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077231
克里是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执行者,从书中可窥出美国在东南亚的再平衡战略和一贯主张,探讨美国南亚战局的新动向。
作者是权威历史学家,艾森豪威尔美国研究中心主任,译者是美国外交关系的资深学者,对美国的外交主张和立场非常熟悉,对克里的经历和心理动机分析非常到位,了解了克里,就了解美国的这场越南战争。
作者亲自采访了克里及其亲友,克里本人也提供了多卷《战时笔记》和日志,还有尼克松政府陷害克里的解密资料,可以更好地了解越南战场黄水海军作战的真实场景和克里的人生转变。
克里从参战到反战的立场,从竞选总统失败到就任国务卿,以及在众多场合摇摆不定的个性引发诸多争议,有人说他是东南亚策略的掌舵手,有人骂他是奥巴马的忠实走狗,更有人叫他滚出中国。
战后,克里加入了越南退伍军人反战运动,并成为杰出的反战运动发言人,勇敢站出来挑战尼克松政府的战争政策,这为他赢得了声誉。正当他人气扶摇直上之际,1971年四五月间,美国联邦调查局将他定性为颠覆分子。面对恫吓,克里临威不惧,为自己证明了清白,并挺身而出竞选公职,最终脱颖而出,当选代表马萨诸塞州的联邦参议员,此后在美国参议院任职长达28年。克里始终没有忘记那些在越战中丧命的战友,多次重返越南,为寻找那些在战争中失踪和被俘的美军不遗余力。在1992年克林顿竞选美国总统期间,克里是美越关系正常化的倡导者;在克里的努力下,两国于1995年建立了正常外交关系。2004年,克里的使命又向前一步,作为民主党候选人竞选总统,最后惜败给小布什。2012年12月,奥巴马提名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克里出任国务卿。克里自2013年2月就任国务卿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美国在亚太(含东南亚)的外交政策和再平衡战略。
《使命之旅:克里传》内容详尽真实,史料丰富。作者采访了几乎所有在越战时期熟悉克里的战友和亲友,克里本人还接受了作者采访,提供了他的越战家书和多卷《战时笔记》。书中有不少关于海军作战场景和细节的描述,还有克里英勇作战的经历、感情经历和内心对这场战争的反思,全面展现了美国在越南战争期间那段不光彩的历史……
致言 译者序 (一)狐狸与刺猬的寓言 1.从克里简历说起 2.克里是刺猬还是狐狸 3.一枚硬币的两面 4.伊拉克战争的两面性 (二)克里的外交政策 1.克里的内政外交观:新秩序 2.克里的外交取向:多边主义 3.中东:寻求突破与控制 4.亚洲:重新平衡 (三)克里对华政策的倾向 1.“重新平衡”大势所趋,“战略转移”不必要 2.外交风格:以低调沟通引领外交 3.新框架:合作机遇要抓住 作者序 愤怒的越战老兵 第一章 从丹佛起飞 第二章 耶鲁岁月 第三章 情系加利福尼亚 第四章 远征太平洋 第五章 在科罗纳多培训 第六章 沙漠中的考验 第七章 进入越南 第八章 “PCF-44号”快艇突击 第九章 湄公河溯河而上 第十章 死亡三角洲 第十一章 勇闯波德河 第十二章 接管“PCF-94号”指挥权 第十三章 四枚勋章 第十四章 回家的英雄 第十五章 冬季战士 第十六章 政府的头号敌人 第十七章 继续使命之旅 第十八章 新征程 作者鸣谢 附1 克里大事记 附2 对约翰·克里的采访 附3 书中出现的度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换算
●约翰这一辈子都是在为这个角色做准备的。
——奥巴马总统(2012年底对克里担任国务卿的提名)
●《使命之旅》中约翰·克里的故事,使我想起了PT-109号(遇刺总统约翰·肯尼迪在二战中指挥的鱼雷艇)的典故。本书是对战争恐怖和一位青年在战火中的卓越经历的生动记录。从一位英勇的快艇艇长到反战运动领袖的历程,约翰·克里的故事是一本必读的书,它抓住了一位真实人物的英勇本质。克里促使美国变得更好,而且他还能够再干出一番伟业。
——泰德·肯尼迪(民主党参议员,已故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弟弟)
●战争经验的作用远不止将男孩子铸造成男子汉。所有的战争,不管它是正义与否,都是巨大的灾难。除非最冷酷无情的心肠,即使是那些最刚烈的战士,战争的灾难性和非人道性亦不免在他们的心底产生瞬间的疑虑。本书记述了我的朋友约翰·克里在越南战争中的英勇经历以及他在探索越战失败原因的国内辩论中所扮演的角色。作者充分揭示了战争中牺牲与怨恨、勇气与心慌之混合物在战士心中造成的精神负担和战斗力。他们从战争中了解到人类会是如何残忍,又会是如何高尚。
——约翰·麦凯恩(共和党议员,2008年奥巴马竞选总统时的对手)
●约翰·克里是一位在越战中三度负伤的人,也是一位严肃的、有批判精神的思想家。他在战时写下的通讯和日志,为人们了解美国海军在南越河湾小艇作战这一段难忘的经历提供了关键性佐证。这些经历乃是这场耗费巨大而又徒劳无益的战争的一个缩影。作者对于那些曾经与克里并肩战斗的幸存者的采访以及驾驭浩瀚的战争年代文献的杰出本领,都为这部书增添了分量。
——伽迪斯·史密斯(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克里的老师)
●这是一个充满勇气和扣人心弦的故事。著名历史学家布兰克利完美地捕捉住了这场战争的荒唐性,越南战争至今依然困扰着一代人。然而约翰·克里——在湄公河三角洲作战的快艇艇长,亦或作为反战活动家——体现出的质朴的英雄主义,使这部严谨的作品爆发出火热的激情。毫无疑问,阅读本书是一次“力量之旅”。
——鲍勃·克里瑞(911事件独立调查委员会成员,前民主党参议员)
只需七个字母就可以构成英文单词“越南”(Vietnam)。但是越南的含义大于一个单词,也大于一个国家的名字。它是一个时代,它是缩写成一个单词的历史,它用一个单词总结了一场战争——一场错误的战争,尽管美国青年军人力图去做正确的事。家庭被分裂了,却又被爱心维系着;几代人被分裂了,一个国家被分裂了,然而在更深层面上却又被该国家的理念统一起来。越南,这七个字母隐含着种种困惑、苦涩、爱、牺牲和这场美国最长的战争的高尚性。它用一个单词概括回答了一系列问题:他出了什么事?他在哪里受伤了?他什么时候改变了?你对一个退伍老兵说“越南”一词,他或她便能嗅出木头燃烧的味道,听见AK-47冲锋枪和B-52轰炸机的声响,看见身着宽松衣装的越共分子,还看见直升机穿过天空。你可以感受到战士们的全部情感,他们最终既是在为同胞友爱而战,也是在为心爱的祖国而战——正是这个理念最初把这些热血青年带到了越南。
——约翰-克里
译者序
2012年12月,奥巴马总统在宣布对克里的国务卿提名时说:“约翰这一辈子都是在为这个角色做准备的。”2013年1月在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关于国务卿提名的听证会上,克里动情地说:“如果你们确认我的提名,作为国务卿我将骄傲地说,参议院融汇在我的血液中,而且我会同样骄傲地说,外交工作也融汇在我的血液中。”
婴儿潮一代,
外交世家,
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一生都在准备着为国家服务,
长期积累着沟通和谈判的经验。
以上几个“关键词”,粗粗几笔,大致勾画出克里的政治形象特征。只是画像上精致的线条和华丽的色彩不免令人在赞叹之余产生某种怀疑:这么优秀呀?会是真的吗?
克里身材修长(约1. 93米),面颊狭长,一头浓密的银发,有时会给人以身子骨单薄、面容忧郁的错觉。媒体尤其是漫画界喜欢拿他的身材和面孔开玩笑。好莱坞喜剧演员比利·克里斯托逗趣说,克里高兴的场合下,需要有人提醒一下他的面孔(译者:老脸呀,你的主人在作乐呢)。克里也会不时拿自己开玩笑,一次在去竞选旅行的飞机上,他说:“在紧急迫降的时候,我这一头浓发可以用来漂浮救生呀。”
克里在一些场合下的自述,恰好为自己勾画了一幅生动有趣的自画像。在1996年第三次竞选联邦参议员的一次辩论中,克里罕见地对自己的个性作出一番表白:“我非常清楚上帝所赋予我的才智,其中之一就是某种超水准的强度,或者说是超水准的诚挚。”又说:“我知道我不必像有人那样轻易地显露自己的各种才智。我知道自己的为人,就是当你打仗时,我是你同一战壕的好战友。”
什么事情让他真愤怒?1971年美国政府不承认越战错误,令28岁的退伍军人克里愤慨。时过境迁,三十年过去了,政府不告诉国人伊拉克战争真相,依然令60岁的政治家克里愤慨。上过战场,见过生死,腿上至今仍遗留着弹片,使克里懂得珍惜生命。他说:“每一天都要活得有价值,而了解真相则至关紧要,这就是我对伊拉克战争感到如此愤怒的原因。那些年轻的士兵面临危险,是因为国家领导不让国家和人民了解真相。我认为没有比这个更糟糕的事情了。”
什么事情让他动真情?据克里的弟弟卡梅伦·克里回忆,2002年他们的老父、老母病危卧床期间,59岁的约翰·克里在病榻一旁服侍,其“充满人情味的一面”令弟弟至今难以忘怀。“别人在那里照顾垂危病人是做事,而他则是主动伸手帮助护理病人,他非常体贴人。”
什么事情让他特惬意?在一次访谈中,主持人提到克里的小女儿瓦娜萨说过,小时候他爸爸当众装作蜘蛛行走,身材细长的克里老爹夸张地伸张四肢的怪模样,就是故意给女儿们一点难堪。克里听罢不禁失笑,他说:“这事儿她也说出来啦?是啊,我就是乐意逗她们说出这句话:‘爸爸,你真讨厌。’这才叫了不起呀…… 当瓦娜萨瞪着我说:‘你怎么会是我爸呢?好讨厌耶!’这时我就知道我得手啦!”
克里在一本书中阐述了宗教信仰对于他的政治价值观的三大影响:一是坚信生活中存在着一系列正确与错误的绝对标准;二是推崇平等权利和社会公正;三是美国天主教作为少数教派之一,必须更加支持和依赖“政教分离”这一宪法原则,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以及政治权利的发展空间。可以说,他的理想主义中政治价值与宗教价值是相辅相成的。
克里酷爱运动,尤其喜欢打冰球、滑雪和飞行。他早在大学期间就学会飞行,曾经驾机从金门大桥胯下穿过。尽管年纪不饶人,他还是很喜欢骑车、帆板冲浪甚至风筝滑水运动。而共和党竞选就更是善于拿克里喜欢帆板冲浪来说事,那段著名的电视广告“约翰·克里,见风使舵”很是脍炙人口。
克里精力充沛而生性好动,即使在停机坪上候机的片刻闲暇,他也会招呼大伙甩一把橄榄球。不过,橄榄球似乎不是克里所长,媒体就有他反应不快、接球不佳的搞笑图片。请注意,橄榄球可是美国的“国球”。如果说橄榄球是美国大众体育文化中的“下里巴人”,那么帆板呀风筝滑水之类,怎么看都像是“阳春白雪”。
克里的小女儿瓦娜萨·克里曾提出四条特点来概括他老爸:尽责、求知、睿智、俏皮。
有人说给克里听,克里笑道:“这四条中我最喜欢俏皮的说法。”确实如此。克里会从值勤中的警察手中借过摩托车兜一阵风;更有甚者,克里有一次访问以色列,兴致很高地说服一位以色列空军飞行员让他操纵喷气机于12000米的高空玩一个小特技;在2004大选中,克里女儿说她父亲为溺水的仓鼠做人工呼吸,更是令人忍俊不禁。
不过,克里对于自身品质还是自有分寸的:浪漫、激情、理想主义、保持接触。
观察克里大半生的事业生活轨迹,符合这四重奏的亮点比比皆是:年过花甲仍然冒风雨出海玩帆板冲浪,不可不谓是浪漫情趣;年过花甲仍然披挂出征竞选总统,虽败犹荣,不可不谓充满政治激情;为环境保护与争取能源自主而毕生奔走呼号,不可不谓理想主义。最耐人寻味的其实是这个“保持接触”(engaged)。要与人事保持接触,就叫联络人脉;要与时事保持接触,就叫不落局外;要与时代保持接触,就叫与时俱进。
运用这三点反观克里的政治运程,就可以解读为什么克里奔波于国际关系的热点之间并乐此不倦。在他尚未担任国务卿之前,就已频频受命飞往阿富汗、巴基斯坦和苏丹等地处理危机了。
2.克里是刺猬还是狐狸
古希腊诗人阿尔齐洛科斯说过:狐狸知道许多事情,而刺猬就知道一件大事。这则寓言可以用来对克里做不同的解读。一种解读类似希腊哲人的本意,像刺猬一样专一,像狐狸一样多知。另一种解读是,像刺猬一样坚定执著,像狐狸一样多谋善变。2004年美国大选期间有人用这则政治寓言来比喻候选人,说克里属于狐狸型的,政治上往往采用不同的立场,甚至自相矛盾;而布什则属于刺猬型的,坚持一个立场不动摇,所以小布什获得了胜利。在认为克里属于狐狸型的说法中,褒义是指其足智多谋,贬义则指他改变立场。
克里到底是狐狸还是刺猬?来看看他自己的解读。
克里在2003年《服务在召唤》一书中写道:“领导者(风格)不外乎两类,一类是刺猬型,另一类是狐狸型。刺猬型的就会做一种事,但是非常精通;而狐狸型的则什么事都懂一点。”他怀疑自己符合做狐狸型领导的标准。他说:“在我的公职生涯中,我有机会主持过一系列(政策)问题,譬如战后退伍军人问题、做检察官处理犯罪问题、作为副州长处理经济发展问题,然后在美国参议院一干就是19年,处理过一系列外交政策、医疗保健、情报、国防、贩毒,以及技术和教育问题。”对于这种跨度广泛的政策阅历,克里有理由感到自豪,他说:“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政策型书呆子。我从小就被培养要关心大事和独立思考,而非雇人代替我来思考问题。”
不过,克里似乎也不完全认同“狐狸型”,因为狐狸耍小聪明,“什么事都懂一点”,而他则在公职生涯中历练深厚。按他的说法,就是“master a range of issues”。请注意:克里的用词是“Master”,不仅是“主持”,更不限于“涉猎”,而是“精通”。克里认为自己是深入掌握政治专业领域中的一系列业务性工作,那就是刺猬型。
这是一桩小事,从小见大,可以看出克里的一个特点。他似乎不愿意无条件接受别人设定的选项。表现在决策问题上,就是不会轻易作“二择一”的选择,而是试图各避其短,各取所长,甚至跳出“条件限定”的圈子,另辟蹊径。譬如2003年10月克里在伊拉克战争870亿美元拨款问题上与参议员拜登联合提出“拜登修正案”就是一例。不过,其投票立场前后不一,在反对派看来就是转变立场和自相矛盾,很像只狐狸。
3.一枚硬币的两面
有人用政治动物来作比喻,说克里似乎是一头像刺猬一般执著的狐狸。为什么这么说呢?兴趣多、涉猎广的“狐狸”执著地走上外交之路,从当选联邦参议员伊始就坚持要加入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像“刺猬”一般专一,持之以恒熬到资深乃至成为外委会主席,直至国务卿。而从反战运动领袖、异见分子到参议员、国务卿,克里就好比“刺儿头”化身为“顺毛儿”,不正像“熬成狐狸的刺猬”一样发生了某种蜕变吗?
克里在越战中担任快艇艇长,抓住一次率领编队巡逻的机遇,主动攻击并上岸单枪匹马出击毙敌,荣获银质勋章。退役之后旋而又从战斗英雄转化为反战运动领袖,并在参议院外委会(即他40年后担任主席的外委会)听证会上提出了著名的质问:“你让谁成为最后一个越南战争的牺牲者呢?”他质问尼克松政府,如果你不想成为“第一位输掉战争的美国总统”,那么“你怎么说服一个人因为一个错误而成为最后一名牺牲者呢?”
克里在越战中求得了功名,归国后却加入反战行列,是不是自相矛盾呢?作为青年军人,尽职尽责,机动灵活,见好就收,不乏投机性;作为青年政治活动家,不昧良知,深信战争是一个政治错误,所以挺身而出,参加反战游行,抨击美国政府的战争政策。在他看来,这并不矛盾。他曾经解释说:“在我看来,参加海军去越南打仗,又在退役后加入反战运动,就好比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这枚硬币就是克里所主张的“民主国际主义”价值观。他说:“我们民主国际主义者明白,总有一天美国必须挑战联合国、北约以及我们的盟国,敦促他们挺身捍卫自身所推崇的价值观。他们也意识到总有一天美国必须面对相同的挑战,即经受住美国价值观的检验。”在克里看来,捍卫美国价值观与经受该价值的检验则是“民主国际主义”硬币的正反两面。
这里不对“主义”细究,只是想看看他是如何自圆其说。笔者想说,如果他尚未找到直截了当的解答,不妨模仿他的老对手小布什总统的思维方式:当兵服役是公民的义务,质问国会是选民的权利。
两面派与沟通对立面的区别在于,前者在立场上自相矛盾,后者以沟通对立面化解矛盾。例如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克里注重联合与动员社会组织和个人、科学和技术、政府和商业的各种力量,展现出跨越党派对立和意识形态分歧的政治家气度和策略性。这个例子表明,克里在信仰上像刺猬一样专一,在策略上像狐狸一样是多面手。
继续追究关于克里“两面性”的疑问,因为它似乎就是解读克里政治性格乃至外交风格的一把钥匙。
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批评克里的人们说他自相矛盾。一方面克里在国会投票支持授权总统对伊拉克使用武力以解除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另一方面,当战后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克里转向强烈抨击布什误导了国家。有人拿克里和希拉里、奥巴马作对比,奥巴马当时是伊利诺伊州的参议员,尚无资格在国会投票,但记录表明奥巴马从一开始就反对这场战争,说小布什总统作出了一项愚蠢的决定。
相比之下,克里与希拉里虽然都强烈反对伊拉克战争,但事实上两人在开始都投下了赞成票,而后又都表示后悔,并推卸为因布什的误导所致。奥巴马后来说:“即使当初也是有可能对这场战争决策欠妥作出判断的。”后来,大家都知道,奥巴马当上了美国总统。不少人猜测克里最有资格得到国务卿的提名,克里也积极为奥巴马竞选站台,结果却是希拉里成为国务卿,克里为此又等了四年。
以克里的个性,他可能有判断性失误,但不能同意政策错误。尤其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可能会犯判断性错误(如投票赞成入侵伊拉克),也会自相矛盾(如先同意而后反对870亿美元伊拉克战争拨款),但是不会违背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如主张军事上联合国际力量而非单边主义行动,主张战争拨款出自向富人阶层增税等)。另一个经典案例则是越南战争问题,他判断是一个政策错误,不会违心地支持政府,而是通过合法途径表示反对,争取到国会听证会上发言,通过反战运动来唤醒社会以图促使政府修正其政策。
2003年10月,克里与拜登合作提出“拜登修正案”,企图通过向富人阶层增税来为伊拉克战争支付870亿美元拨款。在提案失利之后,克里又转向反对这一拨款。克里自己承认:“我确实在投反对票之前投了赞成票。”这句话在2004年大选期间成为共和党候选人小布什攻讦克里而每阵必用的口实。拜登认为克里在政治判断力上不如他在政策决定上有信心。
对于克里在政治判断上的自相矛盾,有人认为他是两面派,见风使舵、摇摆不定,也有人认为他本性中就有自相矛盾的特质。持两面派观点的人看到的克里既是荣膺功勋、神态严峻的战斗英雄,又是长发披肩、愤怒声讨同一场战争的异见分子,眼见他前脚支持伊拉克战争拨款,后脚又投票反对此案。
……
评论
还没有评论。