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8183543
内容简介
陈园园著的《陶希圣与食货学派研究》以学派创始人陶希圣及“食货”学派为考察对象,在广泛收罗史料的基础上,围绕陶希圣与“食货”学派的学术关联,考察学派的兴衰和演变的历程、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及社会政治因素对学术研究的影响。
目 录
绪论
节 题旨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一、民国时期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第三节 内容与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章 陶希圣与社会史论战
节 社会史论战缘起
一、社会史论战
二、陶希圣其人
第二节 社会史论战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兴起
一、宣传唯物史观
二、社会经济史研究领域的拓展
三、社会经济史学科模式的建立
第二章 陶希圣与“食货”学派的形成
节 陶希圣与《食货》半月刊
一、“矫正公式主义流弊,创办《食货》半月刊”
二、《食货》半月刊办刊宗旨及出版发行
三、《食货》半月刊与“食货”学派
第二节 陶希圣与食货学人群
一、建立紧密的师承关系及学术关联
二、就学术思想及观点达成共识
三、形成理论与史料并重的治学方法
第三章 陶希圣与“食货”学派的学术研究
节 学术平台的扩展
一、《食货周刊》缘起
二、《食货周刊》刊载“食货”学派论文统计
第二节 重视史料
一、理论与史料之争
二、史料的搜集与整理
第三节 西方理论方法的引入
一、译介西方社会经济史研究的理论、成果
二、西方经济史研究方法的推介
第四节 社会经济史专题研究
一、土地制度
二、租税赋役及财政制度
三、寺院经济
四、宗族及社会等级身份
五、社会经济生活
第五节 学术与政治
一、“食货”学派成员的政治立场
二、“食货”学派成员学术与政治之纠葛
第四章 陶希圣与“食货”学派的衰落
节 弃学从政
一、对抗战时局的观点
二、参政不知政
第二节 战时的学术研究
一、战时的学术活动
二、倡导“新经学”
第三节 “食货”学派的终结及其历史地位评述
一、“食货”学派终结的原因
二、“食货”学派的学术成就
三、“食货”学派的历史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陶希圣著作年表(1899—1949)
索引
后记
节 题旨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一、民国时期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第三节 内容与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章 陶希圣与社会史论战
节 社会史论战缘起
一、社会史论战
二、陶希圣其人
第二节 社会史论战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兴起
一、宣传唯物史观
二、社会经济史研究领域的拓展
三、社会经济史学科模式的建立
第二章 陶希圣与“食货”学派的形成
节 陶希圣与《食货》半月刊
一、“矫正公式主义流弊,创办《食货》半月刊”
二、《食货》半月刊办刊宗旨及出版发行
三、《食货》半月刊与“食货”学派
第二节 陶希圣与食货学人群
一、建立紧密的师承关系及学术关联
二、就学术思想及观点达成共识
三、形成理论与史料并重的治学方法
第三章 陶希圣与“食货”学派的学术研究
节 学术平台的扩展
一、《食货周刊》缘起
二、《食货周刊》刊载“食货”学派论文统计
第二节 重视史料
一、理论与史料之争
二、史料的搜集与整理
第三节 西方理论方法的引入
一、译介西方社会经济史研究的理论、成果
二、西方经济史研究方法的推介
第四节 社会经济史专题研究
一、土地制度
二、租税赋役及财政制度
三、寺院经济
四、宗族及社会等级身份
五、社会经济生活
第五节 学术与政治
一、“食货”学派成员的政治立场
二、“食货”学派成员学术与政治之纠葛
第四章 陶希圣与“食货”学派的衰落
节 弃学从政
一、对抗战时局的观点
二、参政不知政
第二节 战时的学术研究
一、战时的学术活动
二、倡导“新经学”
第三节 “食货”学派的终结及其历史地位评述
一、“食货”学派终结的原因
二、“食货”学派的学术成就
三、“食货”学派的历史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陶希圣著作年表(1899—1949)
索引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