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806437
★别具一格的柯南?道尔“自传” 大约六百件尘封经年的母子家信,串起了“福尔摩斯之父”不凡的一生!
★纪念柯南?道尔诞辰150周年的里程碑式钜献折桂爱伦?坡奖(2008年**评论/传记类作品)
1867到1920年,八岁到六十一岁,从学校、诊所、客栈、战场,从北极、南非、美国、澳洲,逾半个世纪,近六百封致母亲的家书,柯南?道尔写下内心的真实与柔软!
传奇生平堪与“大侦探福尔摩斯”匹敌的阿瑟?柯南?道尔爵士,终于次从他塑造的伟大文学形象的阴影中现身,向世人展示自己鲜明的个性与不凡的经历。本书收集了阿瑟?柯南?道尔爵士此前从未公之于众的数百封私人书信(绝大多数是写给母亲的家书,前后持续五十四年),依时间顺序精编而成,为广大读者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视角,来清晰地观察这位福尔摩斯的缔造者。
引言
第1章 学生时代(1867~1876)
第2章 学医生涯(1876~1882)
第3章 苦苦挣扎的行医生涯(1882~1884)
第4章 敲开牡蛎(1884~1890)
第5章 潜心创作夏洛克·福尔摩斯(1891~1893)
第6章 忘却福尔摩斯(1894~1896)
第7章 乡村生活(1896~1898)
第8章 参加南非战争(1899~1900)
第9章 政治与荣誉(1900~1902)
第10章 欣德黑德后的岁月(1903~1907)
第11章 温德尔沙姆岁月和一战前夕(1907~1914)
第12章 世界大战(1914~1918)
第13章 后的圣战(1918~1920)
结语柯南·道尔的后十年
你写信不记日期的独特习惯,让你的传记作者叫苦不迭。
——柯南?道尔的终生好友詹姆斯?瑞安(James Ryan)
柯南?道尔逝世已逾七十五年,如今,他仍然是现代历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他塑造的传奇人物形象夏洛克?福尔摩斯,即使到了今天,依然经久不衰。尽管柯南?道尔成就非凡,但他的梦想远远不只是当一个作家。事实上,他的一生并不只是一本接一本地写书,他同时还是医生、运动员、讨伐犯罪的斗士与社会公正的捍卫者、战地记者、军事历史学家,晚年还做过新兴宗教的代言人和牧师。柯南?道尔的生活与他创作的冒险故事一样扣人心弦,而他亲历的活动也常常把他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本书的每一章都充满了戏剧性的故事。上大学之前,校长对柯南?道尔并不看好,但他的表现远远超出校长的预料,并且屡获奖项。在爱丁堡大学学医期间,他饱尝了学术上的枯燥乏味,令他得到些许解脱的是后来在一艘船上当了半年外科医生的经历。这艘船开赴北极地区捕猎海豹与鲸鱼,他就这样冒着生命危险与极地的浮冰打交道。年轻时,他身无分文,行医之初,同事背信弃义,但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终创办了自己的诊所,但这个诊所常常因资金不足陷入窘境。后来,他塑造的福尔摩斯形象令他名声大振,这时他周游美国,并支持英美这两个强国搞“特殊关系”。他与鲁德亚德?吉卜林和詹姆斯?巴里等其他作家交情甚好,但与萧伯纳这类名流有过交锋。他曾大力协助将滑雪运动推广到阿尔卑斯地区,还以业余板球运动员的身份与职业高手打比赛。
柯南?道尔的人生也是充满悲剧和争议的一生。在他成名之后不久,妻子感染肺结核,他就带着她到气候适宜的瑞士和埃及积极寻求治疗。就在妻子日渐憔悴的五年里,他认识了另一个女人,并爱上了她,他的人格和毅力也因此面临极大的考验。身为坚定的爱国人士,柯南?道尔四十一岁时远赴南非参战,并记述了战争的经过,之后,面对敌国的恶意中伤,他极力捍卫英国的利益。由于曾为英国王室效劳,他被授予爵位。起初他打算拒绝不要,在母亲的一再坚持之下,他才终接受封爵。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他总是不知疲倦地为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人伸张正义;眼看着德国对他的祖国虎视眈眈,他强烈呼吁进行军事改革。因为年龄太大,他不能入伍参加一战,但他报国心切,多次请求政府让自己参军上前线。一战中,他失去了六名亲人,其中包括他的兄弟以及长子。后来,他再次饱尝青年时期那种精神上的不安,于是寄希望于从一种新的宗教里获得安慰,但遭到了世人的嘲笑。
柯南?道尔出身于一个显赫的绘画世家,祖籍爱尔兰,他出生时,他们家族已经在英格兰生活了好几辈子。他的祖父约翰?道尔(John
Doyle)是著名的政治漫画家,以笔名“H. B.”
闻名,其作品真迹深受大英博物馆钟爱。他的伯伯理查德为幽默杂志《笨拙》(Punch)设计过著名的封面。另一个伯伯詹姆斯编撰了《英格兰官方爵位名录》(The
Official Baronage of
England)。还有一个伯伯亨利建立了“爱尔兰国立画廊”。道尔爷孙三代人,包括柯南?道尔自己,均在英国的《国家人物传记大词典》(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中占有一席之地。
柯南?道尔的亲生父亲查尔斯?道尔(Charles Doyle)也是一名画家。年轻时代的查尔斯任职于爱丁堡市的工程办公室(Office
of Works)。在那里他认识了一名十七岁的爱尔兰女孩玛丽?福利(Mary
Foley),并娶她为妻。随后,两人逐步建立起了一个大家庭。“我父亲真是个天才,尽管很少有人发现他的天赋。我营造戏剧性效果的能力,与父亲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才华不谋而合。”柯南?道尔曾经如此评价。但查尔斯深受酗酒恶习之累,于是,维持家庭、抚养孩子的责任渐渐落到了女主人的身上。
玛丽?福利有着出色的个人素质。她的教育程度比同时代的妇女要高,而且会法语,经常阅读法文杂志《两个世界评论(Revue des Deux
Mondes)》来了解天下大事,业余研究纹章学,对系谱学和历史也怀有浓厚的兴趣——这也是她儿子钟情于创作历史小说的原因,其他任何题材都无法更令他着迷。柯南?道尔尝言:“我对文字的钟爱和叙述故事的天赋,都来自我的母亲。她有着盎格鲁-凯尔特人的血统,凯尔特人的魅力与浪漫情怀在她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幼年时期,从我能记事开始,她就给我讲故事。那些故事如此生动,令我印象极深,而那时的真实生活我倒是不大记得了。母亲真不愧是讲故事高手,每当故事高潮时,她就把声音压低,换成一副阴森恐怖的语调,直到现在,我回想起来,全身还会起鸡皮疙瘩。正是这些童年时代听到的故事,促使我开始编织自己的梦想。”尽管玛丽身材矮小,持家本领却相当非凡,七个孩子基本由她一人抚养。在她眼中,阿瑟是全家的希望。
柯南?道尔生于苏格兰,父母均为爱尔兰裔,但他坚称自己为英格兰人,而这三个民族的文化气质影响了他的一生。有一次,他因一篇新闻报导大发脾气,事后他对伦敦的一名报业大亨说“你知道吗,我有一半爱尔兰血统,一半英格兰血统,正是英格兰血统好不容易收敛了我鲁莽暴躁的天性。”
他对自己的多重血统非常在意。成年以后,他基本生活在英格兰的文学和社交圈子里,但也曾两度进入苏格兰议会,并毕生热衷于爱尔兰自治运动。并非所有人都能像他一样在这些不同的利益之间成功地找到一个平衡点;两名和他一起参与社会与军事改革的爱尔兰裔同僚后来被定为叛国罪,并被处以死刑。
柯南?道尔的书信
柯南?道尔坚持写信,从未中断,很少有作家像他那样对自己的生活和文学作品做了如此全面生动的记录。除了数百封写给报刊和同行的信之外,他还有许多写给母亲的信,这些信更加私人化,而且往往含有自我反省的内容,向我们展示了他鲜为人知的一面。
柯南?道尔非常崇拜自己的母亲,称她是自己一生中的知己。1867年,他刚满八岁就去上寄宿学校(比之前广为人知的时间早了一年),从此他就开始给母亲写信,一直到1920年底她逝世,五十四年间从未间断。现存的书信大约一千封,几乎涉及到他生命历程的方方面面,使我们得以窥探他的内心世界。这些信件是他书信的一部分,由于他的后人对信件归属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所以它们一度被锁了起来,保存了五十多年。这些信件终落到了他小的女儿戴姆?琼?柯南?道尔(Dame
Jean Conan
Doyle)手里,而就在她拿到这些信之后不久的1997年,她就去世了。生前,她把这些书信捐给了大英图书馆。作为补充,本书还收录了他写给父亲、兄弟姐妹以及其他人的信。我们据此做了相应的编排,并做了一些注释,以书信的方式记录他的一生。这些书信比他于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自传《回忆与历险》(Memories
and Adventures)更加坦诚和真实,那部作品中,历险的篇幅居多,而回忆的部分故意从略。
柯南?道尔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些书信中几乎都有所涉及,比起之前的任何传记作品,这些书信更全面真实地反映了他的性格与生活。这其中有不少新发现,可以大大增加我们对他生活的了解,有不少内容还与我们过去所知悉的情况相矛盾。他的大家庭中其他成员的情况也渐渐浮出水面,比如他的父亲。过去,我们毫无根据地(就算有也是不充分的证据)指责查尔斯?道尔是一个喜怒无常、性情暴躁的人,而在柯南?道尔的这些书信里,根本看不到这样的形象,相反,我们只看到他的父亲因饱受体弱折磨、并因而影响到家庭收入来源而感到愧疚。从这些书信中我们还发现了柯南?道尔不为人知的一些作品,包括一篇广告文案,那是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还有一场向威尔士亲王和四百名医学学子做的演讲,他自称那是其演讲中成功的一次。
柯南?道尔的书信文字优美,信息量丰富,向我们展现了他人生每一个阶段的情况,记录了他从学生时代到初涉小说创作,再到功成名就的人生历程。他是那个时代受欢迎和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烙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偶尔也会抱有一定的偏见,但或许对一位生于1859年的人来说,他在私人书信中所表现出来的偏见其实已经算少的了。他偶尔也会发脾气。我们对这些例子都原封不动地进行了收录,他的许多观点,在今天的某些人看来是政治上不正确的,但我们在本书中也未做改动。1899年,曾为《海滨杂志》(The
Strand Magazine)创作福尔摩斯作品插图的画家西德尼?佩吉特(Sidney
Paget)给柯南?道尔画肖像时,后者坚持要画作做到原原本本、毫不修饰。本书同样也要做到原原本本、毫不修饰,因为如果我们不这么做,柯南?道尔(在九泉之下)是不会赞成的。
第5章
潜心创作夏洛克?福尔摩斯
(1891年-1893年)
致玛丽?道尔 南诺伍德,1891年10月14日
昨晚刮了场大风,房子摇摇欲坠,我担心窗户都要被刮进房间来了。
瓦特来信说有一家大杂志想让我尽快写一部小说给他们连载,我拒绝了。今天又来一封,让我写一本机智幽默系列的书,我也把他拒了。沃德洛克出版社要我给《血字的研究》作序,我没答应。接着他们又给我写信,请示我能否在副标题中用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名字,我也没答应。您看,你儿子不好对付吧!
《海滨杂志》要求我继续写一些福尔摩斯故事。我把他们近的一封信附上给您看看。平均下来,每一个福尔摩斯故事能为我带来35镑的收入。我在给他们的回信中说,要是每个故事50镑,不管长短,我或许可以重新考虑一下。看起来要价有点高,对吧?
与此同时,我还想写关于美国的书,现在准备得差不多了。还是想以迈卡?克拉克为叙事主角。他逃离英格兰之后,于1685年到了法国,觐见了路易十四,加入了瑞士侍卫军,卷入了蒙特斯庞(Montespan)夫人和曼特侬(Maintenon)夫人的丑闻,见证了南特赦令(Edict
of Nantes)的废除,去了瓦伦国(the Varennes
Country),目睹了一个胡格诺教家庭的衰败,爱上他们家的一个女儿,接着与他们失散,后来得知他们逃亡美国,来到了一个清教徒定居点,然后他也跟着来到了美国,途中,在恶劣天气下从海上救起了一名撒克逊人,然后来到加拿大,投入法国人和印第安人之间的战争,与撒克逊人一起穿越易洛魁国(the
Iroquois
Country),终来到美国和朋友重逢。这样写怎么样?您不觉得这里面事例很丰富吗?现在我素材都有了,只需发挥我的才能把它们串在一起,糅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就行了。
我把眼科器具卖掉了,共计6.10镑。这些钱我可以用来买摄影器材,这样我就可以在不花额外钱的情况下发展一项新的爱好了。小宝贝、康妮和图伊都很好。周末天气放晴的话我们准备骑车去沃金和里丁。在沃金有我们的朋友米尔本(Milbourne)一家人。米尔本是查尔斯?金斯利的侄子,他们家的房子很漂亮,他人非常好。米尔本是西印度公司的商人,比我年轻许多。他们那地方值得一去。
今晚去看了左拉的《黛莱丝?拉甘》(Therese
Raquin)。我一个人去的,因为这部戏女士不宜。我写完作品后,想给欧文看一看。我知道他喜欢什么类型的文章。我可以试一试。彼得黑德的格雷夫人来信了,我给她回了信,赠了她一本《“北极星”号上的船长》。
致玛丽?道尔 南诺伍德,1891年10月29日
希望《白色纵队》完好无损地到您手里了。书看起来很精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评论见诸报端。佩恩对我说,书一出版他就给《泰晤士报》寄了一本,还发了一封私人信件说这是自《艾凡赫》之后相同类型中好的一部小说——这有点过分夸张了。我们等着看评论家到底会怎么说。康妮给您寄了道格拉斯?斯莱登(Douglas
Sladen)的来信——他是澳大利亚著名诗人。我还给洛蒂、丁尼生勋爵、梅瑞狄斯、安德鲁?兰和W. T. 斯特德寄了这封信。
上周我完成了两个福尔摩斯故事:《蓝宝石案》(The Adventure of the Blue
Carbuncle)和《斑点带子案》(The Adventure of the Speckled
Band)。后面这部惊险刺激。福尔摩斯的故事我已经一直想到了第九个,所以余下的写起来应该很容易。关于金发那一段我还没想好怎么写,您要是有什么主意,一定要写信告诉我。
我给英尼斯寄了些钱,好让他多上几堂德语课。如果德语成绩算入总分,他在近的考试中本应该排到12名。这样看来,德语对他非常重要。我感觉他身体很好,日子过得很开心。
尽管风大,路不平,我和图伊还是骑了三十英里到沃金去。接着我们拜访了住在里丁的妈妈和彻特西的斯特拉顿?布尔努瓦。我们走了不少地方。
昨晚图伊和我在佩恩家和陶赫尼次男爵夫妇以及巴克尔(Buckle)先生一起吃饭。图伊坐在佩恩和巴克尔的中间位置。我们吃得很开心,图伊很尽兴。康妮和罗伯特森一家去听音乐会,昨晚睡在他们那里。
我想说的就这些。我得写福尔摩斯故事去了,先到这里吧。向你们俩问好,代我向医生问好。
致玛丽?道尔 南诺伍德,1891年11月
我让康妮帮我打福尔摩斯故事,她一刻也不得闲。两个礼拜里我一共完成了四个故事。洛蒂回来后就可以帮我大忙了,那样的话康妮给我打字,洛蒂听我口述,然后把它写下来,我想她不会不喜欢这样的活儿吧。有了她们的帮忙,我的工作速度可以加倍,手和眼睛也可以得到充分休息。我要提防自己不得痉挛。听说许多作家都会痉挛,近就听说格兰特?阿伦(Grant
Allen)得了痉挛。
您真好,自己省吃俭用以给姐妹们省下钱,不过我觉得您没必要这么做。我会为她们的未来负责的。她们如果单身,可以和我一起住,可以帮我很多忙。她们如果结婚了,我会不断地给她们零花钱,好让她们穿好衣服(除非她们的老公都很有钱)。就算我离开了人世,也会留下一笔钱和版税——特别是版税——所以我觉得您不必为她们担心。
《苏格兰人》上发表了一份关于《白色纵队》的不痛不痒的评论,其他报刊没有。等积累了一大堆的时候我都转发给您。我们给洛蒂寄了三卷本的《白色纵队》。汤姆逊一家12号过来。您和窦窦能过来度圣诞节吗?您试着安排一下,要是能来就太好了。
致玛丽?道尔 南诺伍德,1891年11月11日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完成了五部新福尔摩斯系列的故事,分别是:《蓝宝石案》、《斑点带子案》、《贵族单身汉案》(The
Adventure of the Noble Bachelor)、《工程师大拇指案》(The Adventure of the
Engineer’s Thumb)、《绿玉皇冠案》(The Adventure of the Beryl
Coronet)。他们与系列福尔摩斯故事水平差不多。这两个系列共十二部,刚好凑成一本不错的书。
我准备在第六部小说里让福尔摩斯死去,然后停止创作这一系列故事,不然我就没时间写出更好的作品来。您那个关于金发人的故事不错,不过我不想把它写进侦探故事里,而是想单独成写成一个故事。
等我积累了不少关于《白色纵队》的评论之后我把剪报寄给您。目前才寥寥几家:《苏格兰人》、《每日电讯报》、《画报》、《星期六评论》、《观察家报》(Observer)。都是正面评价,不过我倒是有点失望。这些评论把我的故事仅仅当作探险故事,好像是写给青少年的书似的。我花了不少心思努力还原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特点,批评家却不欣赏这一点。他们根本看不到我作品中体现出的细微笔触。《星期六评论》说道:“试想一下,1367年的南安普敦突然出现了一辆马车,约瑟兰德(Jousserand)先生会怎么说。”恰巧,约瑟兰德写的关于中世纪英格兰的书,其中有一段详细的描述,写的正是马车。我很有礼貌地评论人写了封信,告诉他是怎么回事。像这样的事很典型,碰到了叫人很恼火。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