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805402
本书是作者二十年不懈参悟《楞严经》的结晶。作者以现代的思维方式,拨开传统佛经艰深晦涩文字的迷雾,打开了一扇直视楞严奥义的“窗口”,对七处征心、十番显见做出了清晰透彻的解析,彻悟不生不灭的究竟义理。本书为解悟《楞严经》提供了全新视角,为“明心见性”打通了现代修证的通路。
古往今来,历代高僧大德对《楞严经》倍加推崇,甚至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世间糟粕书”的评语。《楞严经》是佛祖释迦牟尼讲解如何明心见性的*清楚、*通透、*究竟彻底的经典。特别是《楞严经》*、二卷中,佛陀以缜密的“七处征心、十番显见”的方式,指示出“心”之所在,让众生认识到宇宙生命的究竟实相,从而获得了对烦恼苦和生死苦的彻底解脱!然而,由于《楞严经》文字和义理均过于艰深难懂,自古以来能够真正理解其究竟奥义者少之又少。
后附目录与试读章节
目录
章:征心缘起
第二章:一处征心:心不在内
第三章:二处征心:心不在外
第四章:三处征心:心不潜藏根里
第五章:四处征心:心不在内外明暗之间
第六章:五处征心:心不在随所合处
第七章:六处征心:心不在根尘之中
第八章:七处征心:心不在无所著处
第九章:一番显见:显见是心
第十章:二番显见:显见不动
第十一章:三番显见:显见不灭
第十二章:四番显见:显见不失
第十三章:五番显见:显见无还
第十四章:六番显见:显见不杂
第十五章:七番显见:显见无碍
第十六章:八番显见:显见不分
第十七章:九番显见:显见超情
第十八章:十番显见:显见离见
段经文:【原文】 “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讲解】 “假若你真的看到了一个‘我不去看这个物象时在另外一个地方单独存在的一个能见之性’,那么这个能见之性,自然就不是一个不可被看到的形象,那么它必然是一个以物象方式存在的 形体。” “然而,若你在‘我不去看物象’时,又看不到一个单独存在的能见之性的物象形体,那么这个能见之性自然就是无形体的,是非物象的,既然是非物象的,它又怎么不是你的真心呢?”
第二段经文:【原文】“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讲解】“比如说,你捏住眼睛在月亮旁边就会看到第二月,这个‘第二月’不是在天空中实际存在的,只是在你心里看到的月亮幻影, 而你怎么能说第二月是天空中存在的第二个实有的月亮呢?你怎么能说‘第二月’不是真月映现出的幻影呢?” 同等比喻为:你怎么能说,你现在的身心是真实存在的第二个阿难呢?你怎么能说你现在的身心及虚空物象不是能见之性所映现出的幻象呢?就是说,你怎么能说你现在的身心及虚空物象不是被能见之性所看见的呢? 从本质上来说,真阿难是能见之性(如同做梦者),而现在阿难的身心只是能见之性创造出的幻象,而阿难认为现在的身心是具有感知能力的,然而这个认识是错误的,实际上是能见之性(如同做梦者)在看见这个世界。阿难的身心(梦中假我)与能见之性 (做梦者)是非一非异的。因此,不能说存在一个身心的阿难和一个能见之性的阿难,在阿难的身心面前也不存在一个能见之性。“文殊,只要天空中存在一个真月,那么在其中,自然第二月不是天空中存在的实有的第二个月亮,自然你不能说第二月不是真月映现出的月影。” 同等比喻为:自然不存在第二个实有的阿难(真阿难是阿难的 “能见之性”,而现在的阿难身心只是能见之性生出的幻象),自然阿难的身心及虚空物象都是被能见之性所看见的。 因为阿难在虚空物象中试图找出一个能见之性,而通过这个比喻就会明白,在阿难的身心及虚空物象中不存在一个能见之性,反而是“阿难的身心及虚空物象都是能见之性生出的幻象(如同真月映现出的月影)”。 因此,“无是月非月”对等比喻“于其中间无是非是”,“无是非是”的意思是:“在虚空物象中不存在一个阿难的能见之性, 然而能见之性是可以看见阿难身心及虚空物象的。”
节选:【讲解】 “而你今天要想降服烦恼,解脱生死轮回,的方法就是认识到什么是妄心,什么是真心。”接下来,佛祖就通过“七处征心,十番显见”的缜密引导,让阿难认识到真正的真心究竟是什么以及在哪里。
节选:【原文】“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讲解】“那些诸多修行的人之所以不能证得觉悟,以至成为了声闻众、缘觉众,甚至堕入外道、魔王及其眷属,其根本原因是不知道二种根本,而错修错练。这样的错误修习就犹如是煮沙子,想做成美味饮食一样。即便是经过了像微尘那么多劫数的时间,也无法终修成正果。”
节选:佛祖说:“世间一切物象都是你的心生幻象,所谓‘周遍’是说一切物象都在能见之性中生生灭灭,而不是说‘世界物象是实有的,见性也是实有的,而见性的体性可以如同是触摸遍一样的周遍一切世界物象的’。” 一切众生为什么一直以来无法认识本心,根本原因还是认为外在世界是实有的,一切物象是实有的,自己看见一切物象的本心也应该是如物象一样是存在一个实有的形体,因此被自己“执着物象为实有”的错误认识所迷惑。如果能够转变认识,认识到一切物象都非实有,都是心生,而心不在他所生出的一切物象中,就是彻悟究竟实相义,就是“如来”了。从另一方式来说,一切物象都是被意识观察出来的,而观察者不在一切物象中。因此一切分别都无实义!
节选:【原文】“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讲解】“是哪两种根本呢?种就是恒久以来的一切众生之所以会陷入生死轮回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你与诸多众生错误地认为攀缘心就是自己的真心自性。”“第二种根本就是恒久以来的一切众生本来就具有菩提涅槃清净光明的本体,这个光明之体就是你现在正在用来识别一切现象的本体;这个本体就是生起一切生灭无常的万缘事物,在一切生灭无常的万缘事物变灭后,所遗留下的那个东西。”
节选:【原文】“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讲解】“纵然你灭除了一切对外在世界的觉知,在内心中守住一个幽深、宁静的境界当中,那依旧是处在一种对心所了知的幽深宁静感觉的境界体验。这种体验依旧是妄想体验。”
节选:【讲解】如果真正理解了佛祖这句话,你就会明白:一般人们认为死亡 就是失去了对外部世界的任何感知和体验,而佛祖告诉你,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以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合起来的所谓“十八界”,都是本体感知外界的媒介。本体不会因为他们的存在或不在而产生损坏或者亏欠。所以,当一个人死去了,其本体不会“死去”。
节选:【讲解】你们从一开始,直至终,念念只认得生灭不息的现象,念念都在生灭现象中寻找自性,遗失了对真正的心的认识,而以颠倒的认识修道。“因为失去了对真心的认识,所以在心生的物象中寻找自己,认为生灭变化的物象是自己。这样错误的认识和寻找,就让自己轮回在无常生灭的物象和现象之中,自取轮回生死。”阿难及大众认为世界是实有的,妄念是实有的,因此恐惧死后一切皆无,一切都彻底断灭,而佛告诉他,一切生灭现象的背后有一个创造出生灭现象的真心存在。而心不能以任何它所创造出来的物象来表达和说明。因此,佛法的究竟义是抛弃一切比喻说明,彻悟到一切都是心生幻象。
节选:【讲解】因此大家都合上手掌,礼拜佛祖,愿意听闻如来指示出在身体 和心之中,哪个是真实的,哪个是虚妄的?在当前的这个身体和心之中,哪个是生灭无常的,哪个是不生不灭的真心自性。
节选:【讲解】真实而又让人无法相信的是,你认为你曾经深睡过觉,那只是一种错觉。你认为自己曾经睡着过,实际上你从来没有睡过觉。 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感知,就没有存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节选:【讲解】如果世界是幻象存在的,,一定不存在死亡;第二,佛祖说的见性是永恒存在的就是真实的。为了能够清楚理解,下面看佛法是如何证明的。
节选:【讲解】其二,无相层面,无佛无众生。 无相就是在假名为佛的究竟智慧里,已经离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佛相、法相,没有了众生与佛的名相区别,没有了一切对相的分别执着,能够认识到世界一切所有,包括佛法、正知正见的佛等等在内,一切唯你的心所现,这就是彻底的、究竟义的不可说!为什么“不可说”?.......所有人学佛都是从有相来学佛,然后通过对法相的学习和理解,领悟到世界非实有,一切分别都无实义,由此破除对法相的执迷,彻悟一切万物,以及心身的生死都是自己的“唯心所现”,这样就解脱了烦恼苦和生死苦,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节选:【讲解】因为一切的感知感觉都是幻象,能知能觉的本体是不在一切感觉感知的体验之中的,更不在一切感知感觉灭失之后的状态中。为什么呢?因为一切感知觉知的体验都是“它”生出来的幻象。因此,在幻象中不存在一个断除一切感知感觉体验后所存在的无知无觉的幽冥境界。
节选:【原文】“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讲解】 “能够归还而消失的现象,自然就不是你的“能见之性本身”,那个无处归还的、不会灭失的,此时此刻正在觉知着的觉知本身,不是你的真心自性又是谁呢?”
节选:【讲解】观察者不会随着被其所观察出的一切现象、一切感知妄想的灭失而灭失。“观察者”就是真心!什么是手指? 什么是月亮?佛及一切佛法,以及你现在悟到一切法、一切佛、阿难、现场大众,你现在的任何分别觉知、任何认识和理解,都是“手指”,而月亮就是“观察者”!观察者就是此时此刻的“你”!
节选:一切物象都是被意识观察出来的,而观察者不在一切物象中。因此一切分别都无实义!
节选:【讲解】如来知道阿难等现场大众神魂思虑惊恐不安,所以心生怜悯,安慰阿难和现场大众说:“诸位善男子,我无上法王所说的是真实的话语,是如我所证的究竟实相而如实所说,绝不会诳骗众生和说虚妄不实的言论。
节选:【讲解】……..当你接受这一点时,你会发现世界上只有你,一切都是你的意识创造出的幻象!只有这一点是真实的,证悟究竟实相才是存在的,以及一切佛法才是成立的。反过来说,一切佛法带给你的终极结果只是这一点。
节选:【讲解】真心(能见之性)不在一切虚空物象中,反而是虚空物象在真心中。因此即便是包括你的身体以及一切世间虚空物象都灭失了,你的能见之性,即创造出你的身心、妄想以及一切虚空物象的意识是不在一切虚空物象中的,“它”是永恒的!!!
节选:【原文】“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讲解】“离开一切对光明、黑暗、虚空、堵塞等世间现象认为是实有的执着,就是一切佛法所起的本质指示作用。”
节选:【原文】“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讲解】当你看见光明、黑暗、虚空、堵塞时,能见之性不是这四种现象,也不缘自这四种现象而有; 只有离开能去看见的感觉器官,以及所看见物象的分别,那么就认识到了能见之性是无法在它所创造出的一切物象中看见它自己的(这就像眼睛无法看见眼睛一样)。”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