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633958
内容简介赤小豆、白扁豆、绿豆、鹰嘴豆是药食同源豆类作物。虽然在种植业中属于小宗作物,但对人类饮食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的医疗保健功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赤小豆和白扁豆还载入国家药典。本书以这4种作物为撰写对象。共设4章。按章、节编排,分别撰述了他们的生产布局、种质资源、良种介绍;生长发育;实用栽培技术;食用、药用等多方面利用途径。撰述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读性和实用性较强。
节赤小豆栽培的有关生物学基础
一、赤小豆的植物分类地位
赤小豆起源于中国。其主要依据是:早在公元前5世纪的《神农书》中就有“赤小豆”一词的记载,西汉《汜胜之书》明确记载了赤小豆的播种期、播量、田间管理及其收获和产量等,《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本草纲目》《群芳谱·谷谱》等古医书都有赤小豆药用价值的记载。从湖南马王堆出土的汉墓中发现了赤小豆种子,经推测赤小豆在中国至少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齐民要术》中有关于赤小豆栽培技术的详细记载。苏联学者H.N互维洛夫经过考察研究,在1935年《育种的理论基础》一文中指出小豆起源于中国,喜马拉雅山一带尚有小豆的野生种和半野生种存在;杨人俊、韩亚光(1994)对其从辽宁省境内发现的野生赤小豆从形态特征、分布及其生态环境、野生赤小豆与赤小豆之问的杂交试验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以文字的形式论证了野生赤小豆在中国的存在。近年在云南、山东、湖北、陕西等地均发现并采集到小豆的野生种及半野生种类型,且中国栽培资源形态多样丰富。
赤小豆主要栽培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近年,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巴西、刚果、新西兰及美国赤小豆的生产正迅速崛起,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种植赤小豆。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组织的资源考察与搜集活动分别在辽宁、河北、天津、山东、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等地搜集到类型丰富的野生赤小豆资源,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是赤小豆起源地的观点。20世纪80年代初,赤小豆主要以农家栽培品种为主,80年代中期以来,河北、北京、吉林、黑龙江、辽宁、江苏等地先后开始杂交育种和系统选育,培育出了一批优良赤小豆品种,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行业科研专项等项目资助下,育成了–手tt通过国家及省级鉴定的新品种,并成为赤小豆的主栽品种。目前,除个别高寒山区外,赤小豆在中国各地均有种植,并形成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