防卫行为中的评价视角问题
——以日本判例为素材的分析曾文科
正义何处伸张?
——“洞穴奇案”的法经济学解读高振翔
体育博彩中的诈骗行为与财产损失
——德国2006年足球博彩案判决评析王钢
研究报告
人民法院建设工程案件审判研究报告
——以2014年数据为中心胡玉芳王志强王秀娟谢容强卫良维
环境公益诉讼发展趋势报告
——以2013~2015年数据为基础的分析姜丹马维秋
大案聚焦
念斌案与中国刑辩
——中国影响性诉讼高端论坛实录
易延友张燕生陈瑞华熊秋红吴革
个案研析
“禁止篡夺公司机会”规则的司法适用
——林某某与李某某等关于损害公司利益纠纷案评析杨祥
我国死者人格利益保护制度反思
——以鲁迅域名案为切入孟斌
论公众人物案件在媒体监督下的司法公正
——从房祖名容留他人吸毒案谈起单逍越文安
印证逻辑与错案发生陆元辉
学会动态
聚焦个案公正,反思冤狱成因
——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在北京大学顺利举行
2014年中国影响性诉讼评选揭晓
——王振民会长出席十周年论坛并致辞
编后小记
附录:《中国案例法评论》注释体例
案例制度
如何寻找判例法中的判决理由?李红海
迪克森诉美国:隐形32年的3501条款和米兰达规则的正名之路
——兼论判例法中的判决理由与附带意见刘璐
案例在帝制中国法源中的地位与适用
——以“汉武明经”案例为基础的分析陈新宇
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的司法应用
——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实践与问题郭叶张洋
案例与法理
公共政策与个案正义的博弈
——李昌奎案的冷思考邹兵建
论复数防卫行为中的评价视角问题
——以日本判例为素材的分析曾文科
正义何处伸张?
——“洞穴奇案”的法经济学解读高振翔
体育博彩中的诈骗行为与财产损失
——德国2006年足球博彩案判决评析王钢
研究报告
人民法院建设工程案件审判研究报告
——以2014年数据为中心胡玉芳王志强王秀娟谢容强卫良维
环境公益诉讼发展趋势报告
——以2013~2015年数据为基础的分析姜丹马维秋
大案聚焦
念斌案与中国刑辩
——中国影响性诉讼高端论坛实录
易延友张燕生陈瑞华熊秋红吴革
个案研析
“禁止篡夺公司机会”规则的司法适用
——林某某与李某某等关于损害公司利益纠纷案评析杨祥
我国死者人格利益保护制度反思
——以鲁迅域名案为切入孟斌
论公众人物案件在媒体监督下的司法公正
——从房祖名容留他人吸毒案谈起单逍越文安
印证逻辑与错案发生陆元辉
学会动态
聚焦个案公正,反思冤狱成因
——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在北京大学顺利举行
2014年中国影响性诉讼评选揭晓
——王振民会长出席十周年论坛并致辞
编后小记
附录:《中国案例法评论》注释体例
在线试读
从商鞅变法到当代中国的法治改革,中华民族在法治进程中摸爬滚打,屡经磨难,终至今日。中国历史上从未有一个时代如现在这般如此重视法治。这是中国确立法治的黄金时代,是法律人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当然也是法律人挥洒人生的绝美舞台。
法律的生命不外乎逻辑和经验,而经验正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中。法治既要靠立法,更要靠司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法治是打官司打出来的,是立法者、司法者和全国国民共同努力创造出来的。法治大厦既由一个个伟大的法典来支撑,也由一个个伟大的案例来巩固。案例既是司法的基本单位,也是普通民众对法律直接的感知,所有高深的法学理论都可以在现实案例中找到鲜活的对照。“群众对于学术无爱好心,其结果不特学术消沉而已,堕落民德为之尤巨”(傅斯年语),案例正是连接学术理论与普通民众的绝佳媒介。案例背后是一个个平等、鲜活、珍贵而无法忽视的个体,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将个体生命投入时代发展、历史嬗变的洪流,为了法律的尊严抑或只是为了生存,其结果或悲或喜、幸与不幸,个中当事人、代理律师、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都会有不同的解读。思想上的自由导致众声嘈杂,这并非坏事,但不经理性过滤的情感就是一眼浊泉,偏激与狂热、成见与功利主义导致的情感过度宣泄实为另一种暴力。因此,相比五花八门的媒体评论,专业的深度解读更有助于超越平庸、狭隘和偏见,减少误读与蒙蔽。
“唯治乱之机,系于人心敬肆(或振靡)之间”(梁漱溟语),学术从来不是遗世独立的孤高存在,案例背后也不只是冷冰冰的法条。天理与法理、人心与人生,秩序与自由、利益与正义等均汇聚其中。如何以个案促进法治,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如何让法律人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反思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内心时时萦系、念念不忘之法治理想与法学图景,亦是《中国案例法评论》之创立初衷。
作为全国个专注于案例评论的连续出版物,所有文章皆由法学专家、一线法曹对案例背后的法理、学理与法治精神进行深入剖析,“不为浮夸之辞,不述荒唐之语”。一切努力皆源于热爱,我们无比热爱这个时代,爱它的美丽与颓废、自由与专断、热闹与幽静、狂热与伤感、凡人与英雄、痴愚与圣贤。因此我们希望这个刊物上发表的文字,这一点一滴、一字一句的努力,可以去除一点冲动、偏狭、强横、专断、麻木、消沉,它的态度、深度、气度,能够引学者之思考,给学子以启迪,开民众之智识。涓涓细流终将汇成奔涌的江河,我们将以案例见证与记录这个伟大的法治时代。
2015年5月22日
法律的生命不外乎逻辑和经验,而经验正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中。法治既要靠立法,更要靠司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法治是打官司打出来的,是立法者、司法者和全国国民共同努力创造出来的。法治大厦既由一个个伟大的法典来支撑,也由一个个伟大的案例来巩固。案例既是司法的基本单位,也是普通民众对法律直接的感知,所有高深的法学理论都可以在现实案例中找到鲜活的对照。“群众对于学术无爱好心,其结果不特学术消沉而已,堕落民德为之尤巨”(傅斯年语),案例正是连接学术理论与普通民众的绝佳媒介。案例背后是一个个平等、鲜活、珍贵而无法忽视的个体,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将个体生命投入时代发展、历史嬗变的洪流,为了法律的尊严抑或只是为了生存,其结果或悲或喜、幸与不幸,个中当事人、代理律师、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都会有不同的解读。思想上的自由导致众声嘈杂,这并非坏事,但不经理性过滤的情感就是一眼浊泉,偏激与狂热、成见与功利主义导致的情感过度宣泄实为另一种暴力。因此,相比五花八门的媒体评论,专业的深度解读更有助于超越平庸、狭隘和偏见,减少误读与蒙蔽。
“唯治乱之机,系于人心敬肆(或振靡)之间”(梁漱溟语),学术从来不是遗世独立的孤高存在,案例背后也不只是冷冰冰的法条。天理与法理、人心与人生,秩序与自由、利益与正义等均汇聚其中。如何以个案促进法治,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如何让法律人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反思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内心时时萦系、念念不忘之法治理想与法学图景,亦是《中国案例法评论》之创立初衷。
作为全国个专注于案例评论的连续出版物,所有文章皆由法学专家、一线法曹对案例背后的法理、学理与法治精神进行深入剖析,“不为浮夸之辞,不述荒唐之语”。一切努力皆源于热爱,我们无比热爱这个时代,爱它的美丽与颓废、自由与专断、热闹与幽静、狂热与伤感、凡人与英雄、痴愚与圣贤。因此我们希望这个刊物上发表的文字,这一点一滴、一字一句的努力,可以去除一点冲动、偏狭、强横、专断、麻木、消沉,它的态度、深度、气度,能够引学者之思考,给学子以启迪,开民众之智识。涓涓细流终将汇成奔涌的江河,我们将以案例见证与记录这个伟大的法治时代。
2015年5月22日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