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314258
1.知名作者。蔡继明教授身兼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责任教授、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央统战部联络员等数职,在学术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本书是其有关中国的城市化的*研究成果。
2.热门话题。本书并非仅仅对我国城市化历程进行了梳理总结,而是进行了相关的拓展和深入的探讨,对三农问题、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特色小镇建设、小产权房治理等多个有关国计民生的热门话题均有详实分析。
3.观点鲜明。“农民工市民化不可阻挡”“小产权房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合法入市”等观点明确、立场清晰。作者在书中剖析背后原因,剑指当前问题,直言解决方案,不吞吞吐吐,不扯皮藏掖,体现了一位大学教授和人大代表应有的责任感和担当。
如何破解中国的三农难题?
城市化太快了还是不够快?
大城市太大了还是不够大?
小产权房合情合理合法吗?
……
以工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城市化从中扮演什么角色?
本书是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关于中国城市化的*学术研究成果。作者在书中论证了中国城市化的功能定位,阐明了中国城市化的模式选择,预测了未来30年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
目录:
前言 走出“三农”困境的路径选择 / 001
第1 章 我国长期陷入“三农”困境的根源
——户均土地规模超小 / 001
1.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 002
1.2 农村扶贫任重而道远 / 004
1.3 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待大幅度提高 / 006
1.4 农地经营规模狭小阻碍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 012
第2 章 试解“三农”难题的思路和方式 / 025
2.1 农业产值的投资弹性趋于下降 / 026
2.2 农业税减免效应大都被抵消 / 027
2.3 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工业化道路走到了尽头 / 029
2.4 进城不落户的半城市化不可持续 / 032
2.5 新农村建设治标不治本 / 033
2.6 乡村振兴战略何以奏效? / 039
2.7 城市化是实现农地规模经营的必要条件 / 043
第3 章 城市化是破解“三农”难题的关键 / 047
3.1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伴生物和助推器 / 047
3.2 城市化是缓解人地矛盾、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前提 / 048
3.3 城市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 050
3.4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 052
3.5 中国的城市化对世界的影响 / 056
第4 章 我国城市化现状和近期目标 / 058
4.1 与城市化相关的概念 / 059
4.2 我国城市化现状的基本判断 / 070
4.3 我国实际城市化率的测度 / 075
4.4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目标:2020 / 104
第5 章 大城市优先发展与城市化空间合理布局 / 106
5.1 人口向大城市集聚是普遍规律 / 107
5.2 中国人口长期向大城市集聚 / 110
5.3 优先发展大城市的理由 / 119
5.4 大城市病不是因为城市大 / 121
5.5 我国大中小城市的合理布局 / 129
第6 章 特色小镇建设:国际经验与我国实践 / 132
6.1 特色小镇建设的国际经验 / 133
6.2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41
6.3 进一步规范特色小镇建设的建议 / 146
第7章 城市化路径选择—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自主 / 150
7.1 城市:生产功能与分配功能统一的制度空间 / 150
7.2 政府主导型城市化:生产导向与财富扩张 / 152
7.3 农民自主型城市化:财富分享与共同富裕 / 156
7.4 两种城市化模式的比较 / 162
7.5 结论及政策建议 / 166
第8 章 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合理分摊机制 / 172
8.1 被高估的农民工市民化成本 / 173
8.2 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再估算 / 176
8.3 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合理分摊机制 / 186
第9 章 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总量和结构调整 / 190
9.1 我国城镇人口增长与土地扩张关系的真相 / 190
9.2 城镇建设用地在地区、城市之间配置失衡 / 197
9.3 城镇用地结构配置失衡 / 203
9.4 提高规划城镇人均用地标准,优化区域分布和结构 / 207
第10 章 城中村改造与小产权房治本之策 / 209
10.1 喧嚣都市中的村庄:城中村 / 209
10.2 积重难返的小产权房 / 215
10.3 城中村改造和小产权房治本之策 / 223
第11 章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及实现机制 / 230
11.1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和结构 / 231
11.2 农村建设用地构成及利用现状 / 243
11.3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效应 / 253
11.4 改进增减挂钩政策的措施 / 267
第12 章 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保障和政策体系 / 276
12.1 跨越2020 年的城乡融合发展展望 / 276
12.2 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保障 / 280
12.3 建立健全政策体系 / 298
参考文献 / 303
后记 / 318
前言:走出“三农”困境的路径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围绕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一直存在两条思路的争论:一是就农业论基础、就农村谈振兴、就农民讲致富;二是主张用工业化引领农业现代化、用城市化消除农村贫困化、用减少农民解放农民。而政府在破解“三农”难题、推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导向上,也先后经历了依靠农业剩余积累发展工业、引导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工业化、允许农民进城但不保障落户的半城市化,以及减免农业税和建设新农村等过程,2017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本书认为,“三农”问题之所以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本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增收困难,而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户均土地规模过于狭小:我国农村户均土地不过8 亩(5 333平方米),在世界各国农地经营主体中属于超小规模—我国农村户均土地规模不仅不能和超大土地经营规模的美国(相当于我国的313倍)、澳大利亚(相当于我国的7 554倍)等农业大国相比,也不能和同等气候条件和同样人多地少的日本(是我国的3.83倍)、韩国(是我国的2.7倍)相比。面对如此狭小的农地经营规模,指望农民通过从事农业生产脱贫致富奔小康,无异于天方夜谭,因为就我国目前农业技术水平而言,从事粮食种植的农户,每亩纯收入只有500元左右,以农村户均常住人口3人计,人均年收入不过1 443元,远低于我国现阶段确定的绝对贫困
化水平。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唯一的途径是减少农民,把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并通过城市化把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市民,伴随着这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从事农业生产的户均土地规模才能逐步扩大,从而最终实现土地的规模经济,使务农的人均收入与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大体相等。由此可见,只有遵循上述第二条思路,即用工业化引领农业现代化、用城市化消除农村贫困化、用减少农民解放农民,城乡发展才能逐步趋于均衡,“三农”问题才有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而我国目前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农村还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城市化水平还不够高,速度也不够快,当务之急是要抓住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即人地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即给定农地存量前提下农业人口过多,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消除农民工进城落户的制度障碍,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偏离了这条唯一正确的途径,任何脱离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脱离了农地规模经营的实现、脱离了城市化进程,就农业论基础、就农村谈振兴、就农民讲致富,都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最终会固化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延缓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本书正是围绕上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思路展开分析讨论。全书共12 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证我国城市化的功能定位,包括第1—4章,着重阐述了城市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对于破解“三农”难题、推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
其中第1章揭示了 “三农”问题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农村人地矛盾,即农户土地经营规模过于狭小,从而导致务农收入难以大幅度提高。第2—3章阐明了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第4章分析了我国城市化的现状,根据本书提出的方法对我国城市化真实水平进行了测度,从而指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刻不容缓。
第二部分阐明我国城市化的模式选择,包括第5—11 章。其中第5章揭示了大城市(包括特大和超大城市)优先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第6章介绍了国外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并分析了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强调特色小镇建设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和现实条件,
不能一窝蜂,也不能作为推进城市化的主导方式;第7章讨论城市化的路径选择,揭示了政府主导城市化的弊端,提出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与农民自主的城市化路径;第8章强调通过市场化改革与成本的合理分摊,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远不如有关学者和地方政府所估计的那么高,地方政府没有理由借此抵制农民工进城落户;第9章分析了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偏低以及在地区之间和城市内部结构配置失衡现象,提出了调整优化的建议;第10—11章讨论了如何在保持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前提下推进城中村改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及结余指标跨省交易等问题。
第三部分即第12章预测了未来30年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阐明了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需要什么样的制度保障和政策体系支持。在制度层面上,需要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和财政金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乡社会共治善治体制机制;政策层面上,则需要健全财政支持政策,构建城乡普惠的金融服务体系,改善金融服务监管体制。
毫无疑问,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关键是要形成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特别是土地资源在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和乡村之间、城市内部和乡村内部的合理配置,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则是当前加快农地流转集中和农民工市民化的最重要的制度保障,笔者将在后续完成的著作中专门探讨这个问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