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364934
1、著名佛教人物传记作家张志军(明一居士)经典力作,本书得到了延参法师、明海法师、楼宇烈的大力推荐!宗教界、文化界人士广为推崇!
2、慧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他的语录《坛经》,是佛教除释迦牟尼所说的语录之外,*被称作“经”的佛学著作;他所创立的禅法,几乎成了汉传佛教的代名词,并让整个东方的文化格局为之一变;他被西方人称作“东方耶稣”。
3、本书中有慧能作为凡人的痛苦与迷思、宽恕与解脱,有石火电光的禅机公案,有先圣悟道的人生开示,也有不可思议的佛门龙象威德法力与命运预言、佛法神迹,非常生动精彩,引人入胜。
透过神秘的宗教色彩,还原了慧能作为一个凡人的成长与修行。讲述了一个充满奇遇与灾劫,痛苦、迷妄与解脱的人生修行传记。更便于我们追随圣者的脚步,做好现世的修行,实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做自己命运的觉悟者。
这是一部禅宗六祖慧能作为凡人的历史传记,一场充满奇遇与灾劫,痛苦、迷妄与解脱的人生修行。
慧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他的语录《坛经》,是除释迦牟尼的语录之外,*被称作“经”的佛学著作;他所创立的禅法,几乎成了汉传佛教的代名词,并让整个东方的文化格局为之一变;他被西方人称作“东方耶稣”。
他仿佛一出生就是被上天选中的那个人,一生充满磨难与传奇。他三岁丧父,目不识丁,从小以打柴为生,却有着从生活中领悟禅机、由自然现象契入宇宙真理的天启秉赋。他被五祖惊为下凡菩萨,夜半秘传衣钵,却因此惹上杀身之祸,不得不亡命天涯……多年后,他名动天下,上至帝王下至黎庶,莫不奉他为师,而那场追杀却并没有结束。
本书透过神秘的宗教色彩,从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的角度来描画慧能的形象。这里有他作为凡人的痛苦与劫难、宽恕与解脱,有石火电光的禅机公案,有先圣悟道的人生开示,也有不可思议的佛门龙象法力与命运预言,让我们追随圣者的脚步,做好现世的修行,实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做自己命运的觉悟者。
楔 子
达摩祖师的赤脚一踏上中国南海坚实的土地便对外宣称:
“我要找一个不被人欺瞒的人。”
第一章 诞 生
两个僧人走到床前,刚想仔细观察新生儿,新生儿忽然睁开了眼,脸上显出一种莫名的神态。好像,他认识二位怪僧似的。
二僧双手合什,竟对小儿行礼!
老僧:“希望二位替他取名‘慧能’。”
第二章 磨 难
慧能:“他们上学,究竟有什么用呢?”
李氏:“学得四书五经,就能考秀才、中进士啦。”
慧能:“考进士干什么?”
李氏:“当官哪……当了州官当宰相。”
慧能:“然后呢,当了宰相之后,还干什么?”
李氏:“当到宰相也就到头了,就该免职致仕,回家为民啦。”
慧能:“转了一大圈,还得回到老地方啊!”
李氏:“那你想干什么?”
慧能:“砍柴呀。”
第三章 伙 伴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不在焉……”慧能依然自言自语着。
忽然,他像是猛然领悟到了什么,一拍大腿,喊叫道:“对,就是因为心不在焉!心在一切在,心空一切空,一切由心生,一切由心灭!明白啦,我全明白啦!”
第四章 山 中
白云道长:“和尚,这里不是你的僧房,更不是你的禅床,快快起来。”
胖大和尚:“丈室容纳三千界,大千世界一禅床。你且说,此独木桥在大千世界之内,还是在大千世界之外?”
第五章 悟 道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一声,好像来自宇宙中心的呼唤;这一声,恰似发自灵魂深处的呢喃;
这一声,他仿佛已经期待了很久、很久,好像从一生下来,他就在等待着它的到来……
第六章 辞亲北上
“你们看,佛法的真谛,就像美妙的花香,也像动听的流水;而文字,就犹如你们指给我看的手指。手指能指出花香与流水的所在,但你们的手指本身,并不是馨香的山花,也不是动听的溪水。”
第七章 黄梅谒祖
弘忍:“一样的粗活,为什么他苦、你乐?”
慧能:“神秀师兄知道自己在吃苦,所以心里就很苦。而我觉得干活就是干活,干活是一种生活需要,所以心里就很享受,自然也就很快乐,
哪里还会觉得辛苦?”
第八章 禅宗衣钵
在神秀的寮房里,小沙弥正在给神秀念诵慧能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道电光划破黑沉沉的云空,神秀心灵深处亦闪过一道照彻宇宙的光芒,
他不禁大喝一声:“好——”
第九章 南 归
五祖开怀大笑:“极是,极是。自己的烦恼自己断,自己的生死自己了。参禅修道,犹如吃饭喝水,任何人都不能相互替代。所谓师父,
只能为人指明前行的方向,是否能够到达不生不灭的彼岸,只能靠每一个人自度。”
第十章 宝林古寺
慧能:“古往今来,中土贤圣,西天佛祖,释迦牟尼,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他们各自所阐述的宇宙人生的真谛,犹如一道垂直向上的梯子,虽然层次不同,但方向是一致的。”
无尽藏:“那么,怎样才能成佛?”
慧能:“顿悟成佛!
第十一章 隐 遁
神秀对空合十,呢喃道:“谢谢大师开示。”
继而,他对着明镜一般的月亮,祈祷似的自言自语:“我神秀之心,犹如天上明月。慧能师弟,你可了知……”
第十二章 出 家
慧能从容不迫地走进法性寺来。他似乎别有意味地对着婴行神秘地笑了笑。婴行的魂魄似乎被慧能的神态摄去了,痴痴的,呆呆的,直到慧能的背影消失,他仍在发愣。
二百五十年的戒坛依旧庄严,一百七十岁的菩提树枝繁叶茂,绿荫匝地,
高大参天。它们还在企盼着肉身菩萨的到来吗?
第十三章 三归曹溪
六祖:“你从哪里来?”
他低下头,喃喃说:“弟子怀让,从嵩山而来。”
六祖:“什么样的一种东西来呢?”
第十四章 弟子机缘
慧能:“这一树上的枝叶,有的欣欣向荣,有的枯黄萎缩,是向荣的好,还是枯萎的好?”
法海:“当然是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树叶好。”
六祖:“如是,如是,那就向荣去。”
行思:“枯萎的好。”
六祖:“如是,如是,那就顺其自然枯黄去。”
婴行: “枯萎的让他枯萎,向荣的让他向荣。”
六祖却将脑袋摇了摇:“不是,不是。”
第十五章 化导异己
数年之后,一个神态疲惫、面容憔悴的苦行僧来到曹溪。
他扑倒在慧能大师膝下,痛哭流涕。
慧能抚摸着他的头顶:“我已经想念了你很久、很久,你怎么等到现在才回来呢?”
现在的苦行僧,就是昔日彪悍的杀手张行昌。
第十六章 禅者风采
道一,一个注定要震惊天下的禅者,一位留芳千古的高僧。
六祖之后,唯一被后人称为“祖”的大师。
怀让径直走到他的面前:“你这样天长日久地枯坐,究竟图个什么?”
“图将来做佛!”道一用不屑一顾的口吻回答,连眼皮都未抬。
第十七章 南能北秀
神会:“大和尚您老人家坐禅时,是见还是不见?”
六祖拎起禅杖,在他头上“咚、咚、咚”敲了三下。
然后问:“我打你,是痛还是不痛?”
神会强忍着:“亦痛,亦不痛。”
六祖嘿嘿一笑:“那么,我来告诉你,我是亦见亦不见。”
第十八章 入 灭
他,六祖慧能,进入了一种最为神奇的禅定:“龙奋迅三昧”——但见,
他手中的禅杖活像一条飞龙,呼啸而出,升腾而起——
一道闪电从乌云中蹿出——
一声炸雷砸地轰鸣——
瓢泼大雨从天而降……
尾声 最后的弟子
“您是行思大师吧?我叫希迁,从曹溪来?”
行思不禁抬起头,看了这个青年比丘一眼:“你从曹溪来,带来了什么东西呢?”
行思说着,随手拈起一朵小小的野花,插在了斗笠上。
就是这样一句看似平常的话语,一个不起眼的动作,却蕴含着铺天盖地的禅机。
二十四岁的卢慧能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师父弘忍大师会将达摩祖师从印度带来的、象征着佛祖释迦牟尼心印的袈裟,传给他这个尚未剃度出家的毛头小子。他热泪盈眶,匍匐在地,声音哽咽着说:“师父,我当初来东山寺求法,是因为心中向往彻底的解脱,而不是为了贪图衣钵。我之所以在南廊上题偈,是觉得神秀上座的偈子并未领悟到自性,所以才表明自己的见解。因此,我……”
弘忍大师将他搀了起来,扶着他坐在了自己日常所坐的法座上,然后郑重地说道:“禅者的胸怀应该像天空一样博大宽阔,心灵如日月一般光明磊落。慧能,你要知道,禅者追求宇宙人生的真谛,绝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解脱,而更应该去觉悟他人,共赴大道。”
慧能点点头:“师父,这个道理我明白。地藏王菩萨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表达的正是学佛、修禅者的胸襟。可是,我一个樵夫,还不识字……”
“樵夫怎么啦?”弘忍大师站立起来,威风凛凛地挥动着手臂说:“你慧能虽然做过樵夫,但你已经明心见性,犹如手中掌握着太阿宝剑,所有的藤蔓一挥而断!而禅者开悟之后心灵中所爆发的般若智慧,是人间任何知识都难以企及、是所有的聪明难以思议的。比如你的那首偈子,就犹如雄狮初吼,
必成千古绝唱。所以,你大可不必妄自菲薄。”
听到师父如此之说,慧能心中的不安一扫而空,他重新给师父磕头顶礼,
说道:“恩师的教导,慧能终生不忘。我一定竭尽全力,弘扬顿教法门,普度众生,光大我佛济世救人的本怀。”
五祖点点头,说:“你且坐下,听我说。”
弘忍大师徐徐吟诵道: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慧能合十:“多谢师父开示。”
五祖大师指着慧能身上的袈裟说:“达摩祖师刚来我国时,为了证明禅宗是佛祖释迦所传,所以以此袈裟作为信物,历代传承下来。禅宗佛法是心与心的交流、感应和沟通,善用机缘,引发弟子自证自悟。自古以来,诸佛所传授的只是本心,历代祖师秘授的是对自性的解悟,真正的佛道是无形无相的,这袈裟是有形之物,容易引起是非争端,从你开始,只传心法,不再传有形的衣钵。”
慧能点头:“弟子记住了。”
五祖又说:“历代祖师传法,都命若悬丝,十分危险。现在,禅宗的衣钵传给了你,而你过于年轻,修行日短,资历太浅,地位低下,恐怕难以服众。所以,你要赶快离开,免得招来杀身之祸。”
慧能站立起来,请示道:“弟子应该到哪里去呢?”
五祖弘忍说:“你到江边驿乘船横渡长江,然后一路向南,碰到带有‘怀’字的地方就停下来,遇到带‘会’字的地方马上隐匿起来。”
慧能为难地说:“徒儿我是岭南人,刚到这儿八个多月,没出过山门,不熟悉这里的山路,我怎么才能走到九江驿呀?”
弘忍大师笑着说:“你是我的爱徒,我怎么舍得丢下你不管呢?不必忧虑,我亲自送你一程。”
弘忍大师领着慧能趁着夜色悄悄离开了东山禅寺。
师徒二人连奔带跑,下了冯茂山,远远地,看到了飘带一样的长江水光。
月照大江白,浪载千里光。
夜色凄迷中,他们师徒二人快步流星,直奔长江岸边。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朦胧月色笼罩下的长江,益发宏阔,暗流涌动,浊浪翻滚,一片未知的神秘,一片未知的苍茫。五祖大师带着慧能来到江边。白日热热闹闹、熙熙攘攘的渡口,此刻冷冷寂寂,迎接他们的,只有江潮叩击堤岸的声音。
涛声呢喃说夜静,野渡无人舟自横。
五祖和慧能来到江畔,在岸边一处芦苇丛中,他们发现了一只无主的小船。
慧能将小船拉到岸边,请师父上船,他推船入水。
弘忍大师意味深长地说:“船,是渡人的方便,人渡过江河之后,行人自去,船自然就留在了江边。”
慧能鞠躬说:“谢师父指点迷津。”
五祖佯装糊涂:“我指点了你什么?”
慧能说:“师父是在告诉我,佛法是渡人的船,过渡之前不能执著于船, 过渡之后,更不能为船所累,背着船上岸。所以,佛法是帮助我们超越生死的河流、到达觉悟的彼岸的渡船。我们一定不要执著它,不能死死抱着它不放,要懂得及时脱离它、舍弃它。”
五祖点点头,从船舱摸出桨,刚要划,慧能抢了过来:“师父,你领着我走了很长的山路,累了,请休息一会儿,弟子来划船。”
五祖神秘地一笑:“我是师父,应该由我来度你才对。”
慧能也会心地笑笑:“在我迷惑的时候,是师父度了我。现在弟子已经开悟,就该自己度自己了。”
五祖含笑坐下,慧能边划桨,边意犹未尽地说:“同样是度,但是,师父度弟子与弟子自己度自己,其作用是不一样的。慧能生长在不开化的岭南, 口音不正,连字都不认识,承蒙师父传授佛法,如今已经觉悟,认识到了自性本具,所以应该自己度自己了。”
五祖开怀大笑,频频颔首道:“极是,极是。自己的烦恼自己断,自己的生死自己了。参禅修道,犹如吃饭喝水,任何人都不能相互替代。所谓师父, 只能为人指明前行的方向,是否能够到达不生不灭的彼岸,只能靠每一个人自度。今后,禅宗发扬光大,就靠你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