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13117274丛书名: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
编辑推荐
朱晶、黄智静所著的《虚怀若谷(黄维垣传)》基本做到了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既体现了历史的鲜活,又立体化地刻画了人物,较好地实现了真实性、专业性、可读性的**统一。通过这本书,学者能够获得更加丰富扎实的文献依据,公众能够更加系统深入地了解老一辈科学家的成就、贡献、经历和品格,青少年可以更真实地了解科学家、了解科技活动,进而充分激发对科学家职业的浓厚兴趣。
内容简介
朱晶、黄智静所著的《虚怀若谷(黄维垣传)》 进行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以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 讨科学家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等方面取 得创新的基础与方式,考察其学术成长的重要环节和 影响因素,为科学家学术思想的发展提供理解,为探 索中国化学传统的形成及其特征提供基础。
目 录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介
总序一
总序二
总序三
导言
章 少年时代的求学
莆仙文风、书香门第
黄氏祠堂与初小生涯
参加莆田县第二届小学毕业会考
辗转求学的初中生活
哲理中学与有趣的化学
会玩的孩子王
第二章 从莆田走进协和
立志从医,报考协和大学
抗战时期在邵武的协和大学
学医不成、转向化学
初涉研究,适应战时需要
担任化学系和农艺系的助教
第三章 从岭南飞向哈佛
从邵武到岭南
康乐园里醉心中草药研究
以特别的方式进哈佛:推荐入学
研究先行:先进实验室,后入学攻读学位
全身心投入可的松研究:改进研究路线
艰难的回国历程:日内瓦会议与给总统写信
第四章 来到有机所,探索有机分子结构
北方太干燥,选择工作在上海
结合中国资源,开展甾体与中药研究
推动有机化学研究方法的变革
第五章 从甾体转向硼氢:为了“两弹一星”所需的高能燃料
研制导弹:钱学森指了一个方向
三天三夜大讨论与方向转变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570小组与硼氢燃料研制的危险实验
33号研制成功,用于导弹受阻
第六章 结缘氟化学: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课题一
原子弹研制的三大难关与111任务
红外光谱法解析润滑油结构
实验厂生产出润滑油,原子弹提前爆炸
研制航天陀螺油与多品种润滑油
“两弹一星”与含氟聚合物
“东方红一号”上的温控涂层
美国特务、解毒与竺春花式的人物
第七章 含氟材料研制由军用转向民用
国家任务减少、仿制产品工业化受阻
从军用转向民用:新型铬雾抑制剂F-53的研制与应用
战场上,请死神离开:氟碳代血液的研制
峰回路转:氟碳代血液的研究获得新生
第八章 氟化学研究回归基础:新材料与亚磺化脱卤反应
回归基础,研究含氟高分子单体和聚合物
“意外”的发现:亚磺化脱碘反应
亚磺化脱卤反应:探索新试剂与反应系列
开辟全氟和多氟烷基亚磺酸盐和磺酰卤的化学
进一步探讨机理,带动全氟烷基化研究
结合心爱的甾体研究,探讨含氟烷基取代的天然产物
国际影响:莫瓦桑奖与上海氟化学
第九章 科研管理与人才培养
新形势下整合有机所的研究方向
建设图书资料,完善科研支撑
研究人才引进来与推出去
倡导不能把研究生作劳动力
改革研究生考试制度:累积考试
第十章 刊物创办、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了化学的国际化
担任《化学学报》主编,创办《中国化学》(英文版)
特殊时期的国际学术交流
国际氟化学交流
IUPAC相关工作:理事、会议在中国举办
国际氟化学会议在上海召开
国际合作与早承担科研外包
结语
附录一 黄维垣年表
附录二 黄维垣主要论著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总序一
总序二
总序三
导言
章 少年时代的求学
莆仙文风、书香门第
黄氏祠堂与初小生涯
参加莆田县第二届小学毕业会考
辗转求学的初中生活
哲理中学与有趣的化学
会玩的孩子王
第二章 从莆田走进协和
立志从医,报考协和大学
抗战时期在邵武的协和大学
学医不成、转向化学
初涉研究,适应战时需要
担任化学系和农艺系的助教
第三章 从岭南飞向哈佛
从邵武到岭南
康乐园里醉心中草药研究
以特别的方式进哈佛:推荐入学
研究先行:先进实验室,后入学攻读学位
全身心投入可的松研究:改进研究路线
艰难的回国历程:日内瓦会议与给总统写信
第四章 来到有机所,探索有机分子结构
北方太干燥,选择工作在上海
结合中国资源,开展甾体与中药研究
推动有机化学研究方法的变革
第五章 从甾体转向硼氢:为了“两弹一星”所需的高能燃料
研制导弹:钱学森指了一个方向
三天三夜大讨论与方向转变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570小组与硼氢燃料研制的危险实验
33号研制成功,用于导弹受阻
第六章 结缘氟化学: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课题一
原子弹研制的三大难关与111任务
红外光谱法解析润滑油结构
实验厂生产出润滑油,原子弹提前爆炸
研制航天陀螺油与多品种润滑油
“两弹一星”与含氟聚合物
“东方红一号”上的温控涂层
美国特务、解毒与竺春花式的人物
第七章 含氟材料研制由军用转向民用
国家任务减少、仿制产品工业化受阻
从军用转向民用:新型铬雾抑制剂F-53的研制与应用
战场上,请死神离开:氟碳代血液的研制
峰回路转:氟碳代血液的研究获得新生
第八章 氟化学研究回归基础:新材料与亚磺化脱卤反应
回归基础,研究含氟高分子单体和聚合物
“意外”的发现:亚磺化脱碘反应
亚磺化脱卤反应:探索新试剂与反应系列
开辟全氟和多氟烷基亚磺酸盐和磺酰卤的化学
进一步探讨机理,带动全氟烷基化研究
结合心爱的甾体研究,探讨含氟烷基取代的天然产物
国际影响:莫瓦桑奖与上海氟化学
第九章 科研管理与人才培养
新形势下整合有机所的研究方向
建设图书资料,完善科研支撑
研究人才引进来与推出去
倡导不能把研究生作劳动力
改革研究生考试制度:累积考试
第十章 刊物创办、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了化学的国际化
担任《化学学报》主编,创办《中国化学》(英文版)
特殊时期的国际学术交流
国际氟化学交流
IUPAC相关工作:理事、会议在中国举办
国际氟化学会议在上海召开
国际合作与早承担科研外包
结语
附录一 黄维垣年表
附录二 黄维垣主要论著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在线试读
初涉研究,适应战时需要 协和大学要求学生都需要做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规定在毕业前两个学期选定,学生在撰写论文时亦受 到指导教师和系主任的双重指导。学生完成了足够的 学分、修完主系课程,毕业论文经评定合格者,才可 以毕业。
邵武位居闽赣之间,交通比较便利,福州协和大 学原址的许多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能够及时运来,并 发挥作用。邵武又是产粮区,粮价波动不大,抗战时 期,协和大学比较幸运。师生的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 响。另外,由于邵武地处深山之中,敌机很少飞临。
这些都使得协和大学具有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教师 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坚持正常的教学与科研活动。刚 到邵武时,全校学生仅145名,教职员仅20多名。
1942年,学生增至400余人。教职工增至60余人。各 院系依然十分注重科研,并且针对邵武当地的条件以 及战争的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从当时化学系各届毕业学生的论文题目中可窥见 一斑。1941届毕业的王翊亭,论文题目是《松节油自 动氧化之研究》,柳元元的论文题目为《数种邵武蔬 菜之分析与研究》,刘鑫业的是《邵武麦酿造酒精之 研究》。1942届春季毕业的化学系学生有林士棱、许 扬三、许雅丽、刘瑞业等4人,1942届夏季毕业的化 学系学生有林碧云、陈明志、陈瑞忠、林佩兰、郑兆 昆、廖翔华等6人。其中,许扬三的论文题目为《天 然肥料中氮磷钾各元素含量之比较与研究》,刘瑞业 的是《宋朝所用油漆之研究》,林碧云的论文题目是 《邵武蔬菜中维他命C的含量》,陈明志的为《从邵 武的龙豆出发制取糖》,林佩兰的是《总可转换的邵 武油基的化学分析》。这些论文,要么是邵武的化学 酿造,要么是邵武的蔬菜化学成分分析,再不就是邵 武的石油或松油。生物系则组织了对武夷山区珍稀生 物的考察和研究工作。农学院在邵武城郊设立了农事 试验场,进行农作物新品种和新耕作制度的试验。
黄维垣的毕业论文选题,也是在这种背景下设定 的。林一老师考虑到福建石油缺乏,影响战时的运输 ,而福建山上多废置的松树根,且松树根富含松脂, 所以他想通过干馏松木的办法,制成松油来代替汽油 ,叫做“代汽油”。当时在福建建阳,已经建了一个 工厂,在获取代汽油的过程中,他们得到了一个副产 品,是一个稠环芳烃,化学名为Retene(惹烯),结 构为1-甲基-7-异丙基菲,系主任王调馨建议黄维 垣对这个副产品进行研究。黄维垣的毕业论文,便是 在林一和系主任王调馨的指导下,研究干馏松树根后 的副产品:一个稠环芳烃的成分……
…… P35-P36
邵武位居闽赣之间,交通比较便利,福州协和大 学原址的许多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能够及时运来,并 发挥作用。邵武又是产粮区,粮价波动不大,抗战时 期,协和大学比较幸运。师生的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 响。另外,由于邵武地处深山之中,敌机很少飞临。
这些都使得协和大学具有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教师 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坚持正常的教学与科研活动。刚 到邵武时,全校学生仅145名,教职员仅20多名。
1942年,学生增至400余人。教职工增至60余人。各 院系依然十分注重科研,并且针对邵武当地的条件以 及战争的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从当时化学系各届毕业学生的论文题目中可窥见 一斑。1941届毕业的王翊亭,论文题目是《松节油自 动氧化之研究》,柳元元的论文题目为《数种邵武蔬 菜之分析与研究》,刘鑫业的是《邵武麦酿造酒精之 研究》。1942届春季毕业的化学系学生有林士棱、许 扬三、许雅丽、刘瑞业等4人,1942届夏季毕业的化 学系学生有林碧云、陈明志、陈瑞忠、林佩兰、郑兆 昆、廖翔华等6人。其中,许扬三的论文题目为《天 然肥料中氮磷钾各元素含量之比较与研究》,刘瑞业 的是《宋朝所用油漆之研究》,林碧云的论文题目是 《邵武蔬菜中维他命C的含量》,陈明志的为《从邵 武的龙豆出发制取糖》,林佩兰的是《总可转换的邵 武油基的化学分析》。这些论文,要么是邵武的化学 酿造,要么是邵武的蔬菜化学成分分析,再不就是邵 武的石油或松油。生物系则组织了对武夷山区珍稀生 物的考察和研究工作。农学院在邵武城郊设立了农事 试验场,进行农作物新品种和新耕作制度的试验。
黄维垣的毕业论文选题,也是在这种背景下设定 的。林一老师考虑到福建石油缺乏,影响战时的运输 ,而福建山上多废置的松树根,且松树根富含松脂, 所以他想通过干馏松木的办法,制成松油来代替汽油 ,叫做“代汽油”。当时在福建建阳,已经建了一个 工厂,在获取代汽油的过程中,他们得到了一个副产 品,是一个稠环芳烃,化学名为Retene(惹烯),结 构为1-甲基-7-异丙基菲,系主任王调馨建议黄维 垣对这个副产品进行研究。黄维垣的毕业论文,便是 在林一和系主任王调馨的指导下,研究干馏松树根后 的副产品:一个稠环芳烃的成分……
…… P35-P36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