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5087661
编辑推荐
卫国英雄丛书,将中国历史上在抗击外敌战役中荣立功勋、威名远扬的名将事迹做以介绍,将中国古代名臣将独有的思想气节,转化为民族共享的文化力量。在当代中国正经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戍边卫疆、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亟需宣扬,卫国英雄的形象更需要深入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心中。
本套图书面向青少年读者群,配以手绘插图,装帧精美,作品版本经典,作者均为相关领域研究专家,是值得收藏阅读的人物传记读本。
内容简介
《卫国英雄:左宗棠(青少版)》主题鲜明,思想深刻,情节生动,文字优美,通俗易懂,适合青少年学习和阅读,可以说是青少年学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教材。
目 录
章 少年聪颖
第二章 自古科举多坑人
第三章 交往之人皆高人
第四章 压不垮的性格从何而来
第五章 改变中国历史的一夜
第六章 军政大权托付一书生
第七章 八面威风来巡海
第八章 狼子野心的人在边境
第九章 举世敬仰大英雄
第十章 “娃子们出队,打孤拔去!”
附录
一、左宗棠年谱简编
二、左宗棠诗作选摘
第二章 自古科举多坑人
第三章 交往之人皆高人
第四章 压不垮的性格从何而来
第五章 改变中国历史的一夜
第六章 军政大权托付一书生
第七章 八面威风来巡海
第八章 狼子野心的人在边境
第九章 举世敬仰大英雄
第十章 “娃子们出队,打孤拔去!”
附录
一、左宗棠年谱简编
二、左宗棠诗作选摘
在线试读
《卫国英雄:左宗棠(青少版)》:
左宗棠次参加会试是在婚后不到一个月,接到中举通知,即准备与二哥一同北上。此时因家贫穷,为赴京路费苦恼不已,费尽一番周折才凑足。
道光十三年(1833)正月初春,左宗棠和兄左宗植一同上路去北京应试。会试的气派当然比乡试要大得多。试院围墙插满棘枝,关防严密,所以试场又叫棘院或棘围。考场上设置有几千间小木屋,每间小木屋约有六尺长,四尺宽,高仅七尺左右。小屋里面放一条凳子,搁一块长板。长板白天当书桌用,夜间当床铺。应试生都须自备卧具、食物、饮水、蜡烛和笔墨砚台等,在考试前夜搬进指定的小木屋中去。临进小屋以前,还要经过严格检查,不得夹带任何书册或记事本。应试生如果被发现有夹带行为,违反规定,将要受到贬黜重罚:削免他过去已经取得的学历,并且不准以后再参加考试。
左宗棠考试完毕,正是“棘院功名风雨过”,一心等待发榜。
不久,榜发,左氏兄弟皆“榜上无名”。难兄难弟都是次进京,虽考不上也不能错过顺便“旅游”的机会,他们便抽出几天时间游览观光,增长见闻。左宗棠看到当时京城中的王府官邸,车水马龙,一片歌舞升平景象。而来京的路上,军备弛废,民有饥荒,路有尸骨的凄凉凋敝,有感而发作了《癸巴燕台杂感》七律八首,抒发情怀,赋诗志慨。
在这几首诗中,展现出年轻的左宗棠对国事的担心、时势的预见和个人的抱负,尤其是对西北边陲新疆的关注,“置省开屯”“沙碛千秋”和“万里输官稻”等句的筹边韬略,立意筹边的远大志向,更是难能可贵。
尽管初试不中当时的“程式”而落榜,但却交出了一份“心忧天下”的优秀答卷。而“民有饥心抚亦难”之句,说明他在落榜之后想到的不是个人前途、得失与荣辱,而是国家和人民的大事:眼前难办理的,莫如垦荒、救灾、盐政、粮运、治河等事。
四十七年之后,即1879年,他的女婿陶桄在家里翻阅到这几首旧诗,其中关于开发和建设边疆的句子,正好和当时杨昌溶所写的“引得春风度玉关”一致,不免感到奇怪,就写信向岳父请教,何以在如此早期能有前述预见?左公回信说,五十年前的志愿,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实现,而当时能和他洽商的朋友,却已经没有一个人在世间了。
……
左宗棠次参加会试是在婚后不到一个月,接到中举通知,即准备与二哥一同北上。此时因家贫穷,为赴京路费苦恼不已,费尽一番周折才凑足。
道光十三年(1833)正月初春,左宗棠和兄左宗植一同上路去北京应试。会试的气派当然比乡试要大得多。试院围墙插满棘枝,关防严密,所以试场又叫棘院或棘围。考场上设置有几千间小木屋,每间小木屋约有六尺长,四尺宽,高仅七尺左右。小屋里面放一条凳子,搁一块长板。长板白天当书桌用,夜间当床铺。应试生都须自备卧具、食物、饮水、蜡烛和笔墨砚台等,在考试前夜搬进指定的小木屋中去。临进小屋以前,还要经过严格检查,不得夹带任何书册或记事本。应试生如果被发现有夹带行为,违反规定,将要受到贬黜重罚:削免他过去已经取得的学历,并且不准以后再参加考试。
左宗棠考试完毕,正是“棘院功名风雨过”,一心等待发榜。
不久,榜发,左氏兄弟皆“榜上无名”。难兄难弟都是次进京,虽考不上也不能错过顺便“旅游”的机会,他们便抽出几天时间游览观光,增长见闻。左宗棠看到当时京城中的王府官邸,车水马龙,一片歌舞升平景象。而来京的路上,军备弛废,民有饥荒,路有尸骨的凄凉凋敝,有感而发作了《癸巴燕台杂感》七律八首,抒发情怀,赋诗志慨。
在这几首诗中,展现出年轻的左宗棠对国事的担心、时势的预见和个人的抱负,尤其是对西北边陲新疆的关注,“置省开屯”“沙碛千秋”和“万里输官稻”等句的筹边韬略,立意筹边的远大志向,更是难能可贵。
尽管初试不中当时的“程式”而落榜,但却交出了一份“心忧天下”的优秀答卷。而“民有饥心抚亦难”之句,说明他在落榜之后想到的不是个人前途、得失与荣辱,而是国家和人民的大事:眼前难办理的,莫如垦荒、救灾、盐政、粮运、治河等事。
四十七年之后,即1879年,他的女婿陶桄在家里翻阅到这几首旧诗,其中关于开发和建设边疆的句子,正好和当时杨昌溶所写的“引得春风度玉关”一致,不免感到奇怪,就写信向岳父请教,何以在如此早期能有前述预见?左公回信说,五十年前的志愿,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实现,而当时能和他洽商的朋友,却已经没有一个人在世间了。
……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