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128940
本书内容涵盖了博弈论、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等研究领域。人类合作的行为模式,不是单一的跨学科的理论。本书的创新性在于:首先,本研究基于异质主体行为的激励机制在相应的分析框架中,放宽委托—代理理论模型中对代理人/主体的同质性假设,打开行为黑箱、开辟新的视角。其次,通过多种场景下针对公共品自愿供给机制(VCM)的循序实验,发现无论是源自个体本身的行为因素、还是源自外部环境的制度因素,都可能会导致个体选择(显著)偏离经典的纯自利理性人假设而产生合作。然后,考察被试在初始禀赋和收入不平等、自然条件不平等这两类不平等,内生与外生的领导与惩罚机制等多种情景下总体与个体不同层面的公共品捐献水平,进行不同的机制选择和设置的对比分析及效应评价。再次,尝试性地借助序贯博弈实验等系列组合实验。*后,探索性地将博弈实验应用于多主体(公用事业的多个利益相关者)、多目标、多因素、多阶段、多领域的复杂情景决策中。
本书以共同行动中合作行为的机理研究为主题和焦点,重点用博弈实验方法探讨在禀赋差异、收入不平等以及个体行为属性互异等情景下如何通过机制的设计和选择来提高合作水平,从而有利于提高社会福祉、实现共同行动目标;具体地以公共品供给为例,试图揭示人类合作行为的产生动因、持续条件、传导机理、影响效果及临界效应等。在依据博弈论、行为经济学和实验模型等理论方法及梳理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构建行为与制度关联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相应的系列实验模型(组合),运用实验室受控实验方法,在设计和选择不同的机制等现实中可能存在的多种复杂情景因素变化的条件下,观察公共品博弈实验中不同类型主体的种种行为表现和关键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和量化实证,深化公共品供给、制度和机制设计、公共经济学等领域的理论探讨,并给出若干应用案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