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5093198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三十八军、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是东北野战军所辖的三支王牌军,有“东北野战军三只虎”之称,身经百战。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们又奉命入朝,成为我人民志愿军的中坚力量。
权威性和珍贵性——作者是军界人士,掌握一手资料!
作者是军界资深人士,曾亲身参与抗美援朝战争并担任重要职务。普通作者能掌握的资料和他们掌握的资料相比,完全不是一个层次!
独特性和真实性——军人视角,真实经历!
本书从军人的视角,描写军人的真实经历、感悟,不是虚构的小说、电影,书中讲述的是他们和战友曾经在战场上流过的血!
作者亲身参与抗美援朝战争,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理解和态度与没有经历过真正战争的人完全不一样!
市面上大部分书是笔杆子写出来的,这本书是枪杆子写出来的!
更有冲击力,更吸引眼球!
市场上军事书常有,军人写的军事书不常有,担任重要职位的军人写的军事书更稀有!腰封的宣传语结合了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东北野战军三只虎”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书了解抗美援朝的历史,透过真实的战斗情景来感悟“三只真老虎”的“真”以及“帝国主义纸老虎”的“假”,也希望读者能够将志愿军的精神埋在心底:中国人不接受帝国主义的强权和威胁!任何帝国主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不合理的事,都不能一笔带过!他们需要知道,做错事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代价要么是血,要么是命!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规模*的一次现代化战争,双方投入兵力近200万左右。朝鲜国土只有22万平方公里,但美国使用的武器数量超过二次大战,包括歼击机、强击机、B52轰炸机、坦克、大炮、凝固汽油弹、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 本书展现了三十九军这支英雄部队在朝鲜战场上英勇杀敌的1000个日日夜夜。 那一次又一次艰难残酷的战役战斗的惊人场面在人们面前再现;那一个又一个热爱祖国、热爱朝鲜人民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可爱的人”在向人们走来;那一件又一件生动感人、催人泪下的历史故事在向人们诉说……
三十九军是在中国党领导下的自红军诞生之日组建至今完整保存下来的一支英勇善战的老部队,以善于打硬仗、打恶仗而闻名全军全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是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军的主力之一。在朝鲜战场上,这个军又是志愿军的主力之一。
编者的话 1
章 出 兵 1
第二章 是战争就会有流血 17
第三章 首战告捷 2 7
第四章 活捉黑人连 87
第五章 目标——平壤 115
第六章 跨过三八线 131
第七章 局部牺牲 177
第八章 号声退强敌 187
第九章 解放汉城 203
第十章 奇兵穿插 215
第十一章 天助志愿军 241
第十二章 历尽艰辛 重返部队 267
第十三章 水淹美军陆战队 277
第十四章 接见 293
第十五章 步兵陷危境 炮兵解燃眉 301
第十六章 代表团的殊荣 313
第十七章 炮震敌胆 323
第十八章 坑道战 335
第十九章 击碎的“空中优势” 353
第二十章 红旗插上老秃山 369
第二十一章 不幸之中有万幸 383
第二十二章 战术反击战的胜利 389
第二十三章 士气高涨 405
第二十四章 安息吧 战友 417
后 记 433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即将近来60周年之际,当年首批入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军长,原军委炮兵副司令员吴信泉经过多年酝酿和准备,呕心沥血反复修改而写成的《三十九军在朝鲜》一书终于再版了。这是值得欣慰的事情,也是值得祝贺的事情。
翻开这部长篇战争纪实巨著,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这支英雄的部队在朝鲜战场上那艰苦卓绝的1000个日日夜夜光彩夺目的画卷。那一次又一次艰难残酷的战役战斗的惊人场面在人们面前再现;那一个又一个热爱祖国、热爱朝鲜人民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可爱的人”在向人们走来;那一件又一件生动感人、催人泪下的历史故事在向人们诉说……三十九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自红军诞生之日组建至今完整保存下来的一支英勇善战的老部队,以善于打硬仗、打恶仗而闻名全军全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是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军的主力之一。在朝鲜战场上,这个军又是志愿军的主力之一。
本书次向世人披露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具有历史意义的范例和三十九军对赢得朝鲜战争所做出的特有贡献:一是,在出国仗中,个打败了从未吃过败仗,号称美国的王牌军骑一师,开创了歼灭美军现代化装备的一个建制团和伪军一个团的战绩;一个装备落后的连队歼灭美军现代化装备的一个连,这是独一无二的;在战场上一次就缴获美军4架飞机,是的。二是,在第二次战役中,以军事打击和政治瓦解相结合,一个连在战场上活捉美军一个黑人连,逼得美军改变了白人黑人分开的编制。三是,解放朝鲜平壤和汉城(汉城是同我志愿军五十军和朝鲜人民军一军团并肩解放的),主席亲自为收复平壤撰写了新华社的新闻报道,打到朝鲜南端的水源。四是,在第四次战役中,我一个师歼敌3300余人,这是志愿军在一次战役中歼敌多的师。五是,连续参加一至五次战役历时7个月的全过程,后全军撤出阵地进行休整。六是,在阵地防御战中,在兄弟部队防炮洞和短坑道的基础上,创造了以坑道为核心结合各种野战工事的坚固防御阵地体系,完善了以长期作战为中心的能打仗、能工作、能生活的阵地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了地下长城的优势,大量地杀伤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七是,争取战场主动权扩占阵地,主动实施战术反击,是攻占敌人阵地并能巩固阵地多的一个军。八是,实行人道主义,在战场上主动释放被俘的美军的伤病员,在国际上引起极大的反响,受到党中央、的表扬。九是,一个师高射炮营在阳德兵站不仅白天把美国飞机打得不敢来了,而且开创了在夜间无探照灯、无雷达的条件下击落敌机多架次的惊人奇迹。十是,后勤战线功绩卓著,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供应物资5.6万吨等于2.8万辆汽车的运输量,满足了部队作战的需要和生活的改善。此外,还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范例,不胜枚举。这些,也就是三十九军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大战场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的缩影,也是三十九军在几次大战役中所显示出来的主要特点。
本书的作者吴信泉将军率领三十九军出国作战时只有38岁。全军指战员在异国战场上面对的敌人,不是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的残兵败将,一仗可以消灭几个师几万人,而是世界上强大的美帝国主义现代化军队,其中有百年历史的南北战争中的“王牌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常胜军”。然而,富有实战经验的吴信泉军长,无论是在首战云山中发现美军和伪军正在换防,不顾炮兵主力尚未进入阵地,果断地提前两小时向敌人发起进攻,指挥8个团(欠一个团)从三面包围云山之敌,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晕头转向,还是在突破“三八线”的战役中,一面大胆地指挥主攻师转入地下隐蔽,一面巧妙地组织一个团进行佯攻,把敌人火力吸引过来,掩护主攻师胜利地突破临津江,都表现了非凡的胆略和军事才能,以及卓越的指挥艺术。书中还有一个精彩的场面,即水淹美军陆战队的战法:他发现华川湖水库蓄水量很大,先组织部队把大堤上的闸门全部关闭,提高水库的水位。当美军进入阵地战斗打响之前,他又指挥部队把大堤上的闸门全部打开。结果,大水冲垮了美军一个炮兵阵地,冲光了帐篷,冲毁了公路,美军前进受阻……谁读到这里,都会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书中既有气势雄伟的战役战斗,又有平凡细小的动人故事;既写了三十九军的胜利,又写了所遭受的挫折。尤其是以大量的章节,既讴歌了一大批英勇善战、奋不顾身、前赴后继的英雄人物,又真实地再现了他们那些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悲壮事迹。全书内容丰富,史料众多,描写详细,文笔流畅,生动感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很强的可读性。
作为二战后规模现代化战争的朝鲜战争虽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人们记忆犹新,那场战争的艰苦程度和残酷程度是罕见的。
老将军吴信泉的这部著作,既回顾历史,缅怀先烈,又激励后人,教育后代。是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教材。同时,也是推动我军现代化建设,*队广大指战员难得的教科书。应该说,这也是吴信泉老前辈留给我们的一份极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这一代和我们的后代,不要忘记这场战争,不要忘记在这场战争中做出贡献和英勇献身的老前辈。我们一定要珍惜它、爱读它,当作促进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
我对撰写三十九军抗美援朝回忆录已经酝酿好几年了。为什么要写这个回忆录呢?,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规模的一次现代化战争,双方投入兵力近200万左右。朝鲜国土只有22万平方公里,但美国使用的武器数量超过二次大战,包括歼击机、强击机、B52轰炸机、坦克、大炮、凝固汽油弹、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除原子弹以外,所有的武器都用上了。而我们仅用步兵和炮兵对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陆、海、空三军。后,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失败而告结束,这是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值得骄傲的一页。在这场战争中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对未来的反侵略战争和我军的现代化建设,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第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是党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缔造的军队,旷继勋、吴焕先、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黄克诚、郭述申等都曾是我们这个军的卓越的领导人。这个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有功的部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优良战斗作风的部队。它英勇善战,战必胜,攻必克,守必坚,追必猛,没有打不败的敌人,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把三十九军广大指战员的英雄业绩如实地记载下来,以教育后人,启迪未来,是有重要意义的;第三,我在这个部队工作时间较长,从1935年冬由中央红军调到这支部队的前身红十五军团起,到1953年离开,有18年的历史。三个师我都工作过,直至任军长兼政委。因此,宣扬三十九军的英雄业绩是我责无旁贷的任务。但是,过去因战争环境的限制和工作繁忙,我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特别可惜的是许多牺牲的英雄人物的名单没有保留下来,使他们成了无名英雄。如果三十九军烈士名单能够无一遗漏地镶刻在丹东抗美援朝烈士纪念塔上,那该多么好啊!这是我一生的遗憾之事。现在,借写回忆录机会,弥补于万一,以了却我长久以来的心愿。要特别提到的是,我写这本回忆录的基本出发点是突出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突出彭德怀同志的英明指挥,突出三十九军广大指战员,特别是长眠在朝鲜土地的烈士们浴血奋战、勇于献身的伟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我是个历史见证人,在彭总的领导下,我和当时先后在这支部队指挥作战的同志:徐斌洲、李雪三、谭友林、沈启贤、吴国璋、张竭诚等,只是根据志司和彭总的意图,靠集体的领导和智慧,做了一些工作,团结全军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
经过几年的准备,到1987年,我已收集整理了近百万字的原始材料,写出了初稿,打印出来发给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同志征求意见,并请他们提供材料。在1988年1月的三十九军军史座谈会和11月抗美援朝座谈会上,当年参加抗美援朝的军、师、团领导,机关工作人员和部队战斗英雄聚集一堂,共同回忆,核实了许多问题,增加了许多生动的材料。一些同志将自己珍藏的日记和撰写的抗美援朝回忆文章提供出来,这些,对写这本书是有极大帮助的。
1989年4月我写出第二稿。1991年2月确定此书由王照运同志帮助整理。在此,我谨向对本书的写作和出版给予热情帮助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是:徐斌洲、李雪三、谭友林、贺大增、沈启贤、张竭诚、石瑛、汪洋、任茂如、颜文斌、张峰、陈绍昆、王扶之、韩曙、彭仲韬、薛复礼、赵先顺、朱恒兴、李刚、程国璠、徐鹏、高克、王国英、耍清川、姜石修、汪明德、李兆书、王秀法、左勇、杜博、孙祥华、赵志立、傅秉耀、马盛林、谭乃达、高殿成、罗友礼、李东恒、刘振普、郑仕华、董仕夫、俞惠如。特别是王照运同志在整理过程中,采访了许多人,花费了许多心血,在此深表感谢。
本书情节力求真实,实事求是。但因年代久远,难免有偏差或遗漏之处,希望三十九军的老同志、老战友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吴信泉
1991年2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