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29283
编辑推荐
《义乌寓台人物小传》系台湾作家王牧之之作,收录了100多位在台义乌籍人物的生平小传,用简明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在台湾发展的*代、第二代以及第三代义乌人的生平事迹,通过朴实到位的叙述,展现了义乌人特有的勤劳肯干、敢为人先、耿直刚正的性格特征。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不论自立创业,还是继承父兄志业,开拓新天地,都牢记了承先启后的责任,发扬了刚正勇为、勤耕苦读、敢为人先、奋发向上的义乌精神。
目 录
遗爱人间的丁坚
革新派中坚丁守中
擅长设计的诗人大蒙
音乐奇才王力宏
科技管理专家王庆富
人如其名的方正
方元勋的别样人生
献身教育的方兆莘
涉足广电的吕如中
致力同乡会务的朱子蕤
越剧皇帝朱凤卿
不求闻达的朱文达
风云人物朱立伦
热心公益的朱立德
电机工程博士朱圣缘
苦学成才的朱有功
编写译高手朱昆槐
财经专才朱京槐
历练中明方向的朱诚中
将军书画家朱恒清
朱美书的多彩人生
足迹遍海外的朱浙川
经贸能手朱萃法
妇科名医朱堂元
信息管理专家朱惠中
献身儿童教育的朱翠娥
创业楷模朱樟兴
铁面无私的朱毅刚
机械工程博士朱翰缘
文史专家朱耀升
热爱乡土的朱耀庚
儿童教育作家孙立葳
精研医术的孙传钊
语言能手杨成源
苦学有成的李彦局
现代曹公吴瑯白
优秀博士吴薇薇
史学专家何启民
物理学博士何侗民
功在乡谊的何政涵
张至荣创业有成
勤学有成的张守垒
女中豪杰陈卓
连选连任的陈训义
享誉世界的钢琴家陈必先
陈芸香的书画人生
现代华佗陈宏亮
琴艺出众的陈宏宽
热心乡梓的陈奎俊
哲学博士陈洁明
好学不倦的陈晃麟
针灸名医陈履鳌
“退而不休”的金大江
编写能手金国铨
糖业工程专家金绍棣
工学博士赵中兴
行道弘法的赵龙文
知名雕塑家赵法郎
医疗光学科学家胡戡
计算机教学先锋胡靖
胡光亮教子有方
营养学博士胡雪萍
公共工程专家施惠
热心乡务的施泽渊
书画全才施维德
模范父亲骆元
行医有成的骆光明
擅长理财的骆光强
环保专家骆尚廉
正心立德的骆国良
服务乡亲的骆剑魂
军旅一生骆善荣
创业有成的骆德廉
淡泊名利的徐正一
奋发有为的徐基银
环保先锋黄台琪
功在抗战的黄壮怀
黄昌秋爱乡情深
系念故乡的黄素珍
献身教育的黄造雄
时代铁汉龚光治
清廉自持的龚志超
博学多才的龚荣男
现代监察御史葛永光
位高不为己谋的蒋仲苓
朴实内敛的蒋华选
奉献家乡的蒋晋谷
哲学博士傅大为
医之楷模傅茂祖
刻苦有成的傅尚成
人事管理专家傅肃良
急流勇退的楼中民
自娱书画的楼凤升
编辑专才楼邦儒
从不居功的楼圭璋
楼启文“代书”助人
热心公益的楼具瞻
精研中日战史的虞奇
治军严明的虞子辉
齐家典范虞长福
兵工专家虞汝霖
虞修珍的豁达人生
济世良才鲍济严
无怨无悔的熊国和
王牧之先生小传——朱昆槐撰述
革新派中坚丁守中
擅长设计的诗人大蒙
音乐奇才王力宏
科技管理专家王庆富
人如其名的方正
方元勋的别样人生
献身教育的方兆莘
涉足广电的吕如中
致力同乡会务的朱子蕤
越剧皇帝朱凤卿
不求闻达的朱文达
风云人物朱立伦
热心公益的朱立德
电机工程博士朱圣缘
苦学成才的朱有功
编写译高手朱昆槐
财经专才朱京槐
历练中明方向的朱诚中
将军书画家朱恒清
朱美书的多彩人生
足迹遍海外的朱浙川
经贸能手朱萃法
妇科名医朱堂元
信息管理专家朱惠中
献身儿童教育的朱翠娥
创业楷模朱樟兴
铁面无私的朱毅刚
机械工程博士朱翰缘
文史专家朱耀升
热爱乡土的朱耀庚
儿童教育作家孙立葳
精研医术的孙传钊
语言能手杨成源
苦学有成的李彦局
现代曹公吴瑯白
优秀博士吴薇薇
史学专家何启民
物理学博士何侗民
功在乡谊的何政涵
张至荣创业有成
勤学有成的张守垒
女中豪杰陈卓
连选连任的陈训义
享誉世界的钢琴家陈必先
陈芸香的书画人生
现代华佗陈宏亮
琴艺出众的陈宏宽
热心乡梓的陈奎俊
哲学博士陈洁明
好学不倦的陈晃麟
针灸名医陈履鳌
“退而不休”的金大江
编写能手金国铨
糖业工程专家金绍棣
工学博士赵中兴
行道弘法的赵龙文
知名雕塑家赵法郎
医疗光学科学家胡戡
计算机教学先锋胡靖
胡光亮教子有方
营养学博士胡雪萍
公共工程专家施惠
热心乡务的施泽渊
书画全才施维德
模范父亲骆元
行医有成的骆光明
擅长理财的骆光强
环保专家骆尚廉
正心立德的骆国良
服务乡亲的骆剑魂
军旅一生骆善荣
创业有成的骆德廉
淡泊名利的徐正一
奋发有为的徐基银
环保先锋黄台琪
功在抗战的黄壮怀
黄昌秋爱乡情深
系念故乡的黄素珍
献身教育的黄造雄
时代铁汉龚光治
清廉自持的龚志超
博学多才的龚荣男
现代监察御史葛永光
位高不为己谋的蒋仲苓
朴实内敛的蒋华选
奉献家乡的蒋晋谷
哲学博士傅大为
医之楷模傅茂祖
刻苦有成的傅尚成
人事管理专家傅肃良
急流勇退的楼中民
自娱书画的楼凤升
编辑专才楼邦儒
从不居功的楼圭璋
楼启文“代书”助人
热心公益的楼具瞻
精研中日战史的虞奇
治军严明的虞子辉
齐家典范虞长福
兵工专家虞汝霖
虞修珍的豁达人生
济世良才鲍济严
无怨无悔的熊国和
王牧之先生小传——朱昆槐撰述
前 言
自秦王政始置乌伤县,义乌迄今已有两千两百多年历史。古老的义乌大地,山川秀美、物华天宝,文教昌盛、地灵人杰。勤劳智慧的义乌人世世代代在此耕耘劳作,繁衍生息,改造山河,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历史原因,在义乌大地上产生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她既是江南文化的组成部分,又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
“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是义乌精神;“崇文,尚武,善贾”是义乌民俗;义乌的民风则是“博纳兼容,义利并重”。义乌精神及民风、民俗遂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之泓泓一脉,成了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千百年来,义乌始终在传承着文明,演绎着辉煌,从而使义乌这座小城艳光四射,魅力无限。
自古以来,特别是唐代之后,义乌学风渐盛,至有“小邹鲁”之称。自宋以来,县学、社学、书院及私塾等讲学机构多有设立,而“莅兹土者,莫不以学校为先务”。故士生其间,勤奋好学,蔚成风气,学有成就,烨烨多名人。并且,辐射出巨大的文化能量,不仅本地名儒代有,在浩浩学海与宦海中大展宏图,而且还活动过、寄寓过数不胜数的全国各地的文化名人,从文人学者到书家画师,从能工巧匠到杏林名家,其生动活泼的文化创造与传播,绵延不绝的文化承续与传递,从来没有湮灭或消沉过。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领域里独树一杆颇具特色的义乌文化之帜,在优雅千载的儒风中诞生了许多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的英杰。也正是文化底蕴的深厚与文化内涵的博大,造就了令人神往的义乌,使其作为中华文化渊薮的鲜明形象而历久弥新。
历史,拒绝遗忘,总要把自己行进的每一步,烙在山川大地上。
时间逝而不返,它带走了壮景,淘尽了英雄,留下了无数文化胜迹和如峰的圣典。只有在经过无数教训和挫折之后的今天,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的组成部分,城市的各要素所具有的种种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功能,它们饱含着从过去传递下来的信息,而《义乌丛书》正是记录这些信息的真实载体。
历史是无法割断的,许多古老的文化至今仍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我们向现代化的目标迈进时,怎样继承古老文化的精华,剔除其封建糟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新的文化格局,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与物质生产同等重要的任务。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哲学就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去寻找失落的家园。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性转折时期,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也开始意识到,对民族民间文化源头的追寻迫在眉睫,鉴于此,我们编纂出版《义乌丛书》,既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概而言之,有三大作用:
文化典籍的传承保护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文化典籍中的善本古籍,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历史见证,极富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义乌也同样,历代文士迭出,著述充栋。这些历经沧桑而幸存下来的“国之重宝”,或则出于保护的需要,基本封存于深阁大库,利用率甚低;或则由于年代久远,几经战乱,面临圮毁,因此,亟待抢救。如今,《义乌丛书》编纂工作的启动,为古籍的保护与使用找到结合点,通过影印整理,皇皇巨著掸除世纪风尘,使其化身千百,为学界所应用,为大众所共享;同时,原本也可以得到保护。真可谓是两全之策,是为民族文化续命,是为地方文化续脉。
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在义乌历史上,有许多人文典故值得挖掘,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值得记载。拨浪鼓文化需要传承,孝义文化值得发扬,义乌兵文化应予光大。但由于历史上的义乌是个农业县,文化底蕴虽然深厚,载人史册的却寥若晨星。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能孕育和产生强大的文化力,能为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提供重要基础,这种文化力所形成的精神力量深深熔铸在城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因而,《义乌丛书》编纂者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衔接,精品文化与大众文化相兼顾,创作出义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文化系列丛书,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
发展经验的文化阐释义乌经济的发展,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定有其源。”义乌发展的文化之源,义乌商业的源流之根,义乌文化圈的形成特质包括宋代事功学说对义乌“义利并重,无信不立”文化精神的影响,明代“义乌兵”对义乌“勇于开拓,敢冒风险”文化精神的影响,清代“敲糖帮”对义乌“善于经营,富于机变”文化精神的影响等。因而,如何用文化来解读义乌,也成了《义乌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的文化几乎无所不包,狭义的文化基本限于观念形态领域。从以上包含的内容可看出,《义乌丛书》对“文化”的界定,似乎介于广、狭之间,凡学术思想、哲学原理、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多个类别与层次,均在修编范围之内。
几千年岁月蕴蓄了丰赡富饶的文化积淀。面对多姿多彩、浩瀚博大的义乌文化形态,我们感受到了其内在文化精神的律动。
保存历史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如今,守望岁月的长河,我们不能不呼吁,不要让义乌失去记忆。
这也正是我们编纂出版《义乌丛书》的主旨与意义所在。
《义乌丛书》卷帙浩繁,她集史料性、知识性、文学性、可读性、收藏性于一体,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题材、新颖的编排,全景式地再现了江南“小邹鲁”的清新佳景和礼仪之邦精深的内涵。走进她,就是走进时间的深处,走进澎湃着历史的向往和时代的潮音的宝地,去领略一个时代的结束,去见证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宏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曾经是,也将永远是义乌区域文化赓续绵延的基石,也是义乌继续前进乃至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力量。在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进程中,抢救开发历史文化遗产,掌握借鉴先哲遗留的丰硕成果,是全市文化学术界的共同期盼。因而,编纂这套丛书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时势的需要。
谨为序。
中共义鸟市委书记 李一飞
义乌市人民政府市长 盛秋平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历史原因,在义乌大地上产生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她既是江南文化的组成部分,又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
“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是义乌精神;“崇文,尚武,善贾”是义乌民俗;义乌的民风则是“博纳兼容,义利并重”。义乌精神及民风、民俗遂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之泓泓一脉,成了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千百年来,义乌始终在传承着文明,演绎着辉煌,从而使义乌这座小城艳光四射,魅力无限。
自古以来,特别是唐代之后,义乌学风渐盛,至有“小邹鲁”之称。自宋以来,县学、社学、书院及私塾等讲学机构多有设立,而“莅兹土者,莫不以学校为先务”。故士生其间,勤奋好学,蔚成风气,学有成就,烨烨多名人。并且,辐射出巨大的文化能量,不仅本地名儒代有,在浩浩学海与宦海中大展宏图,而且还活动过、寄寓过数不胜数的全国各地的文化名人,从文人学者到书家画师,从能工巧匠到杏林名家,其生动活泼的文化创造与传播,绵延不绝的文化承续与传递,从来没有湮灭或消沉过。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领域里独树一杆颇具特色的义乌文化之帜,在优雅千载的儒风中诞生了许多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的英杰。也正是文化底蕴的深厚与文化内涵的博大,造就了令人神往的义乌,使其作为中华文化渊薮的鲜明形象而历久弥新。
历史,拒绝遗忘,总要把自己行进的每一步,烙在山川大地上。
时间逝而不返,它带走了壮景,淘尽了英雄,留下了无数文化胜迹和如峰的圣典。只有在经过无数教训和挫折之后的今天,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的组成部分,城市的各要素所具有的种种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功能,它们饱含着从过去传递下来的信息,而《义乌丛书》正是记录这些信息的真实载体。
历史是无法割断的,许多古老的文化至今仍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我们向现代化的目标迈进时,怎样继承古老文化的精华,剔除其封建糟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新的文化格局,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与物质生产同等重要的任务。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哲学就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去寻找失落的家园。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性转折时期,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也开始意识到,对民族民间文化源头的追寻迫在眉睫,鉴于此,我们编纂出版《义乌丛书》,既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概而言之,有三大作用:
文化典籍的传承保护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文化典籍中的善本古籍,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历史见证,极富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义乌也同样,历代文士迭出,著述充栋。这些历经沧桑而幸存下来的“国之重宝”,或则出于保护的需要,基本封存于深阁大库,利用率甚低;或则由于年代久远,几经战乱,面临圮毁,因此,亟待抢救。如今,《义乌丛书》编纂工作的启动,为古籍的保护与使用找到结合点,通过影印整理,皇皇巨著掸除世纪风尘,使其化身千百,为学界所应用,为大众所共享;同时,原本也可以得到保护。真可谓是两全之策,是为民族文化续命,是为地方文化续脉。
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在义乌历史上,有许多人文典故值得挖掘,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值得记载。拨浪鼓文化需要传承,孝义文化值得发扬,义乌兵文化应予光大。但由于历史上的义乌是个农业县,文化底蕴虽然深厚,载人史册的却寥若晨星。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能孕育和产生强大的文化力,能为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提供重要基础,这种文化力所形成的精神力量深深熔铸在城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因而,《义乌丛书》编纂者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衔接,精品文化与大众文化相兼顾,创作出义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文化系列丛书,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
发展经验的文化阐释义乌经济的发展,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定有其源。”义乌发展的文化之源,义乌商业的源流之根,义乌文化圈的形成特质包括宋代事功学说对义乌“义利并重,无信不立”文化精神的影响,明代“义乌兵”对义乌“勇于开拓,敢冒风险”文化精神的影响,清代“敲糖帮”对义乌“善于经营,富于机变”文化精神的影响等。因而,如何用文化来解读义乌,也成了《义乌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的文化几乎无所不包,狭义的文化基本限于观念形态领域。从以上包含的内容可看出,《义乌丛书》对“文化”的界定,似乎介于广、狭之间,凡学术思想、哲学原理、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多个类别与层次,均在修编范围之内。
几千年岁月蕴蓄了丰赡富饶的文化积淀。面对多姿多彩、浩瀚博大的义乌文化形态,我们感受到了其内在文化精神的律动。
保存历史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如今,守望岁月的长河,我们不能不呼吁,不要让义乌失去记忆。
这也正是我们编纂出版《义乌丛书》的主旨与意义所在。
《义乌丛书》卷帙浩繁,她集史料性、知识性、文学性、可读性、收藏性于一体,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题材、新颖的编排,全景式地再现了江南“小邹鲁”的清新佳景和礼仪之邦精深的内涵。走进她,就是走进时间的深处,走进澎湃着历史的向往和时代的潮音的宝地,去领略一个时代的结束,去见证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宏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曾经是,也将永远是义乌区域文化赓续绵延的基石,也是义乌继续前进乃至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力量。在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进程中,抢救开发历史文化遗产,掌握借鉴先哲遗留的丰硕成果,是全市文化学术界的共同期盼。因而,编纂这套丛书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时势的需要。
谨为序。
中共义鸟市委书记 李一飞
义乌市人民政府市长 盛秋平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