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39038
“变”乃近代中国历史的基调所在,其中极为显著且影响至今的,无疑即是以分科为标识的近代学科知识的成长。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包括物理学、社会学、哲学等一系列今日统称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科的近代学科知识体系,即逐渐为中国社会所接纳,并摈弃了以“六艺”为核心、以“四科”为基本框架的“中学”分类体系。影响所及,中国社会有关现实世界及社会理念合法性论证的基础,也渐次脱离传统中国的“学术资源”,转而采纳近代学科知识所提供的“知识资源”。故此,基于近代学科知识成长的视野审视近代中国的历史,也自有其必要性。本书的中心旨趣,即是以中外文化交流背景下“中学”与“西学”的会通为切入点,并藉此把握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
自序/i
引论 近代中国学科知识的成长:历史的维度/001
一 “西学东渐”历史图景的塑造/004
二 并非“已知”的西方学科知识形成的背景/030
三 “日本因素”的呈现及其意义/036
四 近代学科知识的成长:本土的作用/051
五 塑造近代历史的物质因素、技术背景/058
第一章 “西学门径”的探讨:学科次第之论辩及其意义/069
一 “穷理学为百学之门”/071
二 学科论述的转向:格致之学的内涵/082
三 “采西学”:学科次第问题的浮现/093
四 学科次第与“西学门径”/113
第二章 “中西学门径”:“体用”之辨的学科史意义/129
一 中西初识时围绕知识“本原”的辨析/131
二 新教传教士“援西入中”之策略/142
三 “中学”与“西学”:“中体西用”论浮现的背景/150
四 近代学科知识的“普世性”与“现代性”/162
五 学科规划与体用论/174
第三章 学、政、教:中学、西学之分与合/192
一 “西政”“西学”无关“西教”/194
二 “政”与“艺”:接引西学的变奏/220
三 “学”与“术”:由分到合/238
四 无法替代“政”与“教”的“学”/251
第四章 西学、东学书籍的“汇编”及“知识再生产”/258
一 西学“汇编”:知识的编辑与复制/265
二 西学“汇编”资料的多种形态/274
三 “经世文编”中的西学/306
四 报章媒介作为西学的载体/317
五 西学知识编纂:形式与内容/330
第五章 科举改制与“策问”:接引西学的特殊机制/340
一 科举改革与“策问”/342
二 “策论”:对新式知识之接引/356
三 “策问”资料的编辑与出版/373
四 “策问”资料所呈现的西学/390
第六章 质疑“现代性”:晚清中国士人“阅读世界”之一瞥/408
一 “睁眼看世界”:阅读西书之肇端/411
二 接受西学:“纵向”与“横向”的限制/419
三 引导下的“阅读”:课艺提供的例证/429
四 日记:私人的阅读/448
五 理解“现代性”的屏障/465
结语/472
征引文献/495
索引/520
自 序
“海上通商,开辟一大变,中国道不行也。道在天地,无中外,无殊同,地偏者俗异,俗异者教异,教异者势必极,势极而后必一反于道天也。”这番话,是一位学子在回答时任湖南学政的江标所出课艺时给出的答案。同样是针对“道”,王国维1924年在一篇文字中则阐述了这样的看法:“自三代至于近世,道出于一而已。泰西通商以后,西学西政之书输入中国,于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乃出于二。光绪中叶新说渐胜,逮辛亥之变,而中国之政治学术几全为新说所统一矣。”据此可看出,认识到斯时的天下不再是“道出于一”,中国之道难以行于天下,只是问题的一方面;与之相关的另一面则是,晚清以降的读书人还致力于思考是否有“无中外”“无殊同”之“道”。而既然“道出于二”,能体现“无中外”“无殊同”的,则只能归于“学”。这也成为晚清士人思虑之枢机。项芳兰1896年在日记中曾录下一群温州籍士人围绕“中学”与“西学”的交流:“西学中学,将来必有合一之时”,这是项明确表达的看法;黄绍第则忧心于“将来五大洲合一,必有同用一文,同尊一教者,将何所从?”当然,何谓“学”,如何区分“道”与“学”,也还是问题。罗振玉对清朝学术源流之辨析,其目中之“学”,即可视作“道”:“海禁未开以前,学说统一,周孔以外无他学也。自西学东渐,学术乃歧为二。”
所谓学无新旧、无中西,通常也归之于王国维的发明,实际上,自中西接触以来,以此立言者并不乏人。孙宝瑄1897年在日记中也曾表示,居今之世而言学问,“无所谓中学也,西学也;新学也,旧学也;今学也,古学也”。这也意味着,中西之间自明末清初以来所展开的文化交流,经历诸多曲折之后,在“学”这一层面大致实现了所谓“中外无异学”。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即表明他们那一辈期望创出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学。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所谓“学”,不再是“西学”,也不是所谓“新学”,而成为“近代知识”的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