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12819
内容简介
以史为鉴是中国史学的归宿,也是其延绵千年的生命力所在。得可资,失亦可资。本书亦旨在于此,以历史与史学发展史双线并行为视角,对历代正史“经营西域人物事迹”撰述做了一个较全面的梳理与探讨。具而言之,就是通过四个时期的个案研究与*后的总体考察,着重从微观具体层面所反映的内在经营理念和策略,考察了各代经营西域人物活动的经验与教训。这些在今天治理边疆、协调国内外民族关系等方面仍然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与启示意义。
目 录
前 言
章 两汉:正史“经营西域人物事迹”撰述形成期
节 《史记》对经营西域人物事迹的撰述
第二节 《汉书》于西汉经营西域人物事迹之反映
第二章 魏晋至隋唐:正史“经营西域人物事迹”撰述发展期
节 《后汉书》对东汉经营西域人物活动的记述
第二节 《三国志》就曹魏经营西域贸易人物史事的反映
第三节 《魏书》所载北魏时期经营西域人物活动
第四节 《隋书》经营西域人物事迹的描述
第三章 五代宋元:正史“经营西域人物事迹”撰述繁荣期
节 两《唐书》中经营西域人物事迹展现
第二节 《新五代史》对经营西域人物事迹之记载
第三节 元修三史对宋、辽、金经营西域人物事迹的撰述
第四章 明清民国:正史“经营西域人物事迹”撰述嬗变期
节 《元史》对蒙、元时期经营西域人物事迹的描述
第二节 《明史》所记经营西域人物事迹
第三节 《清史稿》对经营西域——新疆人物事迹之撰述
结 语 正史“经营西域人物事迹”总的启示
章 两汉:正史“经营西域人物事迹”撰述形成期
节 《史记》对经营西域人物事迹的撰述
第二节 《汉书》于西汉经营西域人物事迹之反映
第二章 魏晋至隋唐:正史“经营西域人物事迹”撰述发展期
节 《后汉书》对东汉经营西域人物活动的记述
第二节 《三国志》就曹魏经营西域贸易人物史事的反映
第三节 《魏书》所载北魏时期经营西域人物活动
第四节 《隋书》经营西域人物事迹的描述
第三章 五代宋元:正史“经营西域人物事迹”撰述繁荣期
节 两《唐书》中经营西域人物事迹展现
第二节 《新五代史》对经营西域人物事迹之记载
第三节 元修三史对宋、辽、金经营西域人物事迹的撰述
第四章 明清民国:正史“经营西域人物事迹”撰述嬗变期
节 《元史》对蒙、元时期经营西域人物事迹的描述
第二节 《明史》所记经营西域人物事迹
第三节 《清史稿》对经营西域——新疆人物事迹之撰述
结 语 正史“经营西域人物事迹”总的启示
前 言
自 序
2002年笔者本科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系。依据自己内心的人生寻“道”意识与对历史人文学科的喜爱,2003年跨专业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成为一名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中国史学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5年有幸获硕博连读资格。自此以博士学位论文选题为契机,开始以中国历史与中国史学史双线并行为视角,贯通性地来考察中国历代正史(即二十四史与《新元史》《清史稿》)“西域撰述”。2008年博士毕业后,进入新疆师范大学工作。2011年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申报并获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统一多民族发展中的历代正史‘西域撰述’研究”(编号:11CZS001)。在此项目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历代正史中不仅记述了历朝历代对西域地区经营的过程与重大事件,而且记载了各朝各代不少人物经营西域的微观事迹。因受制于此项目研究整体框架与内容所限,故在项目研究报告撰写过程中,只对一些经营西域人物事迹做了附带性考察。但笔者认为其完全可以单独做一个贯通性的考察,故2015年笔者结合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课题相关指南,申报并获准立项:“从历代正史‘经营西域人物事迹’撰述到中国历史上处理西域民族问题得与失研究”(编号:2015-GM-044)。功夫不负有心人,项目终研究成果被鉴定为“优秀”。此书便是本项目的一个直接成果。除此之外,笔者在考察历代经营西域人物事迹时发现,西行记是不少人士经营西域的一个重要成果,故对此也做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申报并获准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科基地西域文史研究中心重点项目:“中国中世纪西域行记研究”(编号:XJEDU040215B01)。故本书也包含了此项目的研究成果。此书的出版承蒙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与丝绸之路文献研究中心各位同仁,以及天山学者暨上海外国语大学马丽蓉教授等鼎力支持,这里特此感谢。本书出版后将作为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国(民族)史文献研读”课程配套教材。
还需要说明的是,限于笔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缺点与错误,还请学人不吝指教。
马晓娟
2017年3月1日
前 言
新疆古称西域,从地理环境看,它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地理单元,与之相连的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及青海等地区在历史上对新疆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成分都有过直接影响。在这些区域曾经叱咤风云的塞人、羌人、月氏、乌孙、匈奴、鲜卑、柔然、高车、吐谷浑、突厥、回纥、契丹、蒙古等民族及政权都在新疆历史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影响至今。新疆古代与今日的民族都有他们的身影或印迹。换言之,他们是今日新疆诸多民族的先祖来源。作为客观历史的反映者,史学撰述也体现了这点。反之,历代史书“西域”所指无统一标准,又折射出这些相连地域人文变迁,政权更迭与势力范围的伸缩。故本书所言“西域”大致包含了从《史记》到《清史稿》的历代正史所指范围。核心区域基本不出新疆范围。总之,此书本着尊重历史原则,为避免“一刀切”,围绕新疆为核心的上述所含区域来展开论述。
一 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故处理民族问题,经营边疆与域外是历代王朝面临的重要课题,史书多有记载。历代正史“经营西域人物事迹”撰述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它们尤其受到近现代西域学者所关注。重要的体现是各种通史著述对其相关史料的吸纳与引用,综合性史书,如曾问吾的《中国经营西域史》、余太山主编的《西域通史》、苗普生、田卫疆主编的《新疆史纲》、马大正主编的《中国边疆经略史》、杨建新主编的多卷本《中国西北少数民族通史》、翁独建主编的《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单独涉及经营西域人物事迹的,如谷苞的《新疆历史人物》;断代性考察之书在论述中对相关时代“人物事迹”也多有“借用”,如余太山的《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魏良弢的《西辽史纲》等。但凡关涉西域诸文多寡都会对正史相关“事迹”有所考察。
总之,相关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综合来看,明显有几个特点。一是注重宏观研究,即大多数人物事迹都是在中央王朝经营政策视野下来展现,单独对其具体活动的微观考察比较薄弱。二是对人物事迹考察绝大多数都是正面“报道”,经营中的失误与错误言及不多,而对反面性人物不良作风更是极少谈到。这种视角,不利于全面体现出以史为鉴。得可资,失亦可资,后者对于现实经营边疆、友邦,特别是处理民族问题借鉴,有时显得更为重要。三是大多数成果都是对典范人物事迹进行考察。多反映的是集中性专门研究处于历史两端。一端是两汉时的张骞、班超等成为热门话题;另一端是清末经营新疆的林则徐、左宗棠等成为热点。而对正史所载其他时段及正面或侧面经营西域人物事迹考察明显不足。四是直接从文本记载来探讨“经营事迹”的经验与教训很少。目前,贯通性地从历代正史为着眼点,来反映与总结中国历史上经营西域人物事迹研究,就笔者所见,既无专文也无专著。基于此,笔者旨在前人基础上,拾遗补阙,以历史与史学发展史双线并行为视角,对历代正史“经营西域人物事迹”撰述做一个较全面的梳理与探讨,主要从微观具体层面所反映的内在经营理念来考察各代经营人物活动的得与失。
史书是人们对历史的记载与总结者,也是历史的传播者,是后人认识前人历史基础与核心的媒介。以史为鉴是中国史学的终归宿,也是其绵延千年的生命力所在,本书作为史评类著述也旨在于此。
二 关于本书几点说明
(1)任何历史记录都有其产生背景,正史“经营事迹”撰述也不例外。千年来中国内地与西域人文关系发展是其产生的历史前提,中国多民族史学编纂传统则是催生其产生的学术动因。对此笔者相关著作参见拙著《历代正史“西域撰述”探略·导论》,学苑出版社,2014,第7~33页。已有详论,本书不再赘述。
(2)因各代区域人文关系发展差异与各史撰述详略不同,历代正史“事迹”撰述也呈现出厚薄不一。故笔者在考察各代“事迹”时,不拘一格,既有多人的总体性“事迹”论述,也有单独突出个性事迹探讨;既有围绕人文关系史来展开讨论事迹的,也有按事件性质类别来谈论的;既有得失结合同时考察的,也有分别探究的。不管哪种模式都以突出人物微观事迹为主线,得失事迹无论多寡均有述评。
(3)一般历史研究将正史“事迹”作为史料来用,本书则将其作为直接考察对象,即对其反映的经营理念、策略得失作以梳理与述评时,无意于脱离文本自身。
(4)限于篇幅所限,上文对前期相关研究已做了综述,故正文论述时对大部分前人某些观点的认同或商榷均融入行文中,不再做过多述评。
2002年笔者本科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系。依据自己内心的人生寻“道”意识与对历史人文学科的喜爱,2003年跨专业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成为一名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中国史学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5年有幸获硕博连读资格。自此以博士学位论文选题为契机,开始以中国历史与中国史学史双线并行为视角,贯通性地来考察中国历代正史(即二十四史与《新元史》《清史稿》)“西域撰述”。2008年博士毕业后,进入新疆师范大学工作。2011年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申报并获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统一多民族发展中的历代正史‘西域撰述’研究”(编号:11CZS001)。在此项目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历代正史中不仅记述了历朝历代对西域地区经营的过程与重大事件,而且记载了各朝各代不少人物经营西域的微观事迹。因受制于此项目研究整体框架与内容所限,故在项目研究报告撰写过程中,只对一些经营西域人物事迹做了附带性考察。但笔者认为其完全可以单独做一个贯通性的考察,故2015年笔者结合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课题相关指南,申报并获准立项:“从历代正史‘经营西域人物事迹’撰述到中国历史上处理西域民族问题得与失研究”(编号:2015-GM-044)。功夫不负有心人,项目终研究成果被鉴定为“优秀”。此书便是本项目的一个直接成果。除此之外,笔者在考察历代经营西域人物事迹时发现,西行记是不少人士经营西域的一个重要成果,故对此也做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申报并获准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科基地西域文史研究中心重点项目:“中国中世纪西域行记研究”(编号:XJEDU040215B01)。故本书也包含了此项目的研究成果。此书的出版承蒙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与丝绸之路文献研究中心各位同仁,以及天山学者暨上海外国语大学马丽蓉教授等鼎力支持,这里特此感谢。本书出版后将作为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国(民族)史文献研读”课程配套教材。
还需要说明的是,限于笔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缺点与错误,还请学人不吝指教。
马晓娟
2017年3月1日
前 言
新疆古称西域,从地理环境看,它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地理单元,与之相连的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及青海等地区在历史上对新疆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成分都有过直接影响。在这些区域曾经叱咤风云的塞人、羌人、月氏、乌孙、匈奴、鲜卑、柔然、高车、吐谷浑、突厥、回纥、契丹、蒙古等民族及政权都在新疆历史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影响至今。新疆古代与今日的民族都有他们的身影或印迹。换言之,他们是今日新疆诸多民族的先祖来源。作为客观历史的反映者,史学撰述也体现了这点。反之,历代史书“西域”所指无统一标准,又折射出这些相连地域人文变迁,政权更迭与势力范围的伸缩。故本书所言“西域”大致包含了从《史记》到《清史稿》的历代正史所指范围。核心区域基本不出新疆范围。总之,此书本着尊重历史原则,为避免“一刀切”,围绕新疆为核心的上述所含区域来展开论述。
一 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故处理民族问题,经营边疆与域外是历代王朝面临的重要课题,史书多有记载。历代正史“经营西域人物事迹”撰述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它们尤其受到近现代西域学者所关注。重要的体现是各种通史著述对其相关史料的吸纳与引用,综合性史书,如曾问吾的《中国经营西域史》、余太山主编的《西域通史》、苗普生、田卫疆主编的《新疆史纲》、马大正主编的《中国边疆经略史》、杨建新主编的多卷本《中国西北少数民族通史》、翁独建主编的《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单独涉及经营西域人物事迹的,如谷苞的《新疆历史人物》;断代性考察之书在论述中对相关时代“人物事迹”也多有“借用”,如余太山的《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魏良弢的《西辽史纲》等。但凡关涉西域诸文多寡都会对正史相关“事迹”有所考察。
总之,相关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综合来看,明显有几个特点。一是注重宏观研究,即大多数人物事迹都是在中央王朝经营政策视野下来展现,单独对其具体活动的微观考察比较薄弱。二是对人物事迹考察绝大多数都是正面“报道”,经营中的失误与错误言及不多,而对反面性人物不良作风更是极少谈到。这种视角,不利于全面体现出以史为鉴。得可资,失亦可资,后者对于现实经营边疆、友邦,特别是处理民族问题借鉴,有时显得更为重要。三是大多数成果都是对典范人物事迹进行考察。多反映的是集中性专门研究处于历史两端。一端是两汉时的张骞、班超等成为热门话题;另一端是清末经营新疆的林则徐、左宗棠等成为热点。而对正史所载其他时段及正面或侧面经营西域人物事迹考察明显不足。四是直接从文本记载来探讨“经营事迹”的经验与教训很少。目前,贯通性地从历代正史为着眼点,来反映与总结中国历史上经营西域人物事迹研究,就笔者所见,既无专文也无专著。基于此,笔者旨在前人基础上,拾遗补阙,以历史与史学发展史双线并行为视角,对历代正史“经营西域人物事迹”撰述做一个较全面的梳理与探讨,主要从微观具体层面所反映的内在经营理念来考察各代经营人物活动的得与失。
史书是人们对历史的记载与总结者,也是历史的传播者,是后人认识前人历史基础与核心的媒介。以史为鉴是中国史学的终归宿,也是其绵延千年的生命力所在,本书作为史评类著述也旨在于此。
二 关于本书几点说明
(1)任何历史记录都有其产生背景,正史“经营事迹”撰述也不例外。千年来中国内地与西域人文关系发展是其产生的历史前提,中国多民族史学编纂传统则是催生其产生的学术动因。对此笔者相关著作参见拙著《历代正史“西域撰述”探略·导论》,学苑出版社,2014,第7~33页。已有详论,本书不再赘述。
(2)因各代区域人文关系发展差异与各史撰述详略不同,历代正史“事迹”撰述也呈现出厚薄不一。故笔者在考察各代“事迹”时,不拘一格,既有多人的总体性“事迹”论述,也有单独突出个性事迹探讨;既有围绕人文关系史来展开讨论事迹的,也有按事件性质类别来谈论的;既有得失结合同时考察的,也有分别探究的。不管哪种模式都以突出人物微观事迹为主线,得失事迹无论多寡均有述评。
(3)一般历史研究将正史“事迹”作为史料来用,本书则将其作为直接考察对象,即对其反映的经营理念、策略得失作以梳理与述评时,无意于脱离文本自身。
(4)限于篇幅所限,上文对前期相关研究已做了综述,故正文论述时对大部分前人某些观点的认同或商榷均融入行文中,不再做过多述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