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864711
当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历史学家
百家讲坛主讲人葛剑雄先生的随笔集
特殊年代的回忆,社会世相的洞察
深刻探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章 往事历历
1.故乡小学杂忆
2.我所知的俞大缜
3.我所经历的抄家
4.我经历过的“学生政审”
5.功夫在“书”外
6.读萨苏的书,回忆中国抗战
7.我的从教心得
8.殉葬品和掘墓人:“文革”期间的中学教师
9.当年“样板”
10.读这本书是我人生的转折
11.我当市人大代表
12.1982年的记忆:搬家
13.财富断想
14.我的新书房
15.我是“不拘一格”的受益者:首批获博士学位二十周年感言
第二章 故人依依
1.汪老远行感言
2.真正的学者
3.100岁老人,20岁青年: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
4.与“鸭”同“巢”
第三章 人文游踪
1.江河源头,青藏文化
2.重走青藏路
3.神山和圣湖
4.赞美拉萨,祝福西藏
5.“新疆”不“新”,新疆常新
6.真正的归宿:访胡志明出生地
第四章 文化随想
1.繁简字与书法修养
1.1简化是大势所趋
1.2“字如其人”的疑惑:有感于“王义庆《世说新语》”
2.普通话与方言
2.1谁说了算
2.2上海人说上海话
3.姓名与称谓
3.1解决同姓名之难: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管理
3.2称谓的困惑
4.文物与国宝
4.1馆藏文物是否太多了
4.2确立文物的合法保管权
4.3对“国宝工程”的希望
4.4国宝如何回家
5.从历史地理看地域歧视
6.中国饮食的另一面
7.徐霞客、朱载士育与郦道元
第五章 现实感怀
1.人物春秋
1.1 钱永健与钱学森
1.2 请查一下王益博士的来历
1.3 奉劝李院士反躬自问
1.4 中国的教授为什么“申请科研基金很勇敢”
1.5 专家应摆正自己的位置
1.6 我对“开学课”的忧虑
1.7 如获诺奖提名,亦勿过于激动
2.大学之道
2.1 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
2.2 冷眼看排名,冷静找差距
2.3 大学的“大气”与必要的管理并行不悖
2.4 大学该不该有这些“围墙”
2.5 此书何必出线装本
2.6 对新教材不妨宽松些
2.7 体育节的设立应该因时制宜
3.热点话题
3.1 从华南虎看周边态度
3.1.1
从华南虎事件看政府的作为和不作为
3.1.2
查清照片真相才能更好保护华南虎
3.2 反兴奋剂的障碍是特殊利益集团
3.3 山寨无法成功,文化尚须创新
3.4 观看“嫦娥探月”能收费吗
3.5 “嫦娥”探月与科学普及
3.6 学唱“样板戏”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吗
第六章 历史随笔
1.得天下与治天下
2.杯酒释兵权之后
3.不可理解的赋税额度
4.科举制度:存废皆有理
5.“正史”也要创新
6.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以事实为依据
7.创造历史的人如何进入历史
8.“上海道台”不等于上海市长
9.关于家谱
新版自序
2006 年间,我将从2001年7月后写的数百篇文章分别结集出版,其中文史方面的评论、散文、杂文、随笔交中华书局,经祝安顺兄悉心编辑,至2007年出了《人在时空之间》。大概还受读者欢迎,安顺兄又嘱我出续集,于是将此后两年内写的同类文章收集起来,由安顺兄与责
编按同样体例编辑,在2010年初出了《人在时空之间》二集。近年来,梁由之先生一直垂注拙著,已帮我出了好几本新著旧作,询得此两书交中华书局的版权期已过,而
中华未要求续约,遂力荐交九州出版社再版,我自欣然从命。
由于两书原来是先后结集的,所收文章写成于数年之间,且非同时编辑,所以同一主题的文章有时会出现于两处,栏目虽同一,内容却分为二。一集所收为四年间所作,二集所收不足二年,自然不如一集充实。由之与黎明建议将两书篇目重新编排,新设栏目,同类文章按内容重组,分为两册。结果不仅两书篇幅均衡,自成体系,且排列有序,面目一新。
至此,由之与黎明建议不再沿用《人在时空之间》原名,分别命名为《天人之际》和《古今之变》。我虽赞赏二位的创意,感谢他们的盛情,却颇有顾虑。要是厚爱我的读者看到后以为是我的新作,买去后却发现与原来两书内容相同,我岂能辞其咎!但另一方面,经由之先生与黎明先生这番努力,并赐予新名,这两书的确并非简单的重版。于是我请求二位同意署编者之名,一则使名实相符,一则少减我未沿用旧名之责。
葛剑雄,2017年11月30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