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32008丛书名: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专用教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专用教材:综合应用能力(D类)》本书适用于全国省(区、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本书有如下特色。
本书特色一:立足真题。本书立足于真题,结合考纲和真题考点,在编写过程中力求涵盖真题考点的知识内容,契合考纲要求,针对性强。
本书特色二:把握考情。本书单独设置一篇内容对考试情况进行解读,方便考生从形式到内容,从题型到考点进行直观了解,做到复习有方向。
本书特色三:体例实用。本书严格依照考试大纲设置了三个模块的内容。在正文讲解部分以考前预测试题的形式,为考生提供自我检测和训练的机会,满足考生备考要求。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专用教材:综合应用能力(D类)》本书严格依照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大纲编写,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能力(D类)——中小学教师类教材。本书共包含4篇内容,*篇为综合应用能力(D类)考试解读,是从考情和题型两个角度对考试情况做出详细的阐释,第二篇至第四篇依据大纲要求架构起知识体系,即师德与职业认知,教育教学核心能力,教师自主发展能力三大模块。
目 录
篇综合应用能力(D类)考试解读
章考情分析与备考指导
节考试性质及测评要素
一、考试的性质
二、测评内容
第二节试卷结构与考题特点
一、试卷结构
二、考题特点
第三节备考策略
一、制订计划,明确方向
二、模块学习,夯实基础
三、内化思路,整合知识
四、模拟练习,补齐短板
第二章题型解读与答题策略
节辨析题
一、题型简介
二、答题策略
三、考点例析
第二节案例分析
一、题型简介
二、答题策略
三、考点例析
第三节教育方案设计
一、题型简介
二、答题策略
三、考点例析
第二篇师德与职业认知
章教育观念
节教育观
一、我国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二、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三、素质教育观
四、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
第二节学生观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二、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观
第三节教师观
一、教师及教师职业概述
二、教师的职业角色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四、教师的职业素养
五、教师威信
六、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观
考前预测试题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
节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概念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第三节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概述
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考前预测试题
第三章教育法律法规与依法执教
节我国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八、《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九、《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第二节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一、教师的权利
二、教师的义务
第三节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一、学生的法律地位
二、学生的权利
三、学生的义务
第四节依法执教
一、依法执教的概念
二、教师违法行为(侵权行为)
三、依法执教的途径和方法
考前预测试题
第三篇教育教学核心能力
章学生发展指导能力
节心理学基础知识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认知过程
三、情绪与情感
四、意志过程
五、个性心理
第二节学生身心发展与个别差异
一、个体身心发展概述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四、学生身心发展的相关理论
五、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
第三节学习心理与学习指导
一、学习概述
二、学习理论
三、学习动机
四、学习策略
五、学习习惯
六、学习兴趣
七、学习迁移
八、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
九、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
第四节德育与美育
一、品德与品德形成概述
二、学生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三、德育内容
四、德育过程
五、德育原则
六、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七、美育
第五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四、学生心理辅导
考前预测试题
第二章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节教学基本知识
一、教学与教学观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原则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组织形式
六、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
第二节教学设计能力
一、教学设计与教案设计
二、教学目标设计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设计
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
五、教学策略设计
第三节教学实施能力
一、教学情境创设能力
二、教学过程中的应变能力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考前预测试题
第三章教育组织与管理能力
节班级管理能力
一、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与方法
二、班主任工作
三、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四、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
第二节课堂管理能力
一、课堂管理概述
二、课堂人际关系管理
三、课堂环境管理
四、课堂纪律管理
第三节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
一、班级活动概述
二、班级活动的设计
三、班级活动的组织
考前预测试题
第四章教育教学评价能力
节教学评价基础知识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
三、教学评价的原则
四、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评价
第二节学生评价能力
一、学生评价的概念
二、学生评价的基本类型
三、学生认知学习的评价
考前预测试题
第五章沟通与合作能力
节师生对话能力
一、教师的谈话艺术
二、教师的聆听艺术
三、教师的表扬艺术
四、教师的批评艺术
第二节同事合作能力
一、主动配合,团结协作
二、公平竞争,大局为重
三、尊重同事,相互信任
四、谦虚谨慎,彼此学习
第三节家校合作能力
一、家校合作的意义
二、教师处理与家长关系时的要求
三、教师与家长交往的策略
四、家校联系的方式
考前预测试题
第四篇教师自主发展能力
章教育反思能力
节教育反思的原则和内容
一、教师反思的原则
二、教育反思的内容
第二节教育反思的过程和方法
一、教育反思的过程
二、教育反思的主要方法
三、教学反思的书写内容
考前预测试题
第二章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节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一、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第二节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考前预测试题
第三章心理调适能力
节教师心理健康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二节教师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
一、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调适
二、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调适
三、教师的情绪问题与心理调适
考前预测试题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章考情分析与备考指导
节考试性质及测评要素
一、考试的性质
二、测评内容
第二节试卷结构与考题特点
一、试卷结构
二、考题特点
第三节备考策略
一、制订计划,明确方向
二、模块学习,夯实基础
三、内化思路,整合知识
四、模拟练习,补齐短板
第二章题型解读与答题策略
节辨析题
一、题型简介
二、答题策略
三、考点例析
第二节案例分析
一、题型简介
二、答题策略
三、考点例析
第三节教育方案设计
一、题型简介
二、答题策略
三、考点例析
第二篇师德与职业认知
章教育观念
节教育观
一、我国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二、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三、素质教育观
四、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
第二节学生观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二、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观
第三节教师观
一、教师及教师职业概述
二、教师的职业角色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四、教师的职业素养
五、教师威信
六、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观
考前预测试题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
节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概念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第三节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概述
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考前预测试题
第三章教育法律法规与依法执教
节我国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八、《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九、《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第二节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一、教师的权利
二、教师的义务
第三节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一、学生的法律地位
二、学生的权利
三、学生的义务
第四节依法执教
一、依法执教的概念
二、教师违法行为(侵权行为)
三、依法执教的途径和方法
考前预测试题
第三篇教育教学核心能力
章学生发展指导能力
节心理学基础知识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认知过程
三、情绪与情感
四、意志过程
五、个性心理
第二节学生身心发展与个别差异
一、个体身心发展概述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四、学生身心发展的相关理论
五、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
第三节学习心理与学习指导
一、学习概述
二、学习理论
三、学习动机
四、学习策略
五、学习习惯
六、学习兴趣
七、学习迁移
八、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
九、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
第四节德育与美育
一、品德与品德形成概述
二、学生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三、德育内容
四、德育过程
五、德育原则
六、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七、美育
第五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四、学生心理辅导
考前预测试题
第二章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节教学基本知识
一、教学与教学观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原则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组织形式
六、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
第二节教学设计能力
一、教学设计与教案设计
二、教学目标设计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设计
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
五、教学策略设计
第三节教学实施能力
一、教学情境创设能力
二、教学过程中的应变能力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考前预测试题
第三章教育组织与管理能力
节班级管理能力
一、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与方法
二、班主任工作
三、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四、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
第二节课堂管理能力
一、课堂管理概述
二、课堂人际关系管理
三、课堂环境管理
四、课堂纪律管理
第三节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
一、班级活动概述
二、班级活动的设计
三、班级活动的组织
考前预测试题
第四章教育教学评价能力
节教学评价基础知识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
三、教学评价的原则
四、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评价
第二节学生评价能力
一、学生评价的概念
二、学生评价的基本类型
三、学生认知学习的评价
考前预测试题
第五章沟通与合作能力
节师生对话能力
一、教师的谈话艺术
二、教师的聆听艺术
三、教师的表扬艺术
四、教师的批评艺术
第二节同事合作能力
一、主动配合,团结协作
二、公平竞争,大局为重
三、尊重同事,相互信任
四、谦虚谨慎,彼此学习
第三节家校合作能力
一、家校合作的意义
二、教师处理与家长关系时的要求
三、教师与家长交往的策略
四、家校联系的方式
考前预测试题
第四篇教师自主发展能力
章教育反思能力
节教育反思的原则和内容
一、教师反思的原则
二、教育反思的内容
第二节教育反思的过程和方法
一、教育反思的过程
二、教育反思的主要方法
三、教学反思的书写内容
考前预测试题
第二章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节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一、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第二节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考前预测试题
第三章心理调适能力
节教师心理健康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二节教师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
一、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调适
二、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调适
三、教师的情绪问题与心理调适
考前预测试题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在线试读
篇
综合应用能力(D类)考试解读
1.了解综合应用能力(D类)的考试性质和试卷结构。
2.了解考试题型的基本情况。
3.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策略。
章考情分析与备考指导
节考试性质及测评要素
一、考试的性质
(一)考试目的
综合应用能力(D类)考试是针对我国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测查应试者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二)考查要求
从考查对象上看,教师招聘考试面向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应试人员,考试没有针对具体学科和具体学段的特殊知识,而是考查教师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养。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正确的教育观念,善于发现和分析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并能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指导学生发展。
从考查内容上看,综合应用能力(D类)考试不会单纯考查记忆性的理论和知识,而是注重考查应试者对教育观念和教育现象的理解、分析、评价能力,教育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力。
二、测评内容
综合应用能力(D类)考试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的师德与职业认知、教育教学核心能力和教师自主发展能力。测评内容具体如下。
(一)师德与职业认知
师德与职业认知主要包括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认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施教。
1.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正确的教育观。具有正确的教育观要求教师要掌握我国教育目的与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素质教育的相关知识等。
②正确的学生观。具有正确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能够正确看待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尊重热爱学生。
③正确的教师观。具有正确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对教师职业有正确的认识,正确看待教师的责任。
2.正确认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正确认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①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明确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具体要求。
②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相关要求正确分析和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行为。
③运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处理教育活动中的主要关系,如与学生、家长和同事之间的关系。
3.依法施教
应试人员要做到依法施教,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①了解我国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②明确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了解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③能够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分析教育现象和行为,明确法律依据和责任归属,并提出解决对策。
(二)教育教学核心能力
教育教学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学生发展指导能力、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育组织与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
1.学生发展指导能力
应试人员要具备学生发展指导能力,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①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掌握学生的个别差异。
②了解学生学习心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这主要包括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等。
③德育和美育。了解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掌握德育的主要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了解美育的任务、内容与实施。
④心理健康教育。掌握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2.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应试人员要具备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①掌握教学基础知识,包括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等。
②具备教学设计的能力。掌握教学设计与教案设计的基础知识,掌握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的能力。
③具备教学实施能力。掌握教学情境创设能力、教学过程中的应变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3.教育组织与管理能力
应试人员要具备教育组织与管理能力,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①班级管理能力。教师要掌握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与方法,了解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掌握班集体建设的策略等。
②课堂管理能力。教师要掌握课堂人际关系管理、课堂环境管理、课堂纪律管理等知识。
③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师要了解班级活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理论,能够进行常见的班级活动的设计。
4.教育教学评价能力
应试人员要具备教育教学评价能力,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①教学评价基础知识。了解教学评价的功能,掌握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评价理念。
②学生评价能力。了解学生评价的基本类型,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5.沟通与合作能力
应试人员要具备沟通与合作能力,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①师生对话能力。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②同事合作能力。教师与其他教师共同合作、相互促进的能力。
③家校合作能力。教师对家庭和学校进行协调、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能力。
(三)教师自主发展能力
教师自主发展能力主要包括教育反思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1.教育反思能力
应试人员要具备教育反思能力,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①教育反思的基础知识。掌握教育反思的含义、原则、内容等知识。
②教育反思的过程和方法。掌握教育反思一般过程和主要方法。
2.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应试人员要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①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内容和阶段。
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掌握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常用方法。
3.心理调适能力
应试人员要具备心理调适能力,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①教师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掌握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②教师心理调适能力。掌握教师心理调适的主要方法和技巧。
第二节试卷结构与考题特点
一、试卷结构
(一)试卷结构分析
综合应用能力(D类)考试主要以主观题的方式进行考查,全卷一般由3~4道试题构成,包括辨析题、案例分析题和教育方案设计题。
每道试题一般由材料、问题和作答要求三部分构成。辨析题、案例分析题和教育方案设计题的材料内容相互独立、字数不固定,试卷总字数在3000字左右。各题型的问题和作答要求都较为明确。由于各题型的测评要素和对考生的要求有所不同,本书对各题型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总结了实用的答题策略,见本篇第二章的内容。
(二)从历年真题看试卷结构
以下主要分析2015—2018年综合应用能力(D类)统考真题试卷中各题型的考查情况,包括各题型考查的题量、测评的能力与知识、字数要求和分值。(见表1-1)
表1-12015—2018年真题试卷各题型考查情况分析
题型时间题量测评内容与知识字数要求分值
辨析题
2018年上半年
2017年上半年
2016年下半年
2016年上半年
2015年下半年
2015年上半年
1题
2题
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学方法
教师自主发展能力—教师职业素养
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学生学习指导
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教学观
教育观念——全面发展教育
教育教学评价能力——学生评价
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学习方式
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
不超过400字
350字左右
30分
40分
40分
30分
30分
20分
20分
案例
分析
2018年上半年
2017年上半年
2016年下半年
2016年上半年
2015年下半年
1题
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教学行为评价
教育组织与管理能力——课堂管理能力
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课堂教学实施的环节
教育组织与管理能力——班主任工作
教育教学评价能力——学生评价
教育组织与管理能力——班级管理能力
教育组织与管理能力——课堂管理能力
教育教学评价能力——课堂教学评价
沟通与合作能力——师生关系
教育观念——学生观
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学生发展特点、德育
教育组织与管理能力——课堂管理
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育机智
沟通与合作能力——师生关系
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德育
沟通与合作能力——家校合作
教育组织与管理能力——班级管理
不超过300字
不超过400字
不超过300字
不超过400字
不超过400字
不超过350字
不超过400字
不超过400字
不超过300字
不超过300字
不超过400字
不超过200字
不超过400字
60分
60分
60分
60分
25分
10分
25分
(续表)
题型时间题量测评内容与知识字数要求分值
案例
分析
2015年下半年
2题
学生发展指导——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育观念——学生观
沟通与合作能力——师生关系
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师自主发展能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总字数400字
左右
总字数400字
左右
共30分
共30分
教育
方案
设计
2018年上半年
2017年上半年
2016年下半年
2016年上半年
2015年下半年
2015年上半年
1题
针对学生焦虑情绪的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总字数不超过825字(对各环节字数有具体规定)
60分
针对学生缺乏坚持精神的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800~1000字
50分
针对学生缺少阅读的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800~1000字
50分
针对学生不主动、不自觉、不积极学习的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800~1000字
60分
针对学生撒谎、考试抄袭等不良行为习惯的主题班会方案设计
800~1000字
综合应用能力(D类)考试解读
1.了解综合应用能力(D类)的考试性质和试卷结构。
2.了解考试题型的基本情况。
3.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策略。
章考情分析与备考指导
节考试性质及测评要素
一、考试的性质
(一)考试目的
综合应用能力(D类)考试是针对我国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测查应试者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二)考查要求
从考查对象上看,教师招聘考试面向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应试人员,考试没有针对具体学科和具体学段的特殊知识,而是考查教师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养。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正确的教育观念,善于发现和分析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并能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指导学生发展。
从考查内容上看,综合应用能力(D类)考试不会单纯考查记忆性的理论和知识,而是注重考查应试者对教育观念和教育现象的理解、分析、评价能力,教育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力。
二、测评内容
综合应用能力(D类)考试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的师德与职业认知、教育教学核心能力和教师自主发展能力。测评内容具体如下。
(一)师德与职业认知
师德与职业认知主要包括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认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施教。
1.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正确的教育观。具有正确的教育观要求教师要掌握我国教育目的与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素质教育的相关知识等。
②正确的学生观。具有正确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能够正确看待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尊重热爱学生。
③正确的教师观。具有正确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对教师职业有正确的认识,正确看待教师的责任。
2.正确认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正确认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①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明确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具体要求。
②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相关要求正确分析和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行为。
③运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处理教育活动中的主要关系,如与学生、家长和同事之间的关系。
3.依法施教
应试人员要做到依法施教,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①了解我国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②明确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了解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③能够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分析教育现象和行为,明确法律依据和责任归属,并提出解决对策。
(二)教育教学核心能力
教育教学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学生发展指导能力、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育组织与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
1.学生发展指导能力
应试人员要具备学生发展指导能力,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①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掌握学生的个别差异。
②了解学生学习心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这主要包括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等。
③德育和美育。了解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掌握德育的主要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了解美育的任务、内容与实施。
④心理健康教育。掌握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2.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应试人员要具备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①掌握教学基础知识,包括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等。
②具备教学设计的能力。掌握教学设计与教案设计的基础知识,掌握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的能力。
③具备教学实施能力。掌握教学情境创设能力、教学过程中的应变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3.教育组织与管理能力
应试人员要具备教育组织与管理能力,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①班级管理能力。教师要掌握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与方法,了解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掌握班集体建设的策略等。
②课堂管理能力。教师要掌握课堂人际关系管理、课堂环境管理、课堂纪律管理等知识。
③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师要了解班级活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理论,能够进行常见的班级活动的设计。
4.教育教学评价能力
应试人员要具备教育教学评价能力,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①教学评价基础知识。了解教学评价的功能,掌握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评价理念。
②学生评价能力。了解学生评价的基本类型,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5.沟通与合作能力
应试人员要具备沟通与合作能力,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①师生对话能力。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②同事合作能力。教师与其他教师共同合作、相互促进的能力。
③家校合作能力。教师对家庭和学校进行协调、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能力。
(三)教师自主发展能力
教师自主发展能力主要包括教育反思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1.教育反思能力
应试人员要具备教育反思能力,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①教育反思的基础知识。掌握教育反思的含义、原则、内容等知识。
②教育反思的过程和方法。掌握教育反思一般过程和主要方法。
2.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应试人员要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①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内容和阶段。
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掌握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常用方法。
3.心理调适能力
应试人员要具备心理调适能力,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①教师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掌握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②教师心理调适能力。掌握教师心理调适的主要方法和技巧。
第二节试卷结构与考题特点
一、试卷结构
(一)试卷结构分析
综合应用能力(D类)考试主要以主观题的方式进行考查,全卷一般由3~4道试题构成,包括辨析题、案例分析题和教育方案设计题。
每道试题一般由材料、问题和作答要求三部分构成。辨析题、案例分析题和教育方案设计题的材料内容相互独立、字数不固定,试卷总字数在3000字左右。各题型的问题和作答要求都较为明确。由于各题型的测评要素和对考生的要求有所不同,本书对各题型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总结了实用的答题策略,见本篇第二章的内容。
(二)从历年真题看试卷结构
以下主要分析2015—2018年综合应用能力(D类)统考真题试卷中各题型的考查情况,包括各题型考查的题量、测评的能力与知识、字数要求和分值。(见表1-1)
表1-12015—2018年真题试卷各题型考查情况分析
题型时间题量测评内容与知识字数要求分值
辨析题
2018年上半年
2017年上半年
2016年下半年
2016年上半年
2015年下半年
2015年上半年
1题
2题
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学方法
教师自主发展能力—教师职业素养
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学生学习指导
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教学观
教育观念——全面发展教育
教育教学评价能力——学生评价
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学习方式
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
不超过400字
350字左右
30分
40分
40分
30分
30分
20分
20分
案例
分析
2018年上半年
2017年上半年
2016年下半年
2016年上半年
2015年下半年
1题
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教学行为评价
教育组织与管理能力——课堂管理能力
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课堂教学实施的环节
教育组织与管理能力——班主任工作
教育教学评价能力——学生评价
教育组织与管理能力——班级管理能力
教育组织与管理能力——课堂管理能力
教育教学评价能力——课堂教学评价
沟通与合作能力——师生关系
教育观念——学生观
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学生发展特点、德育
教育组织与管理能力——课堂管理
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育机智
沟通与合作能力——师生关系
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德育
沟通与合作能力——家校合作
教育组织与管理能力——班级管理
不超过300字
不超过400字
不超过300字
不超过400字
不超过400字
不超过350字
不超过400字
不超过400字
不超过300字
不超过300字
不超过400字
不超过200字
不超过400字
60分
60分
60分
60分
25分
10分
25分
(续表)
题型时间题量测评内容与知识字数要求分值
案例
分析
2015年下半年
2题
学生发展指导——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育观念——学生观
沟通与合作能力——师生关系
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师自主发展能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总字数400字
左右
总字数400字
左右
共30分
共30分
教育
方案
设计
2018年上半年
2017年上半年
2016年下半年
2016年上半年
2015年下半年
2015年上半年
1题
针对学生焦虑情绪的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总字数不超过825字(对各环节字数有具体规定)
60分
针对学生缺乏坚持精神的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800~1000字
50分
针对学生缺少阅读的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800~1000字
50分
针对学生不主动、不自觉、不积极学习的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800~1000字
60分
针对学生撒谎、考试抄袭等不良行为习惯的主题班会方案设计
800~1000字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