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文化文化研究千古奇丐创义学——行乞办学的武训/乡贤文化丛书

千古奇丐创义学——行乞办学的武训/乡贤文化丛书

在武训的奇人奇事中,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多优秀的元素:舍己为人、尊师重教、坚韧不拔、公而忘私……

作者:范红娟 著,卫绍生,廉朴 编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ISBN: 9787534795800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19.99

类别: 文化研究 SKU:5d847df15f98491045415c02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4795800

编辑推荐

*乡贤,是道德高尚且对地方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人。乡贤,是地方的精英,对地方社会文化发挥过的积极作用。

*乡贤,热衷乡村治理和乡村教育,且乐善好施、造福乡梓。

*乡贤,道德高尚、处事公正、治家严格、扶贫济困。

*乡贤,是乡贤文化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乡贤是国家认同的纽带,是促进区域认同和文化认同的粘合剂。

*乡贤祠。祭奠和供奉为地方建设作出贡献的先贤,展示各地不同的乡贤文化。

*乡贤文化,是由乡贤及乡人们创造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训用平凡的身躯铸就了不平凡的业绩,把一个平凡的生命 演绎得精彩辉煌,是平凡教育中*完美的注解,为中国优秀的乡 贤文化铸造了*生动的实例。

 

内容简介

《千古奇丐创义学:行乞办学的武训》系“乡贤文化丛书”*辑之一种,重点叙述了清代著名乡贤武训行乞助学的事迹。清朝末年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一个乞丐,冠县柳林人武训靠着乞讨敛钱,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修建起了三处义学,购置学田三百余亩,积累办学资金达万贯之多,这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是没有的事情,所以有人称颂他是“千古奇丐”(冯玉祥语)。这样的乡贤值得人们敬重。
目  录
武训生长的时代
一、变革的时代
二、武训的家乡
三、时代的涟漪
四、历史上的义学

追梦义学
一、凄凉的童年
二、义学之梦
三、剪发求乞兴义学

运河岸边举义学
一、一把铜勺求乞路
二、且佣且乞筹学费
三、锱铢毫厘筹资金
四、殚精竭虑为义学
五、穷使富保苦生息

苦心精诚义学终成
一、独身立志兴义学
二、“崇贤义塾”终开张
三、筹建义塾话辛酸
四、义学之梦终实现

缕絮一身不改初衷
一、继续行乞办义塾
二、丐星陨落

武训义迹声远扬
一、清廷的嘉奖
二、震撼教育界
三、楷模榜样昭后世

武训精神流芳久
一、武训精神的内涵
二、武训精神之价值
三、继承武训精神

附录

前  言

“乡贤”,这一古老的称呼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很久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乡贤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颁布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文件里提到乡贤和乡贤文化,这应该是首次,它表明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乡贤文化,既是传承乡村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乡贤和乡贤文化淡出人们视线已久,在这一概念重新被提出来的时候,许多人并不明白什么是乡贤,什么是乡贤文化,更不知道如何传承和弘扬乡贤文化。鉴于此,有必要对乡贤称谓、乡贤之说的起源、乡贤对中国乡村的作用与意义、乡贤文化包含哪些内容等,作简要回答。

何谓乡贤?按照通常的解释,乡贤是指那些道德品行高尚同时又对乡村建设有过贡献的人。这里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道德品行高尚,二是对家乡建设作出过贡献。但如果仅仅是道德品行高尚,满足于个人修身齐家、独善己身、洁身自好,很少关心乡里乡亲,很少对乡梓作出过贡献,那么,这样的人只能称为乡隐,而不能称为乡贤。乡贤既应是道德为人敬仰、行为堪称模范的人,更应是为家乡作出过一定贡献的人。不论是教书育人、传承文化、制定乡约、调解邻里矛盾,还是乐善好施、修桥铺路、接济乡人,举凡一切有益于乡里乡亲的事情,他们总是满腔热情,乐做善为。对乡村建设的贡献,是乡贤的条件。如果对家乡父老没有什么贡献可言,何以成为乡贤?看一看汉魏六朝出现的一些记述各地乡贤的著作,如《汝南先贤传》《陈留耆旧传》《襄阳耆旧记》《鲁国先贤传》《楚国先贤传》等,其中记载的各地乡贤,不仅在道德、学问、修养、名望等方面为人称颂,成为时人敬仰的楷模,而且都是对家乡作出过贡献的人。他们能入各种乡贤传,绝非浪得虚名。

乡贤之说起源于何时?乡贤很早就存在于中国的乡村,但乡贤之说却是在东汉中后期才逐渐流行起来的。东汉中后期,随着一些世家大族的崛起,各个郡国都热衷于撰写乡贤传记,表彰那些曾经为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作出过贡献的贤人雅士。东汉以后,世家大族成为维持中国乡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涌现出许多被后人称为乡贤的人物,他们对当时的社会,乃至对中国历史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乡村精英的乡贤,在乡村治理、乡村教育等方面可补政府治理之不足,发挥了政府无法起到的重要作用。一些人看到了乡贤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把所属郡国那些有影响的人物事迹记录下来,于是出现了所谓的“郡书”。唐代史学家刘知幾在谈到这类著作时说:“郡书者,矜其乡贤,美其邦族,施于本国,颇得流行;置于他方,罕闻爱异。其有如常璩之详审,刘昞之该博,而能传诸不朽、见美来裔者,盖无几焉。”(刘知幾:《史通》卷十《内篇·杂述》)刘知幾是较早关注到乡贤类著作的史学家,他认为,乡贤类著作都是“矜其乡贤,美其邦族”,因而在当地比较流行,而到了其他地方,知道的人就很少了。在谈到东汉史书繁盛的原因时,刘知幾再次提到了乡贤:“降及东京,作者弥众。至如名邦大都,地富才良,高门甲族,代多髦俊。邑老乡贤,竞为别录。家牒宗谱,各成私传。于是笔削所采,闻见益多。此中兴之史,所以又广于《前汉》也。”(刘知幾:《史通》卷九《内篇·烦省》)刘知幾虽然没有对乡贤作出解释,但他把“邑老乡贤”与“高门甲族”相提并论,表明他已经把“邑老乡贤”与“高门甲族”放在同一个层级上,充分肯定了“邑老乡贤”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

为此,我们组织编纂了这套“乡贤文化丛书”,把自东汉以来的历代乡贤进行梳理,系统展示乡贤、乡贤文化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以期让广大读者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乡贤和乡贤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对乡贤文化的历史作用和当代价值有更多的认知,共同为创新乡贤文化、建设新乡贤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乡贤文化丛书”辑,我们精选了10位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各地乡贤,他们不论在教书育人、修身齐家,还是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慈善赈济等方面均作出了一定贡献,成为人们传颂的典范楷模。在本辑编写过程中,每位作者均对自己承担的人物有一定研究,但因作者较多,行文风格各异,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不妥之处,尚祈读者批评。

卫绍生 廉 朴

2018年5月20日

在线试读

剪发求乞兴义学

下定决心以后,武训首先剃去了发辫,卖了钱,只留下一个桃形,“剃发如浮屠状,唯留额角一片,如桃许大,或左或右剃留不定”。大家知道,清朝时的人留辫发,这其中也有不少变化。清初的时候,要求严格,要把头发几乎全部剃干净,只在脑后留下一点儿如铜钱大小的头发,结成辫子,被称为“金钱鼠尾”式。谁留的头发多了,大于一钱,就要处死!如此还引起汉人的反抗,当时有许多“留发不留头”的故事。可越到后来,就像其他各方面的生活习惯一样,满族人逐渐遵从了汉人的习俗,留发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留发的地方越来越大,辫子越来越粗,渐渐变成了“阴阳头一半瓢”的样式。

武训的这种发型却完全不同,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有人解释说,武训在行乞的时候,不断捡拾一些烂麻绳、破布片,除补缀衣服外,所余的拧成细绳,编为襻带或肚带,售给穷人。有一次,他把捡来的乱毛发附入制品中,发现线蛋中有毛发弹性大,有浮力,绳带中有毛发坚韧耐用,均为雇主所欢迎。因此,他觉得发在头上为无用之物,并且是累赘,如善为利用,却大有用处,遂决定剪掉头发,掺入制品中,以增加义学的经济收入。剪光了头发又怕像个和尚,在形状上便平淡无奇了,于是又加上一个商标式的特别标记,这是从剪发的经济价值来推测的。但这还不能完全解释武训剪发的动机,因为剪发本身就是一笔费用,桃形必然需要定时修剪,从经济角度看并不一定划算,武训这么做一定有其他的动机。

其实,武训剪这样奇特的发型,是他故意做的惊世骇俗之举。行乞兴学,本来就是破天荒的举动,在多少人眼里都是痴人说梦、乞儿的疯言疯语罢了。武训恰恰利用了人们这样的心理,故作惊人之举,以引人注意,易于讨要钱物,相当于今天的奇装异服。封建时代,大多数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离断,只有出家人才剃发以示六根清净,连亲情也弃绝了。而武训并非和尚,这本身就有不驯服、不随俗的因素在内。另外,武训一心扑在兴办义学上,如癫似狂,如醉如痴,心无二用,对别人的嘲笑毫不在意,“时有以疯癫笑之者,而训洒如也”,甚至“笑之不顾,非之不辩,侮之不较”。他反而巧妙地利用这一点,编了不少歌谣:“这边剃,那边留,修个义学不犯愁。”“这边留,那边剃,修个义学不费力。”“剃了这边留那边,修个义学不相干。”“这边剃个葫芦片,那边修个义学院。”

古今中外,历史上这种沉浸于事业、执着于目标而终有成就的人中,有很多都有武训这种看似悖于常理、行事乖张,实则其来有自的行为。比如:少年时期的陈毅看书看得入了迷,竟然把书桌上的墨水当芝麻酱,用馒头蘸了吃,这是苦心钻研造成的心不在焉。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因不满时世,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来访,他裸身相对。客责问,他却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这是不入流俗造成的放浪形骸。《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更是有种种“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大观园中只与众姊妹们亲近,反而将父母教诲的读书为官之言骂作“禄蠹”“国贼”,这是不满现实造成的“奇谈怪论”。武训身为乞丐,目不识丁,谈不到有什么文化修养,但他的乖张行为,一样有着不随流俗、不怕非议、坚持理想的因素在。

总之,从此以后,在山东堂邑县乡间的小道、村庄的巷陌里,出现了这么一个人,他身材瘦高,穿一件补丁连缀的夹袍,头顶一个奇怪的发型。瘦削的脸上,眉眼间总带着几分抑郁,嘴角上却总挂着几丝倔强。他肩上搭一个褡裢,手里拿着一个磨得发亮的铜舀子。他就是绝世奇丐武训。肩上的褡裢,看起来有不少年头了,补丁不知打了多少层,反而显得很厚实;那个铜舀子是他祖上传下来的,说不清楚有多少年头了,上边结了一层铜锈,唯独勺把儿被磨得锃明瓦亮,闪着黄晶晶的光。平时在家里拿它舀水用,武训却在次出门要饭的时候就拿了它。其实,乞讨时拿一个破了边的黑瓷碗就行了。武训为什么看上了这么个笨重的家伙?武训自己心里也不十分明白。也许他懵懂地觉得,办义学这个事儿绝非一蹴而就,就拿了个结实耐用、禁折腾的家伙。果然,这个求乞兴学的艰辛历程,武训一脚踏上去,就走了整整四十年,直到死在临清义学的廊庑之下。

抢先评论了 “千古奇丐创义学——行乞办学的武训/乡贤文化丛书”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读库1805

EUR €21.99
加入购物车

诗酒趁年华

EUR €24.99
加入购物车

读库1804

EUR €21.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中国文化常识(套装全3册)(学生暑期课外读物)

EUR €73.97
评分 5.0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