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5415494丛书名: 人生法则系列译丛
编辑推荐
那些生活一帆风顺的人,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快乐生活秘诀呢?《生活的106条黄金法则(第2版)》作者理查德·坦普勒为我们介绍了106条生活的黄金法则。包括:个人法则、伴侣关系原则、亲情与友情法则、社会法则四部分。本书通俗易懂,妙语连珠,简洁精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生活管理手册。
内容简介
那些生活一帆风顺的人,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快乐生活秘诀呢?《生活的106条黄金法则(第2版)》作者理查德·坦普勒为我们介绍了106条生活的黄金法则。这些法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什么秘密或深奥的大道理,它们完全基于作者对那些快乐和成功人士的观察所得。只要我们遵循这些简单的法则,很快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能如我们所愿,并逐渐摆脱生活中的不如意,成为一个更快乐、更明智的人。
目 录
导言
第一部分 个人法则
法则1 保持低调
法则2 智慧和年龄无关
法则3 接受现实
法则4 接受自己
法则5 要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
法则6 为有意义的事而努力
法则7 灵活思考
法则8 关注外面的世界
法则9 远离魔鬼,和天使站在一起
法则10 只有死鱼才会顺水而
法则11 不要大吵大叫
法则12 当自己的顾问
法则13 无须害怕、惊讶、犹豫和怀疑
法则14 我曾经要是那样做该多好——但现在我要……
法则15 可以放弃
法则16 数到十——或者想个笑话
法则17 改变你可以改变的,学会放弃
法则18 把事情做到最优,而不是次优
法则19 不要事事追求完美
法则20 拥有梦想
法则21 如果你想从桥上跳下去,首先你要知道水有多深
法则22 不要总沉溺过去
法则23 不要活在将来
法则24 好好过活——岁月飞逝
法则25 保持一致性
法则26 穿着得体
法则27 拥有信仰
法则28 每天为自己留一点时间
法则29 为生活制订计划
法则30 具有幽默感
法则31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法则32 人生有点像广告
法则33 走出安逸
法则34 学会问问题
法则35 保持高贵
法则36 有强烈的情感很正常
法则37 坚守信念
法则38 你不可能什么都懂
法则39 掌握快乐的源泉
法则40 生活就像比萨
法则41 和高兴见到你的人或物在一起
法则57 说不出好话就不说
第二部分 伴侣关系原则
法则58 求同存异
法则59 允许你的爱人做自己
法则60 友善待人
法则61 你想做什么?
法则62 率先道歉
法则63 花心思取悦对方
法则64 知道何时倾听,何时行动
法则65 对生活充满激情
法则66 高品质性生活
法则67 保持沟通
法则68 尊重伴侣的隐私
法则69 确认彼此的人生目标一致
法则70 对待伴侣要胜于你最好的朋友
法则71 知足是崇高的目标
法则72 夫妻不必遵循相同的行为标准
第三部分 亲情与友情法则
法则73 要做就做最好的朋友
法则74 为心爱的人花点时间
法则75 放手让你的孩子犯错吧
法则76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法则77 放过你的孩子
法则78 绝对不要借钱给他人,除非你已做好不要的准备
法则79 保持沉默
法则80 没有坏孩子
法则81 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身边人
法则82 给孩子一点责任
法则83 孩子需要离开你走出去
法则84 接纳孩子的朋友
法则85 在父母心中我们永远是小孩
法则86 做称职的父母
第四部分 社会法则
法则87 我们是如此类似
法则88 学会宽容
法则89 乐于助人
法则90 创造双赢空间
法则91 与积极向上的人为伍
法则92 分享你的时间和知识
法则93 积极投身社会
法则94 保持高尚的道德
法则95 不能强加于人
法则96 将自己和别人比较
法则97 做好你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法则98 要考虑你生活中所作所为的长远影响
法则99 做好本职工作
法则100 要知道你正在做的事情的危害
法则101 向上提升,而非向下堕落
法则102 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
法则103 历史将如何评价我们
法则104 环保并非一蹴而就
法则105 学会回报
法则106 找到属于自己的准则
第一部分 个人法则
法则1 保持低调
法则2 智慧和年龄无关
法则3 接受现实
法则4 接受自己
法则5 要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
法则6 为有意义的事而努力
法则7 灵活思考
法则8 关注外面的世界
法则9 远离魔鬼,和天使站在一起
法则10 只有死鱼才会顺水而
法则11 不要大吵大叫
法则12 当自己的顾问
法则13 无须害怕、惊讶、犹豫和怀疑
法则14 我曾经要是那样做该多好——但现在我要……
法则15 可以放弃
法则16 数到十——或者想个笑话
法则17 改变你可以改变的,学会放弃
法则18 把事情做到最优,而不是次优
法则19 不要事事追求完美
法则20 拥有梦想
法则21 如果你想从桥上跳下去,首先你要知道水有多深
法则22 不要总沉溺过去
法则23 不要活在将来
法则24 好好过活——岁月飞逝
法则25 保持一致性
法则26 穿着得体
法则27 拥有信仰
法则28 每天为自己留一点时间
法则29 为生活制订计划
法则30 具有幽默感
法则31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法则32 人生有点像广告
法则33 走出安逸
法则34 学会问问题
法则35 保持高贵
法则36 有强烈的情感很正常
法则37 坚守信念
法则38 你不可能什么都懂
法则39 掌握快乐的源泉
法则40 生活就像比萨
法则41 和高兴见到你的人或物在一起
法则57 说不出好话就不说
第二部分 伴侣关系原则
法则58 求同存异
法则59 允许你的爱人做自己
法则60 友善待人
法则61 你想做什么?
法则62 率先道歉
法则63 花心思取悦对方
法则64 知道何时倾听,何时行动
法则65 对生活充满激情
法则66 高品质性生活
法则67 保持沟通
法则68 尊重伴侣的隐私
法则69 确认彼此的人生目标一致
法则70 对待伴侣要胜于你最好的朋友
法则71 知足是崇高的目标
法则72 夫妻不必遵循相同的行为标准
第三部分 亲情与友情法则
法则73 要做就做最好的朋友
法则74 为心爱的人花点时间
法则75 放手让你的孩子犯错吧
法则76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法则77 放过你的孩子
法则78 绝对不要借钱给他人,除非你已做好不要的准备
法则79 保持沉默
法则80 没有坏孩子
法则81 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身边人
法则82 给孩子一点责任
法则83 孩子需要离开你走出去
法则84 接纳孩子的朋友
法则85 在父母心中我们永远是小孩
法则86 做称职的父母
第四部分 社会法则
法则87 我们是如此类似
法则88 学会宽容
法则89 乐于助人
法则90 创造双赢空间
法则91 与积极向上的人为伍
法则92 分享你的时间和知识
法则93 积极投身社会
法则94 保持高尚的道德
法则95 不能强加于人
法则96 将自己和别人比较
法则97 做好你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法则98 要考虑你生活中所作所为的长远影响
法则99 做好本职工作
法则100 要知道你正在做的事情的危害
法则101 向上提升,而非向下堕落
法则102 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
法则103 历史将如何评价我们
法则104 环保并非一蹴而就
法则105 学会回报
法则106 找到属于自己的准则
在线试读
法则11不要大吵大叫我曾在不同场合大吼大叫,但事后都会感到后悔不已。我的家庭氛围很热烈,大吵大叫是我们家的生活方式之一,也是唯一能让家人听到、关注你或给予回应的方式。混乱吗?是的。是噪音吗?是的。
有帮助吗?很可能一点都没有。
我的一个孩子可能就遗传了大声叫嚷的基因,十分擅长大声说话。大吵大叫往往有传染性,其诱惑性就是吸引人加入。好在这条法则是不要动辄就大吵大叫,所以我有了免责条款。如果对方先对你大吵了,我就可以大声去反击,但我会尽量不去那样做。对我来说,任何形式的大声吵闹都是不好的,这是失去自我控制力、没理的表现。
一个牧师的孩子曾读了他父亲的布道讲义,在页面的空白处这个孩子写道:“在这里大声叫嚷的话,说服力就会大打折扣。”我觉得这句话是对大吵大叫后果很准确的总结。
然而我叫嚷过许多次,但是每次之后我总会后悔。有次在外面吃过饭后,我因为一个坏了的影碟机而在繁华街道的一家电器连锁店里大吵大叫,当时我倒是为我的所作所为感觉很痛快,但事实上那样很不好。因此,在内心深处我总对自己感到很羞愧。
大声叫嚷的话,说服力就会大打折扣。
如果你像我一样,也继承了吼叫的基因该怎么办呢?我发现有时要想避免去发火我只有去回避。这的确挺难的,特别是在你自认为有理由的情况下。很多事情都会让我们觉得大吼大叫才是达成目的的方法,很多状况下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失去理智而为所欲为,然而我们是跟活生生的人共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大声不代表有理——即使是对方先惹到我们。
在两种情况下人们会发脾气:情有可原和故意的。第一种情况比如:开车时不小心压到别人的脚并且拒绝道歉或承认错误,在这种情况下被压者完全有理由对你发火或大叫大嚷。第二种情况比如:人们就是在用愤怒来为所欲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上的讹诈。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视若无睹,或以更坚定的立场控制场面,但不要大吵大闹地回击别人。
我也知道在许多状况下,生气理所当然——像小狗偷吃了东西;孩子们不整理他们的房间;你的电脑再次发生故障但维修中心不能很快给予维修;当地的小无赖总是在你院墙上乱涂乱画;无数次地尝试你还是接不通线路;在走到交款台正要交款时,收款员却拿出了停止营业的牌子;有些人故意误解你的意图等等。
可以让情绪失控的例子多不胜枚举,但是如果你简单地把“我不再大吼大叫”作为一条法则,你就会发现控制你的脾气是件多么简单的事。我们都碰到过一些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会保持冷静的人,这些人很容易被信任、让人可以依靠、会赢得别人的尊敬和受到重用,冷静的人才能走更长远的路。
法则12当自己的顾问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自己智慧的源泉,这就是所谓的直觉。倾听自己的直觉是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是从识别内心细微的感觉或清楚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开始的。这是种不可思议、平缓且安静的声音,在寂静并专注时才能听到。
你也可以把直觉称为良知,当你做了坏事,内心深处就会感到不安。你总能意识到你应去道歉、补救和改正。你知道该如何正确地处理,我也知道你了解这些,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是无法避免的。
你知道该如何正确地处理,我也知道你了解这些,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是无法避免的。
一旦你开始去聆听内心的声音或去体会内心的感觉,你将会从中受益匪浅。这比一双站在你肩膀上,没有思考能力的鹦鹉,只会反复念“你又做错了,又错了”要更有意义。关键问题在于你什么时候能找到你的直觉,在做每件事之前让直觉告诉你是否做得正确。
要做一件事情之前,试着先接受内心良知的检视,并想一下会得到什么回应。一旦习惯,你就会发现这样做并不难。
做每件事前都假设你身边有一个纯洁的孩子,你要向他解释你要做的事情,想象一下他可能会问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和坏处?我们应该这么做吗?”——然后务必回答这些问题。
只有这样,你才会找出问题,然后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也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你已经知道必须知道的一切。
注意,问题的答案都在这儿。如果你准备找个信得过的个,人顾问,谁是最好的人选?当然是你自己了,这样讲有这样讲的道理,你对所有关于你自己的事实、经历和知识了如指掌,没有人能像你一样走到你内心的深处。
有一点要说明一下,我所说聆听,这并不是说要去听从你大脑的想法,因为那总是愚蠢和疯狂的制造地。我指的是一种更平静安稳的声音。对于有些人来讲这是一种感觉而不是声音——这有时叫做内心直觉。即使你称那是种声音,但这种声音许多的时候是不出声的——不像我们头脑中不停扯出的想法——如果它发出声音,也很容易被淹没在连串的思绪之中。
良知并不能帮助我们预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你并不能预知哪匹马会以3分30秒的成绩在切普斯托马赛上取胜;你也不能猜到哪个球员能在足球总决赛上得分。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要能回答这些问题:你要做什么?你要做什么决定?为什么我们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如果你问一下自己,早就知道答案了。
……P38-43
有帮助吗?很可能一点都没有。
我的一个孩子可能就遗传了大声叫嚷的基因,十分擅长大声说话。大吵大叫往往有传染性,其诱惑性就是吸引人加入。好在这条法则是不要动辄就大吵大叫,所以我有了免责条款。如果对方先对你大吵了,我就可以大声去反击,但我会尽量不去那样做。对我来说,任何形式的大声吵闹都是不好的,这是失去自我控制力、没理的表现。
一个牧师的孩子曾读了他父亲的布道讲义,在页面的空白处这个孩子写道:“在这里大声叫嚷的话,说服力就会大打折扣。”我觉得这句话是对大吵大叫后果很准确的总结。
然而我叫嚷过许多次,但是每次之后我总会后悔。有次在外面吃过饭后,我因为一个坏了的影碟机而在繁华街道的一家电器连锁店里大吵大叫,当时我倒是为我的所作所为感觉很痛快,但事实上那样很不好。因此,在内心深处我总对自己感到很羞愧。
大声叫嚷的话,说服力就会大打折扣。
如果你像我一样,也继承了吼叫的基因该怎么办呢?我发现有时要想避免去发火我只有去回避。这的确挺难的,特别是在你自认为有理由的情况下。很多事情都会让我们觉得大吼大叫才是达成目的的方法,很多状况下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失去理智而为所欲为,然而我们是跟活生生的人共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大声不代表有理——即使是对方先惹到我们。
在两种情况下人们会发脾气:情有可原和故意的。第一种情况比如:开车时不小心压到别人的脚并且拒绝道歉或承认错误,在这种情况下被压者完全有理由对你发火或大叫大嚷。第二种情况比如:人们就是在用愤怒来为所欲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上的讹诈。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视若无睹,或以更坚定的立场控制场面,但不要大吵大闹地回击别人。
我也知道在许多状况下,生气理所当然——像小狗偷吃了东西;孩子们不整理他们的房间;你的电脑再次发生故障但维修中心不能很快给予维修;当地的小无赖总是在你院墙上乱涂乱画;无数次地尝试你还是接不通线路;在走到交款台正要交款时,收款员却拿出了停止营业的牌子;有些人故意误解你的意图等等。
可以让情绪失控的例子多不胜枚举,但是如果你简单地把“我不再大吼大叫”作为一条法则,你就会发现控制你的脾气是件多么简单的事。我们都碰到过一些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会保持冷静的人,这些人很容易被信任、让人可以依靠、会赢得别人的尊敬和受到重用,冷静的人才能走更长远的路。
法则12当自己的顾问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自己智慧的源泉,这就是所谓的直觉。倾听自己的直觉是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是从识别内心细微的感觉或清楚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开始的。这是种不可思议、平缓且安静的声音,在寂静并专注时才能听到。
你也可以把直觉称为良知,当你做了坏事,内心深处就会感到不安。你总能意识到你应去道歉、补救和改正。你知道该如何正确地处理,我也知道你了解这些,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是无法避免的。
你知道该如何正确地处理,我也知道你了解这些,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是无法避免的。
一旦你开始去聆听内心的声音或去体会内心的感觉,你将会从中受益匪浅。这比一双站在你肩膀上,没有思考能力的鹦鹉,只会反复念“你又做错了,又错了”要更有意义。关键问题在于你什么时候能找到你的直觉,在做每件事之前让直觉告诉你是否做得正确。
要做一件事情之前,试着先接受内心良知的检视,并想一下会得到什么回应。一旦习惯,你就会发现这样做并不难。
做每件事前都假设你身边有一个纯洁的孩子,你要向他解释你要做的事情,想象一下他可能会问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和坏处?我们应该这么做吗?”——然后务必回答这些问题。
只有这样,你才会找出问题,然后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也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你已经知道必须知道的一切。
注意,问题的答案都在这儿。如果你准备找个信得过的个,人顾问,谁是最好的人选?当然是你自己了,这样讲有这样讲的道理,你对所有关于你自己的事实、经历和知识了如指掌,没有人能像你一样走到你内心的深处。
有一点要说明一下,我所说聆听,这并不是说要去听从你大脑的想法,因为那总是愚蠢和疯狂的制造地。我指的是一种更平静安稳的声音。对于有些人来讲这是一种感觉而不是声音——这有时叫做内心直觉。即使你称那是种声音,但这种声音许多的时候是不出声的——不像我们头脑中不停扯出的想法——如果它发出声音,也很容易被淹没在连串的思绪之中。
良知并不能帮助我们预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你并不能预知哪匹马会以3分30秒的成绩在切普斯托马赛上取胜;你也不能猜到哪个球员能在足球总决赛上得分。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要能回答这些问题:你要做什么?你要做什么决定?为什么我们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如果你问一下自己,早就知道答案了。
……P38-43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