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148154
钱江潮大气磅礴,西湖水精致柔美,杭商精神兼二者而得之。杭州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城,杭商功不可没。本书记录杭商筚路褴褛40年,也如钱江浪花,引人入胜精彩纷呈。——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浙商研究院院长 陈寿灿教授
国家的强大在经济,经济的发展靠企业,企业的根本在企业家。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杭州这片热土上涌现出来的像鲁冠球、宗庆后、马云、冯根生、沈爱琴、王水福、汪力成等一大批优秀的时代弄潮儿,不仅是杭州的骄傲,也是浙江乃至中国的骄傲;这些优秀的企业家们勇立潮头、百折不挠,成就卓越、贡献巨大;他们的事迹如此可歌可泣、感人肺腑,他们所创造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更多的人们锐意进取。
——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 鲁柏祥 博士
我是研究中国企业发展史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一言以蔽之,就是民营经济的崛起史。《勇立潮头·杭商40年》,也是集结了杭州各个领域*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家,读他们的创业故事,就是对杭州改革开放40年历史的一次温故。——吴晓波
2018年盛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迄今,杭州与伟大的祖国同步,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民营经济是杭州经济的*特色优势,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已连续16次蝉联全国城市*。本书精选40位杭商企业家的创业故事,展现冯根生、鲁冠球、沈爱琴、宗庆后、马云等代表性杭商的创业历程。结合改革开放40年的时代大背景,以细微到人性的鲜活,突显杭商群像宏大到时代的高度。
鲁冠球
精神巨富鲁冠球 / 001
冯根生
冯根生的1978至2017 / 006
沈爱琴
续写沈爱琴传奇 / 012
丁列明
做老百姓用得起的靶向药 / 018
马 云
归去来兮风清扬 / 024
方吾校
14把榔头 4面镜子是我们的财富 / 030
王水福
战斗力来自一次次回归零的能力 / 036
王建沂
智能制造 打造实业升级版 / 042
刘 俊
传承不守旧 创新不忘本/ 048
朱明虬
从小广告公司到大传媒集团 思之美之/ 054
朱重庆
富起来 一个都不能少/ 060
许荣根
创业是一首39行长体诗/ 066
吴建荣
把“动漫梦”写进“中国梦”/ 072
张涌森
“幸存者”小弹簧的大事业/ 078
李水荣
“胆大腿快”跑出民企加速度/ 084
汪力成
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代同频共振/ 090
邱娣兵
三个十年 上下而求索/ 96
陆关林
55岁退休,去实现人生新目标/ 102
陈励君
冰箱制造业的“穆桂英挂帅”/ 108
陈妙林
以跑马之势,打造百年老店/ 114
陈承守
温商的基因 杭商的风骨/ 120
陈晓军
走出去,从收购品牌到建立世界工厂/ 126
陈越孟
时代是创投行业最重要的助推器/ 132
宗庆后
改革浪潮中娃哈哈的四次击水/ 138
林 东
从牛肉干大王到新能源先行者的山海一跃/ 144
范 渊
十一年网络江湖攻与防/ 150
郑晓峰
一泓好水,酿造“中国自信”/ 156
胡季强
潜学阳明再立志,十年冲击一千亿/ 162
倪良正
企业家要做财富的“搬运工”/ 168
徐冠巨
我们只做“社会需要的、国家支持的、传化能做的” / 174
钱 峰
激活一座城市的“文创基因”/ 180
陶晓莺
要做家政业的“肯德基连锁”/ 186
顾江生
顾家只干一件事,把家居做好/ 192
高德康
为中国高端制造贡献“德意力量”/ 198
戚国伟
躬身侍茶六十载 不负龙井不负春/ 204
戚金兴
26年从负八万迈入“千亿俱乐部”/ 210
傅利泉
我与大华的梦想进化论/ 216
傅妙奎
柳桥打个喷嚏,世界羽绒市场就得感冒/ 222
赖国贵
30年动力澎湃春风依旧/ 228
管建平
留住杭州这座古城的文化表情/ 234
后记/ 240
2018 年12 月18 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指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
1978 年12 月18 日,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40 年风雨同舟,40 年披荆斩棘,40 年砥砺奋进”,“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杭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更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弄潮儿”。得益于改革,这座城市今天得以站上“后峰会、前亚运”的风口,持续迸发创新活力之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文明之都和东方品质之城的澎湃动力。
改革开放40 年,是杭州民营经济的崛起史。“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杭州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大风大浪的洗礼下长成一片“顶天立地”又“铺天盖地”的森林。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杭州入围企业数连续16 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改革开放40 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中,更是有8 位杭州民营企业家榜上有名。
改革开放40 年,是杭州民营经济的变革史。经历过草根能人初创、工厂管理启蒙、品牌营销狂飙、资本外延扩张与产业迭代创新等发展阶段,杭州民营企业提质量、打品牌、引人才、强管理,铸就了自身的“铁柱钢梁”。民营企业之于杭州,贡献实力、积淀精神、体现情怀,更孕育希望。
改革开放40 年,更是杭州民营企业家的成长史。“承包”“下海”“个体户”“万元户”“股份制合作”“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每一次潮水涌来,都是命运轨迹的一次改写。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与亲历者,鲁冠球、冯根生、沈爱琴、宗庆后、马云、汪力成、王水福等杭商企业家,在杭州民营经济的历史画卷上留下各自的浓墨重彩。
《勇立潮头·杭商40 年——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杭商故事特辑》一书的出版,讲述杭商故事,弘扬杭商精神,传递杭商力量,为杭州民营经济加油喝彩。
读这些生动鲜活的故事,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些风云激荡的岁月,跟随冯根生回到1984 年,在杭州第二中药厂率先试行干部聘任制、职工合同制,第一个打破“铁饭碗”“大锅饭”;跟随鲁冠球回到1994 年,见证万向钱潮成为中国首家上市的乡镇企业;跟随马云回到1999 年,带领“十八罗汉”在文三路的小区居民楼里开发阿里巴巴网站;跟随宗庆后回到2009 年,在“达娃之战”中据理力争、绝处逢生。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
在本书主人公的身上,我们能看到杭商群体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对工匠精神的执着坚守、对“无人区”创新的敢闯敢拼,以及对社会责任的勇于担当。他们激进但不冒进、稳健但不困守,面对国内与国际市场中的滩险流急,总能以迎难而上的胆魄、守正出奇的巧劲,安然渡过一次次险情与危机。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改革开放40 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一代又一代杭商企业家逐浪前行、勇立潮头,为杭州争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贡献杭商力量。
编 者
2018 年12 月18 日
2018 年10 月25 日,是鲁冠球逝世一周年纪念日。萧山建设二路上的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桂子飘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撷一枝洁白的菊花,静静地排到队伍中,伴随着《只想和你说声谢谢》的曲子,一一向新落成的鲁冠球铜像鞠躬致意。
就在前一天,10 月24 日,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发布《改革开放40 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鲁冠球是全国唯一一位去世后被“追认”的企业家。他是改革开放真正的弄潮儿,他创造了第一家IPO 上市的乡镇企业、第一家进入国务院试点企业集团的乡镇企业、第一家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乡镇企业……
一年前已故的鲁冠球先生,仍被作为特例入选。一生若此,也当无憾了。
精神巨富鲁冠球
“企业家追求的是一种利他、奉献的精神”如果鲁冠球在世,他一定乐于领受“改革开放40 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这个荣誉。因为鲁冠球认为自己不是商人,而是企业家。他说“企业家要赚钱,但不做钱的奴隶;企业家注定是要创造、奉献、牺牲的”。
如果说财富的多少,是可以被量化的价值,那么鲁冠球作为一代企业家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则是无可估量的。自从有了各类富豪排行榜之后,鲁冠球及鲁冠球家族屡屡上榜。《2015胡润百富榜》上,鲁冠球及其家族以650 亿元时隔九年重回前十,位列第十。也就是说,至少在2006 年,鲁冠球及其家族就已是中国排名前十的富豪了。
世人总是以财富论英雄,但鲁冠球早已将自己的价值置身于巨额财富之外。他生前最后一次通过《浙江日报》发表的公开发言中,谈到了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2017 年9 月8 日)》的体会时这么说:“《意见》激发和保护的核心紧扣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创业创新、服务社会’的精神……从本质上道出了企业家与资本家、单纯的财富拥有者、获取者的区别,道出了企业家追求的目标和一种利他、奉献的精神。”
这是鲁冠球对“企业家精神”的深刻理解,也是他一生践行的准则。2017 年7 月底,病中的鲁冠球曾对儿子鲁伟鼎说:“我每天工作16 小时,按每天工作8 小时计,我已经活过120 岁了,才有今天。”
鲁冠球自上世纪60 年代初开始创业,至2017 年,他的创业时间长达55 年,比改革开放的历史整整早出16 年。
第二个登上美国《新闻周刊》封面的中国人
鲁冠球比普通人不安于现状。从1962 年开始,他就办过铁匠铺,开过面粉厂。1969 年,25 岁的鲁冠球带领6 名农民,集资4000 元,创办了萧山宁围公社农机厂,主要为农具提供修配服务。这一年,离中国绽放改革开放的曙光还有9 年。
改革开放后,1979 年,宁围公社农机厂改名为万向节厂,原因是鲁冠球看到《人民日报》上一篇社论《国民经济要发展,交通运输是关键》,于是决定专攻汽车底盘上的一个零部件万向节,这个改变成为万向集团发展的重要节点。
小学文化的他,爱读书看报的习惯自年轻的时候就有了,并且保持了终生。后面的事情,已经成为了书写的历史。
1980 年,鲁冠球在经济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将价值43 万元不符合标准的万向节,送往废品收购站。
1984 年,万向节厂制造的3 万套产品首次走出国门发往美国。美联社敏锐地发出电讯:一家农民办的工厂,成了中国第一家在美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中获得成功的企业。
1984 年从美国考察回来的鲁冠球,开始着手于员工入股、组建股份公司的事情。1989 年,万向成为“全国十家股份制试点企业”中唯一的乡镇企业。
1990 年,万向成为国内第一家乡镇企业集团。这些无不体现了鲁冠球的经营智慧和远见卓识。
1991 年5 月,鲁冠球成为继邓小平之后第二个登上美国《新闻周刊》杂志封面的中国人。
1994 年,“万向钱潮”在深圳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上市的乡镇企业,并独资成立了万向美国公司。
之后,万向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在美国实施了一系列并购,成功组建起一个包含汽车、新能源、农业、地产、金融等诸多领域在内的庞大帝国。
“一定要周围都好,你的企业才会好”
鲁冠球虽然是民营企业家,但他的大局意识、为公意识,非一般民营企业家可比。
在外人看来,万向的成功是因为鲁冠球“有高度的经营智慧和政治敏感”。对此,他在2016 年万向纪念建党95 周年的大会上说:“我没有政治敏感,就是坚信朴实的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万向的今天,听党的话,跟党走,踏踏实实地干政府鼓励、政策支持的事,确保万向始终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鲁冠球经常结合万向几十年的变化诠释自己的政治信仰:“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农民认识到了自身利益并为之而奋斗,改写了命运,创造了历史。”“我只不过办好了一家企业,共产党却给一个国家带来这么大的变化!”
丝绸之路控股集团董事长凌兰芳回忆,鲁冠球有一次在和他谈到企业家不能等同于商人时很认真地说:“要记住,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共产党的企业家!”
在金钱问题上,鲁冠球的口头禅是“财散人聚”。他曾和儿子鲁伟鼎认真说过这句话。“赚钱只是我们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一种手段。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回报社会是企业家终极的思想。”
“我们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更要把周围的人带动着富起来。只有他们富起来,才能证明我们的事业是对的。”“一定要周围都好,你的企业才会好,农民都富裕起来了,你的富裕才会持久。为什么过去地主被打倒?他们是少数人。”对财富问题,鲁冠球看得很透彻。
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在评价鲁冠球与他的万向美国公司时说过:很多人会很成功,但这个成功的人,能够同时得到政府的认可,并被他自己的合作伙伴交口称赞,得到大家的一致尊敬,这在美国也是很少见的。
鲁冠球的道德力量还基于他对其他企业家的切身关怀,不仅精神资金上也不含糊,做到了言行如一。
2006 年7 月28 日,他给深陷“老赖门”的陈金义发去23 个字的一纸传真——“陈金义同志:我心痛!事至此,先了结。要多少(钱)?来人拿!鲁冠球。”
2013 年5 月7 日,北京一家媒体用史无前例的几十个版的报道篇幅,以所谓水产品质量问题向农夫山泉“开火”,鲁冠球给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发去一封只有22 个字却沉甸甸的传真——“睒睒同志:要挺住,不要怨,查自己,做得对,从头越!鲁冠球。
鲁冠球“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的风格,和他乐观豪爽的个性跃然纸上,落款“鲁冠球”三个大字顶天立地,有着浓得化不开的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