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618288
这是一部填补了学术空白的专著:本书聚焦研究和评估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影响效果。书中研究涉及作品包括《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暴风骤雨》《新儿女英雄传》《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青春之歌》《林海雪原》《我的前半生》《红色娘子军》。
本书聚焦中国当代文学10部*有世界影响的作品,按照语种译本、传播范围(馆藏数据)、主流读者评价(研究者数据)三个层面,梳理了10部作品的世界影响力数据,勾画出了这10部作品的世界文化地理分布。本书试图通过定量分析与评价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影响,借助传播效果评估研究方法,探索中国当代文学获得世界影响的基本概况。此类探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相关研究成果尚不多见。
序 言 对于中国当代文学世界影响效果的评估探索……………………………… 3
第一章 《白毛女》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 …………………………………………… 1
第一节 《白毛女》获得世界影响的原因 …………………………………………… 3
第二节 《白毛女》的中外传播 ……………………………………………………… 8
第二章 《小二黑结婚》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 ……………………………………… 47
第一节 《小二黑结婚》的版本、译本 ……………………………………………… 49
第二节 《小二黑结婚》的海外学术评价 …………………………………………… 63
第三章 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的传播与影响………………………………… 70
第一节 《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的版本 ……………………………………………… 70
第二节 《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的海外传播 ………………………………………… 73
第三节 《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的域外学术研究 …………………………………… 90
第四章 《暴风骤雨》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 ………………………………………… 96
第一节 《暴风骤雨》的英译本 ……………………………………………………… 97
第二节 《暴风骤雨》的日译本 …………………………………………………… 104
第三节 《暴风骤雨》获得传播的原因 …………………………………………… 106
第四节 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启示…………………………………………………… 110
第五章 《新儿女英雄传》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 ………………………………… 112
第一节 《新儿女英雄传》的版本、体裁 ………………………………………… 114
第二节 《新儿女英雄传》的主要外译本及传播范围 …………………………… 117
第六章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 ………………………… 126
第一节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文版本及传播范围 ………………………… 128
第二节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外文译本及传播范围 ……………………… 130
第三节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在海外学术界的评价 ………………………… 140
第七章 《青春之歌》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 ……………………………………… 143
第一节 《青春之歌》中文版本、传播范围 ……………………………………… 143
第二节 《青春之歌》电影的海内外传播 ………………………………………… 148
第三节 《青春之歌》外文译本及传播范围 ……………………………………… 152
第四节 《青春之歌》学术研究以及评价 ………………………………………… 163
第五节 《青春之歌》英译本在海外的读者反馈 ………………………………… 166
第八章 《林海雪原》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 ……………………………………… 168
第一节 《林海雪原》在国内的传播 ……………………………………………… 169
第二节 《林海雪原》的外文译本及传播范围 …………………………………… 172
第三节 最为成功的十七年经典电影改编………………………………………… 183
第四节 《林海雪原》的学术评价 ………………………………………………… 191
第九章 《我的前半生》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 …………………………………… 203
第一节 海外出版商争先出版……………………………………………………… 204
第二节 《我的前半生》日译本 …………………………………………………… 228
第三节 《我的前半生》的学术评论 ……………………………………………… 236
第四节 读者反馈——对外传播最成功的作品…………………………………… 238
第十章 《红色娘子军》在世界的传播影响 ……………………………………… 244
第一节 《红色娘子军》的国内传播 ……………………………………………… 244
第二节 《红色娘子军》的国际传播 ……………………………………………… 250
第三节 《红色娘子军》英译本的传播范围 ……………………………………… 293
第四节 《红色娘子军》影像制品的传播范围 …………………………………… 318
基本结论……………………………………………………………………………… 330
参考文献……………………………………………………………………………… 336
在中国当代文学历史中,1949 年至 1978 年的 30 年文学阶段,是一个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学时期。其中大体可以分为“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时期的两个阶段。其中对于“十七年文学”,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评价是:
第一,十七年文学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这个时期出版的文学作品,集中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所洋溢的革命历史主义理想。这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高涨的民族热情和翻身做主人的喜悦,使整个国家都沉浸在浓郁的理想主义氛围中。革命理想主义作为一种具有鼓舞作用的价值观念成为文学创作的指导思想,形成了“十七年文学”独特的精神面貌。在作家笔下无论是对战争岁月的回顾,还是对建设时代的憧憬,都洋溢着理想主义的热情和信心。一些长篇革命史诗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一些革命传奇表现了艰苦环境下中国人民的民间智慧和乐观天性,一些革命成长小说记录了年轻一代革命者,实践着革命理想不断迈向精神成熟的历程,十七年文学展现了新中国伊始全体民众的理想观和价值观,刻画了一大批朴厚、博大、真诚和正直的普通民众形象,一大批不畏艰险、勇于奋争、舍生取义和无私奉献的革命者形象。从革命理想主义这个视角,十七年文学展现了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一代人:他们看上去拥有的是纯然单调的人生观,但他们更是内心丰富、精神富有的一代人。
第二,与这一特点紧密相关,十七年文学也被批评存在着严重的革命意识形态化和乌托邦色彩,其作品缺乏生动、细腻的思想感情描写,人物形象流于概念化、脸谱化和“高、大、全”式的标签化。这一点正是被 20 世纪 80 年代文化重新解释的“十七年”文学史、被“再解读”思潮处理的“十七年”文学史观批评得最多地方 [1]。甚至可以说,改革开放后 80 年代文学批评的主要成就,主要是建立在对于十七年文学的反思与观察基础上的。
第三,尽管有各种不足,但十七年文学中的绝大部分作家作品,都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其中作品所洋溢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经历了战火硝烟的洗礼终于迎来了国家独立的那个特定时代,革命理想主义成为全国人民的精神信仰和行动指南绝非偶然,它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确实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实践提供了精神动力。几亿中国人和无数可敬可爱的中华英雄历经几十年艰苦的革命实践,这种纯洁高尚、可歌可泣的理想主义精神,即使在当今年代仍然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
随着 20 世纪 80 年代整个社会的改革开放,商品经济的浪潮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成为人们行为的重要依据,人生幸福成为个体追求的终极目标。尽管这些观念使个体在更大程度上获得了解放和自由,但被还原为“小我”的同时人们也逐渐陷入精神失重、信仰缺失的尴尬境地,对理想的召唤和重塑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任务之一。自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十七年文学作品不断被翻拍成为新世纪的影像作品,其革命理想主义精神再次通过影像媒体扩大传播范围,并再度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十七年文学经典经过新世纪的再创作,弥补了十七年时期的概念化、脸谱化的缺陷,英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社会时代因素就是这些作品对精神信仰的倡导和反思,在某种程度上切合了构建新时代精神的迫切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十七年小说中的革命理想主义是构建新时代理想精神的主要思想源头之一。
《白毛女》就是这样一部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自 1945 年诞生以来至 21世纪的今天,在 70 多年的时间里,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获得世界影响最大的一部艺术作品之一。按照一部文学作品所获得世界影响的三个标准,《白毛女》都完全符合,在时代因素方面既反映了中国 20 世纪新旧社会巨大变迁的时代精神,即广为人知的“旧社会将人逼成鬼,新社会将鬼变成人”,同时《白毛女》所获得的海内外社会反响最大、获得评价最多,而通过歌剧、芭蕾舞、电影等不同艺术形式的传播,其传播范围也是最为广泛的一部艺术作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