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600186
拯性好刚,天姿峭直,然素少学问,朝廷事体或有不思……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但其学问不深,思虑不熟,而处之乖当,其人亦可惜也! ——欧阳修
拯为长吏,僚佐有所关白,喜面折辱人,然其所言若中于理,亦幡然从之。刚而不愎,此人所难也。 ——司马光
若包拯者,真可谓执法之臣,故虽至今儿童妇女犹知称之,况当时乎!然其敦厚忠恕,又其立身行己之本,故虽执法而民不以为残也。人主得斯人而用之,则可以振纪纲,整风俗,其于治道非小补矣。 ——张居正
本书不仅讲述了被艺术化的包公,还试着还原历史中的包公。在真真假假的故事和资料中,作者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我们展现了更立体、更真实的包公形象。包公其实是一个白面书生;他只做了一年半的开封府尹,更多的时间是在管财政;现实中的他也有徇私护短、刚愎自用的一面……阅读本书,我们会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包公。
序 言 包青天是怎样“产生”的?001
第一章 包青天很黑吗?001
包青天很黑吗?003
从白面书生到黑脸包公?006
包公变黑有什么用?008
额头上的月牙是怎么来的?011
包公的黑出身?014
包公有个好父亲?018
嫂娘的故事?023
猜猜包公是什么星座?027
第二章 他是清官,也是财神?031
砚台的故事?033
包公不买房?037
清官的人情味?043
清官的高收入?046
他是清官,也是财神?053
包公如何理财?059
陈州放粮?065
第三章 传说中的断案如神?073
包公审过哪些案件?075
包公擅长引蛇出洞?079
刑讯逼供和神判法?084
包公徇私的一面?088
包公护短的一面?091
包公刚愎自用的一面?094
三口铜铡是真的吗?097
尚方宝剑是真的吗?101
包公信神,但不怕鬼?105
包公与间谍战?109
第四章 包公的朋友与后代?115
八王爷赵德芳?117
太师庞吉?120
国舅赵国栋?123
包公与状元?127
包公的亲家?131
包公也讲门当户对?134
包公的后代子孙?138
第五章 真真假假包公墓?145
河南有一座包公墓?147
安徽也有一座包公墓?149
合肥包公家族墓?150
包公夫人墓为何被当成包公墓?155
巩义包公墓可能是衣冠冢?159
附录一:包公世系图?163
附录二:包公年表?165
附录三:包公家族墓志铭?169
后 记?187
2016年初冬,我到台湾地区做一档节目。节目开场前,陪两位主持人聊天,他们听说我来自河南开封,马上兴奋起来:“开封哦,我们知道,包青天在那里做过官!”然后一位主持人开始唱:
开封有个包青天,
铁面无私辨忠奸。
江湖豪杰来相助,
王朝和马汉在身边……
是的,这是当年热播电视剧《包青天》的主题曲,由胡瓜演唱,节奏铿锵,旋律简单好唱。
那档节目本来是讲宋朝茶道的,但是主持人对包青天这个话题更感兴趣,所以在直播完茶道之后,我们又临时录了一期包青天。
包青天的知名度确实很高,不只在台湾地区,即使到了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和澳大利亚,随便问一个在当地居住多年的华人,对方未必知道宋朝,但是一般都知道包青天。
做一个清官有多难
包青天名叫包拯,宋朝人,宋朝最有名的清官,也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
清官当然受人欢迎。不管在什么时代,民众都反对贪官,支持清官。因为清官会为民众伸张正义,而贪官则从民众的腰包里掏钱。皇帝也喜欢清官,因为清官可以延长帝王统治的时间,而贪官闹得天怒人怨,会加快王朝灭亡的速度。
宋朝有一位皇族出身的宰相赵鼎说过:“凡在仕宦,以廉、勤为本。人之才性各有短长,司难勉强,唯廉、勤二字,人人可至。”廉洁和勤奋是对官员最基本的要求,人的才干有大有小,智商有高有低,有些人做一辈子官也建立不了丰功伟绩,但是起码能努力做一个清官吧?
赵鼎出身名门,没有在底层官场摸爬滚打的经历,他不知道做清官有多难。在专制且腐败的帝制时代,做清官其实比做能吏还要艰难得多。
就拿明清两朝来说吧,官员俸禄极其微薄,假如不贪污不受贿没有灰色收入,不但雇不起幕僚,而且养不起家小。海瑞是明朝的清官,临死连一口棺材都买不起;于成龙是清朝的清官,穿衣服要靠妻子亲自纺织。这样的清官活在世上,必须有特别坚强的毅力支撑着,必须有通情达理的家属支持着,否则抵挡不住同僚的嘲笑,抵挡不住亲朋的鄙视,抵挡不住家属的抱怨。
宋朝厚待大臣,官员们领着中国历史上最优厚的俸禄,做清官会相对容易一些,但是来自亲戚朋友的阻力依然很大。包拯去安徽合肥做过官,合肥是他的老家,亲朋故旧听说他来当官,蜂拥而至,这个求他办事,那个给他送礼,有人打着他的旗号招摇撞骗,有人仗着他的势力横行不法。包拯该怎么办?总不能把所有亲戚都抓起来吧?他只能杀鸡儆猴,抓了一个作恶最多的舅舅,将其当堂判了死刑。亲戚们一瞧,这家伙不好惹,六亲不认,于是收敛了许多。假如包公再多一点顾虑,不敢惩处他的舅舅,他就可能被逼得徇私舞弊、包庇人情,从此走上贪官的不归路。
传统中国就是这样的人情社会,中国民众就是这样的双重标准。没错,民众反对贪官,但是为了谋取私利,会逼迫自己的熟人做贪官。一个人做了官,如果不能帮熟人谋私利,如果不能满足熟人的非法取索,他将自绝于“人民”。这些“人民”,指的是他的家族,他的同学师长,他曾经生活过并且将来还要在其中生活的关系网络。
包拯是高官,俸禄优厚,生活俭朴,他的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都被他和他的妻子无偿地交给熟人了。今天表弟结婚,要送一百贯;明天同学进京,要送五十贯。我是清官,我不能为你办事,只请你收下我的钱财,以后不要恨我。
包拯给后代立下一条祖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意思是后世子孙只要做官就不许贪污,如果有人贪污,立即赶出家门,死后不许葬进家族墓地。
这条祖训很有效,包拯的儿子包绶,孙子包永年,后来都是有名的清官。
包绶的官位比包拯低得多,俸禄自然比包拯少得多。他死的时候,遗产只有几本书,没有留下一文钱。包永年也是小官,去世时同样没有积蓄,像海瑞一样买不起棺材,全靠两个堂弟资助,才得以入土为安。
做贪官,有可能受到惩处,但也只是可能而已,元、明、清三代几乎到了无官不贪的地步,被惩处的不到百分之一。而做清官呢?活着时被亲朋埋怨,被同僚嘲笑,不能好好生活;临死还买不起棺材,不能入土为安。由此可见,做清官太难,如果没有初恋般的热情,没有坚定的意志,做不了清官。
在今天的很多地方,如日本、新加坡,做清官并不难,做贪官倒有很大风险。可是在古代中国,做贪官风险很小,做清官成本很高,所以历朝历代的清官屈指可数,凤毛麟角。也正因如此,像包拯这样的清官才会被人们记住,被人们称颂,被人们誉为青天
为什么要有三口铜铡
真实的包拯判案,并不动用刑具,而戏曲和电视剧里的包拯却有三口铜铡:龙头铡对付皇亲国戚,虎头铡对付文武百官,狗头铡对付地痞恶霸。
按宋朝法律,除了抓捕时用的枷锁铁链、审案时夹人手指的拶子,以及判决后打人屁股的板子、绞人脖子的绳索、砍人脑袋的大刀,其他刑具都是非法的。包拯在开封府审案,那是天子脚下,更不会胡来,绝不可能当堂铡掉犯人的脑袋。
戏曲和电视剧为什么要给包拯三口铜铡呢?为了取悦受众。
一个案子如果足够离奇,查案的过程足够扑朔迷离,就有可能获得受众的喜爱。比如,我们看福尔摩斯探案的小说,一步一步跟着剧情往前走,解开一个又一个谜团,最后真相大白,好人获胜,坏人惨败,总能获得智力与道德上的双重快感。近些年清官断案的故事不断被拍成电视剧,如《包青天》《新包青天》《施公案》《狄公案》《海瑞传奇》《神探狄仁杰》等,收视率都很高,就是因为观众可以获得这些快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同样是探案作品,西方作品更注重表现神秘的探案过程,而中国作品除了表现探案过程,还要将坏人受审的结局用浓墨重彩的方式表现出来。特别是元代杂剧、明代唱本和清代小说里的包公探案故事,案情并不怎么复杂,大量笔墨都用在包公刑讯坏人和处置犯人的细节上了。
我们现在看古代包公戏,有时候会觉得包公很残忍,但是古代中国的受众却特别喜欢,因为他们身处特别专制、腐败、不公正的时代,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惩治恶人的机会,只能通过一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清官和一些虚构的刑具来发泄。
《宋史•刑法志》中记载南宋末年的司法黑幕:地方官员只有审讯和判决的权力,并没有杀人的权力,可是一些官员判完案就杀人,以免犯人上诉;普通犯人不应该佩戴枷锁,可是基层官吏为了索取贿赂,故意将对付江洋大盗的重枷用在普通犯人身上,一枷就是一月两月甚至一年半载,犯人家属如果不来行贿,就得眼睁睁地看着犯人死在枷锁之下;朝廷要求看管监牢的官吏为每一个犯人提供饮食和最基本的医疗设备,但是这些官吏将朝廷拨付的相关经费据为己有,不给犯人饭吃,如果家属不来送饭,犯人就可能被活活饿死;狱卒向犯人索贿不成,会指派其他罪犯打人;法官明明知道犯罪嫌疑人受冤,仍然任凭狱卒将其虐待至死,然后再以病死的名义上报给朝廷;当事人认为司法不公,本来可以一级一级地上诉,从县衙告到州衙,从州衙告到府衙,从府衙告到提刑司,从提刑司告到刑部、御史台、大理寺,直至去登闻鼓院击鼓告御状,但是地方官派出人去“截访”,将试图上诉的犯人和犯人家属谋害至死。
在这样暗无天日的时代生活,平民百姓几乎看不到一丝希望,几乎没有一丝“沉冤得雪”的机会。他们渴望像包青天那样公正判案的法官,他们更渴望通过包青天之手狠狠地报复使他们遭受不公的坏蛋,所以用来对付坏蛋的残忍刑具就在戏曲中登场了。
包拯的铜铡是从元杂剧开始出现的。元朝的政治比南宋末年更腐败,元朝的司法比南宋末年更黑暗,元杂剧中的包公不仅用铡刀判决,有时在判决之前还要来一番血淋淋的刑讯,借此让观众解气。
北宋末年的政治也很腐败,于是有方腊率领农民造官家的反。农民军逮到官吏,“必断脔肢体,探其肺肠,或熬以膏油,丛镝乱射,备尽楚毒,以偿怨心”(《宋史•童贯传(附方腊传)》)。砍断官吏的四肢,抽出肚肠,泼上油焚烧,用乱箭射穿身体。黑暗的政治滋生了怨恨的民众,怨恨的民众渴望雷厉风行的包青天替他们申冤。
有什么样的政治,现实生活中就有什么样的民众;有什么样的民众,艺术作品中就有什么样的包青天。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